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何热衷修真?他们是如何修真的? 仙话 以记叙神仙活动为主要内容,以追求长生不死和自由为中心主题 ;与神话主要反映不同民族在远古童年期的观念相比,仙话更多反映了中国漫长历史时期中不同阶层不断发展变化的某些 共识 ,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模式。 本书所涉仙话上起《左传》《山海经》,下至清人笔记与世情小说、神魔小说。本书对仙话的基本内容和类型进行了梳理,对带有原型意味的神仙故事及人物形象进行了生动的讲述、深入的考辨和解析,对其历史形象的嬗递及其社会文化意涵进行了透彻的阐释,是一本可读性与学术性、新奇性与严肃性兼具的作品。
凯尔特学巨擘彼得 贝雷斯福德 埃利斯的《凯尔特神话全书》出版于1999年,罕见地收录了全部六大凯尔特文化区(爱尔兰、苏格兰、威尔士、康沃 尔、马恩 岛、布列塔尼)的神话和传说,以洋洋洒洒50万字的篇幅,将这一除希腊罗马神话和北欧神话之外欧洲影响力的神话体系巨细无遗地介绍给读者。 凯尔特神话从早期的口传故事传统发展而来,可以追溯到欧洲文明的黎明时期。埃利斯以毕生之功,广泛而深入地研读各种凯尔特原典,并不惜脚力地在民间走访采风,汇集成这本凯尔特神话大合集。除了那些家喻户晓的伟大传说,埃利斯还在本书中加入了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故事,它们一直以凯尔特语手稿的形式存在,从未译成英文出版,不为当代普通读者所知。 埃利斯以其卓越的叙事技巧,将古代凯尔特人婉转动人的传奇编织成引人入胜的文字。在这里,驭车的海
《北京胡同》的创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15 年到2016 年,拍摄重点是体现北京城历史街区的变迁 北京商业中心由元代的积水潭、烟袋斜街、鼓楼一线向明清前门一带转变的过程。 第二个阶段是2017 年,拍摄了胡同与主干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研式的拍摄,突出了胡同中的典型建筑。第三个阶段是从2021 年至今,对北京城胡同进行了系统性的、调研式的、概念式的大范围拍摄。 本书从以上三个阶段拍摄的六百多条胡同共五千多张照片里,精心筛选了二百条胡同六百三十余张照片,结集成册,终成本书。 作为一部表现北京胡同的摄影集,本书尽可能呈现胡同类型的多样性,以此产生对比和比较。基于此,在排版上采用了并列式的设计方法,以强化胡同形象。同时,尽可能还原最原始的胡同形态,使读者能够透过影像产生联想和思考。
作为人类在天空中幻想出的形象,星座表达了古人在黑暗混沌中创立秩序的渴望,也滋养了后世无数动人的文学艺术作品。本书详细介绍了全天88个星座和24个被废弃星座的故事与历史,呈现出一幅以科学精神与浪漫想象织就的灿烂星空图景。作者伊恩·里德帕思带领我们徜徉于天文学、文学典故、古老星图和词语构筑的迷宫,钩沉有关星辰的点点滴滴,将每一个星座的划分、命名、相关神话和沿革过程娓娓道来。本书收录了107幅珍贵的古典星图,还特别增补阿拉伯及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内容,展示了不同文明在星空中投射的独特社会文化结构。
《彝族民间故事》为汉英对照本,收录了流传于横断山脉地区彝族的民间故事,选取其具有民族特点和代表性的内容,以讲故事的形式再现彝族民众的历史记忆、现实生活、情感表达。本书分为三大部分:"神祇和英雄";"我们的大地";"灵魂与人生"。宣扬孝悌之情、兄弟之义、爱情之美,彰显了其民族道德价值观超越超时空的意义,通过该典籍的挖掘整理,有助于彝族文化的保留和传承。该英译本由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张立玉院长牵头,组织跨文化学科知识丰富的学者,将民族学与翻译学融会贯通,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将典籍的内涵 和艺术风格较好地传递给目的语读者。
