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经典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璀璨夺目的明珠,照耀千古。 本书尝试建立一个新的《诗经》解读模式:把握《诗经》的艺术本质,将其纳入周代社会的历史文化中去研读和认识。作者首先带领读者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光辉灿烂的周代社会和文化,感受《诗经》得以产生的深厚历史土壤和根基;然后结合周代的历史文化,按照题材对《诗经》中的作品进行细腻而独到的讲解,进而深入解读《诗经》独特而完美的艺术风貌。 基于这种深切而厚实的解读,本书展示了一个生动丰富的《诗经》世界,使读者能真切体验《诗经》历久弥新的文化魅力与艺术光辉,感受《诗经》时代人们的丰沛情感和烂漫生活,以及中华民族优雅的性格和高超的艺术才具。
呈现在您面前的这本《四季读诗》,是一册编排新颖、图文并茂的古诗词读本。从先秦时代的《诗经》,一直到近代大学者王国维的《蝶恋花》,本书收录了一百六十多首以唐宋诗词为主的经典名篇,加以精当评注,还精心选配了与诗词意境契合无间的传世古画。 与常见的诗词选注读物不同,我们将古诗词按照作品本身所体现的时序、物候等特征,编织进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流转当中。春花秋月,风物人情,各有各的妥帖安排。陶渊明、杜甫、李白、苏轼、柳永、沈周、石涛 这些大诗人大词人大画家,将用他们美妙的艺术创造陪伴我们走入四季风景,与花木相亲,与山川相遇
本书以《剑南诗稿》《渭南文集》为第一手材料,兼及文人笔记、地方志等,并参考前人研究成果,从而展现了陆游仕途坎坷同时文学成就极高的一生。作者在写作中文史相证,再现了陆游在南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中的浮沉悲喜,厘清了其仕宦生涯中的不少疑难问题,并将陆游各个时期的代表性诗词呈现于具体的历史背景之下,令读者一目了然。
余冠英先生是20世纪著名的中国古典文学专家,研究先秦汉魏六朝诗歌数十年,致力于古代文学作品选的编订。本书选录从汉兴到隋亡八百年间的约三百首诗作,共分四卷,按时代先后分汉诗、魏诗、晋诗、宋诗、齐诗、梁诗、陈诗、北朝诗和隋诗九部分,选择每一时代最重要的诗人和诗作,配以诗人简介、题解和注释,选目精当,注释语言深入浅出,内容充实丰富,是当代汉魏晋南北朝诗歌的经典选本。
弱德之美 是叶嘉莹先生对词体的美感特质提出的一种本质性说法,其所具含的乃是在强大之外势压力下,所表现的不得不采取约束和收敛的属于隐曲之姿态的一种美。凡被传统词评家所称述为 低徊要眇 沉郁顿挫 幽约怨悱 的好词,其美感之品质原来都是属于一种 弱德之美 。本书以词人、词史为线索,从文学体式、性别文化、历史世变等多方面探讨词体的美感特质,是作者关于 弱德之美 之专论、讲演、访谈的结集。作者对 弱德之美 的欣赏和体认出于她自己平生之天性与不渝之持守,通过本书,读者还可以切地感受到学术与人生相融合而闪现出来的幽美与光华。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在唐代,中国古典诗歌达到了诸体皆备的程度,同时还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白居易、韩愈、杜牧、李商隐等。唐代诗人为古典诗歌树立了后人无法超远的新典范,唐诗遂成为中国文化精华的集中体现。