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日历2025》是一本拿捏生活学习的百科全书!历史、地理、科技、文学、生物、化学、物理,一网打尽,加分的知识,趁早记!翻开这本书,会有一场科技前沿的邂逅:暗物质的发现、物质的构成;会有一场跨越历史长河的探险:朱棣迁都的原因、三星堆名字的由来,会有一场地理的壮丽巡礼:宁夏的景色、江西的水系;会有一场文学的精神盛宴:《西游记》和《红楼梦》的独特韵味与深邃哲理……拓宽你的知识面,让你眼前一亮又一亮,轻松占领智慧高地!你不需要啃大部头,也不需要记笔记,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把知识装进脑袋里。别人知道的东西你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东西你还知道,主打一个啥啥都知道!
《国博日历:二〇二五·农历乙巳年》以时间为线索,精选365件馆藏精品文物,按照年代顺序梳理编排,每一件文物都经过专家团队的精心挑选和详细解读,通过这样的方式,读者可以经文物走进当时的社会生活,在一年中的每一天,都与一件珍贵的文物相遇,感受历史的脉动。国家博物馆馆藏百万余件珍贵文物,构筑起展现中华文明永恒魅力、体现时代价值的文化殿堂。坚持《国博日历》的编纂出版,不仅是一次次的历史巡礼,更是文化自信的火种传递。
本书从数百万字的王阳明著作中,选取365个对生活有用的王阳明经典句子和案例,挑选出了365句对生活有用的心学金句,围绕修心这一主题,一天一句,由浅入深,让我们不断成长,成为一个此心光明,坦荡无畏的人。
这是一本独特的文化艺术集。它广泛收录有关蛇类的博物艺术作品,并汇集全球古往今来关于蛇的艺术表现,通过精美的画作,展示蛇在不同文化中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从古埃及传说到古希腊神话,再到印度文化和亚洲文化及印加文化,本书将带领读者领略蛇的博物史和蛇在人类历史及世界主要文化体中的特殊地位和象征意义。本书不仅是一本介绍蛇的博物百科全书,更是一场跨文化的艺术之旅,适合所有对自然历史、民俗学和艺术感兴趣的读者。随着2025年的到来,这本书也象征着智慧、灵活与再生的一年的开始。
本书是作家出版社联合小象汉字出品的汉字日历产品。通过此日历,可以使孩子每天轻松认识一个萌萌的甲骨文,每日习得一汉字。日历选字难度循序渐进,和春夏秋冬四季、二十四节气、法定节假日相关。每个甲骨文附上精简释义,每个汉字附上琅琅上口的词组。书壳可以变身为收纳盒和笔筒,放小朋友撕下的日历和心爱的画笔。冰激淋糖果色系,温馨舒适。将幼儿汉字启蒙植入日常生活。
好的生活,从一本好的日历开始。用真我的自然状态,跟随日月节气的更替,去感知生命的变化回归生命本真。生活的理想状态,无非是伴着花香、茶香与书香,安定从容地过好每一天。《一日一禅·蔡志忠.2023年日历》由漫画大师蔡志忠倾情打造,选用365幅精美全彩的禅意图片和365句励志箴言,力求向读者传递出淡定平和的人生态度。图片均来自蔡志忠国风绘画新作拓印,文本出自“蔡志忠漫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系列”中的《老子》《庄子》《菜根谭》等国学书籍,在经典中提炼出现代人所需的豁达的处世哲学,集传统美学、可读性、实用性于一身。
本书是一本古典诗词主题日历,每日一首古诗或古画,选取从古至今的百余首诗作,描绘雅致、古朴的古典生活,另外配以百余幅插图,水墨勾勒,丹青点染,描绘诗意的生活画卷。读者能够体会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欣赏传世画作描绘的人物、场景、动物、风俗等内容,一方面可以受到典雅文字的熏陶,一方面可以直观感受古人风貌,领略古典的审美趣味。读者可以从不同时代的文字和图画中,感知时代的变迁,生活的转变,更深刻地认识古与今、日常与诗意。
《把日子过成诗:2024年日历》是一本传统文化日历,每月一个主题,每天一条传统文化百科,介绍和当月主题有关的传统文化,并配有相关的古诗或传世国画,国画配有鉴赏文字,介绍画家、题材、典故等知识。书后有附录,介绍传统节日风俗。读者能够体会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欣赏传世画作描绘场景、风俗等内容,既可以受到典雅文字的熏陶,又可以直观感受古人风貌,领略古典的审美趣味。
