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作物病虫害(上第3版)》包括水稻病虫害、麦类病虫害、玉米病虫害、薯类病虫害、高粱及其他旱粮作物病虫害、棉花病虫害、大豆病虫害、油菜病虫害、花生及其他油料作物病虫害等9个单元。着重介绍病害的分布与危害、症状、病原、病害循环、流行规律、防治技术,害虫的分布与危害、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发生规律、防治技术,农田杂草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防除技术,农牧区鼠害的形态特征、分布与危害、生活习性、防治技术,以及水稻、小麦、玉米、棉花、茶树、储粮等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并附部分重要病虫害调查及测报技术规范、彩色图片及病、虫、草、鼠等学名索引。是一部兼具科学性、先进性、专业性与实用性的植物保护领域百科巨著。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Flor的基因一对一基因假说的提出,和形成一种学说的病理遗传学研究的工作基础,及其在植物病理遗传学和植物病理分子遗传学中的应用和发展。从亚麻一亚麻锈病菌、马铃薯一马铃薯晚疫病菌、小麦一小麦秆锈病菌、水稻一稻瘟病菌等四种寄主一寄生物体系的寄主抗病基因与寄生物的非致病基因互作的病理遗传,阐述了寄生体系的基因一对一基因关系及其在作物抗病育种中的应用。 病原菌的生理小种分化、致病性变异的遗传和作物品种抗病性遗传等研究,为寄主品种一病原菌小种互作体系的基因一对一基因关系提出了科学的实验证据,证明了基因一对一基因学说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亚麻一亚麻锈病菌等寄生体系的平行遗传研究证明,这些寄生体系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遗传法则。Person提出的寄主一寄生物互作的理想的基因一对一基因关系的
本书由浙江农业园艺系叶自新副教授编著。内容包括:豆芽生产的意义和食用价值,豆芽的形态特点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豆芽生产技术,无须根豆芽菜生产技术等,并附有豆芽烹调方法。内容科明系统,技术科实用。适合豆芽生产作坊、家庭、饭馆、宾馆以及工矿、机关部队、学校食堂的豆芽生产者阅读。
《花生种质资源图鉴(*卷)》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花生种质资源的来源、花生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抗病性、品质特性等内容,编入3个类型的花生种质资源230份(含地方品种37份、选育品种53份、国外引种140份),附有花生植株、荚果、果仁照片460余张。 编研团队强大,为 国家南方花生育种分中心 数十位专家学者智慧结晶。 内容详实,文字精炼,融科学性、学术性、工具性于一体。 图片精美,选配图片近500幅,完美逼真展现了每一种质的性状。 编排科学、系统。
栽培稻源自中国南方,并且很早就进入到了北方,但北方的稻作一直处在时断时续的不稳定状态。 10 世纪以后,受到北方影响而发展起来的南方稻作技术,在有识之士倡导和国家政策鼓励之下,经过由文本、移民和屯田等多种方式和路径传入北方,然而受到自然、历史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进入北方的南方水稻技术,虽然先天带有北方的基因,但却未能在北方得到广泛的认同和接受,未能获得对于北方来说也同属于外来作物小麦一样的成功。土著化和流动性成技术本地化的障碍。然而,我们也看到, 10 至 19 世纪,中国北方一些地方,如山西晋祠、北京京西和天津小站等,稻作都不同程度地得到发展,它们分别代表中国北方稻作发展的三种模式,即传统文化模式,皇家政治模式和军事屯田模式。这三种模式虽各有特点,又都受到中国南方稻作技术的影响,或是
由冯勇刚主编的《贵州烟草栽培学(精)》作为几 代贵州烟草科技工作者**部全面阐述贵州烟草栽培 学科知识的专*,它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但不同于一 般的教科书;对烟草生产有重要指导作用,但不同于 一般的技术手册。它是贵州省多年来烟草栽培科学研 究成果的结晶和生产实践经验的升华。全书的编写突 出和体现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立论的科学性。《贵州 烟草栽培学》中所提出的理论和技术,以相关的基础 学科为依据,符合基础学科理论的原理,符合现代农 业科学发展的方向。对于有事实依据的不同观点和理 论,本着百花齐放的原则,列举事实加以说明。二是 水平的先进性。全书编写内容和引用的数据以新近为 主,力求全面反映贵州烟草栽培学科中的新理论、新 观点、新技术、新设备,充分体现烟草栽培 优质、 特色、生态、环保、安全、高效 的理
