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心》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作家萨特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作者第一次以文学形式提出了存在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命题:没有本质的存在等于虚无。主人公罗冈丹意识到自己生活得浑浑噩噩,全然是个没有理由的、偶然的存在,便为一种虚妄、荒诞的感觉所缠绕,对一切都感到恶心和厌倦。这实际上是生活中的普遍状态,只是多数人尚未明确地意识到罢了。小说抓住了这一普遍存在却又往往被人忽视的现象,上升到哲理高度引发人们思考。可以说,《恶心》阐明了萨特存在主义学说的出发点,罗冈丹的恶心感标志着醒悟的开端。 金句: 自一月份起在我身上发生的一切,我都明白了。恶心从未离开我,我看它也不会很快离开我,但是我不再忍受它,它不再是疾病或阵咳,它是我。 刚才我在公园里。栗树树根深深扎入土中,恰巧在我的长椅下面。当时我记不起
《一个女人的故事》是安妮 埃尔诺对母亲和女儿、青春和衰老、梦想和现实的感人叙述。在母亲死于阿尔茨海默症后,作者开始了令人生畏的时光倒流之旅,她试图捕捉真正的女人,那个独立于女儿而存在的女人,那个出生在诺曼底小镇、死在巴黎郊区医院的老年病房里的女人。 她探讨了母亲和女儿之间既脆弱又不可动摇的纽带,将她们分开的疏远的世界,以及我们必须失去我们所爱之人这一无法逃避的事实。在这部平静而有力的致敬作品中,埃尔诺想要为她的母亲争取蕞大的公平:将她描绘成她自己。正如作者所说: 现在我写我的母亲,就像该轮到我重新让母亲出生。
这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纪德的一部经典自传,也是世界自白文学中一部很重要的作品。《如果种子不死》的书名来自《圣经 约翰福音》: 我(耶稣)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 文中大篇幅讲述了他的童年和青年的印记,记录了他的成长轨迹。全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主要记载了发生在法国的事情,下卷主要记载了青年早期的纪德前往北非,尤其是阿尔及利亚的往事。作者敏感拘谨,身体羸弱,有着较为周折的学习经历;他充满激情,拥有一颗自由不羁的心灵;他以无以伦比的坦率和真诚,向读者呈现了一位敏感、多变,而又充满矛盾的作家的成长历程。
故事发生在位于朝韩边境上一个叫 束草 的旅游小镇, 我 是一个年轻的法韩混血女孩,在当地一家破旧的招待所做前台。冬天的一个傍晚,来了一位少见的客人:一位决心在这片荒凉景象中寻找灵感的法国漫画家。 我 曾在首尔上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束草陪伴母亲,在这个看似没有希望的小镇里试图寻找人生的方向,为此 我 不断违抗社会的期望:与异地男友分手,抵抗母亲对整容的催促。在与法国漫画家的相处中, 我 逐渐与漫画家之间形成一种微妙又流动的关系。 我 同意陪他去寻找真实的束草,前往雪山和壮观的瀑布,带他去母亲工作的鱼市场,甚至造访边境。 我 所熟悉的束草在花哨的霓虹灯下,布满了从未被抚平的战争的伤痕,然而对此漫画家表现出的更多是漠然与不解。当 我 被他所吸引,并陶醉于他的画作时, 我 找到了一种终于能够被看见的方式
我从未品尝过忧愁的滋味,但如今,有种东西像丝绸一般包裹在我身上,恼人又惬意地将我和其他人隔开。 这是萨冈颇具自传性质的一本小说,讲述了一个神经质叛逆少女青春期的抓马成长故事。 十七岁的塞西尔可爱、自恋,是不受约束的非道德行为的典型代表。摆脱了寄宿学校的束缚,她与父亲 个英俊潇洒、年轻有为、目光游离的鳏夫一起,在巴黎郊外的一座美丽别墅里与新近结识的情妇度过了为期两个月的无忧无虑的暑假。塞西尔珍惜她和父亲共享的自由奔放时光,同时谋划着自己与一位法律系学生的性爱冒险。然而,她已故母亲最好朋友的到来闯入了一个年轻女孩的欢乐世界。当成年人之间的关系开始发展时,塞西尔和她的情人启动了一个计划,将他们分开 结果却是意想不到的悲剧。
