本书系统介绍了化学需氧量(COD)、氮、磷、重金属、浊度、pH值、电导率等的一系列水质分析方法,在线监测仪原理与操作,水质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水质在线监测仪运营管理。另外,本书还整理和收录了废水排放标准限值以及水质在线自动监测方面的法律法规。 本书可供水质分析仪运营和维护人员、各级环境监测机构、企业环境监测部门技术人员,以及相关领域科研人员和高校师生使用。
......
毕小刚主编的《生态清洁小流域理论与实践》总结了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与管理的实践,从背景、理论、小流域调查、规划布局及措施配置、主要治理措施、关键技术研究、政策与管理、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到大流域的水源保护等方面对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进行了系统阐述,旨在为全国类似地区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供参考,进一步促进水土保持和水源保护事业。 《生态清洁小流域理论与实践》可作为各地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也可供从事水土保持、水源保护、生态与环境等方面工作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以及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阅。
本书系统论述了利用天然示踪和人工示踪调查堤坝渗流的理论和方法,探讨了堤坝集中渗漏通道的形成机理。全书共分九章,包括总论、堤坝建设各阶段渗漏研究、渗流研究常规方法、温度示踪方法、环境同位素示踪及水化学方法、人工示踪方法、示踪方法测定裂隙岩体渗透性、堤坝管涌和接触冲刷破坏机理、水库内部的渗漏试验。本书重视理论与工程实践的结合,通过大量工程实例检验理论的可靠性。 本书可供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水利水电工程、地下水勘察等专业科技人员参考,以及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使用。
本书围绕建设山区微水电站这一主题,以通俗易懂的文字,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微水电的概念及特征,常用微水电机组、水头和流量测定及微水电机组的选型,微水电土地工程,微水电安装与调试,微水电机组的维护以及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本书文字简明,图文并茂,适合广大农民及村镇电工阅读参考。
全书共分为10章。章为绪论,简要介绍项目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分析了外山洪监测与预警预测技术研究进展。第2章介绍中小河流山洪灾害防治区水文站网布设的技术原则和技术指标。第3章介绍山洪预警指标的确定方法和应用实例。第4章介绍降水空间分布和流域蒸散发估算技术-第5章介绍数字高程模型生成数字流域技术。第6章介绍以水文学理沦为基础的分布式水文模拟技术,建立了以XIN3GRID为基础的山洪预报模型。第7章介绍了基于水文物理机制的分布式水文模拟技术,建立了基于CBHM的山洪预报模型。第8章介绍基于地貌单位线的山洪经验预报方法及其应用成果。第9章介绍中小河流山洪预警预报原型系统的结构、功能、接口、数据库以及关键技术。0章总结了项目研究的主要结论,提出了有关建议。 本书可供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利工程、气象科学、环境科学、土地
本书结合三峡工程实例,主要讲述水库滑坡的产生、形成过程和水库滑坡的稳定性分析、判断的基本理论以及水库滑坡的防治方法,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水库滑坡与防治技术》是一本系统介绍水库滑坡的专著,汇集了作者多年来参加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清江水布垭水电站等水利电工程水库滑坡勘察、设计、监测工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丰富研究成果;系统地介绍了对水库滑坡的认识、调查方法、水库滑坡勘察技术与判断,以及水库滑坡稳定性分析的基本理论,详细阐述了水库滑坡防治技术和方法。 本书集理论、实践经验与工程实例于一体,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既是水库滑坡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也可作为滑坡防治工程手册使用,对水利水电工程及其他行业从事滑坡防治工作的科技工作者有很好参考价值。
本书列举了历史上不同时期主要的治河方略,分析了它们成败得失的原因;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治理取得的巨大成绩以及治河方略的演进和发展;作者还对今后黄河治理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和设想。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本书在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地区河涌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国外主要国家城市河流综合整治或重新自然化的思想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善河涌综合整治工作的主要途径和对策措施。主要内容包括:珠江三角洲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概况;珠江三角洲地区河流水系概况及河涌数量调查;城市河流综合整治的目标、标准和评估方法研究;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河涌综合整治方案及评价;河流生态修复的理论与典型案例;外河流生态修复与恢复技术;与河流生态修复相关的计算方法;结论及建议;珠江三角洲地区河涌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技术导则(草稿)。 本书可供水利、生态、环境及相关行业的科研与管理人员、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使用。
本书在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地区河涌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国外主要国家城市河流综合整治或重新自然化的思想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善河涌综合整治工作的主要途径和对策措施。主要内容包括:珠江三角洲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概况;珠江三角洲地区河流水系概况及河涌数量调查;城市河流综合整治的目标、标准和评估方法研究;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河涌综合整治方案及评价;河流生态修复的理论与典型案例;外河流生态修复与恢复技术;与河流生态修复相关的计算方法;结论及建议;珠江三角洲地区河涌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技术导则(草稿)。 本书可供水利、生态、环境及相关行业的科研与管理人员、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使用。
