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为项目:民国时期旅法游记文献整理的研究成果。其内容为1912年至1948年间中国人撰写的旅法游记,这些文本记录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对欧洲发达国家的初印象,承载着中国知识界对 现代性 这一问题的早期思考,这些文献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学价值,为同领域的文学文本研究提供了另一种参照视角及思考维度。法国是近现代以来对中国影响较大的欧美国家之一,对这些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的旅法游记文献的梳理将有助于探究经过游记作者 过滤 后的 法国 终如何成为一种定型化的国家观念,进而影响到我们自身的现代意识。本书稿的读者对象为相关问题的研究者。
《听客溪的朝圣》是美国作家迪拉德以一整年的时间对弗吉尼亚州蓝山听客溪进行独自考察后得出的成果,与梭罗在瓦尔登湖的经历类似,作家本人把这一过程称为“朝圣之旅”。一年的时间之中,作家观察和体验植物/动物/天气现象等等,从中发现天地运转的奥秘,并以诗化的语言呈现。作为一本观察与描述大自然的著作,《听客溪的朝圣》具有特色的地方,是抛弃了高高在上的观察者角度,作者本人选择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在所有生命平等,不对大自然进行干预的前提之下,获得了独特的生命体验。作家终的诗化表达,很容易让人想起《道德经》中“天地以万物为刍狗”的“天地之道”。在美国,此书一出版被誉为“有影响力的当代自然文学的范本”,“代表了尤良的写作”的自然文学经典,评论界认为“比《瓦尔登湖》更具胆魄”,使得作者在29岁那年因此而
《纪伯伦散文诗》精选了纪伯伦的14部散文诗集,分别为《先知》、《先知园》、《沙与沫》、《情与思》、《音乐短章》、《泪与笑》、《疯人》、《暴风集》、《先驱者》、《珍趣篇》、《人子》、《大地之神》、《流浪者》、《佚文集》。这些经典诗作代表了纪伯伦最高的文学成就。纪伯伦堪称黎巴嫩最杰出的、享有世界声誉的作家,阿拉伯现代文学复兴运动的先驱之一,阿拉伯现代小说和散文的主要奠基者,是与泰戈尔比肩的东方文学大师。
《听客溪的朝圣》是美国作家迪拉德以一整年的时间对弗吉尼亚州蓝山听客溪进行独自考察后得出的成果,与梭罗在瓦尔登湖的经历类似,作家本人把这一过程称为“朝圣之旅”。一年的时间之中,作家观察和体验植物/动物/天气现象等等,从中发现天地运转的奥秘,并以诗化的语言呈现。作为一本观察与描述大自然的著作,《听客溪的朝圣》具有特色的地方,是抛弃了高高在上的观察者角度,作者本人选择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在所有生命平等,不对大自然进行干预的前提之下,获得了独特的生命体验。作家终的诗化表达,很容易让人想起《道德经》中“天地以万物为刍狗”的“天地之道”。在美国,此书一出版被誉为“有影响力的当代自然文学的范本”,“代表了尤良的写作”的自然文学经典,评论界认为“比《瓦尔登湖》更具胆魄”,使得作者在29岁那年因此而
布拉特 奥库扎瓦——俄罗斯 20世纪弹唱诗人,苏联作家,散文家,编剧。诗人从阿尔巴特街成长起来,带着格鲁吉亚人的基因、诗情,在群星璀璨的俄罗斯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作者从阅读和翻译入手,结合奥库扎瓦的生平创作尝试初步探讨了他的诗歌艺术特色。阿尔巴特街情结、别具一格的战争主题、近乎荒诞的艺术手法、多基因的诗人—音乐家形象,构成他诗歌创作艺术的主要特色。他的诗歌艺术创新,在程度上继承了普希金和白银时代诗人们的创作经验。
该书用的时间和距离勾勒出作者所到之处所行之事,说明作者对于每件事情都是很认真的,对于每个即将到达之处都是充满期待的。巴黎,莫斯科到北京,作者选择了一条别人认为很枯燥且耗时很长的路程,但作者却认为,她自己要尝试才能了解这条路上风景和风土人情。作者证明了自己是对的,她爱中国,爱自己所到的中国的城市,爱中国的食物,并欣然面对每一个文化差异。
本书借用认知诗学的诸多理论,如认知语法理论、认知突显理论、认知隐喻理论、认知叙事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研究《尤利西斯》在话语和叙事层面的语言创新艺术和叙事技巧,以及其认知语用功能和认知叙事功能。本书建立了一个基于认知诗学理论、由话语和叙事两个层面组成的认知分析框架。从话语层面讨论突显的语言表征形式,如非言语声音、词汇创新、文体仿拟、认知隐喻、认知思维风格等层面的认知阐释,揭示乔伊斯文学语言的本质特征以及乔伊斯的语言观:语言的创新性、不确定性和游戏性;从叙事层面探讨小说的隐喻性宏观叙事策略和微观叙事策略;从意识流语体层面论述了乔伊斯3种独特的意识流语体表征模式——规范型、过渡型和型的SOC表征模式,并借用认知心理空间理论探讨了不同表征模式的语体特征和认知语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