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结合国内外医学新进展进展,根据我国医学生临床实践教学要求制定,涵盖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和儿科学的重要、基本的操作技能,共计60余项临床基础技能。本书内容即适用于本科阶段医学生临床见习和生产实习期间的临床实践教学,也适用于广大住院医师的培训与考核。本书每一项技能操作的讲授,均涵盖目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前准备、操作步骤、并发症及处理、相关知识等,内容科学严谨、重点突出、条例清晰、简明扼要、实用性强,易于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便于学生及时查阅。本书有批注,对临床技能操作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易混淆之处、临床易错处等作出标记,同时配有视频教材,使技能操作的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形象,有利于学生的自学和反复学习。
包括临床药师师资人员基本素养、培训大纲、培训计划、培训内容、考核评价体系等五部分,其中培训内容分为理论知识培训(药物经济学、抗感染治疗、药源性疾病、个体化用药、信息化药学)和带教实践培训(药学查房、文献阅读汇报、病例讨论、病例分析书写、药历书写、用药教育)等。内容将紧密结合临床实际需要,集中针对临床药师师资推荐技能来设计。
《医学伦理学》是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康复治疗学等专业医学人文 核心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中医从业人员系统掌握伦理学知识,掌握医 学领域中的伦理要求,从而提高解决医学伦理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本教材的编写,旨在引导医学生用医学伦理学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规范,分析 和解决医学执业过程中的伦理问题,挖掘和提升伦理和人文价值,培养中医学类专业学生 的伦理、人文素养,增强医学从业者与患者交流沟通能力,实现和谐的医患关系。 本教材可供高等医药院校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康复治疗学等专业 本、专科生使用,也适合作为国家医师执业资格考试《医学伦理学》部分的参考教材和医 学工作者的学习用书。
道地药材是古代对药用植物资源及疗效的认识和评价。本书以药名为纲,以150种常用中药为对象,主要根据中医古文献库(数据库)所录古代本草著作为主要研究依据,选辑历代本草中有关中药产区的历史变迁、原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生态环境、药材性状特征及真伪甄别等方面的文献为原文,校注考释了其中的难解字词和古地名,并结合现代药用情况,对历代药材的道地产区分布、品种变化等进行了综述、考证和分析。本书对于当代临床选择用药、药源保护和药材的开发利用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六版的修订工作继承三十年传统,坚持一贯原则,在第五版的基础上对全书内容进行修改、充实和完善。本版《医学临床“三基”训练》(含医师、护士、医技三个分册)特点如下:1.坚持以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重点的“三基”原则,保持“三基”系列图书知识框架;体现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心理学、康复医学和保健医学地融为一体;一如既往地坚持人文医学与临床医学并重。2.根据新版医学本科规划教材,查阅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白皮书”,参考医学本科专业培养大纲、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大纲等,力争使修订工作达到“夯实基础”和“补充前沿”的目的要求。3.基础医学尤其生理学、病理生理和生物化学等学科发展快、进展多,甚至某些方面颠覆了学科既往认知。此次修订秉承“为临床医学服务的
本书概述了过去20年来医学及其他卫生专业教育中最重要的发展之一。该书非常适合希望开发或优化培训项目的临床医师和教育工作者,重点是在工作场所中基于置信培养学习者渐进式的自主权。本书全面介绍了在实施基于置信职业行为(EPAs)的胜任力导向培训项目时,所有需要关注的关键要素,并探讨如何依据置信决策来指导对未来卫生专业人员的评价方法。本书既适用于院校教育,也适用于毕业后教育,是教师发展项目的理想配套读物。 全书共25章,由50位作者共同完成,所有作者均深度参与过以EPAs和置信为核心的项目设计和研究。本书内容涵盖了理论背景及原理机制、课程开发、临床工作场所的评价、教师发展以及实施策略。包含了丰富的资源,以支持教育工作者和课程开发者的工作。
本书的编写目的,是通过古代医药文选与古汉语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阅读实践的训练,使读者在其自身文言文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古医籍常用词语及其主要义项、古汉语基础知识、今义以及文意理解的基本技能,能比较顺利地阅读古医籍,为学习后续的古典医著课程与研读古医籍清除文理上的障碍。
本书是规范母婴营养师专业培训和职业水平评价的教材。系统地介绍了母婴营养知识,不同孕期和产褥期妇女的营养膳食指导、常见问题的营养指导及食谱举例,以及0~2岁婴幼儿营养及喂养指导和孕产妇中医对症药膳食谱。书中附有一些典型案例分析,间有介绍一些营养食谱和营养餐制作方法,特别注重培养母婴营养师的专业工作能力。本书每章节附有练习题,以供读者复习,对协助读者考证和掌握知识都很有帮助。全书内容实用,适合从事母婴营养工作的人员及爱好者阅读。
