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IATF16949详尽诠释了汽车用IATF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特别是其中的许多难点释疑,可以帮助读者全面理解该标准。同时,本书着重介绍了有关实施的应用问题,对与该标准配套的常用工具和技术以及实施新标准的策划,做了简明、扼要并便于操作的论述。全书分为3篇,共18章。其中,第1篇为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解读,介绍了它的发展沿革和质量管理基础、术语。第2篇为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分析,针对该标准的条款,加以详读,尤其着重对新标准中更改和增加的内容,做了补充说明。第3篇为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指南,阐述了贯标的策划,核心工具、其他重要工具和技术的应用方法。
随着 中国制造 的崛起,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增强,技术更新也不断加快。《机械工人实用技术手册》丛书应形式的需求,进行再版,本套丛书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国家职业标准》相配套、内容新、资料全、操作讲解详细,本书是其中的一个分册。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装配钳工相关知识,机械传动、气压与液压传动,装配钳工专用工具设备,大型、畸形工件的划线,机械加工工艺,机械装配工艺及自动化,机床夹具的设计与制造,特殊孔、难加工材料孔的加工及典型钻头,高精度工件加工及超精加工,机床电气控制及数控机床,机床的安装调试与维修保养。 本书可供从事模具制造、装配、机械维修的工人和技术人员阅读使用。
机电商品是进出口商品类别中贸易量最大和新商品最多的一类,机电商品归类也是实际归类工作中疑难商品最多、归类差错和归类争议较多的一类,本书便是围绕机电商品归类中会遇到这些实际问题答疑解惑的。 本书可读性强,系统性好。本书采用一问一答的讲述形式,按相应的章节,分类解答了归类中常遇到的一些问题。 书中商品图片丰富。本书图文并茂,结构图、示意图、原理图,以及实物图,约550张。图片的最大特点是直观性强,可增强读者对商品的直观认识。特别是对于工作原理较为复杂的商品来说,配有工作原理图,可使读者在更好地理解商品本身。此外,还可省略较多的文字描述,所以,图片丰富是本书的最大优点。 本书是《品目注释》和《税则》的有利补充。本书对部分《品目注释》和本国子目描述不详细、不具体的商品都补充了便于理解和归
《ISO/IEC 17025:2017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理解与实施》总结回顾了全球实验室认可工作的发展历程与现状,详细阐述了实验室认可国际标准发展过程与ISO/IEC 17025:2017《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的修订过程、实施要求和主要变化;结合实验室认可工作和实验室活动的全过程,从认证认可和计量学等多学科、多维度逐一对ISO/IEC 17025:2017的全部条款,分 要点理解 评审重点 两个层面进行了深入阐述和详细解读。作者结合多年实验室认可和计量学专家工作实践,系统讲解了实验室管理体系策划建立、量值溯源、计量确认、内部审核、管理评审、期间核查、质量监控、风险应对等核心内容。本书内容系统、科学翔实,理论联系实际,可操作性强,可帮助实验室从业人员和技术机构快速提升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1932年 1937年,梁思成及营造学社同仁调查了137个县市的古建筑1823座,详细测绘了206组,完成测绘图稿1898张。梁先生以 文献与实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第 次清晰梳理了 古代官式建筑发展演变的历程,总结出 建筑的成就和各时代的主要 征:木构、砖石、桥梁、牌坊、宫殿、苑囿、寺庙、坛观、陵墓、住宅。它既是 迄今无法取代的 建筑技术史,也是 中华民族居住艺术与生活方式的变迁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596—2021·代替DL/T 596-19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规定了运行中交流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的项目、周期、判据和方法等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596—2021·代替DL/T 596-19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适用于750kV及以下的交流电力设备。