十九世纪中叶,在一场政治决斗后,意大利轻骑兵上校安杰洛 巴尔迪流亡到了法国,前往寻找儿时伙伴日于塞普。此时,霍乱席卷了法国南部,而安杰洛误入疫区,举步维艰。由于被污蔑在水源中下毒,他只能暂居于屋顶上以躲避追捕,期间偶遇了勇敢善良的女主人公波利娜。两人一路结伴而行,彼此扶持,惺惺相惜,在霍乱肆虐的阴影下,共同经历了追捕、隔离、感染等种种磨难,演绎了一段发乎情、止乎礼的爱情。
我叫艾迪,我是个男孩,我害怕去学校,也讨厌待在家里。 我对童年没有任何愉快的回忆。这并不意味着我从未感受过幸福或是快乐;只不过,它总体上是痛苦的 痛苦消泯了其他的种种。你或许不相信,我面对的痛苦往往比别人更多,或者是别人痛苦的集合。被孤立、在学校挨打,哦,这不算什么,被父母看作 疯子 其实也还好。如果暴力、贫穷、愚昧是检验一个 男子汉 的标准,那我情愿当一个 傻瓜 。 作为*一个 格格不入 的人,或许只有逃离这里,我才能真正地活着
阿富汗流亡法国的作家阿提克 拉希米作品,套装共2册。《坚韧之石》是一首炽热的女性颂歌;《土地与尘埃》则是战火与烟尘混合眼泪汇成的故事。一个被乱世和婚姻所禁锢的女人、一个因战火失去家园的老人、一个被轰炸夺走听力的孩童。这不仅是两部文学作品,更是历史的见证,生命的呐喊。人们应当记住,战争给我们留下的是什么。
《堕落》是一部讽刺小说,主人公克拉芒斯是个过着双重生活的知识分子,在酒吧里对另一个人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生活。萨特认为,《堕落》也许是加缪 *美的,也*不被理解的一本书 。 《流放与王国》收录六部短篇小说。加缪用流放和王国这两个概念说明人的两种生存状态,流放是现实的状态,王国则是理想的状态。
在通过教师资格考试两个月后父亲去世了,安妮 埃尔诺以此为契机,讲述了一个男人的一生。他出生于世纪之交,不得不早早离开学校,先是当农民,然后在工厂做工,后来成为诺曼底一家小杂货店的店主,直到1967年去世。他自我克制,勤奋工作,谨言慎行,努力维持着一个男人在社会中的位置,却始终无法摆脱对滑落回下层社会的恐惧。 作者用冷酷的观察揭示了困扰她父亲一生的耻辱,以及因阶层限制带来的父女之间的疏远和痛苦。这本父亲的传记也是一名知识分子女儿背叛的故事 背叛她的父母、她的成长环境,在亲情和耻辱之间,在归属和疏离之间的分裂。
本书是作者莫里亚克对门第观念的一次挑战,探讨了爱情婚姻以及女性崛起的故事。主人公苔蕾丝是一个聪明且自负的姑娘,她出生在富裕家庭里,在父亲的期待下,被嫁给了门当户对的庄园主儿子贝尔纳。事实上,苔蕾丝并不爱贝尔纳,反倒跟他的妹妹安娜来往频繁。也因为这样,她选择听从命运的安排,嫁给闺密的哥哥。然而出嫁后,贝尔纳对苔蕾丝冷若冰霜,她的一些生活习惯也得不到丈夫的认可,他们无论如何都无法成为相爱的夫妻,这让憧憬爱情的她对此感到极度苦闷。她看着安娜勇敢地追求爱情,又看着安娜因为门第不符要被迫和心爱之人分开。种种因素让苔蕾丝再也不愿忍受现状,选择反抗,企图篡改丈夫的药方。事情败露后,丈夫为了避免家丑外扬,在法庭上证明妻子无罪,但在庭审之后,他把苔蕾丝幽禁起来,令她身心都得到了折磨。故事最后
假如我再也听不到你的脚步声,我该如何是好? 离去的是你的生命还是我的生命?我不知道。 紫堇 万圣是勃艮座小镇的墓园守护人,路过的人和熟人都会来她的住处,在她为他们准备的咖啡里,混合着笑声和泪水。她的日常生活总是伴随着他们的知心话语。有一天,一个从马赛来的男人敲开了她的房门,提出将他母亲的骨灰埋葬在一个男人的墓里 从此一切都变了,记忆和现实交织在一起,生者与死者的纽带被挖掘和联接起来,一些幽暗的人生故事开始闪闪发光。瓦莱莉 佩兰与我们分享了一个女人惊心动魄的经历,她尽管经受了生活的悲辛与考验,仍执着地相信幸福终会到来。
