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古文正如同翻译外文,都是在人与人之间架设理解的桥梁,如果说翻译外文是缩短一国与他国人的空间距离,让不同国度的人不出国门便可见面晤谈,那么翻译古文则是填平现代人和古代人的时间沟堑,让现代读者通过译文与相隔千百年的古代作者进行对话。 本书是一部选录很精的古文范本,它收录了上自先秦下至明代几百篇散文佳作,该书采取了 意译 和 直译 相结合的方式,有一定的自由,又有一定的限制,时时紧跟原文,旨在使本书成为读者理解原文的媒介或途径。本书在每个作家前面都加写了一篇小传,一方面介绍作家(或书),一方面评论作品,它能帮助读者了解古人的人格与文风;该书还在每篇原文之后还添加了一些注释,诠解一些译文中不太明确的语词,解释一些译文中没有说明的名物人事,它能帮助读者在读译文之外再读一读原文。
本书集合了孙绍振老师对60多篇古典经典散文的解读。孙老师认为,许多一线老师讲到古典散文,往往在句法、修辞等方面下功夫,满足于知识性的阐释,但这种句法、修辞方面的特点,往往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文章的体裁(形式)密切相关。古典散文中留下了很多经典,显示着不朽的生命力。一方面贯串着立意、论证、条分缕析的统一规律,一方面则表现出不同文体的不同规范,辨析其间的异同,不但对理解这些经典有益,而且对写作实践具有重大的意义。本书联系文本,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现代人整日忙忙碌碌、被琐事裹挟,总觉得身心俱疲,无暇品味生活之美。相比之下,古代人慢吞吞的日常,却有滋有味、令人神往。 这是一本小品文精选集,也是一部古人生活的小百科全书。近百篇短小隽永的清雅文字,勾勒出古人摇曳多姿的日常生活与心灵世界:有节气节庆之时的风土人情,有吟诗赋词的快意人生,有饮酒看花的逸致闲情,也有风流传奇的士人故事 世事变迁,纵然生活的形态天翻地覆,心灵的渴求却并未改变。曾经打动古人的一朵花、慰藉古人的一盏茶,其实与今人并无不同,只是我们太讲求实利、太过匆忙。希望这本书,能带我们贴近古人朴素而敏感的心灵,唤醒我们对日常之美的感知、对生活单纯的热爱。
《玄怪录》,唐代传奇小说集。其中所收作品,多托言隋唐以前事。记唐代之事,也以德宗贞元以前者为多。 《续玄怪录》,唐代传奇小说集﹐因续牛僧孺《玄怪录》而得名。《续玄怪录》中的故事发生年代大多数在元和年间,也有晚至太和年间的,其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也与《玄怪录》大体相当。
读过《夜航船》,灵魂才有趣!这是一部有趣、有料的文化常识小百科。 囊括天文地理、古玩奇器、珍禽异兽、诸子百家、宫廷秘闻、草木花卉、三教九流、鬼怪神异 包含20大类4248个文化常识,趣味性、知识性和故事性完美结合的不朽经典,问世300年一直秘本流传,仿佛漫天星光,在漆黑的夜空闪烁,璀璨而迷人。 如果只读一本书,就能让你变得博识有趣,非《夜航船》莫属。
《镜花缘》是一部著名的清代才子小说。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 唐敖 、 多九公 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 女儿国 、 君子国 、 无肠国 等国的经历。后半部描写 武则天 科举选才女,由 百花仙子 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此次校点,序、题词、绣像、正文及批语以道光十二年芥子园藏版《镜花缘绣像》为底本,以人民文学出版社校点本《镜花缘》、点石斋《绘图镜花缘》等为参校本,眉批纳入相应的正文作小字夹批,总评仍放在回后。 本书是《镜花缘》汇评绣像本的首次出版, 对《镜花缘》的研究有一定的价值。
《水浒传》作为中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之一,深刻地反映宋代广阔的社会生活,情节曲折复杂而富戏剧性,成功地塑造了宋江、林冲、史进、李逵、鲁智深、武松等一众为广大读者所熟知的鲜明形象。 《水浒丛话》对《水浒传》中的众多人物故事所体现出的宋代传统社会、生活、文化、习俗等方方面面进行了见解独到的评点,同时结合当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参照,拆解传统社会人生百态、善恶是非,发古人之幽情,述今人之悖论。 本书主旨在于以闲散笔触对中国古典文学中所表露出的人情世故、社会冷暖与人性善恶加以甄别及现代性批判。