《把日子过成诗:二〇二二年日历》是一本古典诗词主题日历,每日一首古诗或古画,选取从古至今的百余首诗作,描绘雅致、古朴的古典生活,另外配以百余幅插图,水墨勾勒,丹青点染,描绘诗意的生活画卷。读者能够体会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欣赏传世画作描绘的人物、场景、动物、风俗等内容,一方面可以受到典雅文字的熏陶,一方面可以直观感受古人风貌,领略古典的审美趣味。读者可以从不同时代的文字和图画中,感知时代的变迁,生活的转变,更深刻地认识古与今、日常与诗意。
《国宝》2022年双语周历的素材来源于影视中心拍摄的微纪录片《国宝》。《国宝》系列短视频共50集,每集以4分钟的篇幅讲述一件中国文物的故事。这50件从新石器时代到近现代的珍宝,生动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以及与其他文明交相辉映的璀璨,让观众感受到中国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和精神脉络。周历中,在每一件出自纪录片的国宝图片背面,都有对应的微纪录片的观看二维码。轻轻一扫,纸面上的国宝便鲜活起来,以图像、声音的形式展示自己的前世今生。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积淀,敦煌则是一座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美术馆”。敦煌艺术包罗万象,壁画兼具写实、写意风格,意蕴深厚。本书稿内容以日历画册形式呈现,精选敦煌壁画中的佛陀、夜叉、精怪瑞兽、弟子、飞天、神仙、天王、帝王、伎乐、供养人、力士、菩萨共12个类别各具深意的典型形象,分列入日历的12个月,逐一诠释,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各类艺术形象的特征和不同时期造像的特色。图书设计精美,兼具传统艺术的沉稳大气和新时代美学的冲击力,为读者奉上一场敦煌艺术的盛宴。
缂丝又称“刻丝”,是一种在竖排蚕丝上横穿彩色线条的丝织品,能做到双面花纹如一、呈现雕琢镂刻效果的丝织品,也是中国专享完全需要匠人纯手工织造的丝织品。 缂丝被称为“织中之圣”,一幅完整的缂丝需要经过套筘、画稿、摇线、装梭、织造、修整等16道工序,且一步都不能错。由于织造工艺十分繁复,过程耗费工时极长,因此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的说法。 《拂梭千年花锦重》以中国传统非遗技艺——缂丝为主题,以朱启钤先生收藏的《篡组英华》中的经典缂丝图案为基础,分类介绍缂丝的历史沿革、工艺流程、制作工具、经典图案、产品特点、经典代表作等,让大家在使用月历的同时,了解中国传统技艺的魅力。
《把日子过成诗:2024年日历》是一本传统文化日历,每月一个主题,每天一条传统文化百科,介绍和当月主题有关的传统文化,并配有相关的古诗或传世国画,国画配有鉴赏文字,介绍画家、题材、典故等知识。书后有附录,介绍传统节日风俗。读者能够体会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欣赏传世画作描绘场景、风俗等内容,既可以受到典雅文字的熏陶,又可以直观感受古人风貌,领略古典的审美趣味。
本书为2020年日历,选介了366部优秀老电影,配以剧照、剧情简介、主要演职员表、经典台词、获奖情况等内容。本书选录的电影是1949年至1966年间创作的电影佳作,这些作品都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借助电影这一大众化的艺术形式,全方位、多视角地展现记录在电影中的社会时代变迁和人的时代面貌,凸显闪耀在这些经典作品中的时代精神、奋斗精神。作为日历书,本书装帧、版式较为精美,内容丰富而精炼,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艺术性。
