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纪德的一部经典自传,也是世界自白文学中一部很重要的作品。《如果种子不死》的书名来自《圣经 约翰福音》: 我(耶稣)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 文中大篇幅讲述了他的童年和青年的印记,记录了他的成长轨迹。全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主要记载了发生在法国的事情,下卷主要记载了青年早期的纪德前往北非,尤其是阿尔及利亚的往事。作者敏感拘谨,身体羸弱,有着较为周折的学习经历;他充满激情,拥有一颗自由不羁的心灵;他以无以伦比的坦率和真诚,向读者呈现了一位敏感、多变,而又充满矛盾的作家的成长历程。
我从未品尝过忧愁的滋味,但如今,有种东西像丝绸一般包裹在我身上,恼人又惬意地将我和其他人隔开。 这是萨冈颇具自传性质的一本小说,讲述了一个神经质叛逆少女青春期的抓马成长故事。 十七岁的塞西尔可爱、自恋,是不受约束的非道德行为的典型代表。摆脱了寄宿学校的束缚,她与父亲 个英俊潇洒、年轻有为、目光游离的鳏夫一起,在巴黎郊外的一座美丽别墅里与新近结识的情妇度过了为期两个月的无忧无虑的暑假。塞西尔珍惜她和父亲共享的自由奔放时光,同时谋划着自己与一位法律系学生的性爱冒险。然而,她已故母亲最好朋友的到来闯入了一个年轻女孩的欢乐世界。当成年人之间的关系开始发展时,塞西尔和她的情人启动了一个计划,将他们分开 结果却是意想不到的悲剧。
《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安托万 德 圣-埃克苏佩里于1942年写成的儿童文学短篇小说。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来自外星球的小王子,他住在一个被称作B-612的小星球上。书中以一位飞行员作为故事叙述者,讲述了小王子在前往地球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奇遇。小王子先后到过六个星球,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包括追求权力的国王、爱慕虚荣的人、自相矛盾的酒鬼、贪婪的商人、忠于职守的点灯人和地理学家等。这些角色都反映了成人世界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如空虚、盲目、愚妄和死板教条等。小王子以孩子式的眼光看待这些成人,从而透视出他们的缺陷和错误。整部作品以纯净朴素的文字、简洁的形式,描绘了小王子的善良、单纯和对爱的执着追求。《小王子》是一部经典的童话作品,深受全球读者的喜爱。它已被译成一百多种文字,不断再版,成为青少年的**书籍。今
我们都有两种生活,一种是我们已知的生活,另一种是在等待我们的生活。 调香师阿丽斯,幼时失语,五岁父母被屠,她被好心的药剂师夫妇收养,在伦敦长大;二战爆发,养父母在大轰炸中遇难,她再次孤身一人。战后恢复期,阿丽斯偶遇一位预言师,对方向她预言:阿丽斯必须进行一次漫长的旅行,在旅途中她会遇到六个人,并最终指引她找到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伊斯坦布尔将会是他们的命运交会之地。 踏上伊斯坦布尔的时候,阿丽斯还不知道,有一种生活等待她已久。
《像水一样流》收录尤瑟纳尔三部颇具代表性的中短篇小说,均创作或构思于作家的青年时期,最终在晚年结集出版,可以说占据了她人生中很长一段时间。 《安娜,姐姐 》以十六世纪那不勒斯地区一对姐弟之间的感情为主题,《默默无闻的人》讲述了生活在十七世纪荷兰的纳塔纳埃尔的生与死,《一个美好的早晨》的主人公是纳塔纳埃尔的儿子拉扎尔,他出入排演莎士比亚作品的剧团,在梦中提前经历了整个人生。三部小说虽然背景和主题各异,但都探讨了人的情感、际遇和行为动机,表现出 一切如流水 的人生状态。