本书收录了清代学者方玉润自咸丰五年至光绪七年的日记,内容丰富且详实。日记分为《星烈日记》《心烈日记》和《新烈日记》,前两种现存于国家图书馆,共三十七册;《新烈日 记》藏于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共四册。这些日记采用逐日纪事方式,记录了方玉润的日常活动、人物交往及事件细节,并抄录邸抄报,聚焦清军与太平军战况、官员升迁及作者对时 局的观感,兼具个人记录与工作日志的双重价值,是研究当时社会生态的珍贵文献。 此外,日记还反映了方玉润的文学观、史学观、堪舆观,以及他对《资治通鉴纪事本末》《文心雕龙》《红楼梦》等典籍的接受与传播,展现了其学术思想,为研究清代学术思想史提 供了独特视角和宝贵资料。
《己亥1839:龚自珍的一次远行》是知名学者余世存写给人生半场者的启示之书,通过对晚清诗人、思想家龚自珍在1839年写下的315首《己亥杂诗》做传记式演绎,用现代汉语重现了龚自珍在时代、人生遭遇至暗时刻的心灵地图。 己亥年,封建王朝大厦将倾,中国文学史上zui后一位古典诗词大家龚自珍半生怀才不遇,辞官出京。失意的龚自珍以一场跨越南北的九千里远行,决绝告别前半生因循守旧的生活。他将脱胎换骨的阵痛、海阔天空的自由、坦诚幽微的情思,化作315首《己亥杂诗》。 龚自珍的人生是坎坷、跌跌撞撞的。他也有过狼狈、沮丧、堕落、迷失,但终究能够寻回自己,寻回心灵的自由。我们也是一样。
《孔广陶日记》为晚清广东藏书家孔广陶所撰日记,书名题为《鸿爪前游记》,日记记事起于同治九年五月廿六日(1870年6月24日),迄于同治十年五月十七日(1871年 7月4日)。其中同治十年四月廿五日(1871年6月12日)前为逐日而记,之后仅记六则(分见同治十年五月初五、初六、初九、十三、十六、十七日)。书前有叶衍兰 《序》。日记详细记载了孔广陶两次航海北上、参加科举、遍游四岳等地的全过程,其中还涉及孔氏藏书之收贮、转运,及与叶衍兰、顾文彬、苏廷魁等人的交游情形。此书为我们了 解晚清科举制度及民间社会生活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在晚清社会史、经济史、文化史等领域都有很高学术价值。
《礼法之外:唐五代的情感书写》收入十四篇文章,讨论九世纪初至十世纪中叶,即中晚唐至五代时期的情感书写。这时候,士人通过讲述和写作来分享情爱诗歌和故事, 风流才子 有情人 成为士人构想自我形象的新模式。作者从文本、文化两个角度考察这一文学文化现象,一方面分析作品的结构、修辞特点,另一方面考察这种写作兴起的社会原因,通过个案研究去理解情感书写与士人追求政治成功、积累文化资本、塑造自我形象之间的关联,以及这种边缘写作与社会秩序、文学传统之间的紧张关系。
新版《古文观止》收录全本二百二十二篇,以中华书局简体校本为底本,参考广益书局重订言文对照本、国学整理社广注语译本整理。《古文观止》集选先秦至明末古文之大成者,题材、文风广泛多样,有史传、策议、论说,亦有书信札记、小品笔记、山水游记,乃至骈文、韵文,不一而足;所选篇目多兼顾思想与审美,语言精炼、精悍短小、易于记诵。诸篇有编者评点,本版悉数收入,置于文末。本版文中生僻字据底本及校本正音,随文标注汉语拼音。附录《康熙三十四年初版序》《编者自序》《全本篇目索引》,帮助读者更好深入阅读经典,从中获益。
《海隐书屋》四种包括《海隐书屋诗稿》一卷、《海隐杂记》二卷、《海隐书屋名胜纪游集》一卷、《祖茔讼案》不分卷。清人胡嗣超撰,手稿本。胡嗣超身历清乾隆、嘉庆、道光、 咸丰四朝,此间正值清王朝由盛转衰的过渡时期。《海隐书屋诗稿》为作者诗歌集,共留诗132首,诗风古朴。《海隐杂记》共记事约423条,内容为作者生活在京城以及游幕见 闻。《海隐书屋名胜纪游集》主要内容为对前人著作进行征引改编及个人游记。《祖茔讼案》主要记录了道光年间清常州府武进县胡氏宗族内部围绕祖茔盗葬以及醮赘、冒姓等问题展 开的诉讼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