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600年中,墨梅是人青睐、得到最广泛实践的东亚水墨画题材之一。毕嘉珍(MaggieBickford)《墨梅》一书是对墨梅的次完整描述,她全面论述了中国画派中一种类型的形成,充分采用跨学科的方法,论证了艺术、文学、文化和政治以及群体、个人的活动如何相互作用产生了新的画派及其范式。墨梅出现于12世纪初的宋代,在14世纪中期蒙古统治下形成范式,这些均可得到文献准确地证明,允许现代学者近距离地去观察中国文人画艺术的形成过程。此外,本书批评性地考察了墨梅如何从宋代精英文人的艺术选择成为后来中国绘画正统艺术的过程。
《为医而生:一个意大利肾脏病医生的故事》是意大利危重肾脏病学家Claudio Ronco教授的自传中译本。书中通过一个个精彩而引人入胜的故事,讲述了他成长为一名医学大家的经历,特别是讲述了如何面对人生路上的荆棘的心路历程。《为医而生:一个意大利肾脏病医生的故事》不仅对于医学生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对于一切有志于成就一番事业的有为青年都不无裨益。
墨彩画水禽的的新创意,是在继承和延续传统中国画艺术精髓思想的前提下,脚踏实地地在大自然中用物语的对话去揭示自己的感悟,以不断的嬗变、转换、接替和再生来呈现出一种崭新的面貌。墨彩画水禽的艺术特色表现在黑色为主体,色彩为辅助,以意笔勾写皴擦,用“线”来突出和丰富整体结构,建立和组合形象的视觉格局。以淡雅和谐的色彩来补充拓展形象的局部特征。以灵活多变的笔法来塑造形象的量感和神韵。以符合当代人审美的角度来烘染画面的环境气氛。在多方位和更宽阔的视野范围内,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中,把水禽放归于波澜壮阔、微妙神奇的大自然,使其繁衍生息,展翅翱翔……墨彩画禽创作,在掌握和运用笔墨、色彩关系之外,将各种水禽的形体姿态、前后左右、正侧方位、疏密开合及相互穿插转折关系上,不遗余力地、反反复复地着重刻
在敦煌壁画中,最引人注目的形象,除了飞天,就要数千姿百态的音乐舞蹈了。从北凉到元代1000年间,不同表现的乐舞,几乎是朝朝各异,代代翻新。敦煌莫高窟也可以说是一部厚重的乐舞形象辞典,大多数洞窟里都保存有形象各异、姿态有别的乐舞,在琼楼峻宇、乐池舞榭中绘着成组成群的乐队和单人、双人的舞蹈,是我国文化史上极为宝贵的艺术财富,在我们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音乐史、舞蹈史、民俗史、艺术史研究的专家们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料,也成为乐舞专家们在艺术实践中创新借鉴的珍贵资源。本书展现的就是这些乐舞形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