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建筑史上,还是在人类的文化想象中,私人住宅都占据着一个独一无二的位置。它既是心灵的庇护之所,也是遮风挡雨的藏身之地;是家庭的交流之地、活动的场所,是生活、工作、吃饭、睡觉的地方;既是公共领地,也是私人领地。 整个西方世界,私人住宅的流行在20世纪以来盛行不衰。正如美国建筑评论家泰伦斯?瑞莱所指出的,构成私人住宅发展基础的社会条件和社会结构 私密性,生活与工作的分离,家庭及家庭生活本身的特性 全都彻底改变了。 这是本书《导言》里的一段话,也是本书产生的背景。 本书选入世界各地 美 的100座住宅; 美 的标准,就是设计与场地、环境、材料的完美结合。而从中也可以看到,住宅设计的不同途径在世界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表现:如在美国,一幢私宅被看作是一个强有力的成功标志;在澳大利亚,住
《禅 庭:枡野俊明作品集》枡野俊明先生是日本国宝级的枯山水大师,曾被美国《时代周刊》杂志评选为当代值得尊敬的100位日本名人之一,现担任日本造园设计事务所总设计师,多摩美术大学环境学科教授,曾在多个国家设计并完成多个优秀项目。作为日本当代景观设计界*杰出的设计师之一,枡野俊明先生的作品继承和展现了日本传统园林艺术的精髓,准确地把握了日本传统庭园的文脉。本书收录了枡野俊明先生的全部庭院设计作品,其中包括日式传统园林、日式现代园林、日本境外作品三大板块,分别列举了枡野俊明先生相对应的作品。本书主要采用大量精心拍摄的照片和设计图片,来表现这些作品。每处园林作品配以各种细节照片,装帧设计风格清新简单。在本书中枡野先生这样说到, 作为禅僧的我一直是遵循建立在禅的精神基础上进行长年创作的, 作庭
赵冰、王明贤主编的《冯纪忠百年诞辰研究文集/冯纪忠研究系列》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中国现代建筑奠基人,中国城市规划专业和风景园林专业的创始人,同济大学教授冯纪忠(1915.3.19-2009.12.10)先生代表作品的研讨论文合集,书中包含了大量精彩照片。
这是一部建筑巨匠的手绘力作,历时40余载集结成册;这是一部匠心之作,彭一刚院士手绘系统整理出版。精湛丰富的绘画技法和独具匠心的表现,让一栋栋建筑在大师笔下出神入化、令人震撼。收录300多幅精美绝伦的建筑手绘图,让读者尽享建筑手绘的盛宴。彭院士的手稿堪称旷世大作,他将建筑手绘引领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他的作品让无数建筑师顶礼膜拜、惊叹赞赏,为无数建筑学子提供可以学习、临摹的卓越范本。本书是建筑师、建筑院校师生重要参考用书,值得学习和珍藏!
隈研吾,世界著名建筑师,日本当代建筑师代表人物之一,2020年东京奥运会主场馆设计师。1954年出生于日本神奈川县横滨市,1979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系,1990年成立自己的建筑师事务所。曾担任哥伦比亚大学客座研究员、庆应义塾大学教授,2009年任东京大学教授。 1997年,作品森/舞台获日本建筑学会奖。2002年凭借那珂川马头町广重美术馆获芬兰国际木建筑奖。2010年,作品根津美术馆获每日艺术奖。2011年,作品梼原木桥博物馆获艺术选奖文部科学大臣奖。近年来,隈研吾在中国的项目包括长城脚下的公社 竹屋、瑜舍、三里屯 SOHO等。 肯尼思 弗兰姆普敦(Kenneth Frampton),1930年出生于英国,著名建筑史家及评论家,著有《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一书。曾作为一名建筑师在伦敦AA(建筑协会)建筑学院接受培训,现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建筑规划研究生院威
贾刚主编的这本《中式样板房》是“典藏新中式”系列书之一。本书选择了*的中式风格样板房的几十例设计。图文并茂,简单易懂的项目说明,实用丰富的实景图和平面图搭配,旨在为设计师提供设计参考。可供室内设计师参考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院校师生参考使用。
本书是我国著名建筑设计机构一一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一一*作品集,收入该公司2006—201。年间建成或设计的代表性作品一百多项,主要分为“办公建筑”、 “居住建筑”、 “酒店建筑”和“其他建筑”四个大类。 30年来, “华森设计”秉承“建筑美好,设计生活”的核心价值观,坚持“以项目自身的特质为依据、以项目为客户增值为目的、以兼容多样式风格为基础、以全面和先进技术为支持”的设计理念,在全国各地创作了一大批建筑作品,凸显了其独树一帜的文化底蕴、设计实力和创新精神,树立了“华森设计”的知名品牌。 值此华森公司成立30周年之际出版本书,既是回顾过去,更是展望未来一一期待“华森”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本书汇聚了150座人类历史上具有重要人文和科技价值的经典建筑,从埃及金字塔、希腊帕特农神殿,到近年来杰出建筑师设计的前卫作品。依据建筑的使用功能,全书分为9章,涵盖了从文化标志建筑、城市公共空间,到民居宅邸、城堡要塞等各类型。为探索建筑史发展中的流派继承与风格嬗变,书中每座建筑都配以数张比例精准的建筑图,共计1030张,包括平面、立面与剖面图,其中部分历史建筑的图纸为本书专门制作,另配有彩色照片230张。本书既能作为建筑专业课程的辅助教材,又是一部综合理工与人文学科的通识读本。
《人居动态Ⅻ:2015全国人居经典建筑规划设计方案竞赛获奖作品精选》收录了我国2015年成功的建筑规划设计作品。这些作品的类型包括居住区、商业区、教育文化区、办公区等,堪称我国乃至世界建筑规划设计的典范。每一个项目都有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实景照片和设计说明,全面向读者解读方案设计。
住宅户型依据现代人居的生活习性,结合景观与朝向设计,精心布局。区分合理,平面方正,尺度适宜,有较高的使用率,并利用转角户型的特殊设计,达到*朝向与景观效果。大部分厅房朝南和东南货西南,住宅蝶型设计使户型倾向伸展,尽可能保证每户有*限度的视野朝向中心园林。
卢志刚先生在编这套《米丈建筑地图》时,收集参考了世界上多种建筑指南,研究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从而设计出自己的模式。这本建筑地图的图片相当专业,也相当精美,是声志刚先生亲手拍摄的,要掌握好时间、光线、背景和角度在上海这样密集的城市中谈何容易!这些图片完全是主编者一米一米在城市中遨游丈量的成果。上海的建筑数量十分庞大,跨越的历史年代相对漫长,选择什么建筑就成为一种学术研究的结果了!