《诗书年华,岁月静好》是一本以阅读为主题的图书,每天推荐一位当天出生的作家和他的代表图书,或历史上具有纪念意义的事件及相关的图书,摘录其中精彩片段。收录的作品涵盖多种类型,读者可以广泛涉猎多部作品,每日感受文化熏陶。此外还根据每日内容,选取多幅美术作品,包括国画、油画、手绘插图等类型,提升设计感和艺术感,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体会到艺术美感。
本书是一本古典诗词主题日历,每日一首古诗或古画,选取从古至今的百余首诗作,描绘雅致、古朴的古典生活,另外配以百余幅插图,水墨勾勒,丹青点染,描绘诗意的生活画卷。读者能够体会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欣赏传世画作描绘的人物、场景、动物、风俗等内容,一方面可以受到典雅文字的熏陶,一方面可以直观感受古人风貌,领略古典的审美趣味。读者可以从不同时代的文字和图画中,感知时代的变迁,生活的转变,更深刻地认识古与今、日常与诗意。
《把日子过成诗:2024年日历》是一本传统文化日历,每月一个主题,每天一条传统文化百科,介绍和当月主题有关的传统文化,并配有相关的古诗或传世国画,国画配有鉴赏文字,介绍画家、题材、典故等知识。书后有附录,介绍传统节日风俗。读者能够体会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欣赏传世画作描绘场景、风俗等内容,既可以受到典雅文字的熏陶,又可以直观感受古人风貌,领略古典的审美趣味。
这是一本专门为亲子家庭设计的台历,由月历和周历的形式组成,融入连线、涂色、找一找等游戏,以24节气作为线索串联,加入中医养生小故事和穴位养生小视频,引导孩子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2022好食光日历》是千万粉丝美食博主菜菜美食日记打造的互动型美食日历。每天一句暖心话,每天一道暖心菜。365道原创暖心菜谱、60种时令风物介绍、12个厨艺进阶方案、24节气饮食指导,扫码即可观看当天对应菜谱,厨艺小白也可以轻松驾驭。让下厨变得更容易,让回家吃饭更幸福,是食物让平凡小日子变得闪闪发光。
《民俗掌故日历》即将开启5.0时代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伴随新年脚步,由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仲富兰主编的《民俗掌故日历5.0版(2023)》来到了您的案头。 新年新世界,日历也不例外。从2019年的第一版到如今的5.0版,年复一年,我们一直致力于推陈出新。 这是一部日历书,可以查询日期。365天,标识了每天的公历农历日期、天干地支、节气、生肖等,可知寒暑,记录了各种节日、纪念日,如“中国农民丰收日”“世界逻辑日”“世界诗歌日”等,可谓一应俱全。 这是一部民俗掌故日历,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民俗文化。民俗学前辈杨荫深先生为后世留下的《事物掌故丛谈》,涉及岁时令节、神仙鬼怪、衣冠服饰、饮料食品、居住交通、游戏娱乐、花草竹木等,揭示了我们的民俗文化源头。 365天,天天有相应民俗。读者可以
本日历精选198幅1919-1949年具有历史意义的工人出版社珍藏照片,根据时间顺序梳理工运记忆、工会大事件,既有工会大会、工人学校旧址,又有珍贵老物件——工人学校听讲证、工人课本、工人报刊,展现了中国工会、工人阶级在党的领导下在新中国成立道路上发挥的作用、力量和信念、风采。2022年,在工运史和工会目前具有重大意义的百年纪念年:1922年5月,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为全总正式成立提供思想和组织准备,这是中国工人大联合的新纪元,成功引导工人阶级开始走向全国团结道路。1922年1月—1923年2月,掀起了中共成立后的第一次工运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