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园林绘画:不朽的林泉》是一本很特别的书,国内的园林建筑史专家从中发现了国内罕见的《止园图册》的图像资料,于是通过书中提供的电子邮件,与高先生本人取得联系,而他们在国内发现的关于止园的史料,也是高居翰寻觅多年而没有找到的,双方在惊喜之余,也碰撞出了这样一本艺术史与园林史、图像与史料、绘画创作与建筑测绘相结合的书,使我们对传统中国的艺术成就有更全面、立体的认识。全书以高居翰两篇论文为基础,又由两位年青作者丰富细节,探讨中国古代的园林绘画。章专门介绍一座十七世纪的止园,一套特别的古典园林绘画,移步换景,带领读者进入园中品味游览。第二章将常见的表现园林题材的古代绘画,分为单幅、手卷、册页等不同形式,介绍了代表作和著名的园林。第三章结合图像来介绍古人在园林中的生活,尤其偏
关于园林绘画,此前只有寥寥几本,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园林名画特展图录》、董寿琪《苏州园林山水画选》,发行量小,不易寻得,影响有限。而且主要是图录,无论对绘画,还是对园林的阐释都远远不够,更遑论对绘画与园林关系的讨论。
2006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在艺术科研、教育、创作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进行了许多工作,取得了诸多重要成绩。本书全面系统地评述中国艺术研究院在2006年度的艺术科研、艺术教育、艺术创作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和成绩。
2015 年第 07 期总第七期 主要内容包括专题.王国维研究、学术研究、古文字论、新书介绍、社史钩沉、艺丛信息、篆刻群英会。
《中国区域技术创新绩效计量研究》内容简介:在中国小型宏观计量经济协整模型中嵌入一个知识生产部门,从而将区域创新活动与中国宏观经济活动联系起来,其思路还是比较巧妙的。宏观计量经济协整模型还具有内生经济行为结构突变的特性,增加了模型对现实经济行为的描述能力。情景分析的发现(中国区域研发投入增加有利于中国城市化发展,有利于中国居民收入增加)也是现有技术创新直接绩效评价文献中很难得到的结论。
内容包括专题.周昌谷研究、西泠掇英、学术研究、新书介绍、艺丛信息。
2000多年前,当儒家创始人孔子将“诗教”和“乐教”设定为成人之道的必经之路时,他看到了艺术对人生的必然意义;同样,在2000多年前,当道家的集大成者庄子以其汪洋恣肆的艺术话语言说人类的生存本性时,他意在把人类引向超逸洒脱的诗性空间;还是在2000多年前,当诗人屈原,当音乐家伯牙、师旷,当画家“解衣般礴”者,或引吭高歌,或抚琴觅友,或挥笔泼墨,他们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艺术文化资源,浸润着历代中国人的性灵。从那时甚至更早的时候开始,中国艺术文化的辉煌演进,撩拨起中国人生命之旅的琴弦,演奏出中国人生命深处值得玩味的律动,也铸就了中国人丰富的情感或虚灵的襟怀。 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曾仰对苍天,悠然而语:“你风情万种,隐藏在你的美中,向我走来;无声地向我们诉说,公开你的智慧。”用这句话
《西泠艺丛》是由1996年西泠印社出版的图书。本刊坚持以弘扬民族传统艺术、发扬民族文化精神为已任,致力于沟通丰富灿烂的中华古典文明与现代文明的传统关系,对发生于当代篆刻书画界的种种艺术现象作出审慎选择,负责地推出那些符合本民族艺术发展规律的、代表时代主旋律的学术或创作成果。 本书为2023年 期,给读者提供艺术方面的信息。
“盛世收藏”,未来一二十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将会进入飞速发展期:然而,艺术品的特殊属性“理性人”理论和市场规律无法在这一市场中正常发挥作用,造成艺术品的一、二级市场倒挂、赝品和假拍屡见不鲜,这些都是艺术品市场亟待解决的问题。作者运用博弈论和计量经济学的方法,系统研究了相关问题,认为只有建立合理的艺术品定价机制,完善艺术品评鉴和信用管理体系,建立艺术产业投资与融资机制,才能使艺术品市场规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