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蒋维乔两部相互关联的著作构成。一为《佛学纲要》,以中华书局1934年版为底本。此书是*部白话文佛学入门著作。作者秉持浅显易懂的原则,从佛学的定义、佛学和学佛的区分讲起,介绍了佛教的历史、教义、经典、传播以及修行方式。篇幅短小,但结构完整,内容丰富。二为《佛教概论》,以中华书局1930年版为底本。全书分为三编:*编为绪论,介绍佛教成立的背景、经典、分派情况等。第二编为本论,分教理论和解脱论,即从理论、实践两个方面完整阐述佛教的义理体系和修学法门。第三编为各论,即全面论述中国佛教十大宗派的理论特点和修行方法。此次出版,仅订正个别文字讹误,并按照现行标准对标点的用法予以规范。
对当代中国人而言,财神一直是家庭祭仪和新年礼俗中的标志性神祇,对财神的崇拜是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尽管供桌上的财神神像十分常见,但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财神信仰根源为何。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学教授、著名汉学家万志英以大众或通俗宗教为大框架,审视了五通(财神)信仰的缘起和漫长演变。这份时间跨度长达三千年的研究,充分展现了中国宗教文化中神灵的邪恶面,及其在道德上的暧昧与矛盾,使我们得以窥视不同时代背景对普通人生活和思想的影响。
在普遍的心灵危机之下,何处寻找安心之道?本书是一本蕞适合现代人读的佛学智慧入门读物。从现代人的日常和体验出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拆解佛学看似玄妙的概念,用佛学真正的精神关切,来回应当代人种种的心灵追问,帮助每个感到人生之苦、对环境、人生、自我有困惑的人,重获内心的力量。本书回到悉达多的经历说起,他在菩提树下到底觉悟到了什么,他又是如何应对生命最初的疑惑的?第二章“观自我”解答的人与自己的关系,如何面对不确定的世界?什么叫与自己和解?“四圣谛”“五蕴”“无我”等概念回应地正是这些疑惑。第三章“观众生”解答的是人与他人的关系,为何我们常感到孤独?善恶是绝对的吗?菩萨到底存在吗?这一章通过讲解《心经》《金刚经》等经典来回应这些疑惑。第四章“观生死”面对的是人终极的疑惑:为何会对死亡
本书堪称20世纪政治经济领域内最伟大的经典之一。托尼凭借广博的经济知识和翔实的历史资料,以恢弘的气势和华丽的文字,回溯了宗教改革前夕直至17世纪末叶经济生活逐步摆脱神学理论控制的过程,并以此为背景,考察分析了神学理论本身发生的变化,尤其是英国清教的产生、发展和转变,如何影响和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托尼有关宗教思想、道德观念与社会经济活动之间的密切联系和互相作用的论述,可以看作对马克斯 韦伯关于新教伦理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著名命题的回应、批评和补充。而在当今世界经济利益和道德思考不再互相隔离,经济伦理越来越成为各界共同瞩目的紧迫问题的情况下,本书甚至比它初次面世时更为引人注目,也更具有启迪意义。
本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历史上的各种宗教,包括原始宗教和崇拜,传统宗法性宗教、道教、民间宗教,中国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以及由国外传进来的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论述了各种宗教的起源、发展或传人、传播的过程,各种宗教的教义、教派、仪式、仪轨等;各种宗教之间、各种思想文化之间的交锋、融会。本书构建了一个庞大的、时空交错的理论体系,帮助人们全面了解中国文化特色,探寻中国文化之根。
本辞典是介绍道教的历史、文化和现状的大型专科辞典。共收有词目五千余条。辞典内容涵盖:道教总类、宗派、社团组织、道家和道教人物、教义、经籍、神仙、戒律、节庆、名山宫观、内外丹术、养生术、道教与古代科技、道教与文学艺术、道教重大史实和活动、道教研究机构、道教研究著述、道教在海外的传播等方面。其中所收当代道教组织及其活动、当代重大事件和当代道教研究机构、道教出版物等,以2012年末为截止期限。
本书是元代著名道家陈致虚的主要作品集,包括《金丹大要》十卷、《参同契注》三卷、《悟真篇三注》三卷,并收录《太上洞玄灵宝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解》,以及《革象新书》等。《金丹大要》一明代《正统道藏》所藏上阳子金丹大要为底本,并参考了明代以来的7种版本加以整理。《参同契分章注》一道光二十一年傅金铨星霁堂藏本为底本,参考了清代《道藏辑要》等10种版本。《悟真篇三注》以巴蜀书社《藏外道书》所影印的清刊本傅金铨《顶批悟真篇三注》为底本,参考了《道藏》本《紫阳真人悟真篇三注》等4种版本。
《正法眼藏》是中国佛教僧人、宋代临济宗杨岐派禅师大慧宗杲的重要作品,是专门对中国禅宗历史上的著名高僧为主的机缘法语加以拈提的汇集,明代收入《嘉兴藏》,后又为日本《卍续藏》所收。它既反映了宗杲对禅宗史的看法,基本体现了宗杲时代的唐宋禅学的风貌,也是其教学特色的体现,是禅门重要经典,可以说是当时的一部 禅宗百科 。古人曾给予极高的评价: 是书也,如悬白泽裘,精妖丧魄,秉金刚剑,魔外潜踪。四七古锥宗眼,二三老汉家珍,不涉程途,一览具足。知为后学指南,无加此矣。 圆澄:《重刻〈正法眼藏〉序》。这个评价是中肯的。