唐诗今存大约五万首,古今唐诗的选本众多,其中代表性的作品是清人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尽管所选皆是精华,然该书体量较小,尚不能很好地展现唐诗的风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专家们集体选注的《唐诗选》,选录130余家630多首作品,是《唐诗三百首》(77家,310首)的两倍左右,该书不仅收录了唐诗的经典篇目,还能较好地反映唐诗的发展,另外,选注者对入选的唐诗作品做了非常精彩的注释。该书1966年初版,1975年进行了修订(重定选目、增补和修改作品注
本书是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南开大学教授叶嘉莹先生围绕初盛唐诗词的讲演集。作者以王绩、杜审言、王勃、骆宾王、陈子昂、张九龄、孟浩然、王维、李白、王昌龄、王之涣、高适、岑参这13位诗人为重点展开讲解,侧重于结合人物生平和时代背景来讲,语言优美质朴,鞭辟入里,深入浅出,令读者在领略诗词的优雅与隽美的同时,更能体会到作者独到的用心,充分展现了初盛唐诗词的独特魅力。本书出版后深受读者朋友们喜爱,此次全新修订,精益求精,纳入 迦陵书系 (百岁典藏版),在叶嘉莹先生百岁诞辰之际隆重推出。
诗言志,歌永言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的文化精神,深深烙刻在每朝每代的历史记忆中,塑造了中国人的心灵世界。本书汇聚27位海内外古典文学专家,如袁行霈、蔡宗齐、宇文所安、艾朗诺、李惠仪、陈引驰、周裕锴、蒋寅、钱志熙等,致力于打通诗歌与文化、历史间的隔膜,引导读者在具体的历史社会背景下,体悟诗人写作的心路、理解诗歌形式的嬗变;呈现从先秦到清末民初,中国诗歌如何在与历史、社会、政治、学术、宗教、性别的互动下,成就出源远流长又深富感召力的人文精神。 ?同系列还有《如何阅读中国诗歌 作品导读》可供配套阅读,三联书店即将出版。
《唐诗百日谈》是一本融文学赏析和工具书于一体的兼具实用性与可读性的课外拓展古诗文学习辅导书。作者将诗人传记、诗文鉴赏、文史典故等重要知识,用类似 讲故事 的形式巧妙顺畅连接,生动通俗地讲透42位唐朝诗人的100首经典诗作。孩子读《唐诗百日谈》不仅可以学习百首唐诗、文史典故,深入透彻理解每首诗的原意,轻松读懂唐诗精髓,还可以跟着唐诗学历史,在一句句震撼心灵的诗句中感受不同历史阶段唐朝诗人的人生际遇。
此书是大型唐人绝句选本。共收五言、六言、七言绝句共1072首,包容各时期、各派、各家的杰作,表现各种风格特征和重要作家的艺术成就。此书在注释、集评和评解等方面均富特色:注释言简意赅;集评广辑唐以后诗话笔记中对唐人绝句的评语,阐微抉隐;作者评介,论述警辟。书末附《唐人绝句辑评》和《唐人绝句辑评书目》,有很高参考价值。此书初版于1985年,今改竖版繁体为横排简体,以便于阅读。既可作为爱好者诵读和研究唐代绝句的优质选本,又因为全是绝句,简单易诵,也是中小学生国学学习与课外阅读唐诗的上佳选择。
明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近三百年的历史中,明代诗歌经历多次变化,其中学习唐诗的理论主张特别突出, 前后七子 甚至提出 诗必盛唐 的口号,或许是因为学习的目的性太强,创作成绩反而落入唐人的窠臼,自我的面目反而不突出,这一点颇被后人诟病。明代后期,诗歌创作呈现出多元化的景观,这是对复古思想的一种反思。以上是站在文学大历史的角度做的总体评价,但是就具体作品而言,明代诗歌仍有众多佳作。《明诗选》甄选明代199人,562题590首,选注者不仅希望能够选出佳作,还希望较为完整展现了明诗的风貌和明诗的艺术成就,尽量扩大读者的阅读视野,因此该书是一本内容非常丰富的明诗选本,很适合一般读者阅读。 ......