《墙》所收的五篇中短篇小说提出了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命题:人是自由的,人的命运取决于自己的选择。五个故事分别将人物置于五种荒谬的,甚至是极限的处境,让他们在困境中自由选择,自由行动。作者一方面揭露这种种存在的荒谬性,同时让读者领会到,这完全是主人公自我选择的后果。他们也可以有其他的选择,不同的选择可能给他(或她)带来完全不同的生活和命运,因此人的命运其实掌握在他自己手中。人生充满各种可能,没有神灵事先作出安排,也没有人能代替他做出决定,他的命运是他自己选择的。显然,萨特认为一切取决于个人的意志,自由是绝对的。
人类的故事 如果确实可能的话 比 25 年前我们猜想的那样更悲惨,但是,它也变得更复杂、更精彩,有时更简单,特别是比我25年前尝试描绘的样子更离奇。 (法)玛格丽特 尤瑟纳尔 小说以半现实主义、半象征性的叙事为中心,叙述了法西斯政权纪年11年(公元1933年)发生在墨索里尼统治下的罗马的一次暗杀以及与之相关的三四位人物及其他人物的苦乐人生。书名中的 硬币 则是一枚几经易手的十里拉钱币,也是连接小说中所有人物的纽带。本书稿是作者生活的年代里最先审视法西斯政权外强中干之现实的法国著作之一,也是一本关于梦想和现实之间差别的小说。
全科医生玛迪 利贝里和儿子埃斯特班生活在法国南部的海滨小镇圣让-德吕兹,2010年夏天,埃斯特班在十岁生日这一天,独自去了海滩,再也没有回来。在悲痛重击之下的玛迪终离开了圣让-德吕兹。 十年过去了,玛迪终于鼓起勇气重回故乡,却在海滩上遇见一个十岁的男孩汤姆。他有着与埃斯特班相同的面孔,同样的发型,而且他穿着与埃斯特班失踪时所穿的一样的泳衣。汤姆,就像是另一个埃斯特班,他们甚至长着一样的胎记,有着一样的性格,恐惧同样的事物。十年前的记忆汹涌而来,玛迪再次陷入疯狂的调查当中。她再一次搬了家,搬到了汤姆和他的母亲居住的米罗地区,她借着医生的身份想尽办法接近汤姆一家。直到她终于意识到一个事实:汤姆马上就要过十岁生日了,而他的生命正处于极度危险之中。
1953年,巴黎七区一座名为巴比伦的小剧场上演了一出没有连贯情节的戏剧,那就是轰动一时的《等待戈多》。它的作者便是侨居法国的爱尔兰荒诞派作家塞缪尔 贝克特。正如他的作品,贝克特性格内向而沉闷,不善交际,但他却有着传奇的一生。 从都柏林三一学院毕业后的他远赴巴黎任教,逐渐融入以乔伊斯为核心的文学圈子。在法国,他曾于午夜巴黎的街头遭袭而命悬一线,也曾因在德占时期参与抵抗运动而受法西斯追捕,流亡外省农村。他在这里收获了爱情,他几经拒稿的作品在出版后轰动一时,他还为先锋派实验电影创作剧本。1969年,贝克特被授予了诺贝尔文学奖。 本书以贝克特本人的视角还原了他生命中后几个月的生活,追溯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住进巴黎一座养老院的贝克特罹患疾病,行动不便,且自知行将就木,不断地追忆着往昔的岁月。与之
收录杜拉斯作品两种:《情人》和《中国北方的情人》。作为一部自传性质的小说,《情人》是杜拉斯*负盛名的代表作,曾荣获一九八四年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同名电影的拍摄也加深了中国读者对它的了解。全书以法国殖民者在越南的生活为背景,描写贫穷的法国女孩与富有的中国少爷之间深沉而无望的爱情。《中国北方的情人》是杜拉斯得知初恋情人死去的消息以后,改写《情人》而成的。相对于《情人》,这部作品是更深情的描写,更缠绵的叙说,是杜拉斯的*之作。
《窄门》可以说是纪德人生的写照,也是他一生所追求事物的体现。从小深受家庭严厉管教的他,性格中始终有着克制的一面。这一点,在本书中也有着淋漓尽致的体现。杰罗姆将表姐视作偶像,将她捧到极高的位置,对她言听计从,克己修身只为配得上她;而当她从神坛跌落,香消玉殒,他们的这份爱始终未能走进现实。