本书的主要特色在于: 1.融汇中西:全书分为3篇共4册,分别为东方篇(及第二册)、西方篇(第三册)与岭南篇(第四册)。内容包括不同传统医学体系的体统用药,也涉及新兴的药用植物产品、天然健康产品、天然化妆品、天然色素等。 2.与时俱进:作者除对海内外药用植物进行深入调查与研究外,对浩瀚的传统药物学文献资料也进行了系统整理、归纳与分析,同时力求展示每种药用植物化学、药理学、临床医学等海内外研究的*进展。全书完成后,还将是一套不断更新的资料库。 3.图文并茂:本书照片大多为编著者长年跋山涉水、深入药材产区与生长地所获得的手珍贵资料,科学地记录了药用植物的鉴别特征,生动地展现了药用植物生长的自然风貌。书中收录的对号标本已完好保存于香港浸会大学中药标本中心。 4.温故知新:《当代药用
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其中一直延续至今而未曾中断的也只有中国,因此可以讲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5000多年形成发展文明史的民族,中国是世界上专享一个且不曾间断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对于这一现象,许多国内外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依据某些不同证据分析探究其原因,本书试图通过中国作物栽培历史与中国社会经济制度相互影响、相互发展的角度来阐明这一独特现象,为进一步深入揭示作物栽培历史与中华民族成长史、中国社会变迁史之间内在联系与相互动因本质而贡献力量。
本书包括上篇和下篇,本书以全新的视角、独特的思维,将科学研究成果与生产实践巧妙结合,知识点翔实,图文并茂,言简意赅,实用性强。上篇“玉米栽培技术与农事热点”主要讲解栽培方面的知识,内容包括玉米生产过程中整地、备播、播种、水肥管理、病虫草防控、收获、抗逆减灾等农事活动;同时,以实例代替说教,从农户感兴趣的视角针对生产过程中农户热议且困惑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解答。下篇“玉米病虫草害防治技术”主要讲解植保方面的知识,从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考虑,以降低农药残留为目的,对防止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内容包括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病虫草害种类、玉米病虫草害识别及防治技术、非侵染性病害特征分析和补救措施、化学药剂毒害及应对措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及注意事项、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 纵观全书内容,各个章节
《小麦族生物系统学(第1卷第2版)(精)》是现代农业科技专著大系之一。《小麦族生物系统学(第1卷第2版)(精)》介绍了小麦-山羊草复合群古典形态分类学简史、实验生物系统学研究成果及其科学分类。同时对小麦的地理起源和历史起源、近年来小麦分类学的发展、存在的问题作了简介。
本书从口岸进出口植物检疫中杂草籽实检疫鉴定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共收录杂草籽实52科359种,包括一般性杂草和检疫性杂草,以及部分花卉等植物。本书展示了采用UVC共聚焦成像系统拍照的植物籽实彩色图片,色彩真实、图像清晰直观,对每种植物籽实的外部形态特征、分布附以简要的文字描述,并进行科、属、种的检索分类。本书可供植物检疫、农业生产和杂草教学科研等相关人员使用,亦可作为科普之作推荐给广大读者。
《中国现代果树栽培(套装上下册)》系统介绍的具较高经济效益和多种价值的中国原生、引种及野生果树70余种,涉及品种1200余个。同时为满足多层次读者阅读和应用的需求,突出了有关果树栽培实用技术知识的介绍。全书分三篇。 第一篇总论:内容包括果树的生长发育规律、果树与环境、良种选育、苗木培育、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设施栽培、有害生物防治、常用药剂,以及采收与采后处理。 第二篇常绿果树:内容包括柑橘、荔枝、龙眼、杨梅、枇杷、菠萝、香蕉、杧果、橄榄、阳桃、番木瓜、番石榴、澳洲坚果、番荔枝、毛叶枣、波罗蜜、火龙果、蛇皮果、黄皮、莲雾、酸角、人心果、椰子、红毛丹、西番莲、油梨、余甘子、香榧、梅、腰果、山竹子、槟榔、新兴果树等33章。 第三篇落叶果树:内容包括苹果、梨、桃、葡萄、杏、李、甜樱桃、猕猴桃、
全书分上、下两篇,共十六章。上篇六章,章是我国水稻育种的回顾与展望,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别综述了种质资源利用、超高产育种、品质育种、抗性育种和新技术育种的理论、技术和经验;下篇十章,是全书的主体部分,分别论述了自1986年至2005年我国育成的主要常规早籼、中籼、晚籼、早粳、中粳、晚粳、旱稻、三系杂交籼稻、杂交粳稻和两系杂交稻的概况、品种演变、主要品种系谱和亲缘关系。此外,在附录中列出了1986—2005年期间育成的2476份常规、杂交稻品种的育成年代、育种方法和主要经济性状,供广大读者进一步参考。
