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撷取了梵高艺术生涯中大量片段,以严肃而生动的论述呈现了梵高的艺术发展进程。首先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梵高的十载艺术生涯,通过近300余幅具有代表性的画作,叙述和分析了梵高的艺术之路。此外,本书还收录了梵高大量书信片段,这些 梵高的话 ,直观透露了梵高对人生、艺术的信念及对健康、死亡的看法,读者可由此一窥梵高的精神世界。 在时间顺序的基础上,本书还从两条主线来论述梵高的信仰和艺术生涯:首先,梵高是如何从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变成了一个彻底的无神论者;其次,梵高艺术历程的各个阶段是如何受到了不同画派和画家的影响。对其产生影响的艺术家与流派包括巴比松派、黄金时代的荷兰画家、印象派、新印象派、日本版画、伦勃朗、德拉克罗瓦、高更等。本书诠释了在这如此众多的前辈及同辈大师的影响下,梵高如何创造
《封神演义》想象力奇特,世界观宏大,神仙故事深入民心,也给后人留下了极大的再创作空间。本书是段磊(午夜猴子)创作的《封神演义》人物形象艺术设定集,他花费三年时间构思并绘制了七十幅精彩画作,分为圣、神仙、凡人、异人、妖怪五个篇章,使《封神演义》中惊世异能的姜子牙、道术精奇的杨戬、敢做敢为的哪吒、鸟嘴鹰翼的雷震子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本书的艺术作品融合了多种艺术风格:现代感的人物构型、中国传统水墨笔法、民族泼墨泼彩和岩彩的大胆用色。这些丰富的元素使得他的作品既有水墨的流动,泼彩的墨色淋漓、奔放浓郁,又兼具岩彩的斑斓深沉,极具中华民族特色。神、人、妖共同参与的东方神话史诗,在方寸间的勾勒涂抹中徐徐展开。 《封神》,堪称一部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封神演义》通俗绘本,具有
《美术核心素养大家谈》(修订本)延续原书主体内容的基础上,作了如下改变:一是增设了“第五篇:美术核心素养新语”,分为“上篇:大家新谈”和“下篇:博士微谈”。增加了尹少淳、胡知凡、周凤甫、王大根、兰岗等美术课标组专家在重要学术研讨中的授课课件;二是对“核心素养”与“美术核心素养”的主要文献进行梳理,包括期刊文献、报刊文献和专著文献(含译著),有利于对美术核心素养有深入探究兴趣的硕士、博士等研究者和一线老师们结合自己的研究和写作需要,按图索骥,进行参阅。三是在形式上增加了书签,上有主编寄语“核心素养,大道行焉”。此外,加入融媒体技术,除了访谈录音外,还增加了视频资源:一线优秀教师如魏瑞江、徐军、唐笑等的精彩教学片段和尹少淳的精彩讲座视频片段。
\\\" “我想和你们分享我的这份记忆,和我一起在画里感受四季的旅程。” 《旅行箱里的四季》是插画艺术家卤猫以“四季”为主题的图文作品集,按四季之序,分为春、夏、秋、冬四章,集结其近10年间创作的100余幅精选插画作品和多篇生活随笔,以灵动的画笔与细腻的文字共同呈现各地的四季变幻与节气生活之美。 在卤猫眼中,美好的生活应该是,春天有花,夏天有风,秋天落叶,冬天下雪,分明的四季, 能展现生命的丰盛与多样。春天公园的樱花,夏天岛屿的海风,秋天森林的红叶,冬天北欧的极夜……行走在不同的城市,穿越在山野湖畔,四季的光阴、美好的日常都被温柔地画进这本书里。 除了插画作品之外,本书还特别收录卤猫撰写的多篇随笔,透过真实细腻的文字,分享其关于画画、自然、季节、旅行、阅读等方面的点滴感受。 \\
一把撑开的雨伞顶上放着一个水杯,杯里盛了四分之三的水。这是马格利特1958年的画《黑格尔的假期》,也是此份研究的核心所在。其实,说它是份研究,不如说它是场旅程,因为在这里,它不是要解释一部作品,不是要穷尽作品的意义并将其占为己有,而是要贴近一种在可见地劳作的思想的运动,是要将自己置于一种既是绘画也是思想的目光之下;而这又需要写作,需要那不可见的描述……凭借一种由作品所激发的分析视角,凭借画家留下的文本,贝尔纳?诺埃尔复原了这种与其物质化融为一体的思想的运作。 “这两个熟悉的客体,我们急不可耐地向它们投去识别的目光,它们却一下子就避开了我们。我们越是什么也没看见,我们就越是强烈地感受到它们的躲避——什么也没看见,除了一个水杯和一把雨伞,但它们以这样一种丧失身份的方式被布置起来。”