本书是时代曲(上海老歌)词曲创作者的传记合集,关注和聚焦时代曲的幕后及创作者的人生轨迹,从老上海时代曲(上海老歌)的二十二年(1927-1949)发展历史里选出一组非常重要的幕后推动者,如黎锦光、黎锦晖、严华、徐朗、梁萍、陈歌辛等,通过作者广泛收集的史料,包括民国时期报刊数据库、从收藏家处获得的大量当事人书信,结合严谨的考据、全新的采访(对传主的后人),以散文的形式创作的一系列主题小传。全书追求资料的翔实可靠,和叙事的文学性,作者以长期关注民国音乐史的积累和小说家的文字功底,为上海老歌幕后的词曲创作者和不为人知的创作故事,留下了其身影。
民间文学是民族集体意识的积淀,其中承载和隐含了丰富的民间信仰元素,是民族精神的标本,更是一个民族的心灵记忆。本书从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具有巨大社会整合功能且卷帙浩繁的民间文学中蕴含的民间信仰出发,考察民间信仰在边疆民间文学中的传承与现代意义。在研究视角上,将民间文学与民间信仰有机结合,突显了二者的交融性。对于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大众百姓而言,民间信仰并不是高深的学问,而是一种直截了当的情感,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民间文学中呈现出来的民间信仰对西南边疆社会有着整合功能、控制功能、凝聚功能、交往功能、文化共识功能、精神安慰功能、心理调适公能和道德规范功能等作用。文学是塑造心灵的雕刻刀,民间文学中承载的民间信仰对人伦道德和社会公序良俗的制约和影响,恰好能弥补国家法律的一些空白,它对
本书境域范围为今遵义市范围。主要反映红军长征进入遵义境域后所发生的红军与酒的故事或遵义酒在红军长征途中所发生的故事。为了故事或史实的延续性和完整性,个别内容超出遵义境域范围。 本书按 军民鱼水情深 黔北地域硝烟起 红色遵义胜利酒 玉液琼浆祭英灵 四个栏目进行编排。
漫威出品的《雷神》系列电影、《洛基》限定剧集;热门手游《王者荣耀》中的英雄——女娲、后羿、东皇太一……由此可见,神话是历久弥新的文化宝藏,早已嵌入了我们的精神生活。而茅盾先生,是中华大地上挖掘宝藏的探路人,他在神话领域内的大胆探险,打下了我国神话研究的基石。他所著的《中国神话》和《北欧神话》于后来的神话学者而言意义重大,对想要了解神话的读者来说也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对中国神话来说,百年前,中国神话零碎飘散,不成体系。是茅盾先生率先做出了大胆探索,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梳理了整个神话的脉络,关于中国神话的研究,才踏出了真正的一步。这部《中国神话》是茅盾先生研究中国神话成果的结晶,对中国神话作了绪论性的评述,论述了中国神话中的几个基本问题,并从中国原始神话古籍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在一
本书是一部灵动的中国神话文学发展史,从先秦到明清,从雅文学到俗文学,展现27个神话原型在文学中经历的再生,由神话的文学之路,观察中国古代多元文化的演进与转型。书中用27个神话原型,勾勒中国神话文学的整体面貌,以晓畅平实的语言风格,清晰地梳理了每个神话的原始形态和在历代文学作品中的演变,以及神话原型在文学作品中逐渐大放异彩的过程,呈现了时代对神话的文学之路的深刻影响,揭示了中国神话和神话文学对于承续文化记忆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本书为民文基金项目 云南少数民族经典民间故事绘本系列 之一。《阿诗玛》是彝族撒尼人的民间传说故事。本书以绘本的形式,通过中文、彝文、老挝文、西傣文等多种文字对照,更加形象生动地向读者讲述了阿诗玛和阿黑哥不屈不挠勇敢同强权势力阿支家族斗争的故事,向读者展示了勇敢的撒尼人形象,也塑造了美丽善良、勤劳勇敢的撒尼姑娘阿诗玛的艺术形象。本书对《阿诗玛》这本民间文学经典进行内容上、形式上、艺术上的创新性再创作和精加工,对阿诗玛的故事进行了全新的表达,有利于该少数民族经典民间故事得以保护、传承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