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置艺术在中国》全书分五章,、二章探讨了装置的美学定位、装置的修辞语言、装置的起源和在西方的发展过程;第三章追溯和记录了中国装置艺术发展的过程和现状;第四章探讨了装置艺术在现阶段面临的一些相关问题;第五章是中国台湾、香港装置艺术发展的简略描述。后附装置艺术大事记是首次详细地将中国装置艺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2016年重要事件以编年方式加以记录整理。 该书为作者自2015年开始写作的文化部课题,历经4年完成。作者曾出版《装置艺术》一书(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本书是在《装置艺术》基础上,增加了三分之二的篇幅。是国内目前关于中国装置艺术研究完整的一部著作。
从远古到21世纪,《中国艺术史(全新修订版)》以时间为线索,厘清中国艺术发展脉络,以通晓流畅的语言剖析器物、绘画、书法、建筑等门类在各个时期的表现形式、特点以及与其他文明的互动。与此同时,苏立文不仅将艺术作品放置于广阔的历史与社会背景中讨论,而且强调艺术自主性,倡导回归艺术自身来理解艺术史的演变。
悠远敦煌,一眼千年。敦煌研究院出品敦煌日历,2024甲辰龙年欣悦相逢。 踏入无垠的历史星河与艺术时空,甄选于浩瀚宝藏的309幅实景壁画、57幅专家临摹复原作品,每日可近距离观摩。日历将敦煌石窟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十六国及北朝、隋至盛唐、中晚唐、五代至元,分别对应春、夏、秋、冬四季。以历史长河在石窟中留下的痕迹表现时光的流逝,也使不同时期石窟的特色更加凸显。每一季精选不同社会地位、性别和年龄的供养人,以他们的视角,用生动的壁画和深入浅出的解说,展现各历史时期的衣食住行、乐舞娱乐、精神信仰。用文物讲故事,让历史再次鲜活。 2024年是敦煌研究院建院80周年,日历还精选了15位在1943 1964年间来到莫高窟的老先生们的壁画临摹作品,意在致敬前辈守护敦煌石窟的高尚精神,激励后人继往开来,将敦煌保护事业持续发扬光大。
《古画新品录:一部眼睛的历史》是艺术史学者黄小峰对中国古画的品读。作者选取了流传于世的35件国画作品,以皇宫、市井、生灵、山水、历史、眼睛、身体为线索,将35篇研究文章归纳为7个单元。这些作品并不限于美术史中的名人名作,还有湮灭无闻但富有趣味的珍品,涉及风俗画、山水画、人物画、动物画等多个领域,如《祥龙石图》《踏歌图》《早春图》《瑞鹤图》《流民图》等等。作者从 基本的作品研究层面出发,详细剖析画面内容,并结合文学、风俗、政治、历史典故等,解读作品隐藏的内涵,例如《祥龙石图》中的多重景观,《纺车图》中关于家国理想的隐义,《早春图》背后的政治与时间,《瑞鹤图》中的“瑞鹤蓝”,等等。通过层层深入的“解读”,作者揭示出平面画作隐含的深意——画家本人的巧思、情怀,一幅画诞生时的社会景观,当时
从远古到21世纪,《中国艺术史(全新修订版)》以时间为线索,厘清中国艺术发展脉络,以通晓流畅的语言剖析器物、绘画、书法、建筑等门类在各个时期的表现形式、特点以及与其他文明的互动。与此同时,苏立文不仅将艺术作品放置于广阔的历史与社会背景中讨论,而且强调艺术自主性,倡导回归艺术自身来理解艺术史的演变。
《我在荣宝斋40年》记述了作者在荣宝斋度过的四十年职业生涯,以及其间所见所闻的名人轶事,从中可以看到20世纪下半叶荣宝斋走过的历程,以及各界名家在荣宝斋挥毫泼墨的故事。本书不仅是作者对自己生平的全面回顾,也是荣宝斋发展经历和20世纪后半期中国书画名家的珍贵记录。
中国口技艺术是民间传统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在民间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经过2300多年口技艺人长期的社会实践和祖祖辈辈口口相传,中国口技得以发展和弘扬。中国口技内容丰富多彩,表演艺术已经走向世界舞台,深受世界人民喜爱,成为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相互交往的桥梁,现在已经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作者经过30多年苦心调研写作,终将口技这门古老的艺术完整的展现出来,不仅展现了丰富的历史文学记载,还附加了自己几十年积累总结的宝贵表演经验,使本书成为集文化欣赏与理论教学之大成的口技艺术专著。
本编在中国文化和哲学的背景上,探讨艺术生命精神形成的内在机制。选择了生命结构、生命时间、生命基础和生命符号四个问题,逐一剖析中国文化和哲学影响艺术生命精神的内在逻辑点。 从总体倾向上说,中国哲学可以说是一种生命哲学,以生命为宇宙间的真实。我们说生命,有不同的指谓,有生物学上的生命,有医学上的生命,也有哲学层面的生命。从哲学的层面看,生命是一种精神(此精神,不是言其观念,而是就本体和真实而言)。中国哲学认为,这个世界是“活”的,无论是你看起来“活”的东西,还是看起来不“活”的东西,都有一种“活”的精神在。天地以“生”为精神。因为“活”,世界即联系。不“活”,世界即枯竭,生命即断流。中国人以生命概括天地的本性,天地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有生命,都具有生命形态,而且具有活力。生命是一种
《中国艺术精神》共分十章,除章论上古音乐艺术之精神以外,其余九章均为论绘画艺术及其所蕴涵的中国艺术精神。书中颇多真知灼见,义理明晰,风骨超然。 徐复观深入研究庄子讲的学道、体道及成道的境界,发现其与现代、近代西方思想家所讨论的美与艺术的情况颇多近似或相同,从而认定庄子的道正是中国的艺术精神。这对研究中国艺术精神具有开创性的作用。 《中国艺术精神》是美学理论与历史考据相结合的成果。这本书与他的《两汉思想史》一起,被认为是[已成为任何有志治中国思想史的人的经典]。
触摸敦煌艺术之美,一本值得珍藏的国民日历。 丝绸之路上的敦煌,在中华文化历史的长卷上书写着灿烂的篇章。千年艺术珍宝,专家团队数十载潜心修复临摹,精选绝美壁画与彩塑作品,打造365日不间断的沉浸式艺术大展。 既有飞天、九色鹿、妙音鸟等构成的奇幻世界,也有乐舞、饮宴、耕种、杂耍等人间百态,还有玄奘取经、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故事,以及虎纹、团龙纹、莲花纹、忍冬纹等华美的藻井图案……从吹奏弹唱与轻歌曼舞的盛景中窥见盛世恢弘,从繁复各异的装饰纹样中看见古老技艺巧夺天工,从腾飞俯冲、婀娜多姿的飞天中感受自由烂漫。作品配有文字解读,从历史背景、艺术特色、鉴赏方法等维度切入,感受审美与知识的双重盛宴。 随着每日翻阅使用,定会收获诸多不曾发现的细节。飞天乐舞、长河落日、饮马灌驼、勾栏百戏,都会在某天静
中国口技艺术是民间传统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在民间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经过2300多年口技艺人长期的社会实践和祖祖辈辈口口相传,中国口技得以发展和弘扬。中国口技内容丰富多彩,表演艺术已经走向世界舞台,深受世界人民喜爱,成为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相互交往的桥梁,现在已经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作者经过30多年苦心调研写作,终将口技这门古老的艺术完整的展现出来,不仅展现了丰富的历史文学记载,还附加了自己几十年积累总结的宝贵表演经验,使本书成为集文化欣赏与理论教学之大成的口技艺术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