《长江水文60年(1950-2010)》全面展现了长江水文60年来跨越式的发展,共分为辉煌成就、测站风貌,人物风范,难忘记忆四个篇章。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上,长江水文将准确把握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阶段性特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民生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治水要求,立足“大水文”,建设好长江水文“体系”,支撑长江流域“防洪保安、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体系建设,以达到“保障防洪安全、合理开发利用、维系优良生态、稳定河势河床”目标。
水电气象是指气象为水电站建设前期的气候可行性论证、气候本底监测,水电站施工过程中的专业化、精细化的气象预报服务,以及水电站建成后的水库蓄水、防洪泄洪、水调管理和发电营运等综合性的气象服务。一句话,水电气象就是依靠气象高科技支撑的、专业性很强的精细化气象服务。 本书就是在气象为我国仅次于三峡水电站的溪洛渡和向家坝两座巨型水电站建设前和建设期间进行服务的基础上编写出来的。其中,我们对溪洛渡水电站坝区及向家坝水电站库区的气候本底监测资料展开了大量的计算分析,得到了有意义的结果。同时,对现代化气象雷达、卫星、闪电定位仪、大气电场仪以及的GPS探空仪技术的应用作了深入分析。最后,在多角度归纳总结气象为水电站的气象服务后,明确提出水电气象这一专门针对水电站建设营运全过程的专业气象服务必将迅猛
本志书以大量翔实的资料,记述了小北干流山西一侧的自然地理、经济文化发展、基本河情、河道演变、灾害影响、治理过程和治黄机构沿革,客观地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小北干流治理的高度重视,以及两岸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治理以来所取得的丰富经验和辉煌成就,是一部比较全面地反映山西黄河小北干流整体情况的参考工具书。
本书共分九章。章阐述了西北地区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及重大意义;第二章对西北地区农业水资源供需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对缺水程度做出了估算;第三章在确定西北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西北地区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思路;第四、五、六、七、八和九章则为具体的对策研究,分别从不同侧面,如开发保护、节约用水、水价制定、节水型农业以及水资源管理体制等方面研究了实现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措施。
《中国堤防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在广泛收集全国七大流域典型堤防工程信息的基础上,提出了全国堤防工程基本数据分类方法与指标体系,初步建立了中国七大流域典型堤防工程管理基础数据库;以VS.NET和ArcGIS Server技术为平台,结合数据库理论和WebGIS关键技术,设计了遵循MVC模式的WebGIS模型,开发了中国堤防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中国堤防工程管理网站,加快了中国堤防工程管理信息的共享进程;预留了实时监测、安全评价、防汛预警、专用分析等模块的二次开发接口,便于系统后续开发与利用。编制了详细、易用、便于推广的系统用户使用方法。
本书针对嫩江流域地理环境以及暴雨、洪水特性,结合流域历史水文、水利工程、数字地形等资料,以新建站和现有报汛站实时信息为数据源编制嫩江流域各断面洪水预报方案及河系洪水连续预报方案。洪水预报方案编制采用常规流域水文模型、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和经验预报模型并行方式,同时以数字高程模型DEM、先进的雨量查补技术、实时校正技术为辅助手段,依托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遵循水利部统一的网络架构,开发集预报与调洪演算为一体的洪水预报系统,有效地提高了嫩江及主要支流洪水预报的精度和预见期,为松花江流域防汛抗旱和水资源管理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洪水预测预报和调洪成果。 本书可供防汛抗旱研究以及水资源管理等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研究生以及技术管理人员参考、阅读。
毕小刚主编的《生态清洁小流域理论与实践》总结了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与管理的实践,从背景、理论、小流域调查、规划布局及措施配置、主要治理措施、关键技术研究、政策与管理、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到大流域的水源保护等方面对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进行了系统阐述,旨在为全国类似地区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供参考,进一步促进水土保持和水源保护事业。 《生态清洁小流域理论与实践》可作为各地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也可供从事水土保持、水源保护、生态与环境等方面工作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以及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阅。
在传统的水环境质量评价体系中,增加河流健康评价、水质趋势分析、水功能区水质评价,并进行重点论述,是本书的特色之一。全书共分八章,主要介绍了水环境质量评价基础知识、江河水质评价、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湖泊水质评价、水质趋势分析、水功能区水质评价、地下水水质评价及2000年中国地表水水质评价等内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本书可以供从事水污染控制、水资源保护的科研、规划、设计、施工等领域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