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生栽培是农业生产经验和智慧的集结。植物之间并不一定是互相竞争的关系,较多的是以共赢的方式“共生”着,即使时间和场所不同也能有再现性,在栽培中可以灵活运用。通过伴生,植物能够利用本来的力量,提高土壤这一小的生态系统的综合生产能力,从而健全地培育出美味可口的蔬果。在本书中列举了88种伴生栽培组合的实例,这也只是被科学地探明了的极少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可以去查询、应用。 本书适合广大蔬果种植户及相关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农林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参考。
农业虫害长期以来是我国的三大自然灾害之一,农业害虫对农作物及其产品造成严重损失。全书主要分为水稻害虫、棉花害虫、柑橘害虫、落叶果树害虫、蔬菜害虫、小麦杂粮害虫和地下害虫七部分。《农业害虫识别与防治原色生态图谱》以 300余幅高清晰原色生态照片、 精炼的文字和实用的技术,科学准确、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地介绍了 147 种主要害虫的田间识别、危害与防治方法。每种农业害虫的高清图片中都突出标注了3~5个关键识别特征,图中标注的字母,在正文中有对应的文字说明,清晰明了。便于读者快速掌握农业害虫田间简易鉴定方法。
本书是在总结作者多年科研成果与推广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大量生产实践经验及素材编写而成,系统介绍了国内外蓝莓丰产栽培及整形修剪基本理论及关键技术。全书共分7章,内容包括中国蓝莓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蓝莓的生物学特性、蓝莓优良品种介绍、建园、蓝莓水肥管理、蓝莓病虫草害防控、蓝莓整形修剪。全书精心绘制了19幅墨线图,精选了55幅清晰彩色图片,主要参考资料56篇。本书语言通俗易懂,内容图文并茂且循序渐进,可供广大蓝莓种植者、农技生产与推广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番茄品种多样,其栽培规模、类型和方法也有多种。本书以培育优质番茄为出发点,虽以小规模经营为主要对象,但选取其栽培管理过程中有代表性的作业进行讲述,例如,植株的过渡期管理是决定栽培成功的关键,土壤处理和土壤消毒是保证栽培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等,对不同形式的番茄栽培都有良好的技术适应性。本书介绍的日本番茄栽培技术,内容系统、翔实,图文配合,通俗易懂,对于我国广大番茄种植专业户、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都有非常好的参考价值,也可供农林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本书围绕蓝莓栽培的五大要点,以培育优良蓝莓植株为目标,介绍了日本蓝莓栽培过程中品系、品种的选择方法,新株栽培和旧园更新的技术,以及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管理要点。另外,还就提高果实产量、贮藏性等方面的技术要点进行了说明,对蓝莓采摘园的经营管理也进行了阐述,内容系统、翔实,图文配合,通俗易懂。本书介绍的日本蓝莓栽培管理技术,对于我国广大蓝莓种植专业户、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都有非常好的参考价值,也可供农林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芳香植物的生产与加工涉及农业、加工业、医药业、食品工业、日化工业、化妆品工业等诸多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互相渗透、互相交叉的朝阳行业。芳香植物的发现与利用,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天然产物的需求将越来越多。因此,芳香植物的开发利用有着非常广阔的空间,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书是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多年来在芳香植物收集开发应用的基础上,拓展、收集和整理常见芳香植物的特性及应用,*终编写而成。书中收录的300种常见芳香植物分为木本及草本植物两大类,对每一个品种均有全面、简洁的文字论述,介绍其科属、学名、别名、芳香类型、芳香功能、形态特征、栽培要点和园林应用等。配套近800张高清图片,让读者既能全面了解芳香植物的基础知识,又能轻松掌握简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大对玉米、大豆间作新农艺推广的支持力度”。本书结合著者们近20年来的研究成果,全面阐述了该新农艺技术的研究背景、发展历程、技术内涵、技术细则及示范推广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全书共有八章,第一章主要介绍间套作及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研究背景、发展历程与技术内涵;第二章至第七章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过程中各环节的技术细则,包括品种选择与田间配置技术、整地与播种技术、施肥与化学调控技术、病虫草绿色防控及收获技术;第八章结合应用实践介绍了全国各生态区应用中出现的典型技术问题及思想意识误区。
