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史论讲解细致入微,名作解读鞭辟入里,沉浸式体悟中国绘画,滋养美感; 绘画技巧、精美范画全视频呈现,零基础学绘画,于一笔一画间修炼沉稳心境。 两辑展示各朝代时期的代表性绘画作品,涉及绘画史论、作品解读。 大家都可以画 部分,其意义不止在于习画,也是对富有鲜明时代精神的艺术品深入体悟的过程,是美感的滋养,是沉静的修炼。绘画工具选用铅笔,内容循序渐进,其目的正是为实现大家都可以画,无论有无美术基础、无论年幼及长。
在当代艺术领域,印象主义的代表人物克劳德 莫奈,依然十分耀眼。可是,作为一个艺术流派的代表,他的现实生活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美好。借钱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书信中更是屡有提及,读来令人心酸。但是,他坚持追求自己梦想的信念,潦倒中从未放弃的那份坚持,都在*终成功的喜悦中得到了诠释。能承受多少苦难与失意,就值得多少荣誉与赞美。 《莫奈手稿》收录了莫奈的200多封私人信件,以及几乎全部的画作,以时间顺序精心编排,完整地记录了他悲伤、失意、高兴、绝望、振作的一生,展现了这位印象主义之王的真实内心。
董辰生的插图选自建国以来的各个时期,有的留有“政治配合”的印痕,有的本来就是“急就章”,但即使是从这些配合画和急就章里,我们也能看出画家扎实的基本功和对艺术的一丝不苟。近年来,有不少既缺乏生活又毫无基本功的所谓画坛新秀,在给一些“地摊文学”画人物插图时,将人物画得丑陋粗俗。画者给人以美,非给人以法,更非玩蛇耍猴者博人以笑。
《叶峰艺术论》收入作者历年来发表于《美术》《美术观察》《中国油画》《海南师范大学学报》《广西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的艺术专业论文12篇。这些文章对新现实主义、绘画创新、写生与创作的关系、美术教学中的对立统一规律、美术素质教育、俄罗斯列宾美院教学等相关论题,作了深刻和精到的论述。同时书中还收入作者及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艺术家油画、素描精品四十余幅,对论文中的观点及内含起到了更好的拱托作用。
中国画论经秦汉到西晋的萌芽,于东晋、南北朝蔚然独立,历唐、宋、元的繁荣,至明清二代,重在传承总结,集其大成。这一时期,文人画大盛,称为文人者,即便不于书画实践,也大多知画懂画,故画论著述数量最丰,几占中国画论著作十之七八。《中国古代书学画论丛书》首期选择了十部画论,稍加注解,配以彩图,以助解读。这十部画论,论影响深远,则董其昌《画旨》力倡南北宗论,崇南抑北,观点鲜明,导引了其后三百年中国画的风格走向。论体系完备,则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以十八章的篇幅,丰富的内容,成为传统中国绘画理论的集大成者。论精深高妙,恽寿平出身文化世家,又历明清鼎革,以少年追随父兄参加抗清斗争,后知时世难移,寄情书画,所作《南田画跋》文字隽永,意旨深奥,细细品味,意趣无穷。而同为题画之作,金农的《冬心
班宗华是美国有代表性的中国画史研究学者,《行到水穷处班宗华画史论集》收录了他致力画史研究以来的20篇重要论文,主要集中于宋画,兼及元、明及中西交流与影响,既有早年之作,也有新近的文章,展现了作者对中国早期绘画的鉴定问题以及欧美收藏中国绘画史的持续关注,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其毕生的学术成果,可资借鉴。
柬埔寨人民引以为骄傲的吴哥与中国的长城、印度的泰姬陵、印度尼西亚的压婆罗浮屠,并成为“东方四大奇迹”。这个曾经被荒弃400多年的“东方奇迹”,凝聚了高棉民族的智慧与创造,表现了独特的东方精神和艺术审美。《吴哥艺术》作者陈履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将吴哥百年的艺术精华展现给大众读者,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暂时没有内容
应该说明的是,这部由陈子善编著的《竹久梦二:画与诗》中的画作分别选自《宵待草:竹久梦二诗歌绘本》(矢泽宽编,日本大月书店二九二二年七月版重印本)、《太阳别册:竹久梦二》(日本平凡社一九九四年五月第六次印刷本)和此书中所收录的梦二处女作《梦二画集:春之卷》,诗歌则选自《竹久梦二文学馆第一卷:诗集Ⅰ》(万田务监修,日本图书中心一九九三年十二月版)。这只是竹久梦二众多画与诗中的极小的一部分。但是,尝鼎一脔,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读者也像我一样喜欢上这位日本杰出的抒情画家,也相信会有更多的编选更为精当的竹久梦二画集在中国问世。