书中收录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弗朗索瓦 莫里亚克的两部代表性作品《给麻风病人的吻》及《母亲大人》。 《给麻风病人的吻》的主人公让 佩罗埃尔以及女主人公诺埃米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结合,但他们的婚姻只有义务与责任,没有爱情。为了诺埃米可以离开自己,可以获得幸福,让开始尝试反抗周围人给他们施加的压力,甚至付出了生命,但终,诺埃米却没有跳脱出世俗的框架奔向幸福。 《母亲大人》是《给麻风病人的吻》的 姊妹篇 ,讲述的是让 佩罗埃尔姑姑家的故事,同样探讨了婚姻与家庭之间的纠葛与矛盾。故事中的母亲将自己的爱变成了禁锢儿子的枷锁,导致了儿子婚姻的不幸,直到故事的结束儿子都在试图挣脱枷锁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我叫艾迪,我是个男生,在圣诞节的早晨,我迈进了警察局。 早在几个小时前,圣诞钟声刚刚敲响的时候,我遇见了雷德 一个管道工人。在愉快的交谈过后,我们一起回家庆祝节日。然而,意外发生,我被他袭击了。警察、朋友、亲人,所有的人都在让我回顾事情的起因、过程、细节,一遍又一遍。而作为受害者的我,却失去了沉默的权利。一夕之间,仿佛所有人都拥有了雷德的脸,让我胆战心惊。没有人能理解我内心的痛苦,也无人意识到我的恍惚和恐惧。 伤害就像永不落幕的电影,我成为wei一的观众。或许只有逃离,才能改变痛苦的生活
本书描写了安妮 埃尔诺在少女时代性别意识的觉醒,希望未来在自主选择的职业中实现自我的雄心。后来,她三十岁了,成了一名教师,嫁给了一位高管,还是两个幼子的母亲。她打理着他们漂亮的公寓,抚养着孩子。然而,像千千万万的其他女性一样,她感到自己的热情和好奇心、力量和幸福,在日常生活的重压下慢慢消退。她周围的每个人似乎都认为这是正常的,是 令人钦佩 的女性状态,但这种状态却折磨着她 在埃尔诺看来,从女孩到妻子、母亲的过程,只是一个发现和确认文化和教育造成的非理性的男女差异的过程。在书里,被冻住的女人的名字直到最后都无人知晓,主人公的故事也可能成为每个女人的故事。 《被冻住的女人》是安妮 埃尔诺的第三部作品,也是作者本人称之为 小说 的最后一部作品。此后,她经历了与丈夫的离婚、父亲的死亡,创造
我给文学置入了一些坚硬的、沉重的,甚至是暴力的东西。它们与生活境况相关,与我十八岁之前生活的世界的语言相关,与一个工人和农民的世界相关。它们永远是真实的东西。我认为,在我的情况下,在我作为一个阶层跨越者的情况下,写作是我能做的最好的事情,是一种政治行为,也是一种赠予。 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作家弗雷德里克-伊夫 热奈无规律地向安妮 埃尔诺提出问题。在这些回答中,作者努力为从三十年前开始的写作实践做出说明,描述她的工作方式,解释她的文本的 目的 。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而且因为它拒绝虚构,对生活经验做了严格的、进步的工作,因而令人感动。本书有助于普通读者了解埃尔诺本人的经历以及写作特点,也是文学研究者的重要参考资料。
1947年,阿尔萨斯少女玛蒂尔德追随摩洛哥丈夫飞往 他者之乡 。在这里,她醒悟:逃离与出走不过是另一个深渊,她永远只是一个外人、一个女人、一个妻子。但即便如此,面对陌生、贫困、暴力与压抑,她终将会一次又一次地重新活下去。 《战争,战争,战争》是龚古尔文学奖得主蕾拉 斯利玛尼全新的传记小说,是其书写家族三代女性真实命运的 他者之乡三部曲 之一。小说以二战后法属摩洛哥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为背景,讲述一个深陷政治身份危机的国家,一个跨种族结合的混血家庭,以及一个筋疲力尽的女人,如何在动荡的世界中找寻着属于自己的位置。
