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技术状态管理与监督的概念、发展、组织管理体系和地位作用,系统阐述了技术标识、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记实、技术状态审核,以及军用软件技术状态管理与监督的内容、方法、程序和要求。可作为研制生产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军事代表和与产品或武器装备采办、研制生产、使用维修的相关人员学习用书,以及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
《国防动员研究》面向全军、开放办刊,是国防大学的窗口,是理论创新的园地,是学术交流的平台。《国防动员研究》前沿性强,覆盖面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是军队中高级领导干部、机关干部、教研人员了解理论动态、交流学术、促进工作的重要助手。
《改革忆事》“国事篇”,由于光远、杜润生、吴象等30多位重大决策、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钩沉史实,或亲笔,或口述,定格决定中国改革开放走向的关键瞬间,披露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具有极强的历史资料价值;《改革忆事》“家事篇”,由各阶层、各行业的人士留下生动的生存档案,或详述,或碎片,但求真实准确,见微知著。2008年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契机——30年来与改革开放兼程共进的各个方面的实践者、研究者、记录者,得以真切回顾这一激起中华民族“五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沸腾岁月。
该书稿按照《古田会议决议》的形成、贯彻、弘扬3个节点,分上、中、下3篇。 上篇关于《古田会议决议》的形成,主要从《决议》形成的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经验借鉴(黄埔军校及其东征军、北伐军等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实践基础(毛泽东三湾改编与井冈山斗争时期等实践)、重要推动(中共六大精神的贯彻)、外部促进(共产国际的作用)、根本动因(纠正红四军内部各种错误思想)重点进行了阐述。实际上阐述了《决议》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中国化的结果。 中篇关于《古田会议决议》的贯彻,主要从《决议》贯彻中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原则和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地位在全党地位的确立及其对思想政治工作科学性的认识过程进行阐述。 下篇关于《古田会议决议》的弘扬,主要从《决议》弘扬对于当前思想政
本书聚焦于无人机作战,首先梳理分析了世界各国在无人机作战方面的现状与发展历程,介绍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探索无人机作战,到今天无人机在作战领域占据至关重要地位的全过程,以“捕食者”(MQ-1)和“死神”(MQ-9)等著名无人机为例,描述了用于情报、监视和侦察(ISR)的无人机以及配备导弹的察打一体无人机在重要作战行动中采用的作战样式和达到的作战效果;其次,本书变换视角,从无人机在特别分子手中所带来的危害切入,以反无人机为重点,讲述了针对无人机的防御作战;再次,以蜂群、人工智能在无人机作战中的应用,指出了当今无人机作战应用的重点和难点;最后,对未来无人机作战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本书适用于关注世界军事格局与武器装备发展,想了解更多无人机革命史的军事爱好者;适用于从事无人化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想
本书是一本有关武器装备研制质量管理与审核的新书,也是一本驻厂、所军事代表实施武器装备质量审核的新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武器装备研制质量管理的内容、实施方法以及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和承制单位内审、外审的要求、做法、市级审核的案例和注意事项。全书分八章,即包括:综论、装备研制质量工作策划、装备研制质量管理、装备质量管理要求与评审指南、装备承制单位资审查、内部质量审核、外部质量体系审核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检查与案例等,
《GNSS精密单点定位理论方法及其应用》从非差观测方程出发,推导并建立了北斗/GNSS单频、双频、三频精密单点定位(PPP)的函数模型和随机模型,介绍了PPP参数估计方法;详细讨论了非差观测数据预处理及各类观测误差的处理方法和策略;针对PPP收敛时间较长的难题,提出并论述了缩短PPP收敛时间的系列方法和技术及其效果,分析了PPP实数解的性能,给出了PPP质量评价方法;论述了PPP整周模糊度解算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利用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网增强PPP的概念和方法,并建立了区域增强PPP的原型系统;结合当前多频多系统的新发展动态,论述了多频多系统精密单点定位的关键技术问题和方法;详细论述了PPP在大地定位、地震监测、电离层建模等方面的应用实践等。《GNSS精密单点定位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的读者对象为卫星导航领域研究机构、导航企业从事卫
本书全面、详尽介绍装备维修保障计划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系统梳理装备维修保障计划管理的理论基础,全面分析外军装备维修保障计划管理的经验做法,深入论述装备维修保障计划编制、经费需求分析、优化、监控、检查、综合考评等各个环节的工作理论基础和实施方法,总结展望装备维修保障计划管理的发展趋势。
本书简要介绍了无人机的分类及固定翼无人机的非军事应用,以及控制系统和状态观测器的一般描述,阐述了固定翼无人机飞行的空气动力学原理、固定翼无人机的运动方程,包含设计线性和非线性控制律以及状态观测器的气动模型,论述了线性和非线性控制器的设计以及仿真结果、线性和非线性状态观测器的设计及仿真结果,最后介绍了线性和非线性控制律及状态观测器的飞行试验结果。本书适用于对无人机感兴趣的本科生、研究生和相关研究人员,它甚至可用于空气动力工程和自动控制理论课程。
