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其实跟韩信没关系? 关羽败亡,根本原因竟然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关? 刘邦是如何在垓下之战中击败项羽的? 八月之变,董卓为何是赢家? 本书以战术角度切入,复盘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历史战争事件,如汉中之战、夷陵之战、五丈原之战、兴势之战等,结合全彩中国历史地形图,专业且透彻地分析了谋臣武将的战略战术的功与过,以及战争背后的历史人文故事,并建设性地给出可能会有更好结局的战略建议。同时,本书还根据众多历史典籍的记载,勘正谬误,进行合理地推测。 看中国古代战争史,学习将才的战术谋略!
在汗牛充栋的二次大战史著中,利德尔 哈特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无疑是其中的权威作品。他凭借个人的军事经历、丰富的资料文件、与当事人的访谈纪录,以及二十多年的殚思勤耕,终于完成这部翔实精辟的成熟巨著。 本书不仅是对事件的叙述与铺陈,更是对这段惨烈历史的现实研究与客观分析。作者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序曲到尾声进行了全面回顾,从战术战略、政治等角度来客观分析战争起因、事件过程、导致的后果,尤其是对每场战役的战术特点和战略细节分析,给读者带来诸多经验和启示。
本书是中共党史研究权威学者曾庆榴先生的力作。作者充分利用中国大陆、港台、俄方大量原始档案、私人回忆以及官方出版物等史料,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黄埔军校在广州长洲岛的创建、发展、演变的过程,揭示其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和中国大革命运动的产物,对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本书以校史为中心,而不囿于校史,全面展现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革命波澜起伏、波诡云谲的历史画卷。
武备文化集精神、智慧、技术、财富、审美于一体,是每一个国家、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历史上每个阶段的武备制作水平,都是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为突出的标记,见证了中国各民族之间不断交流融合的传奇,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而刀剑作为*普及的军事装备,更是武备文化的重要标志。 本书中,作者根据不同的历史记载,对各时期的代表性刀剑做了细致的描述与讲解,并与出土实物和历代藏品进行反复比对,勾勒了跨越两千余年的中国刀剑的发展脉络,并以丰富精美的图片带您进入博大广阔的中华武库,感受其中的独特魅力。
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书写传记,在某种程度上就像是在写人物所处时代的简史。弗兰克 麦克林从铁木真崛起的时代背景入手,博采中西方史料,详细叙述了成吉思汗一生的征战与草原帝国的建立。其间涉及大蒙古帝国军政制度的改革、宗教融合的影响以及蒙古扩张的延续性。作者不仅试图塑造一个更为立体鲜明的成吉思汗的形象,也期待能为读者展现13世纪的欧亚大陆上一段 异军突起 的历史。
全书完整地再现了1453年围绕君士坦丁堡、被赋予了神圣意义的攻防战的战前双方准备、战争进程的展开,以及战争之后地中海世界的历史走向。作者调动大历史笔墨,浓墨重彩地为战争的发动者 自称为两片大海和两大陆地的皇帝的穆罕默德二世苏丹以及带领全体民众坚守城池的拜占庭帝国皇帝 君士坦丁十一世两位*统帅画像;同时,罗杰?克劳利或用白描,或用素描,或施以淡墨,描绘出对垒中的两军指挥官、首席大臣、宗教领袖、能工巧匠们的群像。 拜占庭帝国的千年都城君士坦丁堡一直是西方世界的中心和基督教世界抵御伊斯兰世界的堡垒。但在1453年,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集中了伊斯兰世界的力量,力图攻克这座城市。1453年4月,八万名装备了新式武器的穆斯林战士开始攻城,而守城的是拜占庭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堡十一世麾下的区区八千名基督