中国是世界核桃起源地之一,也是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的重要干果和经济树种。由于核桃用途和功能多样而倍受人们的欢迎重视,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加工产品纷繁多样,市场购销两旺,成为农村产业结构中重要一员。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核桃以其适应广泛、果材兼优、改善环境、管理简易、产值较高等优势,在各地农村种植发展规划中占有一定位置,在脱贫致富和建设小康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志华,裴东主编的《核桃学(精)》主要对我国种植广泛、历史悠久、经济效益显著、优良品种较多、影响和关注度较大的核桃和泡核桃展开阐述。主要内容包括我国核桃的起源和栽培历史、经济价值和核桃文化,靠前外核桃产业概况,种质资源和开发利用、地理分布和生态区划,主要类型和优良品种,育种进展,生物学特性与结实生理,
本书是一本近8000种花园植物的图典,基本上包含了市场上常见的所有花园植物。这份植物名单是从全球42个国家与地区、200多家植物供应商,共计上万种植物单品中挑选,它是资深园艺爱好者们的选择,是对未来植物流行趋势的预测。每种植物都有精美的图片,科学准确的品种名,以及用图例标识的花色、植物类型(草本、灌木、乔木)、开花季节、是否有香味、单瓣还是重瓣、发芽要求、温度要求花期长短、光照类型、花苞数量、株高等等信息,是园艺从业者和爱好者必不可少的工具书。
《花生生物活性物质概论》一书针对我国花生加工产业与科技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系统全面地介绍花生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的与开发应用情况,旨在为加强我国花生资源的深度开发、促进产业升级、提高花生产业国际竞争力提供技术支撑。本书是在作者多年花生加工研究的基础土,依据课题组一名博士后、四名博士生、八名硕士生毕业论文撰写的,全书分为七章,主要内容包括花生营养与生物活性物质(蛋白质、油脂、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无机盐、活性短肽、功能性磷脂、活性多糖、酚类物质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方向、重点和趋势,活性物质的来源与分布、化学组成与理化性质、生物活性与功能评价,以及分析检测技术、制备技术与工艺、开发与应用前景等。 本书可供农产品加工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以及从事花生加工产
《玉米育种与种子生产》主要包括了玉米形态与发育、形态特征、根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雌雄穗分化、玉米与生态环境、玉米遗传变异、玉米自交系选育、玉米杂交种优势利用、玉米亲本繁殖、玉米杂交种子生产、加工及贮藏等。
《中国玉米病虫草害图鉴》汇总了外在玉米病虫草害研究中的新进展和防控新技术,为玉米生产者、管理者以及植保研究者提供了一本科学、全面、准确、翔实、实用的中国玉米病害、虫害、草害、常见生理病害、化学农药伤害的鉴别图册以及主要病虫草害发生规律及控制技术的工具书,以期为我国玉米病虫草害及其他相关生产问题的解决提供技术支持。 《中国玉米病虫草害图鉴》著录了我国玉米各类生产问题209种,配有图片1700余幅,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使读者易读易懂,使玉米生产问题易鉴别,力求使此书成为玉米植保工作者、玉米育种者、玉米种质资源工作者、玉米生产技术推广者和玉米生产者的有用工具书。
姚小华主编的《中国油茶品种志(精)》共分两篇。上篇从油茶的发展历史、主要用途、经济价值、地理分布、生物学特征、种质资源、良种选育、性状调查描述等方面对我国的油茶资源进行了总体介绍;下篇则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选育并审认定的油茶良种着手,具体介绍了357个良种的植物学、生物学、栽培学性状、良种适应性及良种典型分类特征。
牧草是发展草地畜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它对环境保护、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等都有着多重作用,保护牧草地,使之得以可持续发展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逐年加大,草地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对优良栽培牧草作用和地位认识不断提高,本书的编辑出版具有重要意义。 全书共收录禾本科、豆科及其他科优良栽培牧草120种(含变种和杂交种)。其中,禾本科68种,豆科39种,其他科13种;共选录植物形态学图片840余幅。每个草种的编写栏目包括植物学特征、生态生物学特性、高产栽培技术、加工利用技术、主要品种简介及植物形态学图片六个方面。植物形态学图片包括植株、根、茎(或茎秆、根状茎、匍匐茎)、叶(或叶片、小叶)、花序(或花)、果实(或种子)等。
《小麦族生物系统学(第5卷)》已出版了四卷,这第五卷也是后一卷,其内容包括前四卷已介绍的各属以外的小麦族剩下的一些属,也就是曲穗草属、披碱草属、牧场麦属、冠毛麦属、毛麦属,以及大麦披碱草属、拟狐茅属、网鞘草属、沙滩麦属等几个小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