《波德莱尔》是萨特一系列存在主义精神分析法剖析作家及其作品的第一部传记性专著,堪称文学批评独创之作。萨特认为波德莱尔的一生都是自我选择和设计的,从生活作风、立身处世到诗歌创作皆择恶取之,为恶而恶,最终达到恶的反面 善,给世人留下千古绝唱《恶之花》。萨特既不想评判波德莱尔诗歌的价值,也不想把他当成心理学领域的一个现象加以分析。他想要探求波德莱尔的内心世界,不只是考虑外部环境对波德莱尔的塑造,从而讲述诗人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 金句: 粗俗的快乐无非是欲望的简单满足,它们把我们锁定在自然本性上,同时使我们变得平庸。可是波德莱尔称之为感官享乐的东西,是妙不可言的稀罕之物:既然犯罪者在他获得感官享乐的下一个瞬间便陷入悔恨之中,他的感官享乐就是他投入此道的唯一的幸运瞬间。 一瓶打开的香水
《伊甸园:杜拉斯全集9》收录杜拉斯作品五种:《毁灭,她说》《伊甸园影院》《阿加塔》《萨瓦纳湾》《黑夜号轮船》。 《毁灭,她说》出版于1969年,是杜拉斯独立执导的部电影,展现森林边缘的旅馆中,两男两女的爱情四重奏; 《伊甸园影院》出版于1977年,杜拉斯再次写到修筑堤坝抵挡潮水的母亲,以剧本的形式重新讲述了《抵挡太平的堤坝》的故事; 《黑夜号轮船》出版于1979年,收录杜拉斯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6种,其中《黑夜号轮船》讲述两个并不相识的年轻人在黑夜里无休无止地通过电话诉说爱情的故事; 《阿加塔》出版于1981年,全文为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对话,两人被现实诅咒的爱情和童年美好的回忆都通过对话娓娓道来; 《萨瓦纳湾》出版于1983年,从老妇破碎的回忆和少妇断断续续的补叙追问中,十六岁少女与陌生男人的恋情隐约现出轮
在结婚前三天,朱莉亚接到了父亲秘书的电话。如她所料,父亲不会来参加婚礼。但是这一次,朱莉亚必须承认父亲的缺席借口无可非难。他过世了。 朱莉亚在预备举行婚礼的当天为自己的父亲下了葬。然而,在葬礼结束后的第二天,她的父亲以另一种方式归来。朱莉亚收到一个大木箱,里面是跟父亲一模一样的蜡像,上衣口袋里放着遥控器和使用手册,按下按钮,父亲立刻死而复生。 这是朱莉亚病重的父亲,也是她心中一直认为并不疼爱自己的父亲为她准备的人生**一份礼物。这份礼物将带她踏上一趟奇特的旅行,并将改变朱莉亚的一生 包括她的父亲。
如果记忆可以复制与转存,生命是否真的可以重来? 马萨诸塞州,神经科学专业的三位学生卢克、乔西与霍普试图以自己的研究回答这个问题。起初,这只是一个远未进入实验阶段的大胆构想,然而霍普罹患脑瘤,生命行将走到尽头。不愿失去挚爱的乔西,将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研究之中,他赌上了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而输赢在遥不可及的未来
她叫米娅,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当红演员,却一心想远离萧瑟的伦敦,去聆听感动与欢笑的话语。 他叫保罗,曾经的建筑设计师,因为一本小说一炮而红,却无法适应他人追逐的目光,只能与自己小说中的人物结为挚友。 他们隐身于巴黎,偶然相识,成为知己,然而,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我用手臂拥着她的双肩,再也听不见那些笑声,看不见那些嘲弄的眼神了。我这时唯一想到的是:我要去迎接艰巨的战斗,去为她履行我儿时许下的诺言,那就是跟我学步时代就知道的强大而残酷的敌人进行争夺世界主权的战斗,赢得胜利后光荣地返回故乡,使母亲获得应有的评价,使她做出的牺牲得到应有的报偿。 《童年的许诺》是一部带有浓厚自传色彩的作品,回忆了与母亲共同生活的往事,刻画了一位勇敢而冒失、活泼而轻率、深情而严格的母亲生动的形象,字里行间浸沉着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和拳拳的眷恋。小说在法国发行百万册,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并改编为电影剧本,搬上银幕,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为作者带来了国际声誉。
