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是系统运用女性主义立场研究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史的经典著作。借助精神分析、结构、后结构主义理论,以作家论形式深入阐释了庐隐、冰心、丁玲、张爱玲等九位现代著名女作家,同时在现代中国的整体历史文化语境中,勾勒出了女性写作传统的形成和展开过程。理论切入、文本分析和历史描述的有机融合,呈现出女性书写在不同时段、不同面向上的主要特征,及其在现代文学史格局中的独特位置。 《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自1989年问世后产生了广泛影响,被誉为中国女性批评和理论话语 浮出历史地表 的标志性著作。
这是一套专为本土创作者研发的故事课实训体系。 在长年一线编剧与写作教学的实践中,刘丽朵老师深谙中国故事工业的规则和需求,也了解国内创作者的瓶颈和困惑,旨在通过这本书,以行内人的见解,把新手拉进故事大门,并推至大众消费者的面前。 这套相当硬核的课程将如禅宗般 直截心源 ,疾风骤雨般地把素人一举拉进故事的大门 7节主课环环相扣,原创性地提出了适应国人思维的故事创作方案;14项作业围绕主课,犹如细致的针脚,把理论缝合在笔端,只要认真完成,就能见证人生中第一个故事的诞生;此外,大量书单、问卷、tips等实用材料,帮你找到风格,找准定位,确定赛道,规划出一条前景清晰的写作之路。 这一切都将帮你缔造出一个让市场感到兴奋的故事 也许就是下一个被津津乐道的故事IP!
内容简介 《中国文学史》是张隆溪教授的一部文学史力作。作者力图通过这部著作,立足文学性,突出经典作家作品,融文学历史之叙述与文学作品之鉴赏为一体,重建文学史写作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传统,为全球读者描绘中国文学的恢弘画卷,其中包括:文学创作和社会变迁的辩证关系;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和苏轼等文学大师的人生和作品;《诗经》《楚辞》《西游记》《红楼梦》等文学经典的特点和贡献;诗、词、曲、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发展演变。同时,张隆溪教授力求借助跨越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的国际化新视角,重新发现中国文学的独特魅力,重新定位中国文化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为此,他不但借助优美的文字和巧妙的构思,把中国文学的名篇佳作翻译为英语韵文,而且把中外文学交流互动视为中国文学史的重要议题,呈现了玄奘翻译佛
伊格尔顿是国际文学理论界的领军人物,极富创造力和批判性。《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纪念版)》是作者向普通读者系统介绍和评论西方20世纪文学理论的一本专著。作者将起自俄国形式主义的纷繁复杂的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革命梳理出从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从现象学、诠释学到接受美学以及精神分析理论三条主要的发展脉络,对其产生和流变、问题和局限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次新版,作者新增了一篇 二十五周年纪念版序言 ,对文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新的反思。
《意象的帝国:诗的写作课》是作家、诗人黄梵在其系列写作课讲课录音的基础上重新修订、增补而成。全书分为 受用一生的写作观念 一堂课学会写出好诗句 新诗写作的核心 写出整首诗的若干方法 等四堂写作课,针对诗歌创意写作的思路和具体方法路径展开讲解、阐释,是一本具有整体性、实操性的新诗写作指南。
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并不需要乔治 斯坦纳 但乔治 斯坦纳一直需要《伊凡 伊里奇之死》或者《地下室手记》。 乔治 斯坦纳 人们要么是托尔斯泰主义者,要么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主义者 这是否为真? 文学阅读的原则和条件,究竟是什么? 乔治 斯坦纳以一种广阔的视野和鲜明的对比来界定两位俄国文学巨人的天才性质,这是一部出自对文学的回报之情,关于文学与文学批评的经典之作。斯坦纳认为,在顶尖的小说之中,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和《安娜 卡列尼娜》,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群魔》和《卡拉马佐夫兄弟》超过了其他人的作品。斯坦纳运用经典的文学批评方法对两位文学巨著进行了剖析。他认为,托尔斯泰延续了从荷马以来的史诗风格,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则延续了 悲剧世界观 。斯坦纳概括并比较了这两种不同的文学视角,着重分
