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系统开发沙棘始于1985年年底。35年开发利用沙棘的征程,自始至终浸透着对沙棘之情,无时无刻不在吟诵着沙棘之歌。全书据此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三十五年的情”,以自述体形式,详细展示了已到耄盏之年(20后和30后)、古稀之年(40后)、花甲之年(50后)、天命之年(60后)的老一辈沙棘科技工作者的探索之路、成就、体会和对年轻沙棘工作者的寄语,殷殷切切之情,跃然纸上。第二部分为“三十五年的歌”,包括了四大块,“好大一棵树”详述了沙棘的自然资源和人工培育品种;“让我的祖国 绿”荟萃了沙棘生态建设和工业原料林建设的成果;“咱们工人有力量”展示了沙棘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业绩;“科学之歌·梦想的翅膀”介绍了沙棘科技配套服务的方方面面。这四大块的题目,本书作者分别借用四首歌名,反映了35年间我国如火如
该书将森林资源监督机构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操作细则和法律依据等归纳在一起,为每一名森林资源监督工作者理清了脉络,规范了程序,提供了经验。该书内容丰富,可读性强,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是森林资源监督管理工作的实践积累和理论升华,是广大森林资源监督工作者桌边案头必不可少的工具书。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社会对林业的需求不断增加,林业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但总体看,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效益低下,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一些地方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暂时的经济增长,林地非法流失,超限额采伐等破坏森林资源的问题,仍未从根本上解决。广大森林资源监督工作者要认清形势,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严格执法,热情服务,
林业碳汇市场的发展,可为我国林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注入新的活力。但是,我国林业从业人员无论对CDM造林再造林,还是对林业有关的自愿碳市场和碳标准都还缺乏了解,这在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参与国际林业碳汇市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决定编写本书,系统介绍林业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国际碳市场的发展,CDM造林再造林项目有关的国际规则、指南、方法学和开发实践,以及与林业自愿碳市场的规则、标准和方法学。
《中国湿地资源 湖南卷》是在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成果的基础上经系统整理完成,系统介绍了湖南湿地资源基本情况、湿地类型与分布、湿地生物资源、湿地资源利用、湿地资源评价、湿地保护与管理等内容,书末还附有湖南湿地调查区域植物名录、湿地调查区域动物名录和重点调查湿地概况。
曹尚银、好先等著的《中国核桃地方品种图志(精)》是抢先发售对中国核桃地方品种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调查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内容重点放在核桃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特征特性和品种资源描述,包括资源调查地点、生境信息、植物学信息和品种评价等。资料完整,翔实,图文并茂,对核桃地方品种科研与生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由张建龙主编的《林业重大问题调查研究报告(2015生态建设与改革发展)》一书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等重大国家战略方针,深入调查研究2015年林业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政策建议,为解决林业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供决策参考,推动提升我国林业现代化水平。
杜五安主编的《山西古树大典(省卷上下)》主要编写千年左右的古树,共五编。第一编总论:第一章山西古树历史;第二章山西古树的现状;第三章古树的生存和保护问题;第四章世界和中国各地古树生存简况。第二编千年古树:第五章山西十大名树和山西十大奇树;第六章山西省省树——槐树油松;第七章裸子植物;第八章被子植物。第三编古树文化:第九章古树的历史文化;第十章古树的特异生态文化;第十一章古树的名人名树文化;第十二章古树的经济文化;第十三章古树的传承和保护文化。第四编古树群:第十四章油松古树群;第十五章白皮松古树群;
陶吉兴等编著的《浙江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理论与实践》由8章和9个专题组成。第一章概述了森林资源特征功能、调查监测体系构成及国内外森林资源的变迁与监测发展概况;第二章分析评述了一体化监测的形势背景及发展对策;第三章从统计论、系统论、控制论、协同论及可持续发展论等方面论述了一体化监测的理论基础;第四章详述了进入21世纪以来浙江省在省级年度监测、省市联动监测、市县联动监测、县级动态监测和相关协同监测等方面的实践成果;第五章阐述了一体化监测的总体思路及年度监测、联动监测、协同监测的优化方案;第六章阐述了持续推进一体化监测的运行与管理机制;第七章综述了现代测量、“3S”技术、“互联网+”、数据库等高新技术的功能与应用;第八章评述了一体化监测的工作成效,展望了今后努力方向。同时,书中收录了一体化监
张建龙主编的《生态建设与改革发展:2015年林业重大问题调查研究报告》一书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等重大国家战略方针,深入调查研究2015年林业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政策建议,为解决林业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供决策参考,推动提升我国林业现代化水平。
《森林抚育规程解读:森林抚育规程(GBT15781-2015)实施技术指南》是配合新修订的《森林抚育规程》(GB/T15781-2015)的宣贯执行和应用培训而编写的操作指南。解读首先明确了森林抚育工作的理念及相关的核心概念,然后解读了森林抚育经营的原则、林木分类与分级、各种抚育方式的作业要求、控制指标和作业规范,强调了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的技术措施,阐述了作业设计与实施技术,施工与验收等内容。
《果树分子生物学》以植物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系统介绍以果树为试材、以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为手段的研究成果。全书内容共分十七章,涵盖果树发育的各个阶段,主要内容包括植物分子生物学基础;果树基因组学;果树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果树嫁接分子机理;果树开花分子生物学;果实发育和品质分子生物学;果树抗逆分子生物学;果树营养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果树自交不亲和分子机理;果树基因克隆与遗传转化等。《果树分子生物学》可作为高等院校的研究生教材,也是园艺(果树)专业的研究生、教师,以及从事果树研究的科技工作者了解果树科学发展现状的重要参考书。
本书在大量手监测资料及科研数据的基础上,以喀斯特区石漠化治理效益评估为切入点,系统研究了石漠化对区域碳汇及土壤碳总量的影响、石漠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石漠化区小流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等,旨在为喀斯特石漠化区域治理、生态安全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和有益借鉴。 全书包含3部分共11章,其内容为:部分为喀斯特石漠化概述由前三章组成,章中国岩溶石漠化概况;第二章岩溶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第三章西南岩溶区石漠化动态变化。第二部分为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第四章石漠化治理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第三部分为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效益评估相关研究案例,其中包含主题,主题关于土壤为第五和第六章内容,第五章岩溶石漠化区土壤厚度空间变化;第六章岩溶石漠化区土壤侵蚀及抗蚀性变化;第二主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