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精美典雅的小书,呈现了奇异的瑞士天才罗伯特 瓦尔泽鲜为人知的一面:艺术评论。书中收录的25篇随笔行文自由洒脱、诙谐幽默,每一篇都彰显了瓦尔泽独特的眼光、敏锐的感受力和细腻的情感。 瓦尔泽的写作风格多种多样:有时,他以一种叙事性的、充满想象力的方式思考作品;有时,他对画作进行纤毫入微的描述,不放过任何一处局部;偶尔,他又以一种俏皮的、略带讽刺与玩味的笔调,回忆起一件作品引发的逸事。无论以何种方式接触作品,瓦尔泽始终坚持,艺术是不可侵犯的自由领域。 在这批写作时间跨度长达30年的零散随笔中,瓦尔泽不仅触及梵 高、塞尚、伦勃朗、克拉纳赫、勃鲁盖尔、华托、弗拉戈纳尔等大师的作品,还从诗人的角度,给出了自己对诗画之思的回答: 诗人抬眼向墙上望去,仿佛那不朽的画面就近在眼前,他的想象
本书以知识点的形式系统论述中国美术史的知识要点,帮助广大考生加深对中国美术史的理解,并掌握答题的一些方法。本书可供艺术硕士考试复习用,也是文艺理论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参考书。
这是一套赏析世界著名画家代表作品的艺术普及读物。通过献给卡耶博特的此次展览,您能欣赏到这位艺术家的60多幅作品,他是印象主义画家们的朋友兼赞助人,为后世留下了500多幅作品。卡耶博特描绘富裕阶层的家庭生活和室内场景,刻画奥斯曼风格的巴黎街景和户外娱乐活动,他用画笔捕捉转瞬即逝的瞬间,其绘画风格介于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之间。 认识法国印象派画家卡耶博特,出生于富裕家庭的卡耶博特是印象主义画家们的朋友兼赞助人,他为后世留下了500多幅作品。卡耶博特描绘富裕阶层的家庭生活和室内场景,刻画奥斯曼风格的巴黎街景和户外娱乐活动,他用几近于摄影技法的绘画方式捕捉转瞬即逝的瞬间,其绘画风格介于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卡耶博特的代表作有《雨天的巴黎街道》《地板刨工》等。 ※虚拟展厅※ 为每位画家模拟一座
走进上百幅中国经典古画,看古人如何在这个纷繁的世界驾驭跌宕起伏的人生。 王三悟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讲述古画里中国人独特的生存智慧,给出了解决现代人压力、迷茫、焦虑的方法。全书分六个部分:忙闲之间;享受停留;锚定自我;支撑不倒;静笃待渡;知行合一,人生从容。从五种人生境界来应对人们生命旅途中的自我和外界的关系,以达到最后的从容而行。 看一幅古画,知一个典故,拾取一点人生智慧,给人以古今相通的生命启发,这才是古画真正的价值体现。
本书是一本针对美术高考的色彩静物照片类素材书,适合广大的美术爱好者和艺考生使用。全书一共八个部分:*部分为基础知识讲解及照片书的运用方法;第二部分为黑白稿练习;第三部分为变调练习;第四部分为单体训练;第五部分为小组合练习;第六部分为常见考试静物组合;第七部分为考题模拟;第八部分为范画对临。
炼金术被埃尔金斯称为 被遗忘的化学 ,其文献记载中大量违反科学常识的知识和公式,却是一门用于思考物质及其内部运动过程的发达的语言。因此,关注炼金术能帮助当代人反思和重构古典时期的绘画本质和艺术理论。 作为利用水与石混合的例证,绘画等视觉艺术是其一,炼金术是其二。在炼金术中,贤者之石是终极目标;而在绘画中,通过水与石的关系终表现出独一无二的图像和色彩是终极目标。炼金术和绘画一样,其本质是实验室中复杂、肮脏、混乱而漫长的实验,这些实验的成功率不高,失败的案例也很多,并且绝非仅靠文本功夫就能深入探究,必须结合充分、专业、倾尽全力的实践。 物质性的记忆 构成了绘画的主体,而本书正是通过对炼金术常见步骤的分析解读,重现并反思油画画布上细腻的颜料纹路、笔触技巧和调配秘诀,从而有效地充实和巩固
