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传》(修订本) 在中外鲁迅生平史料研究领域,朱正先生是有口皆碑的高手。这部修订本鲁迅传记,不仅集几十年来国内外鲁迅生平史料研究之大成,而且在鲁迅生平史料研究的一些难点和疑点方面亦有深入探究开掘,并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 对中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鲁迅,本书采取的是一种史家的知人论世的客观态度,一种既非仰视、亦非俯视的平等观察的细密精审的冷静眼光,既可当作年轻读者了解和认识鲁迅的入门之书,又可作为鲁迅研究者案头的学术参考书。
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以其对于中国文化的追寻而闻名。他的代表作《空谷幽兰》,就是深入名山寻访中国当今隐士的作品。而在《一念桃花源》中,他则试图追寻中国人心中千百年以来的理想世界——桃花源。 在书中,波特踏着陶渊明与苏东坡的足迹,经扬州一路向南至惠州、雷州,直到天涯海角的儋州、琼州,再回溯到陶渊明的故里庐山。陶渊明、苏东坡、王安石等人遗留至今的遗迹、当时当地的处境、心态以及随之而生的诗歌、理想,在波特优美流畅、明白如话的文字中自然浮现,还有手绘的路线图、地图和实地拍摄的照片,一起把我们带入古代文人的世界。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古人的遭遇与恬淡自然的心态,返照自身,安放我们当下的心灵。就在我们身处的滚滚红尘之中,在我们心中,找到自己所属的世外桃源。
《宣和博古图》共三十卷,分二十类器物。书中器物形模、铭文、字画三者皆具,均为古籍原貌。“饕餮纹”这一称谓,在此书更是首次出现。该书独特的器物描述法、临摹绘图、铭文拓本“三位一体”的编纂体例,在青铜器图录中均为,后世众多同类著述皆以此书为摹本效仿。《宣和博古图》在中国青铜器图像著录史上有开创之功、楷模之效。 此书为官方组织编纂,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金石学著作,而此版本是的白话译本,更是广大文物研究者以及收藏爱好者案头的工具书之一。
王羲之是我国历史上尽人皆知、被誉为“书圣”的书法家。他书法艺术的极高水平和巨大贡献,后泽一千多年。 本书在叙述王羲之一生行迹之后,对其政治思想、哲学观点、美学思想等作了实事求是的评论。特别是作者在旁征他说的基础上,联系经学向玄学转变的文化背景,深入细致地分析了王羲之的书法成就和书学理论,比较了大王、小王书法的异同。对于有关的争论问题,本书汇于一章,存疑于正文之末,便于读者参与思考、讨论。 附王献之评传 王献之是与王羲之在艺术上难分上下、自树旗帜的书法家。他才高识远,情驰神纵,其作品为历代书家宗尚。 本书对传主生平、创作思想、书法艺术等作了深入研究,得出了一系列比较客观、公允的结论。对于“二王”书法的比较以及他们的影响亦作了必要的阐述。
折扇的功能本来只是作为拂暑的工具,然而,一旦有名家在其上创作了书画,或进而配上高手的雕骨,其价值就远不只于拂暑了,竟成了其他文化的载体,这恐怕是扇子的发明者始料未及的,正如吴冠中先生为扇艺大展题词所说: 扇子送凉,不意成艺。 《折扇把玩与鉴赏》系统介绍折扇的鉴赏,扇骨的形制收藏,保养,把玩,手疗。
"小说描写了现代人的心灵乌托邦,用几对男女在情感中的探索和独特经历,很终告诉人们:你会在爱的路途中遇到伤害,但这是值得的。爱情只是一种陪伴,不是。这部22万字的小说,庆山写了3年。此次,她脱离了都市情感的窄小范围,引入了一种时空转换的方式写故事,使小说的架构看起来宏大而独特,充满了哲思和梦幻的气质,三对男女看起来是不同时间空间的不同的人,但阅读过程中能不断发现他们之间神秘惊人的关联,那些线索都埋得很好巧妙,经常让读者有恍然大悟之感。这部成熟的小说告别了年少时我们在她书里见惯的偏激和歇斯底里。像是,七月与安生长大了,她们面对更复杂的情境,却用了成熟的心态对面对,终于让人感到温暖和感动,而不只是单纯的共鸣。写作技巧上的突破、故事架构上的新奇、以及猝不及防映入眼帘的语句,直戳人心底柔软
朱自清从20世纪20年代起,开始致力于文学创作,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其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朱自清的作品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堪称现代白话文的经典。 《朱自清经典大全集(套装共4册)》收入了朱自清的所有经典力作,分为散文和诗歌两部分。 散文篇 收入《踪迹》、《背影》、《你我》、《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语文影及其他》等集子,基本按zui初出版的先后顺序排列,各篇文章的排列也尽可能保持原来的编排顺序,使读者能了解各个集子的原貌和朱自清编辑这些集子的原意。此外, 补遗 还收入了朱自清生前未曾编成集子的散文、杂文、论文、书评、小说等百余篇。 诗歌篇 共收新诗、歌词和旧体诗三百余首,
暂无内容简介。。。。。。
本小说是一个关于成长和寻找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都在寻找中渐渐成长,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们仍然坚定地走下去。他们相信,总有一天,会触摸到属于自己的丰富的、恒久的米色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