深夜,一名孤独的青年在巴黎街头漫步,被一辆湖绿色的 菲亚特 轿车撞倒了。他与肇事车辆的车主,一位名叫雅克琳娜-博塞尔让的女子一起坐上警车,被送往医院。等他清醒时,却只身躺在一家诊所,那名女子已不见踪影,而他得到了一笔钱。为了弄清事实,离开诊所后,他按照一个不确切的地址,开始寻找、调查那位女子,而那辆肇事的湖绿色 菲亚特 则成了他追寻中的重要的线索。这位女子使他想起了另一名女子,湖绿色的 菲亚特 使他想起了一辆小型货车。整个寻找的过程又是一个回忆的过程。小说描述了这位年轻人在寻觅的过程中,记忆起一幕幕早年生活的片断,重新思索了自己过去的生活,终,他找到了雅克琳娜-博塞尔让,一切又复归平静。《夜半撞车》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具有典型的 新寓言派 特征,体现了作者一贯的写作风格。2003年
小说讲述了亚当 波洛的流浪生活。在世人眼中,亚当是一个终日无所事事,在海滩、大城市中流浪的人,他与狗为伴,擅自住入无人居住的空房子,不关心城市的种种消息与动静,也不思索自己的过去、挂念自己的亲人、考虑自己的将来,似乎与社会斩断了一切联系。他始终保持一种直感的方式,拒绝将直感朝理性的、思维的方向提升。他力图物化自己,使自己消散融化为宇宙中的一点物质。最后他因在大街上发表 怪诞 演说被警方视为精神病人送进医院,而他与医疗小组针锋相对的交谈中又表现出极高的智力和惊人的思辨能力。
《自由之路》是法国作家让-保尔 萨特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包括《不惑之年》《缓期执行》和《痛心疾首》。这部长篇小说是对自由之路的思考与探索。萨特在这组小说中融入了自己在战争中获得的新感受。他第一次将个人的处境与群体的处境联系在一起,第一次将自由置于一定的社会制约之下,他试图指出,作为一个社会人,在做出选择时不仅要对自己负责,也要考虑到对社会负责,因为个人的命运和社会的命运是无法分割的。 《不惑之年》:小说的中心人物马蒂厄是个独立不羁、崇尚自由的知识分子,而事实上他并不比他周围的人更自由。他身不由己,陷入矛盾重重的生活泥淖中不能自拔,尽管已届不惑之年,仍然处在困惑之中,从无果断的选择和行动,也一直不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 这是一个苦恼的人,为了寻求 自由 ,他还需要走一段漫长的路 《缓期
《杜拉斯全集》的第8卷,收录杜拉斯1967至1985年间出版的中长篇小说作品七种:《英国情妇》《阿巴恩,萨巴娜,大卫》《痛苦》《某先生,化名皮埃尔 拉比耶》《首府的阿尔贝 保安队员泰尔》《折断的荨麻》《奥蕾莉娅 巴黎》,是杜拉斯基于社会新闻,探讨战争、种族及情感主题的虚构作品。 《英国情妇》讲述又聋又哑的玛丽-泰莱丝被杀害后,凶手残忍地将其分尸,从附近的高架桥上丢进从下面驰过的火车车厢。小说通过神秘人和咖啡馆老板罗贝尔、被害人的表姐夫皮埃尔和被害人的表姐克莱尔的三次谈话,解开了一起碎尸凶杀案的谜团。小说从头到尾以对话构成,创作手法新颖独特,完全依靠对话来刻画人物的心理,既有推理小说的惊心动魄、又有社会小说的深刻洞察,同时兼具心理分析小说的细腻生动。 《阿巴恩,萨巴娜,大卫》的故事发生在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