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云南典型亚热带森林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亚热带不同森林类型碳汇计量基础研究,获得相关碳汇计量模型;论述了造林模式森林管理方式对碳汇的影响;讨论了不同增汇模式下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估算模型的构建及实现;进行了云南省森林碳汇贸易制度研究、云南省基于森林碳汇的相关林业制度研究、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相关制度研究;探讨了云南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绩效评价与制度创新。
本书的主要宗旨是帮助读者认识身边常见的树木。精美、清晰的彩色照片可以使您对每种树木的外貌和局部一目了然。 由于初入门者很难读懂专业的形态描述术语,尤其是无法在野外观察到解剖学特征,所以本书编者的着眼点有别于相关的专业植物分类学图书。本书主要介绍树木明显的外邵形态特征。我们希望通过对这些明显的外部形态特征的观察,能帮助读者认识最常见的代表性的树种,并掌握一些主要的常见科属的基本特征。有了这些对常见树木的最初认识,就为进一步在一年四季中定位观察它们的变化提供了可能性,也为区别相似种类提供了可能性。其实许多树木只要掌握一两个到几个主要外部形态特征,就可以把它们和其他科属的树木明显地区分开来。
全书共分为十章,系统地介绍了丛生竹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资源分布,丛生竹材用林、笋用林、笋材两用林、纸浆林、多用途林以及观赏丛生竹培育模式,并对丛生竹病虫害防治及综合效益进行了探讨。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可靠、重点明确,是迄今为止在丛生竹培育开发领域最为全面的科技著作,集中反映了丛生竹培育及开发利用领域的成果及发展方向。本书可以为林业、园林等领域有志于学习丛生竹培育与开发利用相关知识、推动丛生竹产业发展的科技工作者、教师及学生提供理论与技术参考。
林木食叶害虫野外识别手册
木材是一种可再生、节能、可生物降解、对环境友好的产品。随着人们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不断增强,木材等生物质材料的可再生性和环境友好性的优势日益受到关注。 ???木材容易在各种生物因子作用下发生降解,木材降解在整个生物圈的碳氮循环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对于木材加工业和建筑业而言,微生物分解及害虫的蛀蚀影响木材的使用寿命,是木材加工利用中需要克服的问题。对木材进行有效的保护能提高木材及其产品的耐腐朽、防变色、抗虫、改良木材表面性能和物理力学性能,延长木材及其制品的使用年限,实现木材资源的高效利用。由于我国森林资源贫乏,无论森林覆盖率还是人均占有量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木材资源的高效利用是缓解我国森林资源不足的一个重要手段。 ???世界发达国家都重视木材保护工作。防腐木材及其产品在室内外得
《浙西南美丽林相树种推荐100种》是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浙西南山区美丽林相改造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实施的成果之一。项目组在对200余个候选树种讨论和打分的基础上,筛选出了《浙西南美丽林相树种推荐100种》编写的100个可供浙西南区域应用的特色景观树种。每个树种编写包含了学名、科属名称、形态特征、主要习性、景观应用、经济价值等内容,部分树种附有相似种予以简单区别,并辅以清晰细部特征和景观照片,以期读者对所编写的树种有全新的认识。 《浙西南美丽林相树种推荐100种》集科研、应用和科普于一体,可供林业工作者、园林设计人员和植物爱好者参考使用。
《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优化方法与规划支持研究》分析了当前土地利用优化和规划支持研究的发展概况和未来趋势。运用理论结合案例分析、数学模型结合计算机仿真的方法,以服务规划实践为目的,从土地利用系统的角度,提出面向规划的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优化方法论,构建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规划支持框架和模型,并在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北部地区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旨在丰富土地利用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加强土地利用科学研究与规划实践的衔接,为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技术支持,对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做出积极贡献。 《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优化方法与规划支持研究》共分十章,包括三部分内容。部分是理论基础:第二章阐述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理论,第三章评述外土地利用优化理论和方法研究、土地利用规划和规划支持研究。第二部分是
坝系生态工程建设是黄土高原改善生态环境、保持水土、发展生产、控制入黄泥沙的一项重要措施。本书在总结坝系建设实践经验基础上,从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坝地和水面开发利用及效益分析等方面,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坝系建设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内容翔实,叙述简明扼要,文字力求简练,查阅方便,实用性强。可供从事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科研、管理人员使用、农业、林业 、水利上、环保等部门技术人员参阅,也可作为专业技术培训教材和相关大专院校师生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