本书为《宋词三百首全解》的典藏本。全书依据晚清词家上彊村民(朱祖谋)的著名宋词选本《宋词三百首》原本,进行注释、语译及赏析。全书注释简明扼要,语译紧扣原文,并结合作者的生平创作、历代的评笺,对各首作品做了精到的评析。全书适合古代文学爱好者的阅读和欣赏。此次典藏本在原版基础上,增添了《宋词三百首》初版收入而为之后版本删去的词作,并在格式、体例上做了精心的调整。
《古典的春水:潘向黎古诗词十二讲》,是著名作家潘向黎的一部关于古诗词的随笔集。唐诗宋词在其笔端游走,作家的感性与学术的严谨,现代立场和古典情怀,清丽婉约与明快豪放,都恰如其分地融会其中。 书中十二讲,聚焦陶渊明、杜甫、李商隐、晏殊、晏几道、欧阳修、苏轼、周邦彦、陆游、辛弃疾等文人。作者匠心独运,目光透辟,旁征博引,却又发前人所未发之语;深入古人灵魂深处,笔锋游走,执著探寻古人所思所想,古典诗词与人生真味水乳交融。 一个小小切口入笔,却写得恣意情深,气象万千。既有怀古追今、女性之美,亦有闲愁离绪、命运喟叹,更是把时光深处的古人写活了,每个人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向我们走来。 一书读懂古诗词之美,更读懂古老中国儿女潜藏心底的人生气概、心灵秘语。
《饮酒》二十首和《拟古》九首是陶渊明非常重要的两组诗,其内涵极为丰富。《饮酒》二十首虽然以 酒 为题,而其意并不在于酒,其中更包含着陶渊明对仕隐出处、盛衰荣辱、历史现实等等人生重大问题的思索,真实地展现了陶渊明内心的矛盾和痛苦、挣扎和坚持。《拟古》九首的用意也不在模拟古人,而是借 拟古 之题以抒发心意,申述在晋宋之交的衰乱之世中自己的理想与持守,同样体现了陶渊明对历史与人生的深切考量。叶嘉莹先生以她擅长的文本细读之法,细致讲解这两组诗,知人论世,广征博引,着力剖析陶渊明遭逢世变后的心路历程与人生选择,把陶渊明诗中幽微深隐之处一一阐明,成功地凸显了陶渊明高洁自守的品格和任真自得的境界。
本书立足苏轼诗词作品进行注解,分 诗 词 两种文体,并根据作者生平经历按时间顺序编排。本书在对诗词进行详细注解的同时,注意引介名家经典品评之词,在助力读者准确理解作品内容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同时,也悄然扩展中国古典文学知识面,增加读者文学常识的积累。通过诗词作品感知苏轼的浮沉人生、耀眼才华及由此酝造的不惧风雨、泰然处之的人生态度,探望理想高远、人格灿烂的文学大师的精神世界。此外,本书注释详细且全面,可作为学习苏轼作品的入门教材。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在唐代,中国古典诗歌达到了诸体皆备的程度,同时还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白居易、韩愈、杜牧、李商隐等。唐代诗人为古典诗歌树立了后人无法超远的新典范,唐诗遂成为中国文化精华的集中体现。唐诗今存大约五万首,古今唐诗的选本众多,其中代表性的作品是清人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尽管所选皆是精华,然该书体量较小,尚不能很好地展现唐诗的风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专家们集体选注的《唐诗选》,选录130余家630多首作品,是《唐诗三百首》(77家,310首)的两倍左右,该书不仅收录了唐诗的经典篇目,还能较好地反映唐诗的发展,另外,选注者对入选的唐诗作品做了非常精彩的注释。该书1966年初版,1975年进行了修订(重定选目、增补和修改作品注
蔡宗齐、葛晓音、蒋寅、倪豪士、田晓菲、艾朗诺、易彻理等17位海内外古典文学专家共同打造的诗歌导读集。引入当代文本阅读与理论分析的方法,解读近 200 首从先秦至明清的中国经典诗歌,剖析诗歌作为情感表达的艺术结晶,如何在千百年间渗透在中国人的文化血脉之中。全书以文体为纲,分门别类解析中国诗歌体裁的发展历史;以审美为目,抉发探研影响中国诗歌嬗变的语言传统与审美方式。不仅提供看待传统诗歌的新视野,也让人获得美学愉悦与智识洞见,由此带领读者从中国诗歌的创世时代一路探索,走进中国文化的诗意天地。
