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积极推广石蛙养殖业,进一步促进石蛙养殖业的发展,我们以10年的养蛙经验为基础,并吸收同行的研究成果,撰写了本书。全书系统地介绍了石蛙养殖的实际生产技术,并较为详细地描述了石蛙的生物学特性、人工育苗、活饵料的培养、活蛙运输、病害的预防与治疗、出口加工和烹饪等方面的实用技术。书中所列的实例,都是养蛙生产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读者可以因地制宜,参照应用。 本书内容翔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用性、可操作性强,可供农村养殖专业户、水产技术推广部门指导生产使用,也可供有关水产科研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为了配合虾蟹类增养殖业发展的需要,水产院校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相继开设了虾蟹类增养殖课,经过十几年的不断改进和充实,日臻完善,为培养虾蟹类增养殖技术人才及促进虾蟹类增养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此次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指导委员会水产学科组决定正式出版《虾蟹类增养殖学》,并指派青岛海洋大学、湛江水产学院、上海水产大学等单位共同编著,这对我们是大的鞭策和鼓舞,我们力求在原教材的基础上,吸收外新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联系买际,找出规律,升华为理论,写出一本适合于新形势下的教科书。期望它能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既有理论,又具有实践技能的水产养殖技术人才,为我国虾蟹类增养业的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池塘养鱼生态功能体现在每一个生产环节中,而主体的养殖技术,事实上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生产过程,不可能像工业生产那样模式化。虾苗、幼蟹、鱼种等自投放池中就开始生长发育,通过新陈代谢不断地生理变化,一直到养成出池,不会一天停止变动,而水质、水温等环境因子随着天气以及饲养管理也在不断地变动着。显然,池塘养殖过程完全是一个动态管理过程,且带有很强的地域特点,不能死搬硬套,需因地制宜灵活实施管理技术。把一般池塘养鱼规律切实具体地应用到本地区,这才能保证池塘养殖技术的可靠实施。科学地掌握“八字精养法”,科学化程度越高,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越向上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