PLC 技术自问世以来便在工业控制领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自动化、信息化和远程化的发展,工业控制系统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实现自动化、信息化、远程化以及智能化,是目前工业控制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 PLC 技术必然有着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书主要介绍西门子S7-1200 PLC 的硬件结构、功能、基本指令编程以及实战应用,并通过视频的方式扩展了大量的知识点。 全书共八章,分别介绍了西门子S7-1200 PLC 的硬件结构与功能,西门子编程软件博途TIA Portal,西门子S7-1200 PLC 基本指令的编程,西门子S7-1200 PLC 逻辑块和PID 功能块的编程,HMI 与伺服驱动V90 的实战应用,变频器V20 的深入理解与实战应用,西门子S7-1200 PLC 的网络通信,西门子S7-1200 PLC 的项目调试。 本书注重实用性,内容深入浅出、循序渐进,能够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西门子S7-1200 PLC,并且能够
自1932年4月起,梁思成、林徽因利用8年多的时间,先后赴山西、河北、陕西、山东、四川、浙江、云南等地考察古建筑,留下了众多珍贵的资料和图片。本书作者魏新、白郁,多次重走梁思成、林徽因的考察之路,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在书中他们以轻松流畅的笔触,按照不同的考察线路分23个章节依次展开叙述,图文并茂地全面解读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建造历史与文化内涵,并与梁思成、林徽因当年的考察笔记展开古今对比,予以全面解读,有助于大众深入细致地了解这些国之瑰宝。
本书是我国著名古建筑、古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的古建筑理论力作,汇集了陈从周先生毕生考察、研究、评价古建筑的精华文章。全书按建筑类型分为园宅篇、桥塔篇、寺殿篇、拾余篇四个板块,随文配有200余幅珍贵历史照片与手绘图,以及后人补拍的现摄图片、博物馆珍藏的古建名画等,可作为建筑艺术的典藏读本。文章既涉及陈从周对中国数十个代表性古建筑的详细考察,同时又对中国古建筑的工艺、技法、特征、研究与保护等进行了多方面的介绍与分析,还特别收录了作者在走访考察和研究古建筑过程中写下的兼具知识性与个人情趣的文章。本书挑选出所有关于古建筑品赏的经典篇目,集中呈现了我国的古建之美,展示了陈从周先生关于古建研究所写作的所有名篇。
本书以Zemax 2020作为软件平台,详细讲解了Zemax在光学设计中的使用方法与技巧,旨在帮助读者尽快掌握Zemax这一光学设计工具。 本书结合作者多年的光学设计经验,通过丰富的工程实例将Zemax的使用方法详细介绍给读者。全书共10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6章)主要讲解Zemax的基础知识,包括用户界面和系统选项设置、光学像差理论和成像质量评价、光学系统优化、系统公差分析、非序列模式下的光系统设计等;第二部分(第7~10章)讲解利用Zemax进行各种透镜和目镜的基本设计方法,并对显微镜、望远镜等目视光学系统的设计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帮助读者尽快掌握利用Zemax进行光学设计的方法。 本书注重基础,内容翔实,突出实例讲解,既可以作为光学设计人员、科研人员等相关专业人士的工具书,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的学习参考书
自1932年4月起,梁思成、林徽因利用8年多的时间,先后赴山西、河北、陕西、山东、四川、浙江、云南等地考察古建筑,留下了众多珍贵的资料和图片。本书作者魏新、白郁,多次重走梁思成、林徽因的考察之路,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在书中他们以轻松流畅的笔触,按照不同的考察线路分23个章节依次展开叙述,图文并茂地全面解读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建造历史与文化内涵,并与梁思成、林徽因当年的考察笔记展开古今对比,予以全面解读,有助于大众深入细致地了解这些国之瑰宝。