*部分食用菌病虫害诊治技巧,分别介绍食用菌病虫害的类型、诊断、发生发展和科学防治;第二部分食用菌病害,介绍木霉病、链孢霉病等真菌性病害,线虫病,食用菌细菌性病害,食用菌生理性病害,菌床和菌筒上等各类病害实例、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用大量图片,以实例的形式展示各类食用菌病害症状和病原特征;第三部分食用菌虫害及鼠害,介绍蚊类、菇蝇类、灵芝窃蠹、烟草甲、跳虫类、螨类等害虫和害鼠的形态特征、为害习性和防治措施。
本书以原色图谱与文字说明相结合的形式,形象地介绍了我国水稻常见的51种重要病害和37种重要害虫,配以能反映病害症状、害虫形态与为害特点的关键识别特征的彩色图片200余幅,并对各种病虫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进行了简明扼要的介绍。本书有助于读者在水稻发生病虫害时能快速进行田间诊断和提出防治对策,适合水稻生产人员、农技推广人员、植保专业技术人员、农药营销人员、科研人员使用,也可供农业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参考。
粮食是影响世界各地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产品资源,我国是世界上粮食进出口多的地区,每年进出口大豆、小麦、玉米、大麦和大米等粮食谷物贸易量达数千万吨,粮食的质量安全和品质检验标准是进出口粮食安全重要保障。该书内容共分十章,包括粮食品质检验常用名词的定义与术语,进出口粮食品质检验取样、制样、感官检验和理化检验技术方法,主要设备设施和使用方法;重点介绍了中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泰国、越南等主要粮食贸易国家和地区,小麦、大豆、玉米、大麦、大米等粮食质量分级标准、检验项目、流程和检验方法;全书还收集了美国常用的粮谷感官检验图谱近90余幅,供初学者比对参考。
木耳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在中国已成为广泛栽培的第二大种类食用菌。随着木耳种植从段木栽培走向复合配料栽培,从传统的农户种植到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它已成为乡村振兴、农户致富的重要经济作物。但是,木耳种植过程中会有各类病害、虫害发生,严重危害木耳的正常生长,造成耳农经济损失,增加了木耳产品的不安全性。 本书结合生产,较系统地对木耳病虫害发生的病原、病虫害症状、污染途径及防治措施进行了介绍。全书共分5章,内容分别为木耳概述、木耳病虫害防治原则及其方法、木耳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木耳常见虫害的防治及木耳质量安全问题及防控措施。本书可供食用菌生产者或科研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作为各类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教材使用。
《盆栽蔬菜》共收集了71种常用盆栽蔬菜,分属于23个科。每种蔬菜均从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常用品种、栽培技术、推广应用前景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由于目前中国盆栽蔬菜尚在起步阶段,仍以营养土和固体培养基质为主要栽植方式,因此本书栽培技术只介绍了固体培养基质栽培方式。全书的科序编排依被子植物的恩格勒系统。对每种蔬菜的撰文与配图,为同一作者。
本书对燕麦的文化内涵做了充分阐释,并对燕麦的面食制作加工及其营养保健价值做了详细介绍和说明,语言生动,表达风趣幽默,值得一读。
《燕麦种质资源及西南区燕麦育种与栽培管理》系统介绍了燕麦种质资源以及在西南区不同生态类型下燕麦的育种和栽培技*,内容包括燕麦的起源、进化和种质资源评价,西南区燕麦的栽培历史、生产现状、形态特征、生长发育、生态适应性、品种资源、育种概况、栽培技*和主要病虫草害防治,《燕麦种质资源及西南区燕麦育种与栽培管理》首本全面系统介绍燕麦种质资源研究进展和西南区燕麦种植的著作,既考虑了内容的系统性,又突出了西南区作为特殊生态气候类型的燕麦种植区域的特点。 《燕麦种质资源及西南区燕麦育种与栽培管理》适合从事燕麦及相关禾本科作物研究和种植生产的农业、草业和畜牧业的科研人员、生产者、管理者等参考使用。
