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什么,就会吸引什么! 正如安妮所说: 如果你决定过得愉快,那你总能如愿。 满头红发、满脸雀斑的11岁女孩安妮,自幼父母双亡,但她生性乐观不失天真,酷爱幻想敢于尝试,总是让生活充满惊喜和惊奇,也让收养她的大人们头痛不已。 绿山墙农舍的卡思伯特兄妹,阴错阳差领养了安妮。当安妮再次和陌生人生活在一起,她将迎来怎样的成长? 本书问世至今,被翻译成世界多种语言,深受读者喜爱。
在20世纪上半叶,德语文学出现了一个堪与歌德、席勒时代媲美的高峰,托马斯?曼被誉为这一兴旺发达时期的“火车头”,长篇小说《魔山》对作者获此殊荣起了重要作用。小说写了青年卡斯托普原本只想上山庄疗养院探望表哥,短期逗留,却似乎永远留在了充满着自由资产阶级散漫氛围的有“魔力”的山上。《魔山》自始至终充满着离奇、紧张和神秘的气氛,又不乏思想、精神范畴的激烈碰撞、交锋乃至你死我活的斗争。《魔山》在描绘自由资产阶级没落的外在表现和过程的同时着力于揭示其内在的历史和精神根源,这使《魔山》成为“智性小说”或者说是形而上的哲理小说的典型。近年来在德国和世界范围内评选20世纪 德语长篇小说,托马斯?曼的《魔山》多次入选,而且总是名列前茅。
这部小说是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代表作,以六十年代的伦敦为主要背景,通过对一位名叫克拉拉·毛姆的女学生情感生活的描写,反映了英国一代青年的爱情观和生活观,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自由的追求,在实现自我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牺牲,对传统的反判以及他们内心的苦闷和彷徨。作品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当时英国家庭生活的刻板沉闷,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亲情的淡漠以及人性虚伪的一面,同时反映了青年人渴望真情,寻求新奇浪漫的特点。
K.是受雇于城堡的土地测量员。当他抵达城堡下面的村子,想在村中留宿时,却因没有城堡的留宿许可而遭受冷遇。为了确认城堡对自己的任命,K.想方设法接近城堡。但面对管理制度森严的城堡和恪守规则的村民们,K.感到十分无奈,似乎每向前迈一步,就会堵死一条去往城堡的路。城堡虽然近在咫尺,却是K.可望而不可即的……
《V.》描写的人物林林总总,形形色色,各自取不同的生存姿态,整部小说就像一个生活的万花筒。小说的每一章每一节都展示了纷繁多样的场景或事件,然而所有的场景和事件都遵循着熵这条主线变化和发展,这影射着社会的涣散和无序,人类的盲目和无奈。阅毕小说,掩卷沉思,读者会深刻地感受到小说表明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无可避免地走向热寂的历史。 品钦的这部小说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颇具代表性。当时美国的小说无论在内容或形式上都发生了巨变,产生了后现代主义的荒诞派。不少作家审视历史,觉得世界脱节出轨了,美国内外交困,问题成堆,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上荒唐怪诞的现象比比皆是,人的自由意志已经丧失,人的个性和自我日渐消亡。这样的时代产生不了正剧,作家只能用一种近乎滑稽嘲弄的喜剧来表达人类生存状态的悲剧性的
鲁多维奇?亚利欧斯多编著的《疯狂的罗兰》的故事即是以查理曼率军抵抗北非摩尔人入侵为经,再以数个杰出勇士所从事的诸多冒险为纬交织而成。罗兰并非的主角,贯穿全书的尚有与罗兰齐名的瑞那多际遇不凡的艾斯多弗、英勇多情的罗吉耶洛以及两位不让须眉的巾帼英雄:至情至性的布莱德梦和威震中东的女战士玛菲莎。《疯狂的罗兰》中的这几位主人翁除了拥有过人的武艺及勇气外,在保家卫国、为护教而战的过程中,更不断发生奇遇、冒险、见义勇为、比武挑战、斩妖除魔等事迹。
这个故事发生在18世纪中叶的德国。威廉 迈斯特出身富商家庭,禀性善良、正直、自幼便怀有提高和完善自身的愿望。他首先投身于戏剧艺术,参与筹建一个流浪戏班,创作剧本,亲自登台演出,乃至成为剧团导演。在此过程中,他亲历了事业与感情的种种坎坷与挫折。离开舞台后,他结识了一批怀着济世救人,改良社会之理想的年轻贵族,并在与他们的交往中逐渐认识了生活意义的所在,走上了积极有为的正路。这部教育小说内涵丰富、深刻,对艺术问题的探讨深入、细致、详尽,读起来十分引人入胜。
《约翰·克利斯朵夫(套装1-4册)》描写了一个音乐天才与自身、与艺术以及与社会之间的斗争,追溯了一个德国音乐家的心路历程。 《约翰·克利斯朵夫(套装1-4册)》不止是一部小说,而是人类一部伟大的史诗是一部通过主人公一生经历去反映现实社会一系列矛盾冲突,宣扬人道主义和英雄主义的长篇小说。 《约翰·克利斯朵夫(套装1-4册)》描写了主人公奋斗的一生,从儿时音乐才能的觉醒、到青年时代对权贵的蔑视和反抗、再到成年后在事业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后达到精神宁静的崇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