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家奈吉尔 巴利博士前往陌生的苏拉威西岛,在潮湿闷热、危机四伏的高山密林中艰难穿梭,寻找当地的托拉查人。这个民族的文化独特神秘,因壮观的建筑和神秘的祖先崇拜而闻名。不同于高深莫测、正襟危坐的人类学调查报告,巴利凭借幽默乐观的性格,通过诙谐轻松的文字,将田野工作中遭遇的痛苦与折磨、危险与敌意,与异域文化的种种冲撞,通通化为妙趣横生、令人捧腹的欢乐笔记。
12.5万年前,人类在濒临灭绝的边缘,直到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为了适应适应新地形和不断变化的气候,我们狩猎、觅食、追踪潮汐、剥牡蛎,尽一切可能生存下去。没过多久,我们这个物种就从濒临灭绝的悬崖边上被拉了回来,站在了更稳固的位置上。是什么拯救了我们?是我们的大脑。 在《大脑进化简史》一书中,布雷特 斯特卡带领我们开启了这次意义深远的旅程,清晰梳理了大脑进化的重要脉络:从生命诞生到DNA的出现,从水生、陆生到灵长类的直立行走,最终形成了我们充满智慧与创造力的大脑,甚至涉及了脑科学的前沿领域,如表观遗传学和CRISPR。这本书的叙述清晰而专业,引人入胜,以大脑进化的历史让我们重新审视 生而为人 的真正含义。
本书以《数智时代的人类学》为题,在国家倡导 新文科 建设的背景下,展示文学与人类学的交叉互渗,并借助 人类世 的长时段视角,回应数能革命引发的诸多挑战关注人类学的宏观发展。 全书从文学人类学的学科前沿出发,以人类学的整体观为基点,阐述数智时代的文明演变。 对推动当下文理结合的跨学科发展而言,本书以中国实践为基础提出的许多突破性观点 如神话与科幻相互映照、虚拟与现实双线并置以及人类学的五重田野等,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书的突出特点在于突破以往的 数码时代 、 数字化生存 等习惯认知,提出 数智文明 为核心的表述构架。 在篇章布局上,全书做到了实证个案与宏观学理相结合、东西方背景相贯通,夹叙夹议,深入浅出,既坚守学术论著的严谨精细,又兼顾阅读接受的雅俗共赏。与此同时,通过诸多案例
本书上篇主要介绍了包括进化论、哲学人类学、历史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在内的西方人类学研究的不同范式,沿着历史脉络梳理了不同范式的发展历程,既系统阐释了每一个研究范式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核心观点,又聚焦了不同研究范式下的经典理论流派的研究方向和核心关注点。在此基础上,本书认为应该在不同的思想流派间搭建起联系,形成强调研究者和研究对象的历史性和文化性的共识,即历史和文化是人类学的构建条件,进而提出历史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主张,并对此范式进行具体剖析。 在对不同的人类学范式进行深刻剖析后,本书下篇论述了历史文化人类学范式下几个人类学核心主题,包括身体、模仿、表演、仪式、语言、图像和想象、死亡和出生,这些核心主题均来源于人类学项目研究成果,集中展现了人类基本行为、活动与关系的研究现状。
分子人类学是人类学进入现代科学研究阶段的开端,是现代生物学和遗传学在人类学领域的核心应用。本书基于作者所在团队在分子人类学领域三十多年的研究以及对学科逻辑的理解,对分子人类学这一新兴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进行了总结。首先,对分子人类学的诞生过程、各类遗传标记、测序技术、数据分析过程、解决科学问题的方法论以及此前研究得出不完善或错误结论的原因等议题进行了说明。其次,描述了分子人类学在古今人群起源演化过程、语系集团人群演化过程以及其他相关学科领域的应用前景。后,讨论了分子人类学出现以来关于东亚地区智人不同分支群体演化过程的一些探索和进展。本书可供分子人类学、人类遗传学、生物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参考。
本书通过动物遗存、历史文献和现代调查,对历史时期我国猕猴、金丝猴、长臂猿、大熊猫、虎、业洲象、野马、野驴、犀牛、野骆驼、麝、獐等一些珍稀濒危或刚刚灭绝的野生动物进行鉴别,深入研究它们的古今地理分布与变迁状况,并对影响它们变迁的自然和人文因素进行探讨。 该书的出版将是对我国历史自然地理学的新贡献。
化妆品或许可以帮助人们遮盖衰老,但老年学远非如此 肤浅 ,它力求揭开衰老的奥秘,甚至彻底根除老化效应。尽管近年来人类已获得非同凡响的科学发现,但时间的影响依然与我们同在。我们可能难以完全战胜衰老过程,但是我们正在想方设法欺骗时间 活得更长,拥有更加健康的身体,或者拨慢我们的生物钟,延缓衰老。 本书写给每一位对自身老化抱有好奇心的人,阐述了何为衰老、何种人会衰老以及谁能够 长生不老 ,并解释了个中原因,将身体老化的全景呈现于人们眼前。在书中,罗杰 戈斯登教授从生殖生物学的角度出发,探索了生殖力与寿命之间奇特的制衡,揭示了性激素对年轻和健康的重要性。他还解释了活细胞的衰败不是完全由物理规律支配,而是受到塑造生命的原始力量的影响,由此引出了改变该过程并阻止衰老之潮的可能性。 符合科
《天真的人类学家》诚实但又不失风趣地记录了作为人类学家的作者在非洲喀麦隆多瓦悠人村落两次进行田野工作的经历,将人类学家如何克服乏味、灾难、生病与敌意的真实田野生活拍案叫绝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不同于一般的
目前,实验室人员面临的一大困惑是如何运用正确的工具和方法来阐释基因组所编码的相关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表达解释。德国马尔堡大学的 Muelhardt所著的《分子生物学与基因组学》为大家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实验室小窍门和技巧,能够大大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和准确性。这本实验室指南简单明快地介绍了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中所涉及的各种现代方法和各种常规方法,并讨论了每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作为“实验者”系列中的一本,本书秉承了丛书一贯的风格,依然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实验室手册,以简捷明快的风格,用100多个图表,为广大的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实验室工作人员提供了大量的实用小贴士来补充和完善基础知识,从而大大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成功率。 本书适合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领域的实验室工作人员、科研工作者、教师和高年级本科
生命的孕育 生命的进化和发展 染色体的表现 没有“母亲”的后代 生命的钥匙——酶 分子“巨人”——蛋白质老人
约束和自由之间没有对立,相反,它们相互支持。肯定,不管是回避或克服限制的各种自由,还是表现出裂痕或微小抵制的约束,都不能更好地克服当代的幻想,即自由不能承受束缚,教育、社会生活和艺术的发展,都需要无所不能的自发性当中的一种信德行为。幻想肯定不是原因,但是从中可以看到西方今天正在经历的危机的一个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