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集中探讨明清时期中国的稻米种植和消费。粮食的主要功能,是为了养活人类。究竟一个人吃多少才够?一方面是营养问题,一方面也是习惯问题。如何能保障一个人吃够?这里涉及到了主食和杂粮、不同品种的稻米的产出问题。如果这其中再加上对于不同品种稻米的口味选择问题呢?围绕这几个问题,本书对于明清长江中下游地区在稻米种植方法上的差异进行了探讨,通过华南的粮食种植和消费的个案、长江流域粮食种植和消费的个案论证稻米的商品化以及长途贸易的出现等,以此探讨影响长途稻米贸易量的主要因素,尤其稻米贸易是如何在 “互通有无”——长途贸易应该自由地存在、“养民”——政府的仓储制度两个看似矛盾的传统观念下得到发展的。
《金弹子树桩盆景》应金弹子爱好者要求而作,系统研究金弹子盆景的理论和创作技术。内容涵盖金弹子全国流行概况、金弹子植物学特性、亚种变化、金弹子的栽培学特征、小苗育桩、金弹子盆景的制作形式、栽培和造型技术、发展方向等内容。图文并茂、客观地评价了金弹子的优劣,其中收录的作品都具有较强的造型特点。书后附有树桩盆景作品命名参考资料、金弹子品种的果形变化图以及全国部分金弹子的集散地资料,是目前市场上一本较为全面论述金弹子盆景的图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参考价值。
《棉花检验检疫》共3篇22章,篇讲述了棉花检验基础知识,包括棉花生产概况、棉纤维的结构和性能、棉花初加工以及棉花检验中涉及的数理统计知识等内容。第二篇着重介绍了棉花检验技术,包括试验条件和取样方法、棉花品级检验、长度检验、马克隆值检验、纤维强度测定、成熟度检验、回潮率检验、杂质检验、重量计算、籽棉衣分检验、纤维含糖及黏性测定、异性纤维检验、原棉疵点检验、棉花实物标准以及HVl检验等内容。第三篇介绍了棉花检验检疫业务,包括棉花内贸业务、进出口棉花检验和棉花检疫概论等知识。书后还附有与棉花检验、检疫有关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供读者查阅。 《棉花检验检疫》内容全面、实用,既可作为棉花检验、检疫从业人员的培训教材,又可作为棉花检验、检疫人员的自学指导用书,还可以作为棉花经营业务人员
本书是在作者多年从事有机固体废物教学研究和实践基础上完成的。书中对工业、农牧业、市政和其他行业排放的有机固体废物类型、环境污染特性及潜在的营养化学特性进行了阐述;对各种有机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高温堆肥的理论、方法和实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同时也对利用高温堆肥产品进一步生产有机无机复混肥技术、工艺过程、设备和农用效果以及有机复混肥生产项目的经济评估、运行管理作了深入的讨论;并对高温堆肥对有机污染物的清消、氮素转化、磷的活化以及重金属控制提出了新的想法。本书是一本实用价值高、可操作性强的科学技术专著。 从事环境保护、环境卫生、科研教育、工程设计以及致力于有机肥生产和开发的人士阅读和参考。
葛是全身皆宝的药食兼用植物,遍布我国除西藏、新疆、青海大部分区以外的所有地区。为推动葛根资源的开发利用,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刘英汉教授等编著了本书。内容包括葛的生物学特性、生态环境,葛根的化学成分、重要功用,葛的栽培管理,葛根淀粉的加工与改性,葛根淀粉食品的制作,葛根总黄酮的提取,葛根及其总黄酮在医药、医疗上的应用,以及葛根化妆美容品的制作等知识和技术。全书内容丰富,方法具体,技术实用,便于学习和操作,对于提高葛的种植和葛根加工利用的技术水平与经济效益,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本书在简要概述农药毒理学基本概念等内容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农药的毒性作用与代谢、农药在生态环境中的残留和降解、农药毒理学试验方法、农药环境毒理学评价方法、农药使用的危险性评价和毒理学方法的应用。内容翔实,可以使读者对农药残留风险评估及毒理学应用的基础知识和评估方法有初步了解和掌握。本书可供从事食品、农产品安全生产监管、标准化研究与风险评估,食品安全研究与检测、农药研发、生产、使用人员及毒理、药理、卫生、医学等相关学科的科技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