中药炮制化学便是作者率先提出并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中药炮制学的外延学科,是非常有发展前景的学科。本书创新性地以化学成分为纽带,将现代化学与传统中药炮制学相结合,探讨了研究中药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量变和质变的规律与生物效应。同时结合前沿的各种谱学、组学手段,促进传统炮制原理的解析与工艺改进和创新,全面揭示中药炮制的科学内涵。本书还提出了中药化学炮制学的研究线路及其制法,即根据已知化学成分的分类和性质进行炮制的定向炮制;根据中药药性进行炮制,改变或增强药性,降低毒性的定性炮制;为获得更多的目的产物,将传统发酵技术和现代发酵技术结合的发酵炮制等。
本书根据2009年8月卫生部等九部委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依照卫生部发布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年版)而编写,主要用于帮助在基层一线工作的医师、药师更好地掌握目录内容,严把药品质量关,指导患者合理用药,以便为公众提供良好的药学服务。 本书采用分类编写方式,主要围绕药品的品名、成分、组成解析、药理作用、药动学、适应症(功能主治、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药物相互作用、剂型规格等,分别对“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及“”作了介绍。本书可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新农村合作医疗机构的医师、药师及其他医技人员学习或参考。
《治疗药物监测临床应用手册》针对公认有必要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的药物和目前研究支持需要进行监测的药物,通过外治疗指南、工具书、医药数据库及文献报道的搜集整理,详细阐述各个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监测指征、治疗窗、监测方法、分析方法及药物相关基因等治疗密切相关内容。
《本草纲目》约190万字,分52卷,收药1892种,药方11096首,插图1160幅。我们的做法是从《本草纲目》所收药物的品种考证着手,明确期科属,考订其原植(动)物学名(种名),然后描述其形态特征和生境(态)分布,并配以原植(动)物或矿物色彩图片,以期达到图文并茂的目的。本书是学习和研究《本草纲目》较为理想的重要参考书,对发掘继承祖国药学和老药新用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本草纲目》是学习和研究《本草纲目》较为理想的重要参考书,对发掘继承祖国药东和老药新用都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适合于中医临床和中药研究、教学人员学习参考。在应用本书时,应同时与《本草钢目》原书对照来看。对《本草钢目》已有的内容如药用部位、气味、主治、发明、附方等,本书不再重复引用。
牛亚华主编的这本《张同泰丸散膏丹全录苏州劳 松寿堂丸散膏丹胶露目录》分为《张同泰丸散膏丹全 录》、《苏州劳松寿堂丸散膏丹胶露目录》两部分内 容。其中,前者是杭州著名药铺老字号张同泰的药目 ,后者是苏州劳松寿堂的药目。 本书对于研究药学史、经济学史有很高价值。
中草药显微结构鉴别,是中药五大鉴别方法之一,在中草药真伪鉴别和中成药质量标准的控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药材及其类似品、混淆品或一些同属的近缘植物的鉴别有着重要意义。王桂芹、王玉良编著的《常用中草药显微结构鉴别彩色图谱(汉英对照)》对91种常用中草药进行显微鉴别,突出鉴别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显微结构和后含物的特征。全书以显微结构彩图表达为主,对其结构和鉴别要点等辅以少量文字说明。本书含插图570幅,其中显微结构彩图544幅,生境实物彩图26幅。《常用中草药显微结构鉴别彩色图谱(汉英对照)》可供国家药品质量检查部门、药材经营者用于鉴别药材真伪之用,还可供中药专业的学生以及从事植物结构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图谱性工具书使用。
通过对壮族全区范围壮药的采集、整理和研究,《中国壮药学》全面总结了壮药的发掘、整理、研究的成果,系统阐述了壮药的起源和发展概况、壮药的基本理论及应用规律;从实际应用出发,对壮族聚居地区重要而常用的壮药500种进行了详细介绍。
中草药显微结构鉴别,是中药五大鉴别方法之一,在中草药真伪鉴别和中成药质量标准的控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药材及其类似品、混淆品或一些同属的近缘植物的鉴别有着重要意义。王桂芹、王玉良编著的《常用中草药显微结构鉴别彩色图谱(汉英对照)》对91种常用中草药进行显微鉴别,突出鉴别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显微结构和后含物的特征。全书以显微结构彩图表达为主,对其结构和鉴别要点等辅以少量文字说明。本书含插图570幅,其中显微结构彩图544幅,生境实物彩图26幅。《常用中草药显微结构鉴别彩色图谱(汉英对照)》可供国家药品质量检查部门、药材经营者用于鉴别药材真伪之用,还可供中药专业的学生以及从事植物结构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图谱性工具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