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洪水风险分析与灾害评估的理论、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示范情况,主要内容包括洪水风险分析与灾害评估概论,洪水敏感区域水文特征分析与预报,复杂边界和地形上水动力洪水演进数值计算,洪水灾害风险分析理论与方法,洪水灾害动态评估及多级综合评价方法,洪水风险分析与灾害评估应用示范系统开发、集成及应用,以及洪水风险分析与灾害评估理论和方法应用示范。 本书可以作为水文学及水资源、环境科学、生态科学、水利工程等专业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
本书介绍了中国夏季雨型、主要地区雨季、ENSO事件的划分标准及各种大气物理量、各种指数的计算公式;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夏了降水(主要雨型)、重点地区雨季、东北夏季温度和热带风暴(台风)的气候特征及其大气环流和下垫面背景;全面分析了亚洲季风、越赤道气流、准两年振荡、副热带高压、青藏高压、南亚高压、印度低压、北半球极涡、西风带超长波、中纬度阴塞高压、欧亚西风带环流、东亚遥相关型、涛动、ENSO与海温、太阳活动等大气环流和大气外部物理因素的主要特征及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可能联系。并根据大量历史资料,详细对比分析了1951-1996年历年上述各气候要素和物理因素的基本特点,进一步探讨了中国夏季主要雨型或重点地区旱涝形的一些主要原因。书中附有1-51-1996年历年夏季中国降水距平百分率和北半球500hPa高度距平图及秋、冬、春、夏
本书着眼于阪神淡路大地震后城市防灾学的新进展,城市防灾对策日新月异的技术和制度。根据城市防灾学的目标,本书在理论上共包含三个主题:灾害发生前,为降低灾害发生时城市所受损失的预备措施;灾害发生时,为防止损失扩大化采取的应急响应措施;以及灾后受灾城市的重建和复兴。本书共分9章,分别介绍了城市灾害和城市防灾学等基础理论、防灾城市规划的历史和法制、城市防灾对策的目标和评价;以及地震和城市火灾、群体避难论、防灾信息、地区防灾力等理论专题;重建与复兴、国际防灾合作和实践体系。
在沙漠学科理论指导下,中国防沙治沙工程水平处在地位,并为国家风沙防治工程做出了理论和实践的贡献。本书共分三篇。篇论述了中国沙漠与沙漠化地区从农田到各类工程设施出现风沙灾害的环境特点、风沙物理学和工程地质学基础;第二篇集中阐述针对不同类型沙害发生的机理所采取的风沙灾害防治的方法与原理;第三篇则以中国建设的大型防沙治沙工程为例,全面论述针对农田、铁路、公路、沙漠油田基地、古文化遗产的沙害防治方法和防沙体系建设的经验。 本书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防沙治沙工程经验的次全面总结,可供外从事干旱沙漠地区建设中防治风沙危害的工程借鉴;也可浓缩为教材,供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学习参考。
本书论述了自然灾害风险的概念及评估目的,对中国从古至今的自然灾害灾情及灾害评估、管理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回顾,重点介绍了国外的主流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全书深入探讨了中国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思路、步骤及具体方法,提出了风险评估制图的原则及一般性技术规范,并有具体的评估案例可供参阅,是一部较为系统地论述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新专著。 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可为从事减灾工作的各级决策管理者、科研院所的研究者和高等院校的师生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