《农学概论》主要对象是非农学专业学生,着重介绍了农学的特点、地位和作用,作物生产的概况与发展趋势,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概念和共性规律,作物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基本理论,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的主要方法和技术,作物高效种植制度,作物育种方法与良种繁育,主要农作物生产,农业推广理论与方式方法,涉及作物学、植物保护学、植物生理学、植物营养学和土壤肥料学等学科领域。内容上力求突出科学性、适用性、普遍性和前瞻性,结构体系上具有较好的系统性和实用性。
干旱、盐渍和低温等是威胁农业生产的主要非生物逆境,是世界范围内作物减产的主要原因,可导致大多数主要作物平均产量降低50%以上,并且发生干旱和盐渍的地区还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预计到2050年全球将会有50010以上的耕地发生更严重的盐渍化。因此阐明植物对干旱和盐渍等逆境的耐受机制、培育高抗品种日渐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 《利用多倍体诱导及转基因技术提高植物抗逆性研究》主要介绍了两种提高植物抗逆性的方法,即多倍体诱导技术和转基因技术。主要内容有:植物多倍体;转基因植物的研究进展;菘蓝与亚麻简介:二倍体菘蓝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亚麻无菌快速繁殖体系的建立:菘蓝多倍体获得及二倍体与四倍体形态和细胞学比较;利用染色体加倍技术诱导亚麻多倍体;不同倍性菘蓝对干旱和盐渍胁迫的耐受能力及保护性酶的响应机制:四
本教材主要介绍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和融合、植物染色体工程、植物基因工程、分子标记技术与作物育种的基本原理、常用技术、主要方法及其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本教材可作为高等农业院校农学专业和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硕士生的通用教材.也可作为作物遗传育种、生物技求及相关领域教学、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中国寒地耕作制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耕作制度的进展与展望、推进我国耕作制度改革发展的思考与建议、我国农作制度的发展与对策、中国寒地粳稻现状与发展战略、黑龙江省大豆生产形势分析与建议、黑龙江省玉米育种研究进展等。
优质农产品品种的选育与鉴定是现代农业生产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书分别介绍了水稻、小麦、玉米、甘薯、油菜、棉花等七种作物的品质性状指标和品质形成与调控机制,并对上述七种作物的品质分析测定技术与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书适合于从事农作物优质育种、栽培、食品科学、农业院校师生、农生技术推广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结合当前药用植物栽培与应用的发展热点,详细介绍了土壤的特点和分类、药用植物的营养与肥料的基础知识、药用植物实用栽培管理技术以及教学实验,既可作为药用植物相关各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农学、园艺、中医、中药学、植保、植物营养等专业师生及从事药用植物土壤肥料科研、生产、管理人员的参考书,同时对指导农民在种植药用植物时,能够科学合理施肥、提高管理水平,起到积极作用。
谷物杂粮主要是指禾本科的黑米、小米、薏米、高粱、燕麦和大麦等小宗作物,以这类作物为原料加工而成的食品成为五谷杂粮食品。本书重点介绍了其营养成分、药用价值及保健作用以及以其作为原料生产各种粥、糊、食品、饮料(酒、醋、酸奶)的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和质量指标。本书共分六章,主要介绍了以黑米、小米、薏米、高粱、燕麦、大麦为原料生产各种家庭制品与工业化产品的工艺与流程。其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操作性强。 本书可作为食品加工企业、科研单位的产品研发人员及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也可直接指导农村、城乡个体户的实际生产。
