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玛渴望成为一株植物。 她的头脑像叶脉一样清晰,如花朵结构般精准。 她的一生就像植物,自由纯粹,纵情生长。 她是理性敏锐的植物学家,牵着系彩穗的小矮马穿行广袤森林,窥测巨石苔藓群落里细小无声的辽阔宇宙,在蛮荒海岛与螃蟹、蜥蜴和霉斑安然共处,在弓箭般的城市走过几十座不知名的桥。 洞察植物微妙的秩序,却看不透所爱之人的内心。 与性情迥异的绝美女孩结成姐妹,却大半生无话可说。遇见了今生的朋友,却动过杀念,但仍无法不爱她。在好的年华,留守陪伴缔造植物贸易王国的父亲,却不知他心底骇人的秘密。如愿与明亮清澈的挚爱结为伴侣,却不得不舍弃他的爱。 她花了一生时间,尝试如何爱和理解他人。
《庭院中的女人》的主人公吴太太,在四十岁生日当天宣布结束自己的夫妻生活,并未丈夫挑选了一房妾室,而她也由此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私人时间。然而,这全新的自由,以及她儿子的英语老师安德烈的到来,又会让吴太太做何改变?该小说提出了被许多书忽视的关于男女的属性与角色、自律与幸福等问题。
阿信得到船主阿久婆帮助,开始做卖鱼生意。分别三年后,全家人终于得以团聚;新店开张。二儿子出生,一家人似乎看见了幸福的远景。然而,二战的阴影已经笼罩了日本。龙三开始经营军需业。大儿子阿雄上了前线,小儿子阿仁也加入了航空队。阿信一家身不由己地卷入了战争。 阿雄战死,龙三也因战败而自杀,房东毫不留情地将阿信母子赶出,年届半百的阿信决心再度出发……
本书描写露沙等五位女青年的人生和情感。露沙小时未曾得到父母的爱,在教会学堂遭遇歧视,追求爱情又失败,难得有几位同窗挚友,也不能长聚,在在深感世界的寂寞与人生的不幸。《海滨故人》好似用多愁善感女子的无数泪珠串成,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庐隐这类小说,往往含自叙传的性质,又喜用书信、日记来直露人物情怀,具有抒情小说的形态特征。这些弥漫着感伤情绪的小说,真切地反映了“五四”后寻找出路的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也打着“五四”退潮中思想变迁的烙印。
读了严歌苓的小说,你会惊喜地发现,居然还有这样原汁原味的纯粹意义上的精美小说;而重要的是,你在她的小说中读到了一个作家可贵的智慧。在严歌苓的小说中,有一种非经过东西文化碰撞而不能得到的文化的精髓,在她的笔下传达得那样形象、生动、传神。身为好莱坞的居作家,作为一个在几年内连续获得台湾时报百万文学一等奖、联合报文学一等奖、在央日报文学奖、电影“金马奖”的获奖者,严歌苓沉静的心态,在文风浮躁的当代文坛上独具魅力。她以一个智者的清醒看待自己,看待自己的生活和百姓的生活,这些,都能在她的作品中解读出来。
初秋午后,青年法官审阅次日的离婚案卷宗,一对夫妇竟是他的旧识。晚宴,法官陷入对古老庄严家族的漫长追忆:世代传承的法官职责和君子道德,爱情飘忽脆弱,家庭以克己和教养维系。宾客们意兴阑珊,帝国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箭在弦上,时代迷茫不知所向。夜半寂静的寓所书房,早有不速之客。几近崩溃的丈夫声称刚刚杀死了妻子。他激烈地倾吐自己的情感生活,控诉导致他婚姻失败的三角关系。长谈彻夜,他对法官的怀疑、拷问剥茧抽丝,渐渐显露爱情、婚姻的残酷真相。
《镰仓夫人》塑造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日本经济腾飞时期生活在镰仓地区的镰仓夫人群像。作品采用主线和副线交叉进行的方式,描写了以千鹤子、由纪子姐妹为首的镰仓夫人群像和围绕着镰仓夫人而存在的镰仓男人群像。故事情节曲折迂回,以多姿多彩的生活场景展现出战后镰仓地区的颓废世情和时代特征。
本书是张海迪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是其成名作,也是代表作。自1991年出版以来,除了在国内一再出版,还被译成日文和韩文,在日本和韩国出版,堪称为一部震撼人心的长篇励志经典。本书曾获得“五个一工程奖”;2012年被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评为100本优秀思想道德读物;2013年入选中宣部、广电新闻出版总局、团中央联合向青少年推荐的100种优秀图书。本版《轮椅上的梦》特邀全国政协委员、成都画院画家高晓笛精心创绘彩色配图12幅,美轮美奂。
一个复杂多变、充满巨大冲突的世纪已然过去。这个世纪里,人们的心灵中地弥漫着希望与失望、乐观与悲观的情绪;这个世纪的文坛,也因此空前地喧哗与骚动,文学作品数量繁多,审美倾向丰富多彩,思潮流派更替频繁。 文学即人学。当下读者全面认知20世纪和彼时文学情状的需求正在增加,作为多年来致力于外国文学译介的专业出版机构,我们希望以必要的责任心,翻译介绍更多更好启迪民智、打动心灵的现当代文学作品,以实现对人,特别是对其精神取向的尊重与关怀。是以译林出版社精心推出“20世纪经典”,从对20世纪世界文学的整体回望出发,遴选百年来的文学名著翻译出版,以供热爱文学的读者及各界人士丰富学养、陶冶性灵之需要,并力图借此实现对未来出版事业的积极开拓,为实现民族的复兴奉献一己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