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将尽》是戴安娜·阿西尔的代表作,获得了科斯塔传记奖、美国国家图书评论奖等众多奖项,是她临近90岁高龄时写下的一本老年生活随笔,言辞坦率豁达,饶有趣味。 她由步入老年的种种变化说起,夹杂着对自己过去人生的回忆,她大方回忆自己的几段情史,坦承自己对错失母亲身份的淡然,诚实面对老年的痛楚,但也仍满怀热情地谈起在园艺、绘画、读书、写作等过程中收获到的新鲜体验。 总体而言,阿西尔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非常独特的女性样本,让我们看到一个普通的知识女性,是如何在与世界的周旋中保存独立的自我,并最终坦然面对衰老与人生终点。
本书是由 美术史家、艺评家、策展人巫鸿主持编著的“中国材质艺术”丛书 辑。该丛书通过专题分析的方式,针对中国艺术中的各种材质,展示不同材料在中国美术史中的重要性,探索这些材料所承载的历史、文化、 、政治、性别和思想上的含义。本辑涵盖了中国美术史的全过程,从史前时代到当代艺术,分别聚焦于玉器、陶器、铜像、石雕、玻璃、瓷器以及当代中国艺术中的“材质艺术”潮流,并以精美的插图和引人入胜的文字,开启一个从“材质”角度研讨中国艺术的小型系列。 “中国材质艺术”是 美术史家、艺评家、策展人巫鸿主持编著的一个全新系列。本丛书旨在引进“图像”与“物件”之外的第三个研究和理解艺术品的角度,即以材料和质料为研究出发点的“物性”。 “材质艺术”是艺术研究和艺术批评中的一个新观念,指的是特定材料在艺术表
《艺术会让我们更爱这个世界吗》精选五位对普通读者来说最为熟悉的艺术家,他们中有人红作品也红的艺术家达·芬奇、梵高;有作品红人不红的维米尔和马格利特;还有人红作品一般红的弗里达。 提起达芬奇,就会想到那张满脸胡子的素描和蒙娜丽莎,可你知道他年轻时俊美非凡,还是个喜欢用玫瑰精油洗手护手的时尚达人吗? 一说梵高,就说他是没学过画画、没有朋友,最后在绝望中自杀的天才,可你知道他其实很小就跟着妈妈学画画,志同道合的朋友其实真不少,而且很可能死于他杀吗? 那些耳熟能详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对你来说,也许就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如果想要了解他们不为人知的一面,欢迎“观看”《艺术会让我们更爱这个世界吗》,来看看那些你不知道的艺术往事。
经典,增入赖声川亲笔——“赖声川创作笔记”(1979 年以来的编年册)。 刹那的灵感有迹可循,神秘复杂的创意如何学习?创意是一场人生修行。 自从《创意学》一书出版以来,《暗恋桃花源》导演赖声川也成为华人世界之创意导师。 创意虽神秘,也是可以“学”的。在这里,赖声川提出一整套创意理念,从灵感的产生到实践转化,总结出“创意金字塔”模型。赖声川结合生活体验、作品案例,分享积累多年的创作和教学经验,解析创意生成和实现的过程,实用,开放,引人思索。本书不仅写给创意产业工作者,每个普通人也可以有所领悟,激发创意,高品质生活。 《赖声川的创意学》出版后,实现了赖声川心中偷偷的愿望:这本书不仅吸引了艺术和文化创意产业的读者,更是吸引了大量的工商管理企业界人士。
晚明时期,生活在浙江嘉兴的文人、艺术家兼出版商周履靖了一系列图文并茂的书籍,包括《绘林》《画薮》等,成为中国历 本多源画谱。
本书从原始社会的陶器说起,内容涵盖了陶器、玉器、青铜器、草书、行书、山水画、工笔画等多种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时间跨越了秦、汉、唐、宋、元、明、清、近代等多个时期。 意公子用她独有的视角,以时间为写作脉络,通过我们耳熟能详的艺术珍品串联起了这波澜壮阔、脉络纵横的艺术历程,配上简洁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丰富精美的图片,带领读者重现认识中国艺术的发展脉络,体会中国艺术的精神内涵,感受中国这片土地独有的艺术色彩。