《中国诗歌语言研究》以唐诗为研究主体,从中国表意文字的特点出发,以构成诗歌语言基础的宇宙论中的虚实、阴阳和人地天关系为依据,分别从词句、格律、意象三个层面,展现这一符号系统在对文字的探索中如何进行自我构成。在词句层,着重探讨虚词与实词之间的微妙游戏;在格律层,揭示乎仄和对仗等所体现的阴阳辨证关系;在上述两层次所导向的更高和更深的象征层,则显示诗人们如何借助 比 兴 手法组织意象之间的关系,以实现主体与客体的交融,并充分发掘人地天三元关系。其法译 唐诗选 部分,采用独创的字对字翻译和意译,为读者提供了多途的审美享受。
唐诗宋词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杰出代表,标志着诗和词这两种诗歌样式的全盛时期。《唐诗宋词十五讲(第三版)》截取中国三千年诗歌史上瑰丽辉煌的唐诗宋词,通过对其发展演变的描摹,对其诗歌潮流嬗变的阐释,并结合对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等杰出诗人词人作品的分析,全面展示了唐诗宋词的风貌与流变,展现了中国文化精神中绮眩精微的部分。本次出版第三版,核校了全部引诗引文,规范了版本,纠正了讹误,并增加了近年来新的研究成果,尤其对诗词文本的阐释更加细致、深入,更具阅读吸引力。
本书乃《唐诗鉴赏辞典》主编周啸天教授精选唐诗300首而成,对比前人版本,本书中选采了许多不见录于其他版本的作品,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刘希夷《代白头吟》,七言律诗之 尤要者 ,如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许浑《咸阳城东楼》,以及中唐诗人 尤要者 李贺的作品,等等,弥补了遗珠之憾。同时,为了便于广大唐诗爱好者研读作品,本书对所涉及引用诗文、点评一律随文注明出处,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意以及拓展知识,是唐诗爱好者研习唐诗的案头书。学习唐诗,不仅仅在于学习与诗歌相关的知识,而在于感悟诗歌的美,并将这美深深化为自身对世界的观照,把诗歌的美从文字中复活于现实生命,这才是真正的得到唐诗的精髓。
《唐宋词人年谱》是夏承焘词学文献考证研究的代表著作。全书共分十篇,50余万字,考订十二位地位重要而未有年谱或相关记载极少的唐宋词人,如韦庄、冯延巳、晏殊、晏几道、贺铸、周密、姜夔、吴文英的生平,其中征引部分更涉及其他重要的诗人、词人。考证范围之广、论证之密不独前所未有,在此后的词学研究中也少有能溢出此范围者。此书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词学季刊》登载,50年代由古典文学出版社初版。出版后仅一年,影响遍及南北,远及海外。
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如璀璨明珠,熠熠生辉。在这个诗的国度里,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到处都可以听到吟咏诗歌的声音。唐诗里充盈着青春活力和激情想象,弥漫着生命律动和昂扬力量。读唐诗如饮美酒,唇齿留香,令人沉醉。 本书作者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程郁缀。作者纵横千古、激情洋溢,以诗意的语言带领读者走进诗的国度,重温风雅动人的唐诗记忆。书中先提要式地概述唐前诗歌及唐诗的发展脉络、总体特色和重要成就,进而按题材对唐诗进行分类讲读,重点讲述了边塞诗、怀乡诗、闺怨诗、爱情诗、哲理诗、饮酒诗、咏月诗等十二类唐诗佳作。 分析简明扼要,浅显明白;文笔上佳,格高意远。在作者的娓娓道来下,读者可以在咀嚼品评和比较欣赏的过程中,感受到唐诗艺术美的陶冶,获得审美的享受,培养开阔瑰伟的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