《宋代徽宗朝宫廷绘画研究》是学者李方红在对中国古代艺术史的研究积累下,在其博士毕业论文的基础上完善而成的综合性著作。该书不仅采用了传统美术史风格学的研究方式,还将图像学、艺术社会学、政治学、视觉文化研究等跨学科研究方法融入其中,重新梳理、再现和重塑宋代徽宗朝宫廷绘画的整体面貌和生态。本书共有五章,在向读者厘清徽宗绘画研究的范式转变后,从徽宗文治的政治特点与文化传承,到宫廷绘画与文化绘画的对比,再到宋徽宗与宋元绘画在面貌和理论的转变,从而总结出徽宗绘画的历史意义与政治使命。
编辑推荐 《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是台湾美学大师、百万册畅销书作者蒋勋先生的又一部经典之作,堪称 《美的沉思》姊妹篇 ,荣获台湾出版奖项 金鼎奖。 蒋勋先生用柔美、亲民的文字,带我们回到历史现场,借助 西方美术史 这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口,使我们眺望和浏览世界不同文化的 美 的观念、材料、技法,省思人类共同的 美 的向往与创造。 神秘的埃及、伟大的希腊、光荣的罗马 直到光辉的印象派,及光怪陆离的现当代艺术。或作正面解读,或挖背后的故事,数千年 美 的往事,娓娓道来。全书200幅西方经典美术图片,日本超感纸张高清印刷,双封裸书脊装帧,为你带来一场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 海报: 内容简介 以时间为纬线,以各个艺术流派的艺术家及其代表性的作品为经线,回到历史现场,从史前时期的一把燧石手斧开始,围
《历代名画记》是晚唐士人张彦远的代表作。作为画史之开端与绘画百科全书,它对中国的绘画、艺术理论有莫大的影响。本书不仅向读者展示了《历代名画记》的成书过程,也图文并茂地介绍、解读了绘画作者的人物评价与作品评价之间的关系、儒家思想与老庄思想共通的 气 之思想与用笔理论等,以及这部名著的种种魅力。 余自弱年,鸠集遗失,鉴玩装理,昼夜精勤。每获一卷、遇一幅,必孜孜葺缀,竟日宝玩。可致者必货敝衣、减粝食。妻子僮仆,切切嗤笑。或曰: 终日为无益之事,竟何补哉? 既而叹曰: 若复不为无益之事,则安能悦有涯之生? 张彦远
《心画:中国文人画五百年》(典藏版)是研究中国文人画的经典之作。 本书重要的贡献是还原了文人画的真实含义及其产生的社会环境。文人画在北宋产生之时,主要指的并非是一种鲜明的绘画风格,而是士大夫阶层对自身创作活动的一种认同和期许,并以此和那些职业画家划清界限。 之后,经过南宋、元代、明代,文人画的概念不断变化发展,文人画与院画、画师作品之间的关系变得愈加复杂微妙。苏轼对于士人阶层的推崇,在董其昌的南北宗论中得到一种新的回响。 本书以纵横开合、明暗相照的叙述结构展开,切入中国画的生成原境,以广阔而宏大的历史视角、对思想体系的社会历史背景的细腻分析、饱含思辨力和理论穿透力的笔触,清晰呈现了中国文人画理论的生发、演变与成熟的发展全貌。 本书一经出版,在海外学界引起广泛关注,
本书探索、解码、诠释并描述了人体形态表现出的无限的活力、表现力及美学特质。前两个章节旨在讨论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的希腊艺术作品以及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作品的人体比例、解剖知识、文化价值观以及美学发展。第3~4章从运动、动态和比例和谐的角度研究解剖学和人体结构。作者遵循文艺复兴时期的传统,核心在于研究人体的界标和肌肉的起止点。肌肉与骨骼的连接是整体欣赏人体结构的关键,也是评估人体运动与美学关联的必要条件,这些概念在第5~6章中进行讨论。第7~8章探讨了手部和头部的结构和表现特征。 本书适合艺术专业学生及绘画爱好者作为专业参考书。