《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安托万 德 圣-埃克苏佩里于1942年写成的儿童文学短篇小说。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来自外星球的小王子,他住在一个被称作B-612的小星球上。书中以一位飞行员作为故事叙述者,讲述了小王子在前往地球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奇遇。小王子先后到过六个星球,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包括追求权力的国王、爱慕虚荣的人、自相矛盾的酒鬼、贪婪的商人、忠于职守的点灯人和地理学家等。这些角色都反映了成人世界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如空虚、盲目、愚妄和死板教条等。小王子以孩子式的眼光看待这些成人,从而透视出他们的缺陷和错误。整部作品以纯净朴素的文字、简洁的形式,描绘了小王子的善良、单纯和对爱的执着追求。《小王子》是一部经典的童话作品,深受全球读者的喜爱。它已被译成一百多种文字,不断再版,成为青少年的**书籍。今
《巴黎圣母院》是一部不可不读的浪漫主义佳作品,小说情节曲折离奇,紧张生动,变幻莫测,富有戏剧性和传奇色彩。它极具艺术色彩,以四百多年前法王路易十一统治时期的历史为背景,真实的展现了宫廷与教会的阴暗勾当。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迷失》是安妮 埃尔诺在一年半的时间里与一位年轻的已婚男子(苏联驻法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秘密恋爱的日记。她的代表作《简单的激情》就是根据这段恋情改编的,但在这本书里,她的文字是直接的、原始的、未经过滤的。 日记记录的时间是1989年至1990年,那时,安妮离了婚,有两个已成年的儿子,住在巴黎郊区,年近五十。她的情人不定时地去那里看她,她无心写作,等待着他的电话,她只是为了感受欲望和下一次约会而活着。当他离开,欲望消退,她觉得自己离死亡又近了一步。 埃尔诺的作品以简洁而著称。在《迷失》中,她摒弃了一切矫揉造作,将文字精简到最赤裸、最脆弱的程度,创作出这部陷入爱情、欲望和绝望中的女性记录。
在《一个女孩的记忆》这本新书中,安妮 埃尔诺重温了1958年夏天在诺曼底担任夏令营辅导员的经历,并讲述了她与一个男人度过的初夜。当他移情别恋时,她意识到她已经把自己的意志交给了他,像是没有了主人的被征服者。六十年后的今天,作者发现自己可以抹去中间的岁月,重新回忆这个她曾想完全忘记的年轻女孩。将那个夏天不可磨灭的记忆带入现实,埃尔诺发现,她写作生涯的重要和痛苦的起源是建立在耻辱、暴力和背叛的基础之上。
2011年,在其日常写作的地点 塞尔吉的家中,安妮 埃尔诺接受了纪录片女导演米歇尔 波尔特的采访。没有哪个作家比埃尔诺更符合这样的访谈前提:我们长大和生活的地方是写作扎根的现实背景。 在这本访谈录中,埃尔诺谈论了自己的生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谈到了其写作欲望的诞生,以及她赋予写作的社会、政治和神话的意义。 如何以作家的视角来看待生活?为什么会有这样风格的作品?为什么必须书写生活?文学意味着什么?通过书中作家本人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读者可以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她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