本书以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的本科教学课程体系为基本结构,收录以2007年为主的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的优秀学生作业,全书分为造型基础课程、设计初步课程、建筑基础课程、建筑设计八大板块,兼顾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三个专业方向的教学。每个板块的构成包括课题介绍和作业案例。以图为主,图文并茂;文字部分中英文对照。本书较全面地向读者呈现了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的本科教学的成果,其办学思路与教学特色可窥一斑。
张雷,1964年出生,1988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系,后留校任教,1991年公派出国学习,1993年毕业于瑞士苏黎世高工建筑系,他之后回到亚洲,雷至香港中文大学与东南大学任教,2000年至南京大学成立建筑研究所并任教,同时成立个人建筑工作室,2009年成立联合建筑事务所。张雷原本是高校型出身的业余建筑师,乏后慢慢转向职业建筑师,企图去追求社会价值和生活价值。而对立统一,是张雷目前的建筑哲学观,这起源于他对于东方智慧的领悟,也逐渐从他作品中浮现这样的辩证关系。《张雷》是张雷联合建筑事务所的建筑精品集,供广大读者阅读参考。
本书共汇集了近八十个建筑作品,大部分作品是近三年竣工完成的。作品主要来源于两类建筑师:一类是长期从事建筑实践的职业建筑师,一类是长期从事建筑教育的兼职建筑师。他们的共同点在于对建筑设计的执着与追求,以创造时代的精品建筑为己任。建筑作品反映中国建筑师正日趋成熟,与早期的建筑创作相比呈现以下特征: 空间设计动态化 在建筑空间的处理上,建筑师比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均表现出更大的创作自由。频繁的国际交流与形式多样的考察拓宽了建筑师的视野,激发了建筑师的创作激情,以往单一机械式的功能空间逐步被取代,光影元素被建筑师巧妙地运用到建筑空间的组合之中,现代建筑技术与材料的不断更新为建筑师的空间构想的实现创造了条件。整体建筑空间效果呈多元化动态发展趋势。 建筑形式的变迁 如果断言当代
《日本建筑院校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集(3)》收录了日本112所建筑院校本科毕业生的优秀设计作品130件,每个作品除了平、立、剖面图和效果图外,还有“设计者的话”和“推荐者的话”。设计者讲述了作品的设计概要、主题与构思的出发点、创意与方法、作品总数、创作天数、费用、创作回顾、给学弟学妹的建议等,其中包括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推荐者对学生作品进行了点评、推介。 《日本建筑院校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集(3)》收录的作品包含着日本建筑院校毕业生丰富的创意、新颖的观念、对周围环境的客观认识,以及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读者可以通过这些作品,感受一下日本学生的卓越创意、奇思异想,以及客观务实、精益求精的慎密严谨态度等等。打开本书如同进入琳琅满目的创意博物馆或绚丽多彩的创意花
规划设计是未来发展的蓝图。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规划设计内容不尽相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划设计的理论和实践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景观与建筑设计系列:国际生态可持续性规划手册》特别精选全球范围内近80个优秀的规划设计项目,分为区域规划与设计、城市规划、生态与可持续规划、建筑与生态、城市景观五大类。所收录的项目来自欧洲、美洲、亚洲和非洲的知名设计公司及事务所,项目范围覆盖世界各地。《景观与建筑设计系列:国际生态可持续性规划手册》配备了大量的设计图纸及文字说明,展示了规划设计的*动态,对规划师、建筑师、景观设计从业人员及研究者来说极具参考价值。
值此教学评估之际,编者把教师作品和学生作品结集出版,希望通过这些作品的内容能够反映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师生在近年来所作的科研和教学上的努力,特别是检验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成立以来的办学成果。本书为《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教师作品集》,教师作品有些是在学院组织下,由教师们合作完成,大部分作品是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和自己的研究方向,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完成的。望读者能够在有限的图片和文字中能够尽可能多地了解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的工作和学习以及思考状态,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