贝蒂·艾德华的畅销书《像艺术家一样思考》所教授的绘画法,让上百万人学会了画画。现在,贝蒂·艾德华运用同样的绘画法带领大家从黑白素描进入色彩绘画的世界。《像艺术家一样思考Ⅲ:贝蒂的色彩》提供五天学会使用色彩的技法:运用详细的配色步骤图解,一步一步地由简单的色彩搭配到具挑战性的各种色彩的综合运用与创意,让读者了解色彩的基本结构,包括如何欣赏我们看到的色彩。书中妙趣横生的色彩逸事贯穿始终,在阅读、欣赏美妙的色彩中,可以轻松掌握色彩的各种配色技巧及它要传达的意义。是绘画者、艺术爱好者和从事设计工作的人的推荐工具书。贝蒂·艾德华的色彩绘画书,让你五天学会使用色彩!★了解颜色的基本构造★了解光线如何影响色彩★色彩如何彼此影响★如何操作色彩深浅、明暗★如何平衡各种色彩、使色彩和谐★如何运用
本书为“可居藏珍”丛书中的一种。本书共分四册, 至三册原大彩色影印,第四册为释文及相关文稿。 册为黄宾虹手书《画学篇》长卷,由唐云先生题引首,正文后有赖少其、白蕉、王贵忱、卢子枢、黄文宽、吴三立、李育中、齐燕铭、李一氓、周怀民、肖殷、容庚、苏庚春、商承祚、吴灏诸学者题跋;第二册为王伯敏书赠王贵忱的黄宾虹手校《画学篇》印稿,王伯敏题引首,中间为黄宾虹批校《画学篇》铅印稿,后有赖少其、李遇春、林锐题跋;第三册为王贵忱手抄《画学篇》,吴三立题引首;第四册为《画学篇》相关文稿,包括知名艺术史学者、中国美术学院范景中教授所撰序文、前三册的释文、赖少其寄赠《画学篇》致王贵忱函、王贵忱撰《黄宾虹〈画学篇〉书卷》,赵志钧撰《记宾虹老人的〈画学篇〉》等。
达 芬奇一生勤于记录,写下了数以万计页的手稿,而现存的手稿则有5000 多页。 在他那卷帙浩繁但疏于整理的手稿里,达 芬奇就像一个被神秘的欲望激动得左冲右突而*终无所斩获的孩子。这些经过诸多波折分散于世界各地的草稿很少注明日期,事实上人们已经习惯于将达 芬奇手稿称作 含义模糊的纸片 。它不仅包括未寄出的信件、各式表格、不同语言的读书笔记、机械和工程草图等,而且即使同一张纸上也往往会有其不同研究领域的痕迹,一篇关于光学的文章旁边可能是一幅人脸素描、一种关于特别颜料的配制方法或者是关于某篇医药配方的论文。 鉴于此,他的米兰时书写的连续72页的《哈默手稿》则更见得弥足珍贵。手稿当中包含大量对水力学、天文学、建筑学、岩石和化石的阐述文字和手稿草图。当1994年微软总裁比尔 盖茨以3080万美元的价格购
《张关卣书画作品集》主要收录了作者近几年创作的二百余幅书画作品。 《张关卣书画作品集》分绘画篇与书法篇。这是作者四十余年在中国传统文化书画事业上慢慢求索、步步追求的结晶。 作者的书画风格,深受明代“青藤画派”影响,创作中作者常用粗笔写字,更喜榜书,大写意传统花鸟画,独钟情“牡丹”。画风疏朗潇洒、雄健纵逸、色艳而不俗。画艺大胆泼辣而不失传统,其作品题材松、梅、竹中都很有体现。书法篇中集中有百幅书法作品,细细观览其占极大篇幅的行书中,其疾风暴雨的用笔,严谨有序的章法和浑然天成的布局,是作者天真的内心真实写照和自然流露的情趣。
琼安·米罗,西班牙杰出的画家、雕塑家、陶艺家。米罗的艺术是独特的,在所有的超现实主义画家中,他是最忠实于自己的记忆和无意识感受的一个。因而他的艺术风格充满着诗意和自然意象,自由、奔放而又抒情。他的画中往往没有什么具体的形,而只有一些线条,一些形的胚胎,一些类似于儿童涂鸦的形状。他用单纯的原色,看似漫不经心其实是十分精准地在平面上涂成一个个轻松而自由、无拘又无束的色块。米罗对于自然有着的感受力,因而他能用象征的手法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米罗运用他对数字和色彩以及线条的敏锐,将人类对于自然万物的理解和感悟时空而又几近地表达出来。米罗的绘画,经常重复地表现他的一些母题,星星、月亮、女人、小鸟、叼烟斗的人,长耳朵的梯子等等。他巧妙地运用了人们对儿童涂鸦的关注、对胚胎的好奇、对生命的探
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画家、美术教育家。他的实践与理论成果为现代中国美术的发展开启了广阔视角,影响深远。 吴冠中先生勤于著述,立论新颖犀利,于20世纪80年代前后讨论了关于抽象美、形式美、形式决定内容等一系列重大美学问题,提出了“风筝不断线”、“文化战争”、“笔墨等于零”等一系列艺术主张。在引起广泛关注、讨论、争议的同时,也激发了当代艺术从业者们的探索热情。他一生致力于融合西方油画与东方水墨画这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所作彩墨画力图用传统水墨的绘画工具展现时代风尚,构思新颖、章法别致、推陈出新,既有传统韵味,又有当代精神,每一件作品都透露着他的艺术理想与人生感悟,展现着他对艺术创作的执着追求!同时,吴冠中先生始终坚持强调艺术作品的社会普及性,并多次将自己的作品无偿捐赠给中
作者以中国国画的画法,精心刻画了中外100位的哲学家的肖像,并给每位哲学家写了简短的传记,中英文对照。画作以神写形,以神驭形,极尽人物情态,呈现了哲人的绝高之风骨。作者用笔优游不迫,宽博有致,刚健笃实中华光四溢,开肖像画一代新风。作者对西方哲思与传统文化有精深独到的见解,这些思想涓流化为清新流畅的笔法与传神写照的造型,从精神角度镌刻下时代的肖像。 《哲人神采》是东西方的相遇,是艺术与哲学的对话,肖像与文字、图画与书法、黑白与彩色的交融,用毛笔完成了细腻的线条勾勒,堪称大师之作。