本书涉及视觉研究和艺术史研究中的一系列重要的议题,布列逊一方面立足于艺术史的传统问题,另一方面大量借用法国新理论对问题进行重新的梳理和反思,对被视为经典或者被认为自然而然的习见给予批判性的考察,对观者与绘画的关系做了重新审视。
本书稿据1993年中央公论出版《中国绘画史研究》而译。由作者不同时期的63篇文章结集而成,内容涉及中国绘画众多现象诸如故事山水画、经变画、绘卷等,并时时与日本绘画对比,以梳理其渊源同异,探赜索隐、见微知著,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以罕见的洞察力和烂熟于心的史料分析逼近作品本身,不仅能在社会文化宏观的背景下把握画家和作品的位置,同时也精于实证性的分析,由此发现了画家笔迹甚密的隐款,或精微地解读出制作者留在画面上的经营痕迹。他认为,就中国绘画史而言,重要的并非框架,而是支撑其根基的诸种事象。这种研究态度极大地影响了同时代及后来的绘画史研究者们。
本手册分为上、中、下三篇,用通俗浅显的语言展示了绘画心理学在中学生群体中的应用。上篇分章节介绍了中学生的11种常见心理问题在绘画中的表现形式,并通过120个中学生绘画心理分析实例详细讲述了如何进行中学生绘画心理分析;中篇主要讲述绘画心理学在中学生心理建设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包括个体咨询、团体咨询、心理普查及心理课活动等,以便让读者们知晓如何将绘画心理学与自身的工作有机地结合;下篇首先介绍了绘画测试(包括普查和个体咨询)的测试过程,然后结合400余幅例图详细讲述了如何进行绘画心理分析。该手册为国内目前关于中学生绘画心理学的内容*为详实的一本书,我们希望通过本手册,读者们能够更好地通过绘画把握中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实践广泛应用到生活当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美国东岸*重要的美术馆,例如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等,每年会推出二十项左右专题展或个人回顾展。有的耗费巨资,策划经年,牵动四方,一票难求。陈丹青旅居美国期间,经常流连于各大美术馆与博物馆,观赏艺术原作。 《回顾展的回顾》记录了陈丹青在美国观看的50余场展览,广泛涉及艺术史上的重要艺术家和艺术流派,远自古希腊雕塑,卡拉瓦乔、委拉斯贵支、维米尔等,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代表画家,当代艺术家,乃至中国的古今艺术品。抛去艺术史,抛去定论,他以普通观众的视角审视原作,以随笔的形式记录下与大师素面相对时的无声交谈。
《西方美术史话》是一本西方美术史的 入门 书,力求精练简明。从史的要求来看,似乎未免简疏;但也有好处,即有可能用较多的篇幅对作品、艺术家、流派进行论述和分析,把各种类型艺术作品的审美特性,说得更充分一些。介绍美术发展的历程,只讲思想内容而不讲艺术技巧的特色,是不能全面提高对于美术的欣赏力的。因此,作者在论述中穿插了一些关于技巧、技法发展变化的内容。比较,是认识艺术特征的好办法。作者在分析某类艺术作品(或艺术家)时,也采用与其他作品(或人物)相比较的办法。不但在外国作品之间互作比较,也与中国的艺术作品比较。《西方美术史话》毕竟讲的是西方的艺术。在进行评价的时候,需要听听原作者和西方评论家的意见。因而有关作品或流派的解释,无论是褒或贬,作者尽量选择一些艺术家自己或他同代的评论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