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传》(修订本) 在中外鲁迅生平史料研究领域,朱正先生是有口皆碑的高手。这部修订本鲁迅传记,不仅集几十年来国内外鲁迅生平史料研究之大成,而且在鲁迅生平史料研究的一些难点和疑点方面亦有深入探究开掘,并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 对中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鲁迅,本书采取的是一种史家的知人论世的客观态度,一种既非仰视、亦非俯视的平等观察的细密精审的冷静眼光,既可当作年轻读者了解和认识鲁迅的入门之书,又可作为鲁迅研究者案头的学术参考书。
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以其对于中国文化的追寻而闻名。他的代表作《空谷幽兰》,就是深入名山寻访中国当今隐士的作品。而在《一念桃花源》中,他则试图追寻中国人心中千百年以来的理想世界——桃花源。 在书中,波特踏着陶渊明与苏东坡的足迹,经扬州一路向南至惠州、雷州,直到天涯海角的儋州、琼州,再回溯到陶渊明的故里庐山。陶渊明、苏东坡、王安石等人遗留至今的遗迹、当时当地的处境、心态以及随之而生的诗歌、理想,在波特优美流畅、明白如话的文字中自然浮现,还有手绘的路线图、地图和实地拍摄的照片,一起把我们带入古代文人的世界。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古人的遭遇与恬淡自然的心态,返照自身,安放我们当下的心灵。就在我们身处的滚滚红尘之中,在我们心中,找到自己所属的世外桃源。
王羲之是我国历史上尽人皆知、被誉为“书圣”的书法家。他书法艺术的极高水平和巨大贡献,后泽一千多年。 本书在叙述王羲之一生行迹之后,对其政治思想、哲学观点、美学思想等作了实事求是的评论。特别是作者在旁征他说的基础上,联系经学向玄学转变的文化背景,深入细致地分析了王羲之的书法成就和书学理论,比较了大王、小王书法的异同。对于有关的争论问题,本书汇于一章,存疑于正文之末,便于读者参与思考、讨论。 附王献之评传 王献之是与王羲之在艺术上难分上下、自树旗帜的书法家。他才高识远,情驰神纵,其作品为历代书家宗尚。 本书对传主生平、创作思想、书法艺术等作了深入研究,得出了一系列比较客观、公允的结论。对于“二王”书法的比较以及他们的影响亦作了必要的阐述。
在这个躁动不休、物欲横流的新世纪,地球上究竟有多少人还相信爱情?对于当今的文学家来说,这似乎是一个很不讨好的主题。本篇描述的,是可能世界里发生的爱情故事。但这些故事也许在现实世界里每天发生着,而人们并不知道。在夜半时分,在河流底部,在大山的深处有许多耳朵在聆听,它们听到了人群中的深重叹息,还有那些痛彻肺腑的哀号,以及像热带雨林中的暴雨般的激情倾诉……这里叙述的是井市中的爱情传奇,更是实实在在的心灵的光流。某种灵光在瞬间曾刺破过阴暗的天庭,有双眼睛看见了这奇丽的景象。 故事中的角色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他们在希望渺茫的条件下艰苦卓绝地追求着同一件事。作者想要传达的是这样的信息:人可以这样生活,这种事在我们当中发生过;我们天生具有可能性,只要我们敢于尝试,看不
《北回归线》是亨利?米勒自传性三部曲之首,描写了米勒同几位作家、艺术家朋友旅居巴黎的生活经历,同时通过对工作、交谈、宴饮、嫖妓等夸张、变形的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穷困潦倒的艺术家们的内在精神世界,诘问了在这个杂乱无序、肮脏的世界生存的意义。该书出版后吸引了众多读者,1961年在美国解禁后更是成为的文学名著,深刻影响了二战后的欧美文坛。
1977年春天,农村姑娘钟思存担负照顾市长残废儿子的重任嫁到墨家。丈夫墨池曾受过惨痛的创作,因此外表冷漠尖刻,内心却极其友善温柔。 恢复高考后,墨池力排众议为思存争取到参加考试的机会,并辅导她考上大学,他也因此发现了思存的纯朴善良。两个年轻人在不断接触中建立了美好的爱情。 可是在那个信仰爱情的年代,偏偏爱情不是它的主旋律,而这个在春天滋生的故事,却一次次撞击着我们的心灵……
《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小男孩对女性只有幻想,太虚了,没有感情。那时候,某个特定姑娘的某个特定眼神,比台风和地震更能让山水飘摇。这个小姑娘自己,可能屁也不知道有个小屁孩儿为她如此心潮汹涌,胸口肿胀。这个小姑娘,可能就是母猪变的,可能就是母驴二姨,可能就是母狗转世,但是这对那个男孩儿或是整个事件不会产生丝毫影响。这个小姑娘会是这个小屁孩儿一辈子的女神。 《万物生长》:只有感情,没有故事。少年人的将来太遥远,过去还不够久远,过去和将来的意义都还想不清晰。一切飘忽不定,插不进去,使不上力气,下不成雨,抓在手里的肥肉变成长翅膀的麻雀。因为不确定,所拥有的都是假的。但是我有一个滴滴答答作响的心,在所有假象面前,左心室随便射血到下体和全身,转化成精气和尿和眼泪。 《北京,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