《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方法与智慧》主要内容简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党的各项工作包括思想政治工作都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来开展。这是一个有着重大意义的转变。这意味着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改革开放方针的贯彻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方位构建,都需要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来服务、来保证。中央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治党治国的科学。全党上下许多人加入了研究思想政治工作这门科学的队伍当中。
本书是伊恩·G.克劳奇先生对多年来在装甲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装甲材料前沿发展方向展望的系统总结,涵盖了装甲材料的基础科学、应用工程科学等新技术发展。该书系统、全面、科学地论述了几十年来装甲材料的研究现状。其中包括高强韧装甲钢、超贝氏体钢、闪光贝氏体钢、抗爆轰穿孔装甲钢、低成本钛合金、高强度稀土镁合金、新型叠层材料和叠层装甲、聚合物和塑料及其装甲、先进纤维复合材料装甲、高韧性玻璃和陶瓷材料,以及用于人体防护服的抗弹材料。另外该书还系统介绍了与装甲材料和装甲抗弹密切相关的侵彻机理、侵彻动力学、爆炸力学、流体力学和装甲物理学等学科在理论模型、试验研究以及数值模拟等方向的新进展。译者希望该书的翻译出版可以为国内装甲防护材料研究人员、坦克装甲车辆和其他武器装备防护系统设计人员、高等院
本书从系统工程和全寿期的角度详细阐述了装备可靠性系统工程的基础知识与核心应用技术。主要内容包括装备可靠性系统工程的技术内涵、理论体系与知识引论,装备研制阶段可靠性系统工程的建模、设计与数据分析,装备使用阶段可靠性系统工程的维修策略管理与供应保障优化等。 本书定位于装备通用质量与系统工程领域的基础类入门读物,旨在通过内容翔实的可靠性系统工程基础知识论述,以及面向装备全寿期的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的可靠性系统工程应用案例释析,为读者全面理解可靠性系统工程的技术内涵,深刻认知其潜在工程应用价值,提供技术引导与实践参考。 本书对于从事装备论证、研制、生产、使用、维修以及全寿期通用质量工程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具有重要价值,也可作为工业工程管理专业的本科生与研究生教学教材。
《卫星导航电离层建模与应用/卫星导航工程技术丛书》结合我国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和应用的背景,系统阐述了电离层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卫星导航电离层影响及电离层信息计算、卫星导航电离层建模的基本原理、卫星导航差分码偏差定义与处理、GPS与Calileo系统广播电离层模型的改进、北斗全球电离层修正模型、卫星导航增强系统电离层时延修正模型、基于卫星导航的全球与区域电离层电子总合量(TEC)准确建模及精化、基于卫星导航的电离层层析反演以及扰动探测方法、卫星导航实时电离层TEC精细建模、卫星导航定位中的电离层时延修正方法等内容,建立了顾及我国北斗系统建设和应用特色的卫星导航电离层监测与建模的理论、方法与应用体系。《卫星导航电离层建模与应用/卫星导航工程技术丛书》适合于从事卫星导航电离层监测与建模研究的科研人员
本电磁波无疆无界,看不见,摸不着,跳动于无形空间,渗透在每个角落。电磁频谱像土地、森林、矿藏一样,是一种稀缺的自然资源,为人类共同拥有,军民共用、敌我共用、国际共用,具有资源无限性和使用有限性的特点。电磁频谱在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其逐渐从后台走向前台,世界范围内的频谱资源争夺日益激烈。 本书从电磁波的发现开篇,围绕电磁频谱的前世今生,全面地阐述了电磁波、电磁频谱、电磁环境、频谱管理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相关技术、精彩事例,还包含管理流程、规则和方法的介绍,并生动讲述了频谱管理在人类生产生活以及现代战争中的典型应用。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的电磁频谱管理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电磁频谱蕴藏的巨大经济军事价值及面临的激烈国际争夺,期望能够引导各位读者关注电磁频谱领城,创造“人人争当
电子战飞机是电子战装备体系的关键组成,是军队电子战能力的集中展现,也是一国军事实力的重要标志。电子战飞机在电磁频谱作战中发挥着侦察、干扰、反辐射攻击等重要作用,是夺取现代战争胜利的利器。 本书通过三十二篇主题文章介绍了世界上一些主要的电子战飞机,其中既有通俗易懂的电子战科普知识、也有引人入胜的作战战例,还有生动有趣的轶事秘闻。本书资料翔实、文字生动,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是了解电子战飞机的科普读物,适合广大军事爱好者和对电子战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推理集情报分析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于一体,在情报工作中居于中心地位。本书系统介绍并梳理了关于推理工作的背景知识与专业理论,借鉴哲学和逻辑学思想,突出需求牵引与实践运用,从多维度提出针对情报分析中假设推导、因果分析、前景探索、战略评估等相关问题的推理方法,有利于深化对情报理论的认识,推动情报分析能力提升,为情报分析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本书可供从事情报研究、情报工作、情报分析智能化平台研发的相关人士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情报学、战略学、管理学等相关专业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