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塞森特厌倦了巴黎的虚伪和浮夸,转而避居于丰特奈小镇,过起了离群索居的生活。他依据个人审美和品味布置住所,沉浸在自己一手缔建的精神和物质世界中,对抗世俗的潮流。每个章节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涉及绘画、宝石、花卉、文学等。于斯曼借这位反英雄的主人公之口诠释了他的颓废美学,斩断了和自然主义文学的联系,奠定了19世纪邪典之作的地位。王尔德称《逆流》是一部“毒液四溢的书”。
安娜·希登是个个性十足的钢琴家,长期对驾驭自己的感情充满信心,然而她却目睹爱人托马对她不忠。她决定与过去的自己告别,开始新的生活。在老友乔治·罗尔的帮助下,她冻结了银行账户,抛弃现有的一切,隐姓埋名,来到意大利漂泊。她来到了靠近那不勒斯的一座小镇,住进了被幽静、蔚蓝的那不勒斯湾包围的阿玛利娅别墅。安娜渐渐感到生活并未抛弃她,重新得到了创作的灵感。可是,人生的苦难再次将她钳制。《阿玛利亚别墅》是基尼亚尔的最新力作,充满古典文学韵味,述说着生命的疾苦,而音乐是人生的拯救。《阿玛利亚别墅》秉承了基尼亚尔优美细腻的文笔,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人间的痛苦和追求解脱的欲望。
《笑忘录》是昆德拉的长篇小说作品,小说以捷克斯洛伐克遭入侵为时代背景,描写捷克不同阶层知识分子的命运。书中一个个章节,如同旅行的不同阶段,朝向某个主旋律,朝向某种专享的情境,旅行的意义已迷失在广袤无垠的内在。作者探讨了人生中记忆和遗忘的哲学关系,人们希望保持或忘却的内容,如同附带欢娱和讽刺的笑一样,是相对应的永恒主题。
二战前夕的酷夏,黑头发、绿眼睛的贵族少年樊尚同时遇见了大作家普鲁斯特和年轻士兵阿蒂尔,遇见了一个灵魂与一个肉体,他将与一种安逸的生活和一种潜在的死亡面对面……1999年,作家菲利普·贝松在阅读一次大战时的士兵的文献,以及多位士兵的家书后深受感动,动手写下这个混合了沉重的时代背景和虚构的爱的故事。就像迈克尔·坎宁安以《时时刻刻》衔结弗吉尼亚·吴尔芙;简·里斯(JeanRhys)以《藻海无边》衔结夏绿蒂·勃朗特;《由于男人都不在了》则以普鲁斯特为支线,编织了一个发生在三个男人间的《永别了,武器》式的故事。
记述作者在二战期间的个人经历以及对战争问题的思考,也记录了她如何等待被关在纳粹集中营的丈夫的归来。小说背景是战争,是战争中人的群像,个人所受到的忽视、在庞然大物面前显出的脆弱无助,成为对社会权威的批判。叙述无所不在的欲望、不置可否的爱情成为人在社会的不公正对待面前一种内在的反抗。
无
1942年,巴黎。七月的一个深夜,十岁女孩莎拉一家突遭警察的紧急搜捕。为保护弟弟,莎拉把他锁在壁橱里,握着钥匙对他说:“我保证,等下就会回来找你的。”2002年,巴黎。45岁记者茱莉娅受命调查60年前的一场搜捕,意外地发现了莎拉的故事,以及她与自己丈夫家族的联系——一桩被守了60年的秘密。寻找莎拉成了茱莉娅的神圣任务,驱散了笼罩她生命的哀愁。莎拉的故事、苦难与她一路同行,很终有效改变了她及身边的人。
10岁的孤儿比拉希玛,跟随部落巫师雅库巴投奔自己的阿姨,一路经过部落战争如火如荼的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路途上,两人不断投靠不同阵营,加入到一个个童子军部队。雅库巴帮少年战士们制作护身符,子弹一近身就会化作水;比拉希玛则成了娃娃兵,跟着一群同龄孩子,背着AK-47,抽着大麻壮胆,在大人的血腥游戏里接受人生的第一课。 光怪陆离的非洲后殖民历史,在阿玛杜o库忽玛笔下,成了十岁少年讲述的荒谬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