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防震减灾科普丛书》的第1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有关地震的基本知识进行了介绍。全书共分7章:首先描述了地震的发生背景,即我们生活的地球的演化历史、内部构造以及有关大陆形成的三个假说;在此基础上,解释了地震的成因,并从不同的角度对地震的类型加以划分;然后阐述了全球范围内和我国范围内的主要地震带分布情况;后对地震灾害及发生地震时的伴生现象进行了直观的描述。此外,为了方便读者理解有关地震的基本知识,在第6章对一些常用的地震术语进行了讲解;在本书的后,选择了20世纪以来国内外的几个典型大地震呈现给读者。 本书是一本面向大众的地震科普读物,也可供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的学生及教学人员使用。
本书着重介绍了国外主要国家防灾救灾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和动作过程,归纳总结了国外建立应急管理体制的做法、经验和启示。全书共分8个章节,具体内容包括国外建立应急管理体制的背景、美国防灾救灾应急管理体制、德国防灾救灾应急管理体制、国际经验借鉴和启示。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地震、洪灾、火灾、车祸等突发灾害时有发生。面对灾害,很多人因缺乏自救知识而惊慌失措,错过了自救时间,导致悲剧的发生。面对突发灾害,能否及时有效地采取自我救助措施,将会决定生命的延续与否。同时,掌握了遇险紧急救助的方法,也可以帮助周围的人摆脱险情。本书是现代家庭的自救手册,适合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阅读。本书内容分为自然灾害篇、火场危害篇、交通事故篇、水上安全篇、日常意外篇等,增强读者的生存能力,让读者能更好地保护自己、救助他人!
2019年中国地震局给防灾科技学院下达了 大地震防抗救成功案例研究及应急避险与自救互救指南编制 任务,学院随即成立了地震避险与自救互救成功案例研究和地震避险与自救互救指南编制项目组,项目组多次实地走访了2008年汶川8.0级地震板重灾区 北川羌族自治县,访谈交流近百人次,悉心编录了24个震时避险案例和11个自救互救案例,并根据当事人自述将案例原原本本展现出来,让读者切身体会和洞察每个案例中的求生秘诀。 《地震避险与自救互救案例及指南:基于汶川8.0级地震北川现场调查》编者从专业角度对每个案例进行点评,深入发掘案例精髓和指导价值,在案例分析基础上,分别对震时避险和自救互救进一步总结共性、提炼精华,形成经验启示录,以期在对基层地震工作者进行地震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技能培训时起到案例教学的作用,从而推动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洪水风险分析与灾害评估的理论、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示范情况,主要内容包括洪水风险分析与灾害评估概论,洪水敏感区域水文特征分析与预报,复杂边界和地形上水动力洪水演进数值计算,洪水灾害风险分析理论与方法,洪水灾害动态评估及多级综合评价方法,洪水风险分析与灾害评估应用示范系统开发、集成及应用,以及洪水风险分析与灾害评估理论和方法应用示范。 本书可以作为水文学及水资源、环境科学、生态科学、水利工程等专业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
《复合材料及结构的缺陷与损伤》致力于提供有关优选复合材料及结构的缺陷与损伤的详细描述。在过去50年中,关于优选复合材料缺陷与损伤的研究在各种报告和文章中均有讨论。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期间的大部分研究工作相对于对复合材料及结构的技术理解来说并没有失去相关性。事实上,目前在复合材料缺陷和损伤领域的工作仅证实了早期的相关研究和成果是相关的和适用的。 《复合材料及结构的缺陷与损伤》将过去几十年关于复合材料缺陷与损伤方面的信息、数据和知识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并将作者本人在职期间对于复合材料机身的维护和修理经验增加到《复合材料及结构的缺陷与损伤》中,从结构完整性角度研究损伤的危害性,并探讨了损伤识别的相关性,以及如何修复缺陷和损伤。 《复合材料及结构的缺陷与损伤》章概述了复合材料的一般应用情况
在人类遭遇的种种自然灾难中,最突出的当属水旱灾害。在我国,自古以来水旱灾害之惨烈可怖都列为众多自然灾害之首,在世界范围内,中国也属水旱灾害最为频繁、最严酷的国家之一。 《20世纪中国水旱灾害警示录》就旨在真实而简明地记录百年水旱灾害,以起到警示作用,当水的问题仍以一个难解的命题带入21世纪的时候,应当思考我们的怎么办。本书以上下两篇,分前,后半年世纪,选择发生在中国各个地区的不同条件下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严重的水旱灾害,分次以简要文字记述,同时配以珍贵的历史实情图片,在编排结构上,既具有一次一个单元的典型性,独立性,又具有整体的连续性,完整性,力争使全书体现纪实,简明,特别是图文并茂等特点。
《黄河流域水旱灾害》是中国水旱灾害系列专著之一。本书统合古今黄河流域洪涝、干旱及研究成果,以总体特征和典型实例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自然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因素,论述了流域内水、旱灾害的类型、危害程度与演变规律,并联系实际,提出了可行对策。 本书共分四篇十五章。是一部资料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专著。本书是国民经济有关部门领导,水利,防灾科技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供大专院校师生、外关心黄的各界人士参考应用。
本书在对我国自然灾害灾情和减灾能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减灾基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减灾基础能力和相对减灾基础能力进行了区域评价;并结合多个方面的减灾需求,对区域减灾基础能力建设需求度进行了初步分析,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区域减灾基础能力建设的重大措施建议。 本书资料丰富,立论新颖,可供从事灾害管理、科研、教学的各界人士参考。
《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与预警体系》以国家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为出发点,在分析、总结大量重大自然灾害应对案例的基础上,分析了外自然灾害时空分布规律;介绍了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理论、实践和体系建设的进展;围绕“一案三制”建设的需求,研究了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和预警体系的构成、具体内容以及相应技术支撑体系的组成和建设内容。 《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与预警体系》可供从事防灾、减灾、救灾相关业务的工作人员参考,也可作为广大读者提升防灾、减灾知识的基础读物。
《中国灾害通史·秦汉卷》主要介绍了我国秦汉时期(公元前221~ 220年)各种自然灾害状况及与之相关的灾害思想和救灾措施。本卷共分六章。章导论,主要介绍了当前学术界有关 秦汉灾害史的研究状况和本书的构想;第二章介绍了秦汉时期水、旱、蝗、震、疫、风、雹、寒、火等各种灾害时空分布状况及其防救措施;第三章介绍了秦汉时期灾害发生的总体特征及成因;第四章介绍了秦汉时期流行的几种灾害思想;第五章介绍了秦汉 时期的灾害防救措施;第六章介绍了秦汉时期的救灾体制,包括 相关政府机构及其运行、监督制度。本卷在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秦汉时期灾害史料进行了重新分析、整理和统计,尤其是对灾害思想、救灾措施、救灾体制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对相关研究人员有的参考价值。
本书阐述了地质灾害的内涵及其防治工作的原则、程序和要求;论述了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和地裂缝六种地质灾害的概念、分类、成因、机理分析、预防措施、治理措施以及防治工程设计;以甘肃省天水市椒树湾滑坡和卓尼县上卓沟泥石流防治工程为例,从概况、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勘查、成因分析、稳定性(危害程度)评价、发展趋势、防治方案、防治效果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