一部全方位描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的宏观著作。 客观真实描述人民军队建军以来的各场战斗和不同历史时期军队的变革与发展。 历史表明,人民解放军无愧是一支人民军队,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中坚力量,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中国革命的事实证明, 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
没有哪位飞行员能像约翰 博伊德那样同时在空战战术、航空工程和军事思想方面取得那样令人瞩目的成就,而生前却又像他那样默默无闻。他有 40秒博伊德 之称,这意味着不论他在空战中处于怎样不利的态势,都可以在40秒内反败为胜 ;他提出的能量-机动理论,是设计战斗机和制定空战战术的重要理论依据;他参与设计的 F-15、F-16战斗机,成为20世纪最受欢迎、服役时间最长的两款战斗机 ;他提出的 OODA循环 理论揭示了军事冲突和商业竞争的制胜之道;他倡导的机动作战理论对美军作战思想转变和防务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传记作者罗伯特 科拉姆采访了包括美国前副总统迪克 切尼在内的美国军政要人,以及博伊德的家人、同事和生前好友,从美国空军历史办公室获取了大量鲜为人知的档案资料,复原了博伊德的生活和奋斗历程,让读者可以全面了解这位当代
《1944:松山战役笔记》的后续之作。是一部关于我国抗日战争史上难得的取得全胜的攻坚战的微观战史。 全书以海峡两岸和日本、美国的各种战斗详报、地方史志、新闻通讯、战地电文、 三亲者 回忆等材料为基础,相互参证,详加辨析,以逐日甚至逐小时的密度,生动描画出和平时代的人们无法想象的艰辛、繁难、曲折、残酷的战争图景,读者藉此可以了解 八年抗战 短短四字中所包蕴的一切,重新理解 艰苦卓绝 的血肉意义,明白无数前辈付出了怎样 轻易 而伟大的牺牲,才为中国 搏得 大国地位奠定基础。
《海洋帝国》主要描写16世纪中后期的奥斯曼帝国,与由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的西班牙王国和教皇国、威尼斯共和国等结成的 神圣联盟 之间,为争夺地中海即旧世界中心,在地中海进行的著名岛屿攻防战和海上大决战,包括罗得岛、马耳他岛、塞浦路斯岛战役以及勒班陀海上战役等。 1521年,苏莱曼大帝,奥斯曼帝国统治者,派遣一支军队远征罗得岛。海洋的另一端,基督教世界在教皇的感召下,枕戈待旦。这将是互相竞争的帝国和信仰之间,为争夺地中海和世界中心主宰权所进行的史诗级别的斗争的*枪。《海洋帝国》绘声绘色地描摹了基督教世界和伊斯兰教世界争夺欧洲灵魂的长达数十年的残酷战争,这个快节奏的故事越来越激烈,范围从伊斯坦布尔一直到直布罗陀海峡。在这个奴隶制、桨帆船战争、绝望与勇气和惨无人道的暴行的故事里,克劳利令人信服地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重现了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计划解放大上海到1950年国民党军从舟山群岛撤退的 大上海解放史 。不仅有主体战役,还有反特务、反封锁、反轰炸,以及 银元之战 物价之战 。讲述了70年前我党如何以强大的理想信念和政治智慧、依靠广大群众解放大上海,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武能安邦、文能治国的风采,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战胜国民党。 作者刘统摆脱了传统军史写作的框架,将目光投射到上海解放的全貌。不仅包括了1949年上海战役,还将更多的笔触放在了为恢复这座城市的生机和运转,中国共产党采取的打击投机,稳定市场;清除匪特,保卫安全;改造旧社会,注入经济活力等种种举措。这样的写法,更能凸显解放上海的深远意义和内涵。