ISO/IEC 导则规定了制定国际标准和其他出版物应遵循的基本程序,融合的 JTC1补充部分包含了ISO/IEC导则第1部分和JTC1专用程序。本书融合的JTC1补充部分包含了2016年出版的第12版ISO/IEC 导则第1部分。同时,另有些文件进一步提供了指导规则,本书阐述了ISO和IEC在开展技术工作中所应遵循的程序:主要是通过技术委员会及其下属机构的活动制定和维护国际标准的程序,为那些关注技术文件制定的所有人员提供了指南和工具。第12版本纳入了2013年第11版出版以来各技术管理局同意修改的内容。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为全国电力行业“十四五”规划教材,主要介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工作原理、实现技术及解决继电保护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全书共分为9章。第1章概述,第2、3章介绍电网的电流保护、输电线路距离保护,第4、5章介绍输电线路的纵联保护和自动重合闸,第6、7、8章分别介绍电力变压器、发电机和母线等集中参数元件的保护,第9章介绍数字式继电保护的硬、软件基本知识。该书的多数章节采用故障特征分析→基本原理→实现技术→相关知识四个层次的叙述方法,讲解常用的继电保护理论与技术。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可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电气类专业本科教材,还可作为研究生、继电保护工作人员的参考书。
本调研报告,介绍了火电厂智能化建设发展的调研背景、调研目的和调研内容,通过智能安全典型应用、智能生产典型应用、智能检修典型应用、智能经营典型应用展现了火电厂智能化建设中的技术应用现状。总结了火电厂智能化体系架构、电厂智能化建设程度和火电厂智能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提出火电机组智能化发展对策的建议,供火电厂智能建设中参考。
《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丛书》(第二辑)精选了能够展示中国建筑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10个传统营造技艺项目,系统整理和记录了这些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丛书》(第二辑)每个项目一个分册。各分册根据营造技艺的特点,介绍其历史、形制、结构、做法、工序、相关文化习俗、传承等内容。 《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丛书》可为传统建筑的保护和修缮提供技术依据,对相关地区文化的形成给予建筑层面的诠释,旨在深化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研究,促进传统营造技艺传承。
《建筑构成学:建筑设计的方法》——一本被日本建筑教育界公认为经典传奇的建筑设计书,历来作为东京工业大学建筑基础教学的最重要教科书之一。这本书来自于日本著名建筑师、建筑教育家坂本一成及其弟子多年的潜心建筑实践与案例研究,并以平实、通晓的语言结合图形与图表,轻松地阐述了有关建筑设计方法的精炼成果,使之成为一本简单但不平凡的书。
本书以体现室内设计实践技巧为基准,体例完整,主要从比例、造型与图案、色彩、光环境、材料5个方面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阐述了设计方法,帮助设计师快速实现设计想法。同时,书中涉及一些设计审美和设计管理的内容,为设计师未来朝着不同方向发展做准备。
本书译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52年出版的《20实际建筑的功能与形式》第二卷《构图原理》(全书共四卷),作者托伯特·哈姆林。《20实际建筑的功能与形式》的第二卷,共22个章节,前面11章介绍了建筑的构图原理,包括建筑美学、统一、均衡、比例、尺度、韵律、布局中的序列、规则的和不规则的序列设计、性格、风格、建筑色彩等,对于建筑的个体、群体、室内、外观的形式美的原则做了具体的阐述,后面的章节主要叙述各种结构型式及材料与建筑形式的关系等。由于前11章是以人对建筑物的实际感受和心理反应为基础来谈论建筑形式的美感的,对于建筑构图来说是更具普遍意义的原则,可以略去后面各章自成整体,译者将它译出,独立成书,取名《建筑形式美的原则》。
本书由两位国家核心建筑期刊主编联袂撰写而成,选取了坐落在世界各地旅游热线上的32座桥梁,从建桥知识、桥梁文化和旅游文化相结合的视角,用专业知识以通俗化的手法和简洁风趣的语言,娓娓道来每座桥梁的建筑美学、结构特点、建桥历史、使用与保护现状,以及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与传承,并配以大量精美的实拍照片和手绘图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受,轻松愉快地领略古今桥梁之美。 本书集趣昧性和知识性于一体,在普及桥梁知识和传承文化的同时,也讲述了围绕这些桥梁发生的故事传说和趣闻轶事,轻松而富有知识性。适合于对桥梁、建筑、旅游文化和历史文化感兴趣的大众读者阅读,以及作为青少年阅读的桥梁建筑科普图书。