本书共分十个部分,全面介绍黄连的种类、分布、药用价值、栽培历史、黄连生产的经济效益和市场信息;味连和雅连的植株形态及生药特征;味连和雅连的生长发育及对环境对条件的要求;黄连药效成分的积累过程;重点并详细介绍味连和雅连的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收获加工方法;简要介绍现代科学技术在黄连栽培技术上的应用研究;最后介绍了黄连的炮制、制剂及简单组方和应用等等。栽培部分是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可操作性强。本书内容丰富,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文句通俗易懂,图文并茂,适于科研、院校的医药科技人员、教师、药材生产技术人员及广大农民朋友阅读参考。
《桂花优良品种图谱》介绍了目前常见栽培的桂花新优品种55个(其中彩叶桂品种6个、四季桂品种8个、银桂品种18个、金桂品种12个、丹桂品种11个),以及木犀属常见栽培种12个、柊树品种6个。《桂花优良品种图谱》的出版有助于我国桂花产业的发展,也可作为从事桂花研究和种植的专业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是《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系列图书》之一。结合国际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进步,本书对农药残留备种主要检测方法及相关技术作了较全面而深入的阐述;同时,对中国、中国台湾和其他国家/地区的农药残留监控技术作了较详细的介绍,也是本书的主要特色之一。 本书不助于我国广大农药残留分析工作者全面了解现代农药残留检测和监控技术研究现状,还有助于在我国推动低成本、高通量、快速而灵敏的农药残留先进检测技术的相关研究,并建立有效的农药残留监控体系。 本书既有丰富的基本理论,又有大量的分析实例,不仅适合广大从事农药残留分析的研究人员阅读,也可供各级从事农药残留监控的管理人员参考。本书可作为各大专院校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专门研究机构的相关人员参考。
《四川饲草病害综合防控技术及其应用》系统地介绍了饲草病害综合防治基础知识,饲草病害发生的种类、危害及防治策略,病害诊断及防治原理,重点介绍了豆科、禾本科及其他主要饲草在四川发生的主要病害的诊断技术、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四川饲草病害综合防控技术及其应用》是一本集调查研究、综合防治技术和实践应用为一体的参考书,书中文字力求通俗易懂,技术注重新颖实用。《四川饲草病害综合防控技术及其应用》科学实用,指导性强,适合植保技术推广者、广大饲草种植人员使用,也可作为饲草植保科研、教学参考书。
优质农产品品种的选育与鉴定是现代农业生产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书分别介绍了水稻、小麦、玉米、甘薯、油菜、棉花等七种作物的品质性状指标和品质形成与调控机制,并对上述七种作物的品质分析测定技术与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书适合于从事农作物优质育种、栽培、食品科学、农业院校师生、农生技术推广人员参考使用。
《模拟植物生长算法与应用》是以丁雪枫的博士论文为基础,由丁雪枫和尤建新合作为模拟植物生长算法撰写的专著。在这本书中,作者从模拟植物生长算法的思想来源、基本原理出发,介绍了模拟植物生长算法及其在一些典型问题当中的应用,涉及的应用重点还包括了模拟植物生长算法应用于整数规划问题、无线传感器网络最小连通集合划分问题、虚拟企业盟友选择?题、物流中心选址问题、作业车间调度问题的实现技术及应用等内容,而本书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对模拟植物生长算法研究的成果和应用技术,为管理实践中的优化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求解方法。 ????本书以丁雪枫为主笔,尤建新辅助。
本书共分22章及附录,包括贵州稻作历史与传统文化,贵州稻作的气候、土壤条件及稻作区划,贵州稻种资源的评价和利用,贵州水稻的杂交育种及超级杂交水稻育种,贵州稻田耕作制,贵州水稻高产栽培,贵州水稻种子生产,贵州水稻主要生物性灾害及其防治,贵州稻作机械化等主要内容。 本书的编辑出版,不仅为贵州省从事稻作研究、生产管理、技术推广的人员提供了一本集理论性、资料性、技术性为一体的工具书,也为外同行了解贵州稻作生产和与稻作相关的科技发展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同时,《贵州稻作》也可列为农业大专院校师生的重点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