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十二楼建筑工作室的作品集,收录了近十 年来该工作室扎根在浙江省安吉县耶吴镇完成 的十余 项建筑作品,通过对每个建筑的分析、解读以及其背 后故事的讲述,探讨场地、生活以及空 间之间的关系 ,阐述了其面向土地与日常生活的设计理念与工作方 式。
本书依托2015年秋季四所学校进行的四年级联合课程设计,以鲜活的靠前手资料组成,清晰地阐述了课题准备,课题选择,教学实践,学生作业的内容,从而阐述四校联合设计的全过程。
凡尔赛宫是法国王权的象征,是法国古典主义建筑艺术的杰作。这座宏大美丽的宫殿和园林,是法国当时很好的建筑、园艺、艺术大师们聪明才智的结晶,曾吸引了欧洲各国的君主纷纷效仿。凡尔赛宫从1837年开放展览至今
“银杉杯第四届中国装饰混凝土大赛”自2018年4月启动以来,得到装饰混凝土及相关行业单位的积极响应,参赛作品超过历届。很多作品在设计、技术及材料创新方面呈现出新的亮点,有的作品实现难度之大堪称世界之奇
苏州是一座驰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古城。 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命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建成“阖闾大城”,即苏州城,至今已有2500余年。苏州历史积淀深厚,苏州随处可见的历代园林、寺庙、宝塔、桥梁、官衙、名人故居等积淀成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中国城市建设史书中留下了灿烂的篇章,为近代苏州建筑的传承、弘扬、创新和融合提供了厚植浓厚的人文气息和历史底蕴。 《启迪设计集团作品集1953—2023》为我们徐徐展开启迪设计70年的发展画卷,历数一批批启迪设计人心血的设计作品,回溯时光,见证启迪设计在苏州镌刻下熠熠生辉的城建印记,描绘出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 启迪设计及前身苏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就设立的设计机构,70年来在不同时期的苏州城建中精耕细作,与苏州城市共生共荣、相辅相成,
本书记录了苏州科技大学、安徽建筑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天津城建大学、烟台大学、福建工程学院六所学校建筑学专业本科联合毕业设计 古城新迹:历史街区中的地域性城市更新 苏州古城丰备义仓地块建筑方案设计 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相关的思考。课题包括城市研究与建筑设计两部分,学生从整体区域研究出发,通过现场调研、问题分析、项目策划,梳理城市公共空间、提出建筑设计框架,并基于此完成建筑单体方案的设计,同时对建筑细部节点构造有一定的表达。
本书收录了在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举办的 数字工厂 高级计算性生形与建造研究学生作品展 中的作品,该展览为DADA2015系列活动之一,其余活动包括一系列的工作营与国际会议等。本作品集收录了一些世界*建筑院校*的计算性设计作品这些学校包括:英国建筑联盟建筑学院、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麻省理工学院、斯图加特大学、伦敦大学、清华大学和同济大学等31所院校。书中收录的作品展现了该领域近期*的发展趋势。对大专院校建筑学专业师生和广大建筑师了解数字建筑设计的发展动向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本书所介绍的78个项目,即是范例,同时,从某些方面看,又预示着未来几年在中国的大地上即将出现的“新现象”,即前奏。 这78个项目包括住宅、酒店、商业中心、广场、桥、餐馆、学校、博物馆、街道、小区、公园、河堤、花园、商店、医院、机场、火车站,也包括产品设计、服装设计、平面设计…… 这是78个概念:它们被设计、生产、建造或已经实现。 当然,从数据统计的角度讲,它们或许并不代表万众瞩目的重要项目。但是,它们体现了穿越当代中国各个时期的渴望、需求、期望、规则、约束和冲突,代表了那些正在设法“摆脱”建筑与设计的陈旧气息、探索新意的个人和集体的努力结果,如果我们从这样一个角度来诠释这78个设计概念的话,那么它们便可以为中国现在的建筑与设计状况引发一些思考。
江波、陶雄军主编的《文化·交融(2016第二届中国-东盟建筑空间设计教育高峰论坛暨教学成果大赛论文集)》收录了《从艺术设计角度看城市形象的构建与管理》《对环境设计教学的思考》《美有是意味的形式》《博格森哲学艺术观点之探讨》《大新陇鉴屯开发利用研究》等文章。
江波、陶雄军主编的《文化·交融(2016第二届中国-东盟建筑空间设计教育高峰论坛暨教学成果大赛论文集)》收录了《从艺术设计角度看城市形象的构建与管理》《对环境设计教学的思考》《美有是意味的形式》《博格森哲学艺术观点之探讨》《大新陇鉴屯开发利用研究》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