随着建筑行业的正规化和精细化,巿场竞争日益激烈,项目利润越来越薄,项目经营要求越来越高。基于此,本书以工程项目创效为核心,从造价风险控制和价值创造意识理念,创效工作思维、职业素养和文字表达实务技巧,商务创效相关的施工合同管理、签证收方索赔办理等技巧,技术创效相关的施工方案、图纸会审、竣工图等技巧,工程审计的概念、方式、方法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工程结算办理的全流程实务技巧,项目创效的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等方面,多维度、多专业、多视角地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本书是建立在工程项目实践经验与教训总结之上的浓缩和沉淀,相关素材源于工程创效实践中的典型案例,适合于施工企业的工程管理、技术生产和造价商务成本合约等人员,也适合于建设单位、咨询公司的相关人员,以及其他有志于了解和参与工程项目实际建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自1961年出版以来,即成为城市研究和城市规划领域的经典名作,对整个世界范围内有关都市复兴和城市未来的争论产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影响。雅各布斯以纽约、芝加哥等美国大城市为例,以充满激情的文字,深入考察了都市结构的基本元素,以及它们在城市生活中发挥功能的方式。是什么使得街道安全或不安全?是什么构成了街区,它在更大的城市机体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为什么有些街区仍然贫困,有些街区却获得新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雅各布斯具体阐释了城市的复杂性及其发展取向,也为评估城市的活力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尽我们所能去理解城市的生态,这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雅各布斯的杰作是一部以人为本治理城市的蓝图。时至今日,它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京津冀地区要实现2030年前碳峰值及2060年碳中和目标,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来实现协同减排。“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引致的产业转移会给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费、碳排放的时空格局带来变化。《产业转移视角下京津冀协同碳减排机制研究》构建了产业转移视角下京津冀协同碳减排分析框架:对京津冀产业转移引致的碳转移方向与规模进行测度;定量化揭示产业转移与碳排放的互动关联性;运用哈肯模型对京津冀协同碳减排的驱动因素及演化机理进行分析:对政府协同碳减排策略选择进行演化博弈分析及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从理论上加强对区域协同碳减排机制的阐释。提出建立京津冀协同碳减排机制的实现条件、可行路径与政策建议,助推区域绿色高质量发展。注重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弥补了相关学术研究的不足,具有一定创新性。
《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丛书》(第二辑)精选了能够展示中国建筑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10个传统营造技艺项目,系统整理和记录了这些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丛书》(第二辑)每个项目一个分册。各分册根据营造技艺的特点,介绍其历史、形制、结构、做法、工序、相关文化习俗、传承等内容。 《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丛书》可为传统建筑的保护和修缮提供技术依据,对相关地区文化的形成给予建筑层面的诠释,旨在深化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研究,促进传统营造技艺传承。
本书是根据作者多年来从事电能质量领域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学识与经验积累策划编写的。 本书全面讲述了现代电能质量知识体系的理论、方法与技术,重点阐述了电能质量领域的电压质量、电流质量和波形质量下的基本概念与定义,详细描述了涉及发、供、用电各方的电能质量本质特征与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并且结合质量特点介绍了电力系统运行特性、评估方法和指标测量、国内外相关标准和为提高电能质量所采取的治理措施等。全书共有8章,另外按照新形态教材的体系安排,为配合本教材的相关知识,本书还配有可电子阅读的附录性学习材料:附录A——代表性功率理论体系综述,附录B——电压暂降监测数据分析,附录C——谐波和间谐波限值,附录D——电能质量经济性调查案例,读者可查阅、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