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导航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导航门类,特别是"二战 期间至今,由于军、民用的需求和电子技术的发展,无线电导航成为各种导航手段中应用广、发展快的一种,成为导航中的支柱门类。本书从系统的角度完整地介绍了军、民用现代无线电导航系统,内容包括导航的基本概念、相关知识,无线电导航系统的任务、构成、性能和发展,用于近程航空导航的中波导航系统、超短波定向系统、伏尔系统、地美仪系统、塔康系统、俄制近程导航系统,用于远程航空导航的罗兰 C导航系统、卫星导航系统和自主无线电导航系统,用于飞机着陆引导的米波仪表着陆系统、分米波仪表着陆系统、微波着陆系统和雷达引导着陆系统。
本书是一部探讨颗粒分散基本原理、分散途径及其应用的专著。颗粒分散具有多学科、多工程性质特点,是诸多科学领域的交叉和关键技术。本书从胶体化学、表面(界面)化学理论、材料学及颗粒技术出发,系统论述了颗粒的性质、颗粒间的相互作用、颗粒的表面改性、颗粒在不同介质中的分散理论、分散特征、分散方法和技术,同时还介绍了颗粒分散的分散剂、分散设备、评价方法以及分散技术在诸多工业中的应用。它不仅反映了著者的科研成果和观点,同时也反映了国内外颗粒分散技术的新进展和科学前沿。 本书可以作为相关学科高等院校师生教学、科研的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粉体(纳米颗粒)技术、化学化工、石油、冶金、复合材料、医药、食品、能源、建筑及农业等相关行业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本书是一本比较全面地介绍多酸电化学知识的书。作者搜集了大量文献,并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编写此书,以期进一步促进我国多酸电化学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本书共分五章,主要介绍多金属氧酸盐化学修饰电极的类型及制备方法,各种结构的多金属氧酸盐及其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电催化、包括在分析中的应用,另外还介绍了近些年来出现的用于修饰电极的多金属氧酸盐基的新材料,像杂化材料、纳米材料等的电化学及电催化。本书所有介绍均通过典型实例直观地加以描述,力求做到原理清楚、方法具体、内容新颖并具有前瞻性。本书不仅可以作为多酸电化学领域的教学用书,还可以作为相关领域科研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全面地介绍在气液、固气和固液界面上的吸附基本理论及应用条件、存在问题和近代发展,用实例讨论了吸附规律和影响吸附的因素。对广为应用的活性炭、硅胶、分子筛等多种吸附剂着重分析了其表面性质、结构特点与吸附性质的关系。本书有选择地介绍吸附作用在研究固体表面分形性质、气体吸附分离、水处理、纳米粒子制备、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胶团加溶和吸附胶团催化等方面的应用原理。在介绍应用原理时多有涉及前述吸附作用的实际应用和科研前沿课题的内容,力求深入浅出,资料翔实。 本书可供化工、轻工、石化、环保等领域从事界面性质相关工作的科技人员使用,也可供学习胶体与界面化学的大学生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参考。
本书作者根据其担任国际学术期刊编辑十余年的经验,从幕后的视角,重点讲述从执笔、投稿、审查到出版整个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和诀窍。本书先讲述了发表科研论文的重要性、如何对科研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进行正确的评价、的科研论文应该具备哪些基本条件等。然后讲述了论文作者、编辑和审稿人各自应该遵循的原则和相互之间的互动关系,对新的科研活动和论文出版动态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并针对科研论文各重要组成部分,以具体事例,详细叙述了各部分的写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用英语写作时的要点和存在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审稿意见,给出了应对的方法和诀窍。列举了在科技英语写作中容易犯错的案例和论文作者、编辑和审稿人之间交流的具体案例。本书可作为理工科研究生的教学用书或自学教材,也可供广大科研人员、科技编辑以及科研管理
本书全面地介绍在气液、固气和固液界面上的吸附基本理论及应用条件、存在问题和近代发展,用实例讨论了吸附规律和影响吸附的因素。对广为应用的活性炭、硅胶、分子筛等多种吸附剂着重分析了其表面性质、结构特点与吸附性质的关系。本书有选择地介绍吸附作用在研究固体表面分形性质、气体吸附分离、水处理、纳米粒子制备、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胶团加溶和吸附胶团催化等方面的应用原理。在介绍应用原理时多有涉及前述吸附作用的实际应用和科研前沿课题的内容,力求深入浅出,资料翔实。 本书可供化工、轻工、石化、环保等领域从事界面性质相关工作的科技人员使用,也可供学习胶体与界面化学的大学生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参考。
本书是胶体与表面科学中秀的教材之一。书中就表面、界面和胶体科学的主要方面作了全面、精炼、生动的介绍。尤其重点介绍了气-液和气-固表面、液-液和液-固和固-固界面、表面活性剂、吸附、胶体及其稳定性、乳液、泡沫、气溶胶、界面上的高分子、缔合胶体、增溶和微乳液、润湿和铺展、摩擦和磨损、黏附等,为了理解这些体系和现象还专门介绍了范德瓦尔斯力、静电力、毛细作用力等基础物理化学作用的本质,全书共计19章。本书的特点是,在完全不使用高等数学工具的基础上正确介绍了相关的基本理论和概念,为众多领域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书除可供化学和化工各专业的学生、研究生和教师参考外,还可供物理学、材料学、生物学、医药学、纺织、轻工、食品、环保、气象、土壤、石油、采矿等相关学科或领域的师生和实际工作者学习参考。
本卷首先介绍了分子运动与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关系,然后着重描述了合称“物理化学三剑客”的范托夫、奥斯特瓦尔德、阿伦尼乌斯等物理化学创始人在这两个领域的开拓,以及能斯特、普利高津等人在不可逆过程热力学方面的杰出成就和哈肯、赫施巴赫、泽维尔等人在化学动力学和分子反应动力学领域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