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书法初学王羲之,但较王字更险劲。欧字形态端庄,整齐而不板滞,紧密而不局促,结体平正峭劲、严谨工整,将险绝寓于平正中。他的楷书虽然结体多向右扩展,但重心稳固,略有变化,没有散斜倾倒的感觉,充分显示出其结构外疏内密,字内点画徐行舒展的特点。欧阳询综合了汉代隶书和魏晋楷书的特点后形成了自己的一种风格面貌,所以在欧体楷书中有很多笔画仍带有隶书的笔意。 本书以米字格形式对欧阳询楷书部首一百法进行讲解。全书分笔画介绍、部首介绍、独体字、复合结构、集字作品以及代表作品等六部分。本书适合于不同年龄的书法初学者入门学习。
《经典法书集成丛帖:欧阳询楷书“兰亭序”二种》主要内容包括:吉田本《欧阳询书兰亭》(无缺残本)、清雅堂本《欧阳询楷书兰亭记》等。
本书选取了书家欧阳询的《九成宫碑》,从中精心筛选出180个字,点面结合,以精为主。在尊重历史,尊重工艺、尊重原作的基础上,认真细致地修补风蚀剥落和捶拓残损之处,力争展示《九成宫碑》的最初风貌,尽可能地呈现其风格特色。为便于临习和研究,将字由小放大,由白转黑植入八卦格内,按基本笔画、偏旁部首、结构定式进行排序,并认真编写了提纲挈领的导语。通过格式的点、线、角,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简明扼要地分析归纳了利用八卦格书写汉字的秘要,格式清晰明确,文字通俗易懂,操练简捷高效。
《欧阳询楷书全集临本(修订版)》旨在为学习欧体楷书提供一个较清楚的范本,不重称《虞恭公碑》或《温彦博碑》,唐太宗贞观十一年(公元考证其真伪,将外有关欧阳询楷书碑刻出版物尽量收六三七年)十一月立,岑文本撰,欧阳询八十一岁时书。
欧阳询(557-641),唐初书法家,字信本,潭洲临湘(今湖南长沙)人。隋时官至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世称“欧阳率更”。欧阳询书初学王羲之,或险劲过之,真、行出于王献之,刚劲有法。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劲,结构独特,世人称之为“欧体”。因他的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世无所匹,故被誉为唐人楷书。他与同时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家”。又与虞世南并称“欧虞”。且因其子欧阳通亦善书,人称其父子为“大小欧”。他与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频并称为中国历史上的“楷书家”。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楷书《兰亭序》二种、化度寺碑、心经、皇甫诞碑、九成宫醴泉铭、虞恭公温彦博碑、度尚帖、庚亮帖、由余帖、殷纣帖等。
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陈武帝永定元年(557年)生于广州(今属广东)。祖籍渤海千乘(今山东高青),自十世祖晋欧阳质南迁,遂为潭州豪族。欧阳询祖父欧阳琯正以克定岭南之功,出任广州刺史。其后晋升为开府仪同三司、征南将军,封爵山阳郡公,天嘉四年(563年)卒于任上,由欧阳询之父欧阳纥承继爵位。欧阳纥曾随父平定岭南,其后继任广州刺史,都督交、广等十九州诸军事十余年,颇具政绩,史称“威惠著于百越”。至陈宣帝陈顼因纥久在外郡,疑其怀有二心,征召人朝拜为左卫将军。纥惧,乃据广州起兵反叛。翌年,兵败伏诛,家口籍没,惟欧阳询因隐匿独免于难。时为太建二年(570年)正月,欧阳询年14岁,由其父友陈尚书令江总收养。 欧阳询人唐官至银青光禄大夫,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勃海县男。楷书严谨峻拔,森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