本书为恽寿平花卉画片集。恽寿平(1633—1690),名格,字寿平,以字行,号南田,清初书画家。工诗文,善书画,尤擅花卉,以北宋徐崇嗣为归,一洗时习,独开生面。恽寿平用笔含蓄,画法工整,作品娟秀幽美、淡雅出尘。清《梦园书画录》中有诗云:“交光花月望琼台,香动南枝一半开。雪夜不须吹玉笛,春风还傍笔花来。”
上虞丁念先念圣楼旧藏昊昌硕手迹册页九十八纸,今归陆兄玉柱、张兄荣德两先生,多为缶翁散佚之作,不乏首见、稀见之品,略可分文献、杂记、联句、跋语与诗诸类。诗为大宗,凡五十二通,已刊二十九通,大都出之《缶庐诗》卷四、卷五、卷六,其间十六通又人《缶庐集》,手迹与之稍异处,如《干嘉诸老手札》第二句『书法出入钟王问』,『钟王』改『苏黄』;《清道士画松歌》『相约同走江头哭』一句化作『犹自开口笑向天,羞为阮籍穷途哭』二句,皆人集时改定。是为副本,出之庚申(一九一〇)年前手笔,两者相较,可见用心处。
《中国历代名画作品欣赏:朱耷作品》由文浩选编,供读者朋友们阅读欣赏。朱耷一生对明朝忠心耿耿,以明朝遗民自居,不肯与清朝合作。其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这正是朱耷自我心态的写照。其山水画多取荒寒萧疏之景,剩山残水,可谓“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为旧山河”,可见他寄情于画,对明王朝充满眷恋。 朱耷的画笔墨放任恣纵,苍劲圆秀,构图疏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韵。章法结构也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对后世影响极大。
《渡海白云贯古今 黄君璧书画展作品集》收录了20世纪中国现代国画艺术家、教育家黄君璧先生(1898—1991)的书画精品130多幅。其擅山水,长于飞瀑、流泉、风帆、霜林,师承渐江、夏圭,有极深的传统功底。作品笔墨氤氲,苍劲有力,气势雄壮。《渡海白云贯古今 黄君璧书画展作品集》还收录了艺术家评论、艺术年表等珍贵文献材料,全面总结了黄君璧先生的艺术成就。
植物艺术画是以植物为对象,以绘画为形式,真实反映植物种类、形态特征的特殊艺术表现形式,对植物学研究、植物知识普及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芳华修远(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植物艺术画展画集)》收录了第十九届国际植物学大会植物艺术画展参展画作一百余幅,并对中国和世界的植物图谱历史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和梳理。《芳华修远(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植物艺术画展画集)》是对中国百年来的植物科学画与植物艺术图谱的一次总结,也是对当前中国新生代自然艺术创作成果的一次集体展示,对于促进生态文化的建设、自然美育的普及有着积极作用。
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起源,更是中国文人想象力的源泉。 屈原作楚辞,开了文人诗先河,诗歌的文学性大大提升。屈原的诗歌中除了铮铮铁骨、忠贞气节,还充满了浪漫和梦想,对美和理想的追求构成了屈原创作的楚辞的基调。楚辞中明媚华丽的词藻、瑰丽无边的想象、跳跃明快的节奏,都让它成为了中国诗歌史的高峰,文学史上珍贵而璀璨的宝石。 由陈丝雨绘制的《楚辞观》,是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楚辞》典藏套装中的重要一本。陈丝雨用富有现代风格的插图,在保留原著神髓的同时,以绵密的线条、瑰丽的想象、炫目的色彩重新演绎了楚辞中动人的故事、汪洋恣肆的幻想与瑰丽迷人的传说,使之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
《辞源》中对于仕女的解释为:『①画家画的美人,宋以后多叫士女,后又作仕女。②官僚家庭的妇女。』仕女画是人物画中以女性形象为描绘对象的绘画,直到六朝时期,它才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正式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