坦克作战在1916 年首次运用于西线战场,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场战役的战场考验,直到今天,坦克仍在战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书中上百幅全彩地图为读者展示出每一场著名战役,并配有详细的行动作战地图和珍贵的历史照片,有些是从未发表过的私人收藏档案照片,还有一些图片展示了坦克的火力射程、军事演习、编队组织以及坦克生产统计表。这些都很好地还原了从1916年坦克首次参战至21世纪所有坦克参与的重要战役和战斗以及各种军事行动的战场细节,使读者能更直观准确地了解当时的战场状况及战役进程和发展。 本书也详细解说了从最早的坦克对步兵的战斗到现代坦克集群作战的百年历史, 还介绍了从第一次试验性的装甲战斗车辆到21世纪的热成像仪、自动化火力控制以及电磁武器等在内的价值高达数十亿美元的工业系统在坦克作战中的作用。
这不仅是一部撷取中世纪以来50多场经典海战的波澜壮阔的世界海战史,更可以从中看到武器装备的发展史、战舰类型的进步史、战术思维的演变史和通信方式的迭代史。 书中涵盖了近20幅海上作战示意图、逾70张海战场景细节图、300多幅珍贵历史图片 回顾了中世纪以来数十场最伟大的海战,既有闻名世界的决定性海战 偷袭珍珠港 ,也有引发许多历史争议的 日德兰海战 。作者用简洁平实的语言解读这些战役的背景、起因、指挥谋略及其对参战国家的影响,分析取得海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再现全球海洋风云变局1000年。
飞机的发明在过去一个世纪里改变了以往只在陆地上进行战争的作战样式,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攻击敌国的各种武器中首屈一指的利器,甚至可以说没有什么攻击性武器比战机更强大、更具颠覆性。 本书研究作战飞机如何在较短的时间里主导军事行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主导我们所有人的生命。书中以大量珍贵的图片、数百幅精美的地图和3D效果图、专业和详细的介绍相结合,真实展现世界战争史进入20世纪以来空中作战的全部历史图景和惊心动魄的过程。 本书中的地图按年代顺序编排,完整收录了每一时期每一场战役战斗的历史文献,并对当时的战场态势和整个战争形势作进一步的说明,包含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今所有战机参与的战役、战斗和军事行动的战场动态细节。
从古典密码到量子密码,再到当前广泛应用的二维码 密码演变跨越了数千年。 全书详细记录世界密码学发展历程,生动讲述重要人物和事件,鲜活刻画人类秘密通信的5000年: 一、密码源起史:远至古埃及时期,保密、窃密、加密、解密等活动就已出现; 二、军事应用史:交战双方信息的保密、传递、分析和破译等改变战争进程; 三、机制沿革史:密码驱动世界各国在通信、间谍、情报、外交等领域的机制变革; 四、技术革命史:从秘密书写、机械化加密到激光通信等科技手段的日益创新; 五、文化演进史:大量密码作品涌现,推动数学、统计学、社会学等进步; 六、大众生活史:密码、黑客、信息安全等对人类通信和生活的各种深刻影响; 作者深入研究大量一手资料,概述了从人类文明发端至互联网时代的密码编制和破译历史。本书是密码学史上无与伦
克里米亚战争从1853年俄军入侵位于多瑙河下游、受奥斯曼帝国控制的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两公国开始。在英法联军介入后,战场转移到黑海北岸的克里米亚半岛,经过对军事重镇塞瓦斯托波尔近一年的围困之后,联军终于在1855年9月攻陷这座军港。1856年2月,俄国被迫接受《巴黎条约》,克里米亚战争结束。 历史学家阿兰 古特曼笔下的克里米亚战争,是一场外交控制下的战争,是法国军事胜利与欧洲荣耀的回归。拿破仑三世主持的巴黎大会,希冀带来 值得尊重的和平 ,开启 国际新秩序 ,却无法令各方满意,尤其是首次实施的民族政策,埋下了意法奥战争、普奥战争、普法战争乃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等一系列战争的种子。
如果说欧洲战场的鏖战是一部历史剧,那么北非战役就是这出戏剧的*幕。在这里,大英帝国沦为英美同盟中的附庸,轴心国士兵对军官丧失信心、无心恋战,而美国则尽显锋芒,并成为世界的主导力量。 本书为这段被遗忘的历史树立了一座丰碑,它以险象环生的火炬行动为切入点,梳理了1942年11月至1942年5月间盟军登陆法属摩洛哥与阿尔及利亚、攻占突尼斯,并歼灭轴心国非洲军团的惨烈战事。组建不久的盟军原本深陷杂乱无章的后勤补给、盟国间的争权夺利和层出不穷的军事误判。但经历过朱代伊德奇袭、凯塞林山口惨败和突尼斯桥头堡的决战,仓促上阵的美军终于学会了仇恨,学会了如何战胜久经沙场的敌人。 作者既浓墨重彩地描写了艾森豪威尔、巴顿、蒙哥马利等在北非脱颖而出的指挥官,也满怀悲悯地刻画了来不及拔枪便倒在血泊之中的士兵、在战争