这是一部有关图画再现心理学研究的论文集,引人注目而发人深省,是作者另一部具有广泛影响的著作《艺术与错觉》的有益补充,它涵盖了透视问题,动作、表现、手势和运动的再现问题,视觉图像在信息交流中的地位问题,等等。贡布里希将一位艺术史家的洞察力与知觉心理学家严谨的研究方法紧密结合起来,以清晰而热情延续着艺术史与科学的对话。
北宋仁宗驸马王诜博学多才,精书画、善诗词、长鉴赏、富收藏、通琴棋,与文艺精英、政治俊杰、名儒僧道交游密切。在中国艺术史、鉴藏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王诜了“烟江叠嶂”这一画题,它具有典型的隐逸思想,作为“书信式山水画”在知音间传递,起到叙说故事、倾诉情感、交流经验、增进友谊、劝慰鉴戒等多种功能。《烟江叠嶂图》借鉴并融合了诸家风格、图式与母题,冶文人画与院体画于一炉,创造了真正意义上的文人化青绿山水。
水彩画取中国画之笔含蓄简约、西洋画之色饱和宽广,兼容中西绘画观念之自然交融。以水为脉、以彩为体、以神为本、以情为境,空灵薄透、朦胧飘逸。在诸画种中她是最浪漫、最自由、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种艺术语言。
《溥松窗书画集》包含精心创作的绘画作品100余件。溥松窗幼年读私塾,十五岁继承家学习画。传统功底深厚,技艺精湛,画风清新古雅,题材广博丰富,在继承中国画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创作了大量符合时代潮流的作品。建国之初,为了表达对新社会的喜悦之情,创作了多幅作品献给国家,还曾为人民大会堂创作过大幅作品,颇受观众好评。通过此次展览读者可以较为全面领略溥松窗先生艺术成就,全国美术界和美术批评界也能够更好地了解溥松窗先生的作品。
在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中生长发育起来的中国画艺术,以其独有的面貌屹立于东方大地。它自成系统,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一套独有的审美体系、创作观念和表现方法。中国画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在造型艺术方面的结晶。中国画艺术的演变和发展,倾注了历代大师们的精神和生命。中国画艺术发展到当代,走过一段不平凡的历程。在传统中探求变革,在变革中发展传统,历代宗师巨匠为中国艺术勤奋耕耘,他们在艺术和学术上的追求丰富了民族文艺术宝库,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整理和研究当代中国画艺术遗产,推动中国画创作和理论的发展是中国画研究的一项重要的历史任务。中国画研究院将陆续组织对当代中国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大师们的研究,整理他们的艺术经验,将研究成果汇编成册,奉献读者,以期为中国艺术的发展
一九八七年,根据高更原始手稿和卢浮宫博物馆图画室收藏的高更原始插图,法国出版了《诺阿诺阿》手稿影印本。本书是国内首次根据高更原始手稿影印本翻译的,高更的原始插图也是第一次与我国读者见面,从这里,可以看到高更许多名作的未完成状态,我们希望给读者提供一个原汁原味的版本。
朱平创作的《浙江美术批评史》是一部区域艺术批评专史,书中采用艺术传播学、艺术社会学、艺术地理学等学科的交叉视角,对各种相关文献资料进行考释,并以此观照杳渺的江南历史文化长河中浙地美术的纷繁现象与事件。内里所涉的具体时段上溯先秦至汉代,下迄晚近至现代,作者在卷帙浩繁的历代文献中钩稽辑佚,从横向与纵向上总体考量其中的关联性,力求以图证史、包罗万象。同时,以辨证的眼光切入中心与边缘、重头与次要、主流与旁系、正统与异质的微妙关系,通过区域艺术自身的结构变迁、边界转换、立场交互等问题,较为深入地阐发了浙地美术的思想脉络、理论范式及其当代价值,不仅鲜活地揭示了浙江美术批评的多元性、流动性、互文性特征,亦生动反映了其深刻的文化史、观念史意义,此外更希冀通过对时代审美风尚的演变规律之辨析,
当今时代的基础美术教育,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使构成美术课程的元素不断更新,美术课堂教学方式更加丰富,研究角度趋向全面,思考水平愈加深入。本书基于特定的视角,观察不同的美术课堂教学实践,用新的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评价观,多维度对美术课堂教学实践及其方式进行分析和探讨。 本书的撰写以美术课堂教学实践案例为基础素材,倡导对话反思式的美术教学实践研究方法,针对不同学龄段学校美术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关联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