女权主义者、文学批评家和大众文化理论家总是忽视浪漫主义阅读。他们声称, 浪漫情节 会促进女性读者对男人的依赖,以及对流行文化所传达的压制性意识形态的接受。珍妮斯 拉德威挑战了这一说法,认为批评的注意力必须从孤立地考虑文本本身,转移到阅读背后那复杂的社会事件上。 《阅读浪漫小说》一书因其革新性、突破性的人种志调研方式而获得了极高的赞誉。在针对流行艺术的研究领域,本书具有不可替代的参考意义。这本里程碑式的著作不仅破除了流行文化中的消费 神话 ,并借此分析了女性读者这一特定群体的审美和消费倾向。
在中国人的文化生活里,古典小说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它保留了世代累积的文化印记,也保留了最多的古代中国人日常生活的细节,以及他们思考人生意义和面临选择与行动时的观念、逻辑。中国古典小说一方面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文学化反映,另一方面也深深影响着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它塑造了中国人情感密度最高的经典文化形象和文化符号。若想深刻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古典小说是一把极具魅力的钥匙。 本书邀集11位在古典小说研究界卓有建树的中青年学者,围绕 小说与社会 这一主题进行创新研究,以中国文化与社会的一个核心面向切入,主题式解读一部或一类小说,揭示这些作品背后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以此重新理解古典的中国。 经典不会过时。古典小说里丰富的人性探索、深刻的社会洞察,作为一种独特的中国经验,和当下中国人的
《符号学理论》是意大利符号学家翁贝托?埃科的理论代表作,成功构建了一般符号学的理论体系,是继索绪尔和皮尔士之后的权威符号学论著,在西方学术界备受推崇。 全书共分五章,分别阐述了符号学的基本术语、概念及理论体系,对 符码理论 符号生产理论 等进行了富有创造性的探索。本书为理论界提供了一般符号学的经典理论,而埃科一生的研究和创作道路,无疑是体现符号学与写作,乃至文学理论与写作之间关系的最佳例证。
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 八十年代末,木心客居纽约时期,亦自他恢复写作、持续出书以来,纽约地面的大陆和 同行在异国谋饭之中,居然促成木心开讲“世界文学史”,忽忽长达五年的一场“文学的远征”——从1989年1月15日开课,到1994年1月9日 一课,每位听课人轮流提供自家客厅,在座者有画家、舞蹈家、史家、雕刻家等等。 听课学生陈丹青说,“我们当年这样地胡闹一场,回想起来,近于荒谬的境界:没有注册,没有教室,没有课本,没有考试与证书, 没有赞助与课题费,不过是在纽约市皇后区、曼哈顿区、布鲁克林区的不同寓所中,团团坐拢来,听木心神聊。 ” 菜单开出来,大家选。从古希腊神话、新旧约,到诗经、楚辞,从中世纪欧洲文学,到二十世纪文学世界,东方西方通讲,知识灵感并作。其中听的
这是一本讲述如何阅读经典的书,更是一门从经典文学作品中汲取养分的写作课。 一位资深的文学教授,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阅读体验和教学经验,精挑细选了十五部经得起 考究与折腾 的经典小说,用文本细读的方式,深入浅出的讲解,将小说中的要素一一拆解开来,引导读者直达其中的丰富意涵,从而收获意想不到的妙趣,使得个人有限的生命在他人的故事里得到延伸扩展。 全书以故事元素和故事讲法为序,正文以经典的文学作品为内核,分别讲述故事的叙述者、人物、情节、对话、情绪与意境,作者用专业的视角、细致的感受力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带领读者对《变形记》《游园惊梦》等15部经典作品抽丝剥茧,合上书页的那一刻,读者不仅能体会经典作品的妙处,迫不及待地找寻原文品鉴,更能深刻领会文学大师们的写作技巧。
本书是国学大师钱穆先生1955年至1956年讲授 中国文学史 的课堂讲稿,由钱穆弟子叶龙根据当年的听课笔记整理而成。全书共31 章,系统、完整地从《诗经》一直讲到明清章回小说,着重介绍了中国文学发展演变的主要脉络和基本特征。 作为国学大师,钱穆先生重独立考证,在本书中,他对文学之流变、对每个阶段的文学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以史论文,从史学的角度讲文学别开生面。全书既有高屋建瓴的宏观论述和科学严谨的史学考证,也有对文人的犀利点评和对作品的精彩赏析,带有浓郁的钱穆个人色彩。