本书引子介绍了无名僧,为故事增添神秘色彩。正文从“渡过沙碛”开始,描述车奉朝踏上充满挑战与未知的西行之旅,途中遭遇“对手”,身份转变为“使臣”。“西行”过程中他经历诸多艰难险阻,后“滞留”异域,开始在当地“游荡”。在经历漫长的漂泊后,踏上“归途”。结局“隐入尘烟”,展现出一种历经沧桑后的平淡与沉寂,尾声“在高山之巅”则给予了故事一种高远的意境。书中还附有《大唐贞元新译十地等经记》、大事记、注释及参考资料,为读者深入了解车奉朝的故事及相关背景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在浩如烟海的佛教经典里,《佛说人胎经》有着特殊的地位。说其特殊,是指在这部经典里,释迦牟尼佛直观而又令人惊叹地描述了胚胎受孕(即入胎)及发育的各种情状,与现代科学在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胎儿入胎及发育的绝大多数情状,并无二致。在本书里,作者李淑君女士创造性地将经文与现代人体胚胎学的研究成果结合起来,辅以精心绘制的插图,叙事、佛经、说理巧妙结合,将二者客观地加以对比,分析和研究;至于经文中与现代科学相冲突的地方,笔者也予以存疑,并无“厚此薄彼”之处。——二千五百多年前,释迦牟尼如何得知这一切?是巧合还是科学?南怀瑾先生力推的《人之初——﹤佛说入胎经﹥今释》给我们打开另一条思路。
《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是一部修心著作,由当今深具影响力的作家希阿荣博堪布历时七年撰著而成,针对现代生活特点,结合传统心灵修持的次第和方法,详细完整地介绍了调柔内心、降服烦恼的修行方法。 在这个崇尚物质享受的时代,大多数人忘记了精神世界的修持,拥有得越多,内心越空虚浮躁,终日不得安乐自在。为了使更多人受益,本书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在调伏烦恼的过程中,我们该如何觉察和关照自心、将会面临哪些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并获得身心轻安。 其实,在与烦恼开战的日日夜夜中,你并不孤独,这本书将成为你的友伴,指引你通过缺憾重重的生活,发掘深藏于心田的安乐之源。
藏传佛教的教理修持式神秘的,即使所用有形之物。也无不深藏寓意。本书以二百余幅附带文字说明的白描插图,全方位的展示、描述了藏传佛教的法器、礼器和利器的器物。读者由此可以学会辨识器形图案,解读其中奥秘,从而步入一个神奇的园地去领略这一片由象征所催开的智慧花朵。本书插图均采用白描画法,毫无奢华之感,但令人有一种美的享受。藏传佛教象征符号与器物的色彩、线条和器物与众不同,别具风格。书中插图的线条优雅、流畅,构图严谨,器具形象逼真、直观,极富韵律美。本书文风严谨、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全面阐述了藏传佛教器物的历史渊源、礼仪上的应用及其浓厚的宗教内涵,是藏传佛教爱好者的很好启蒙读物也是一部艺术资料宝库。
本书共分七章,详细介绍了佛教创立前的社会与宗教背景、原始佛教的创立与传播、原始佛教经典《阿含经》的内容及大乘佛教的兴起。要全面了解佛教,必须掌握其宗教、文化背景,婆罗门教等先于佛教的宗教对释迦牟尼从王子到觉悟者的历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佛入灭后,其弟子们集结会诵形成的《阿含经》,揭示了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和哲学思想。由于对教义理解的差异,佛教分裂为上座部与大众部,从而进入部派佛教时期,而大乘佛教在大众部教义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成熟,推动佛教迈向新的高度,开创了佛教传播和发展的新纪元。
《金刚经》《心经》在佛教中的地位之高不言而喻。它们不仅体现着原典精神和独有的思想价值,还渗透到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如果想要深入佛教研究,这两部经是入门基础,是绕不过去的经典。 《金刚经·心经释义(国民阅读经典·平装)》集合《金刚经》《心经》译本,并细分科目,厘清层次;详加注释,疏解经义;随文语译,为初学者提供方便之门。
《密宗—藏传佛教神秘文化》由尕臧加著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是一部概论性佛学研究专著。书中对中国佛学的传译、典籍、师说、宗派、传播区域及思想渊源等,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讲述,指明了中国佛学发展的基本线索,并对有关史料和学术源流上的一些疑难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药师佛知道众生的病,能准确地诊断后,给予对治的药物,故称为"大药师",也叫做"大医王"。所以我们要时时将佛陀的教法,拿来调和自己的身与心。
《萨满教与神话》是我国第一部通过系统调查研究撰写而成的萨满教研究专著,系统地论述了我国北方诸民族的萨满文化和古神话传说,精辟地论述了萨满教文化作为古代中国北方神话主要载体的意义。书中穿插了大量作者收集整理的濒临消失的萨满文化资料和访谈资料,对萨满教的多神崇拜、祭类祭程、萨满卜术、古神话、神偶等都进行了详细论述,对于研究我国北方诸民族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自上古以来,中国流传有许多惊心动魄的神话传说,纷繁零散,殊难理析。著名学者何新利用文字学、语言学、动物学、考古学、图纹学、历史学以及地理学等多方面材料和证据,仔细爬梳,找到了其间千丝万缕的关联,打通众多神话的源流,挖掘其真相:龙的动物原型竟是蜥蜴及鳄鱼,凤的动物原型竟是鸵鸟,伏羲、黄帝、炎帝、祝融竟都是上古太阳神的名号 这些重要发现振聋发聩,影响深远。可以说,《诸神的起源》问世数十载,捍卫了中国上古神话传说的价值和中华文化的根脉。
本书从中国宗教的基本政策、中国特色的宗教政策、有中国共产党党性特征的宗教政策三个层面研究了党的宗教政策体系,并从宗教与国家、宗教与中国共产党、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宗教信仰与共产主义信仰等方面去完善党的宗教政策,提出了要建立完备稳定管用的宗教政策法规体系,强调不断提高党的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