“第二届海峡两岸杂粮健康产业峰会”于2010年10月20~22日在四川成都盛大召开。本次峰会受到海峡两岸业界人士的高度关注,相关科技工作者、企、事业人员踊跃报名参会并撰文投稿。会议组委会共收到相关论文近60篇,内容包括:杂粮产业发展战略、杂粮作物品种资源与遗传育种、杂粮作物栽培与耕作、杂粮产品加工与市场、杂粮营养与保健、杂粮种植与生态环境发展等。
李向东、王绍中主编的《小麦丰优高效栽培技术与机理》以全新的理念、创新的思维,尝试把小麦栽培学以一种新颖的形式,将先进实用的技术和有关机理研究结果分别详述,编撰成册,突出了可读性和可操作性。既包括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技术、理论资料,又结合国家绿色发展方式和提质增效技术策略,将有关品质生态、有机小麦栽培和效益核算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展现出来,对改进和提升我国现代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来说弥足珍贵。
这是一部以中国北方旱田为覆盖面,以禾本科主要作物(小麦、玉米、谷子和高粱)为主体,以节水种植为中心的科技著作。全书共分9章。书中围绕天然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等方面,论述了中国北方农业水资源状况;介绍了小麦、玉米、谷子和高粱在北方旱田的分布情况;从这几种作物生长发育与需水节律的角度,论述了他们的水分生理和水分代谢等内容;从理论和实践上阐述了在单作旱田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主要措施;服务于节水种植,阐述了多作种植的历史发展及其原理;在对粮粮问套作、粮经间套作、粮油间套作、粮菜间套作、粮果与林粮间套作、条带种植与立体种植等多作种植的主要类型的介绍上,阐明了每种类型的原理、主要模式、技术要点、节水增效、应用范围等;作为节水栽培中的特殊栽培法,从覆盖栽培与垄沟膜侧栽培两方面,在作用原理
高淀粉玉米是一类重要的特用玉米。东北地区是中国高淀粉玉米的主要产区,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品质好。本书以整个东北地区为覆盖面,全面撰述了高淀粉玉米的研究成果和成就,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科技书籍。全书由12章组成。包括东北地区玉米品种布局和高淀粉玉米品质特点;高淀粉玉米品质概述(籽粒形成和结构、营养品质、籽粒淀粉的分布和种类);高淀粉玉米品种选育(种质资源和品种沿革、遗传基础、育种途径和成就);包括水分代谢和碳代谢在内的高淀粉玉米物质代谢;环境条件对高淀粉玉米淀粉含量的影响;从种植方式、高产栽培技术、超高产栽培等方面介绍高淀粉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在水分胁迫、温度胁迫、盐碱胁迫几个方面,阐述环境胁迫及其对策;有害生物的防治与防除,包括病害、虫害、草害与鼠害;灾害性天气防御;高淀粉玉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控制要求越来越严格,国家提出 向设施农业要食物 ,日光温室除了要保证冬春季节生产外,还要求能周年生产,以增加农产品产出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因此,对日光温室夏季的遮阳和降温也提出了极高要求。 本书围绕日光温室光热环境,从采光、通风、降温、储放热、加温等方面系统总结我国日光温室发展40多年来所形成的技术与装备成果,既有对历史发展过程中开发出来的技术与设备的总结,也有对当前正在推广使用的技术与装备的评介,还有对未来发展前沿技术与装备的展望,是一部集知识性、历史性和研究性为一体的著作。
《花生生物活性物质概论》一书由王强主编,针对我国花生加工产业与科技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系 统全面地介绍花生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的与开发应用情况,旨在为加强我国花 生资源的深度开发、促进产业升级、提高花生产业国际竞争力提供技术支撑。本书是在作者 多年花生加工研究的基础上,依据课题组一名博士后、四名博士生、八名硕士生毕业论文撰 写的,全书分为七章,主要内容包括花生营养与生物活性物质(蛋白质、油脂、碳水化合物 、维生素、无机盐、活性短肽、功能性磷脂、活性多糖、酚类物质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方向 、重点和趋势,活性物质的来源与分布、化学组成与理化性质、生物活性与功能评价,以及 分析检测技术、 制备技术与工艺、开发与应用前景等。 《花生生物活性物质概论》可供农产品加工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科研院所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