本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研究屏风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关系,文章中融合了历史文本、图像、考古、风格分析比较等多种方法,详细阐述文人画的微妙心理及审美情趣, 尝试把中国绘画既视为物质产品也看作图画再现,正是这两方面的交互合作与相互制约使得一张画生意盎然。这种新的研究方式打破了图像、实物和原境之间的界限,把美术史与物质文化研究联系起来。屏风可以是一件实物,一种艺术媒材,一个绘画母题,也可以是三者兼而有之,巫鸿对此进行了详尽的综合分析。通过多样的角色,屏风不仅给予中国画家无穷的契机来重新创造他们的艺术,同时也让本书作者有机会处理宽广的主题,包括肖像与图画叙事、语词与图像、感知与想象、山水画、性别、窥探欲、伪装、元绘画以及政治修辞等等。
特定场域艺术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是为回应艺术的日益商品化,以及艺术的自主性与普遍性等主流观念。在整个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随着特定场域艺术与大地艺术、过程艺术、行为艺术、观念艺术、装置艺术、体制批判、基于社群的艺术和公共艺术相交融,其创作者坚持认为,作品与环境不可分割。但近年来,理查德·塞拉的名言“移动作品就是摧毁之”包含的不可重复性和不可移动性假设,正受到新的场域特性模式,以及体制与市场力量之变的挑战。《接连不断》提供了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关于特定场域艺术的批判性历史,并提供一个理论框架,以审查与其许多变化相关的美学前卫主义和政治进步主义的言论。本书以城市理论、艺术与建筑中的后现代主义批评,以及关于身份政治与公共领域的辩论为基础,不只将艺术的选址当作一个艺术问题来讨论。它
本书主要研究的是1917年至1991年间乌克兰的现实主义油画艺术,从社会背景和文艺上的政策入手,梳理了这一时期乌克兰现实主义油画艺术的发展历程,对这一时期的现实主义艺术家的作品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研究内容基于丰富的资料,分析了乌克兰现实主义油画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手法、创作内容和主题思想,深入探讨了乌克兰油画的现实主义之路、现实主义油画的语言和思想,并阐述对现实主义油画的思考。
经典,首次增入赖声川亲笔——“赖声川创作笔记”(1979 年以来的编年册)。 刹那的灵感有迹可循,神秘复杂的创意如何学习?创意是一场人生修行。 自从《创意学》一书出版以来,《暗恋桃花源》导演赖声川也成为华人世界之创意导师。 创意虽神秘,也是可以“学”的。在这里,赖声川提出一整套创意理念,从灵感的产生到实践转化,总结出“创意金字塔”模型。赖声川结合生活体验、作品案例,分享积累多年的创作和教学经验,解析创意生成和实现的过程,实用,开放,引人思索。本书不仅写给创意产业工作者,每个普通人也可以有所领悟,激发创意,高品质生活。 《赖声川的创意学》出版后,实现了赖声川心中偷偷的愿望:这本书不仅吸引了艺术和文化创意产业的读者,更是吸引了大量的工商管理企业界人士。
传统色彩研究学者曾启雄教授,潜心钻研古代东方色彩,毕三十年之功,将世代影响中国人色彩审美的知识融会贯通,联结起历史和传说、技术和材料、典籍传承和东西方交流,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中华民族绚丽多姿的色彩文化娓娓道来。爬梳古籍整理古代色彩名称,寻访山野中的天然染色材料,亲自试染印证传统色彩,以清新平和的写作风格、丰富的图文勾连古今,回复中国人的色彩美学传统。
《多维设计与策划》是为正在学习设计课程的学生和正在从事设计的职场设计师提供参考,同时它也是一本专业教材,我们希望借此吸引设计界各位同仁的关注,触发大家思想的碰撞与交流。 《多维设计与策划》亦可面对这样一些人,他们对设计抱有好奇之心,想一窥设计神奇之处,《多维设计与策划》将会带领他们了解设计的文化、思想、策略、和价值,总之设计无处不在。 《多维设计与策划》着重于讲授“多维设计与策划”课程的过程和设计研究的方法,旨在引导学生从多维度的视角审视社会问题,以多维度的视角探索视觉传达设计的方法论,加强对设计思维、用户分析、设计行为、设计策略与策划、服务及系统设计等新知识领域的研究。培养学生熟练运用跨学科思维与策划工具,创新视觉传达设计语言的表达和有效传播,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