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曈上山学医七年,归乡后发现物是人非,长姐为人所害,香消玉殒;兄长身陷囹圄,含冤九泉;老父上京鸣冤,路遇水祸;母亲一夜疯癫,焚于火中 陆曈收拾医箱,直上京洲,誓要讨回公道! 京中世家接连出事,殿前司指挥使裴云暎暗中调查此事,却在调查过程中遇到了仁心医馆的医女,这位看似冷血冷情的医女成了他的怀疑对象
《醒世恒言》,明末冯梦龙纂辑,始刊于明天启七年(1627),为白话短篇笔记的 话本 集,收录四十篇风格各异的故事,或源于史传、笔记小说,更多的来自民间传说故事和社会的实际生活。除少数宋元旧作外,绝大多数是明人作品,部分是冯氏拟作。《醒世恒言》刊行较晚,文人创作的成分较多,修订润饰处较精,人物形象刻画鲜明,结构充实完整,情节描写细腻,不同程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市民思想感情。整理时以叶敬池本为底本,并校勘了诸本,配有注释。。此次新版《醒世恒言》大字本,以 16 开大本、大字疏朗的版式呈现,护眼悦目,阅读舒适。 同时随时附赠最新制作的 《〈醒世恒言〉警句名言》 ,梳理书中的警句名言,并加赏析,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欣赏原著。
吴趼人著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是清代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共108回。小说通过主人公 九死一生 二十年间的遭遇和见闻,反映了光绪十年(1884)中法战争前后到20世纪初期中国的社会现实,暴露了封建社会总崩溃时期统治阶级的腐败和堕落,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封建末世社会行将崩溃的历史画卷。人文社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是张友鹤先生校注整理的,以广智书局 第一次排印本 校点整理,版本精良,标点准确,注释详明,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优质读本。此次新版大字本,以 16开大本、大字疏朗的版式呈现,护眼悦目,阅读舒适。 同时附赠最新制作的 《 九死一生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简表》 ,对小说主人公 九死一生 二十年间所经历的各种怪现状发生的地点、主要事件、回目进行了梳理,有助于读者了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主要故事情节,
《二刻拍案惊奇》是明代小说家凌濛初所撰拟话本,四十卷四十篇,其中卷二十三与《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三相同,卷四十已亡佚,补录杂剧《宋公明闹元宵杂剧》。内容包括大量奇遇传奇、商业故事、男女爱情、婚姻故事,多角度鲜活地体现了明代世俗社会的审美风尚和阅读趣味。人文社的版本是陈迩冬和郭隽杰校注整理的,以现存最完整的日本内阁文库本为底本,予以详细点校注释,称得上是《二刻拍案惊奇》的优质读本。此次新版大字本,以 16 开大本、大字疏朗的版式呈现,护眼悦目,阅读舒适。 同时附赠最新制作的 《 二刻拍案惊奇 警句名言》 ,对书中的经典句子及其所揭示的故事情节和人生哲理等予以了梳理和阐释,有助于读者了解《二刻拍案惊奇》中精彩篇目的主题和寓意,更好地理解欣赏原著。
本书是《郑振铎藏残本石头记》与《卞亦文藏脂本红楼梦》的合订本,是 红楼梦古抄本丛刊 的新增品种。 《郑振铎藏残本石头记》简称 郑本 、 郑藏本 。此本残存第二十三、二十四回共两回书。该本的书名有一种奇怪现象:两回书的回前,都是题 石头记第 回 ;而各页的书口,都例作 红楼梦 。在各抄本中,此为仅见。郑本颇有特殊之处。第二十三回听曲文一段,比各本少270多字。此为传抄中的夺漏,迹象比较明显。第二十四回,小红出场的一段叙述性介绍,独异于各本,与后文略有牴牾。此外,贾蔷,此本独作贾义;贾芹之母周氏,此本独作袁氏。经学者考察,《郑振铎藏残本石头记》是《红楼梦》早期抄本的一个残存抄本,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
《全评新注世说新语》是南北朝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纂的一部笔记小说,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至晋宋之际人物的言谈轶事。南朝梁代刘孝标又为《全评新注世说新语》作注,引证了大量相关的史料,进一步丰富了《全评新注世说新语》的内容。全书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分为三十六个门类,共一千多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受到历代读者的重视。 《全评新注世说新语》则是一本全新的整理本。作者蒋凡、李笑野、白振奎三位先生,分别是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的著名教授,学殖深厚,学术成果众多。本书以南宋时期流传至日本的《世说新语》古老版本为底本,进行标点整理,同时对原文中的人物和疑难字词加以注释,注释之后再作细致的评论——评论或解释相关的历史背景,或引证相关的历史记载,或援引
余冠英先生研究先秦汉魏六朝诗歌数十年,致力于古代文学作品选的编订。本书选录自秦汉之际至隋八百余年间约三百首代表诗作,分为四卷,配以作者简介、题解和注释,选目精当,注释语言深入浅出,内容充实丰富,是汉魏六朝诗歌的经典选本。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是艺术上的全才和天才。苏轼的一生,起起伏伏,充满波折。他晚年曾以“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总结自己的一生,这是他对自己长期贬谪生涯的自嘲,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其诙谐的个性和坦荡的胸怀。苏轼通达时入居中枢,为帝王师,为文坛领袖;落魄则屡遭迁贬,以致万里投荒,潦倒无依。这本传记以苏轼传世作品为依据,结合对宋代历史文化的分析,忠实而生动地叙写苏轼的人生轨迹、政治作为、文学创作,以及他领悟人生的思想升华过程,为我们展现了一代文豪的人格魅力。 内容比林语堂《苏东坡传》更加信实的苏轼传;内容重新修订,设计全面升级,含有苏轼本人书画真迹等高清插图。
《官场现形记》是我国第一部在报刊上连载、直面社会而取得轰动效应的长篇章回小说,也是谴责小说的代表作,首开近代小说批判社会现实的风气。全书从中举捐官的下层士子赵温和佐杂小官钱典史写起,联缀串起清政府的州府长吏、省级藩台、钦差大臣以至军机、中堂等形形色色的官僚,揭露他们为升官而逢迎钻营,蒙混倾轧,可以说为近代中国腐朽丑陋的官场勾勒出了一幅历史画卷。
与基于知识架构叙述的通史不同,印象史侧重于在理性解析和价值观念阐释的基础上,力图在一个聚散分合现象无处不在的世界,为读者展示出其中历史的智慧和美感。 纵览魏晋南北朝的历史,犹如大江东去,经过一段高峡险滩时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由此展现出水雾弥漫的无数图像:无论是社会结构、政权制度,还是思想意识、观念习俗,都在匆忙的进程中进行着各种分解组合,令人目不暇接。本书着重于辨析人谋与时势、经济与文化,乃至偶然与必然之间的关系对政治局势演变之影响。政治纷乱的背后显露着文化的繁荣,现实的苦难之中滋生着未来的活力,当反映这些时代特征所交织成的画面在观者眼前一一闪过,就留下了对本时段难以忘怀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