一九八〇年,科塔萨尔受邀前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一门为期两个月的文学课。 本书由当时作家所做八场讲座的录音转写而成。天性顽皮的他和学生 合伙 做起了游戏,要将文学讲得趣味十足、与生活现实息息相关。十三个小时的座谈内容揭示了科塔萨尔的写作秘密:对幻想故事的解读,文学中的音乐性、幽默感、游戏性,幻想与现实主义,对自己作品和创作之路的分析 科塔萨尔再一次施展魔力,将文学课也变成一场郑重其事的游戏。 《文学课》是一个邀请,伟大的作家科塔萨尔郑重地邀请您参与其中。
21世纪是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国家建构和社会文化发生重要转型的时期,如何 叙述 中国成为关键议题。本书阐释和分析21世纪转型期的中国思想文化,探讨对象包括知识界的主要思潮、人文学科的代表性研究者及其主要成果思路、影视等大众文化中的主要现象。写法兼有思想文化评论和历史研究的特点,以 文明 为基本分析框架,对20-21世纪之交以来20余年间正在发生和进行中的思想文化实践进行观察,同时融入作者的评价和判断,以学术研究的方式展开探讨,借此召唤认识和阐释21世纪中国的自觉意识。
《想象中国的方法》是哈佛大学学者王德威颇具代表性和开拓性的二十世纪中国小说论文集。他从狎邪、科幻、公案、谴责、翻译等晚清小说谈起,探讨晚清文学的开创性,提出 没有晚清,何来 五四 的著名论断;通过合观鲁迅、沈从文的作品以展现中国写实文学的美学与道德尺度之间的对话,通过《骆驼祥子》颠覆性的闹剧手法来展示 人道主义写实作家 老舍对现实主义的对抗,借此研究现代小说名家与现实主义的关联;同时以张爱玲为引,呈现了女作家以写实为基础却又独创一 鬼蜮世界 的独特想象。二十世纪以来,小说记录并反映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种种现象。小说中的涕泪飘零、嬉笑怒骂,看似与中国命运无甚攸关,却往往反映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少为人注意的真切现实。本书将叙事理论与历史议题相连接,希望借此扩展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方法。
上古神话研究是闻一多十分重要的学术成果,从他20世纪30年代初任清华大学教职开始,到40年代初在西南联大撰写《伏羲考》、授课 古代神话 为止,时间跨度约十年。本书收录闻一多代表性的神话学研究成果九篇,除《伏羲考》《姜嫄履大人迹考》《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等经典成果外,还收录了普遍被人忽视的《东皇太一考》。他的神话学研究既运用中国传统的音韵学、考据学方法,又借鉴外国的民俗学、人类学理论,并把系统联想与严实的考证结合起来,颇具启发性和创新性。
《反对阐释》是苏珊 桑塔格zuizhuming的文集之一,是奠定其美国 现有的目光ZUI敏锐的论文家 地位的成名作,评论的锋芒遍及欧美先锋文学、戏剧、电影,其重要性不在于对具体艺术家和作品的分析和评判,而在于它分析和评判的方式。《反对阐释》集中体现了 新知识分子 反对阐释 与以 新感受力 重估整个文学、艺术的革命性姿态和实绩。
本书是一部关于《诗经》的文学随笔,也是曲黎敏解读《诗经》系列的第一本。 在这本书里,作者解析了《诗经》的起源及意义,对 风 雅 颂 中撷取的数十首代表性名篇进行了独家、深入的赏读,不是囿于字词、文本的梳理,而是对爱情、婚姻、男女、归宁、孤独、命运等诸多人生主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诗意的表达,深掘诗教与社会、家庭、美及人性,带领读者领略读诗的诸多益处,以《诗经》古朴热诚的精神力量,唤醒人们沉睡已久的诗性,寻找解决心灵之痛的良方。
著名学者、教育B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黄兴涛先生作品,十六年磨一剑厚积薄发之力作,政治思想史和社会文化史结合的上乘之作,全面呈现 中华民族 这一重要观念的历史之旅,深刻揭示近代中国的民族认同与国家命运。本书将传统的精英思想史与 新文化史 的有关方法结合起来,对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孕育、形成、发展及其内涵,作了系统深入的整体性考察和阐释,既注重历史脉络的精心揭示,典型文本的发掘解读,以及重要概念的透视剖析,也重视国家体制、政党政策、关键人物和重大事件的影响和意义分析,并努力呈现了此一观念得以社会化的诸多历史面向。书中强调,现代中华民族观念一直伴随着中西思想的遇合与古今观念的交汇,表现出民族与国家的纠结与互动;对于认知主体而言,则始终包含着情感与理智的冲突与融合,见证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