从原子弹到全球霸权 揭开美国崛起之路不为人知的黑暗面 1945年,为了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场堪称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的战争,美国在日本本土投下了两颗原子弹 战争结束,世界千疮百孔,至少6000万人的生命被剥夺,全球势力平衡被打破。在战争结束后的短短十几年间,美国迅速崛起为超级大国,并试图扮演世界的领导者、全球秩序维护者的角色。 奥利弗 斯通为年轻读者写下本书,挑战美国主流的正统历史观点,讲述了一段美国正统教育体系不会教给学生的历史,也是不曾在流行文化中呈现出来的历史,揭露出 美国历史的黑暗一面 。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日益紧张的冷战,最后到古巴导弹危机期间世界处于核毁灭的边缘,作者用触目惊心的历史照片和鲜为人知的故事,揭示美国在加剧冷战紧张局势中所扮演的令人不安的角色。对于渴望不同视角的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东线战场的战斗不仅规模罕见而且极其惨烈。1941年6月,希特勒下达开始 巴巴罗萨 行动的命令后,近300万名德军和轴心国军队侵入苏联,开始了这场史无前例的侵略战争。四年后,大约200万名德国士兵和1100万名苏联士兵在战争中丧生。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等字眼深深地烙入了人们的记忆。这是人类历*大规模的陆上战争,也是人类历*惨烈的博杀。 《东线战场:从巴巴罗萨行动到攻克柏林》由英国军事专家、战史专家撰写,详尽描述了这一悲壮的战争画面。本书涉及的战役有 巴巴罗萨 行动、德军直逼莫斯科、1941 1942年苏联的冬季攻势、夺取高加索油田的 蓝色 计划、德军的二次攻势、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国第6集团军的覆灭、苏军1943年初的大捷和德军在卡尔科夫的反击。同时还详述了希特勒的*后一次主要攻势:库尔斯克战役 世界军事史上规
《铭记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1》一书以70多位志愿军老战士的亲身经历为内容,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抗美援朝战争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讲述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众志成城的爱国情怀和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作出的巨大牺牲和特殊贡献。 本书具有题材的重大性、素材的珍贵性、内容的真实性和风格的贴近性,通过经历者的亲口讲述,帮助人们全面了解、永远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雄赳赳、气昂昂,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
盟军于1944年6月6日成功实施了诺曼底登陆,在西欧开辟了第二战场,这也预示了希特勒纳粹德国的灭亡。从诺曼底登陆开始,盟军就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向柏林推进,坚决消灭负隅顽抗的残余德军,并走向*终胜利。 《第三帝国的灭亡:从诺曼底登陆到易北河会师》由英国军事专家、战史专家撰写,详细讲述了诺曼底登陆、从诺曼底滩头向内陆推进、解放巴黎、 龙骑兵行动 、 市场花园行动 、 突出部战役 、强渡莱茵河等一系列重大战役。 全书叙述清晰、史实明确、繁简得当,是大众读者、军事和军事历史爱好者、军事研究人士不可多得的案头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