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复旦文博系沃兴华先生数十年来书法创作、研究的经验之谈,对于书法入门指导,或是传统书法理论学习而言,这本书都值得一读。 作者书法功底深厚,学问亦佳,且极具胆识与魄力,数十年来潜心探寻当代书法的创新之道,故能自成一家。本书主在归纳、分析历代书论,而时时与创作实践相结合,围绕着 书法技法 这一主题展开的各个章节、话题,无不切合实践,故本书的务实性很强。行文贯穿了书法创作整体性和两重性并重的观念:点、线、面,局部与整体,点画的直曲、疾涩,结体的正侧、收放,章法的正形与负形等等 书中十分注意揭示这些存在于书法技法之中的,对立而和谐、相反而相成的内在关系,时有精彩之论。 书名 新论 ,既是相对于旧作而言的,又强调了本书立论的新颖与独到,作者希望通过系统地梳理传统书法技法理论
吴昌硕于书、篆刻皆精,对我国篆刻艺术有重大影响,《吴昌硕篆书字典》是对吴昌硕篆刻艺术的总结,为读者集中展示他的艺术成果。《吴昌硕篆书字典》收字头近两千个,字体约万枚,每个字头下收吴老各个时期、各种结体的篆书字迹。《吴昌硕篆书字典》选字丰富、典型,集中展示了吴昌硕篆书艺术的发展源流。 《吴昌硕篆书字典》所列字头采用简体字,但字范仍保留书家字迹原貌。附有音序、笔画多种索引查检方式,既是书法爱好者查检字体的书法工具书,又可作为平面艺术设计从业人员的专用书法的字库类工具书。
本书选取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勤礼碑》中二十六个基本笔划,以图示分步,逐一分析它的起笔、运笔、收笔,并选举应用字例,来帮助初学者掌握书写的方法。
秦王朝统一中国以后,凭借中央集权的威力,罢黜六国古文,在秦国文字的基础上推行了一种统一的、标准的文字——小篆。小篆作为实用文字,因其书写繁复,在通行后不久便退出了通行的舞台。作为一种书法艺术,小篆却为历代的书家所推崇,其影响绵延了一两千年,至今未衰。习书者能写好小篆,不仅在篆书的领域里大有可为,而且对于写好隶、楷、行、草各体也是大有裨益的。李叔同先生说过:“我对于发心学字的人,总是劝他们先由篆字学起。”至于研习甲骨、金文的学者,特别是从事金石篆刻的印人,则更应当以研习小篆为先务,打好扎实的基础。因为小篆的形体较为规范统一,比起金文、甲骨文来要容易掌握得多,它的构形与甲、金文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而“所谓篆刻即是‘七分篆、三分刻’”这句话则十分直接地表明了书篆对于金石篆刻的重要
对书法的研究,在过去多围绕书法史展开,论述的重点亦多为书法的风格、品质、真伪等问题。本书却能抛开过去固有的研究的模式,而从书法的物质材料入手,如书写中所涉及的纸张、毛笔、书写环境等诸多因素,并以此与书家的个人风格相联系,对书法家个人风格的产生与演变均作出了恰当而令人信服的说明。本书为近年来书法史研究中的代表之作,其所涉及的议题包括王羲之、赵孟頫、董其昌、张瑞图等人,由书法物质性的角度对书法风格的重新认识,为后来者树立了典范。
本书以24个课程设置对读者进行英文书法学习辅导,针对初学者,以基础知识作为辅导的起步,继而逐渐加深学习难度。从如何使用标准的英文书法工具、墨水以及用纸开始引导读者,然后讲述15种不同书法英文字母的基本书写形式,并配以同步练习,有助于读者提高书写效率和信心,继而促进读者写就一手正确、协调和漂亮的英文书法。读者还可从中学会专业地设计贺卡、墙纸、请柬等生活用品。本书配以多达350幅彩色插图,详细而直观地表现了英文书法的书写以及英文艺术作品的制作过程。
《居延新简书法(合集)》为 简帛书法大系 新出西北汉简图书。本书一函四册。 居延新简,1973年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的破城子遗址。两汉时期,此地是居延都尉甲渠候官的军事驻地。从今天的酒泉东北走,沿额济纳河一直到居延海,是汉武帝太初三年(前102)派强弩都尉路博德修筑的居延边塞。从北到南,由居延都尉和肩水都尉驻兵屯守。北有居延都尉下属的殄北候官、甲渠候官(王莽时改为甲沟候官)和卅井候官,南有肩水都尉下属的肩水候官、广地候官、橐他候官、仓石候官和庾候官。再南还有酒泉北部都尉下属的会水候官。居延新简就出自其中的甲渠候官。 候官 一名,既指都尉府下属的军事驻防机构,亦指该机构的军事主官。候官的秩级比六百石,略低于六百石的小县县长。居延新简就是甲渠候官长期驻守此地形成的上报下达的屯戍文书。 居
《描品汇 硬笔规范字帖套盒》分楷书和行楷两套,一个套盒中含《握一支笔》《知一套法》《练一个字》《抄一首诗》《写一段话》等5小册,分别将练字的过程有顺序、有步骤地融入到每一小册中,从握笔、控笔到技法讲解,再到单个字的解析,后到诗词文段抄写的实战练习,一套盒满足读者对练字的需求。本书主要讲解和练习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