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艺术理论家。早年山水师法宋元诸家,画风疏秀明洁,晚年用笔纵肆,墨法淋漓,格法多变,尤精册页小品。存世作品有《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山水清音图》《竹石图》等。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名言有 一画论 、 搜尽奇峰打草稿 , 笔墨当随时代 等。作为中国画史上的大家级画家,其山水画作对后世影响深远。本书分门别类,有大量石涛的山水小品创作范图,还配上大量石涛本人在对绘画艺术深刻经验体会的画论,画作画法精到,类型丰富,有中国传统文人画特色,对当代学习研究中国画特别是山水画者有很好的学习借鉴意义。本次改版做了一定的增删修订,对相关画作和相关文字都作了一定的调整,以更好的适应读者的学习需求。
石守谦教授从2007年开始主持中研院“东亚文化意象之形塑”课题项目,在之后五年左右的时间里,先后撰写了六篇有关东亚山水画交流方面的论文,陆续发表在台湾大学艺术研究所的《美术史研究集刊》和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学术期刊上,本书即为这六篇专论的结集。由于国内向来对日、韩美术史较少深入了解,更不用说从整体上来考察它们的互动关系,因此石守谦教授在此方面的研究具有学术上的开拓意义。 山水画起源于中国,后逐渐为韩国、日本所接受,在拥有共同理念和传统的基础上,又延展出各具特色的在地文化。比如“净土”、“桃花源”等理想之境,在将理念付诸笔端,加以形象描绘的过程中,都与各国当地文化传统相结合,不断被再创作与辗转流传,生发出各种变种,塑造出既可相通但又面貌各异的文化意象,其间故事,颇值玩味。这
溥心畬画法精到,画风高雅洁静,秀丽典雅,再现了古人的画意精神,富有中国传统文人画特色。尤其山水画传统功力深厚,题材多样,有北宗风格,独具一格。作为深谙画理的大家级画家,全书有理论部分,山水技法解析图,配上大量山水人物花鸟创作范图,画法精到,富有中国传统文人画特色,其所作山水远追宋人刘李马夏,近则取法明四家的唐寅,用笔挺健劲秀,真所谓铁划银钩,将北宗这一路刚劲的笔法──斧劈皴的表现特质阐发无余,并兼有一种秀丽典雅的风格,再现了古人的画意精神。本书收录大量溥心畬山水课徒稿作品和山水画精品范作,对当代学习研究中国画者有很好的学习借鉴意义。本书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补充,对相关山水画内容进行了一些新的增删。
柯九思发展了墨竹画鼻祖文同的画法,主张以书入画、书画结合,自称 写干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或用鲁公撇笔法,木石用折钗股、屋漏痕之遗意 。柯九思画竹一般竹节不作勾勒,而是先用淡墨晕染,再复以重墨晕染竹节的两端,然后以草法写成竹叶,善用浓淡墨色分竹叶的阴阳向背, 以浓墨为面, 淡墨为背, 层次分明。这种以书入画的画法,融入各种书法用笔,笔力浑厚、劲健,使得整体画面明净,布局清朗,形神兼备,在中国画竹史上独具一格,影响颇为深远。此书搜集整理柯九思的墨竹画谱和历代墨竹画的精品力作,并配上一些相关画论,使读者能完整欣赏到柯九思的墨竹绘画艺术,并可做学习临摹之用。
本书两位作者是中国画史上的大师级画家,本书是他们的花鸟画谱,分门别类,收录大量的陈淳徐渭相关花鸟画作画稿,全方位展现了陈淳徐渭的花鸟画艺术,并配上相关画作解说,也特别适合国画爱好者进行学习临摹。本书内容分为花鸟册页、写意花鸟、泼墨华卉等。
本书主要探索山水画中山的视觉形象,将这一传统艺术元素以时代的脉络细致划分,呈现出了五个精彩纷呈的章节。在这之中,读者能够领略到峰、峦、坡、岭、谷等多种山体形态在历代画家笔下的独特魅力与造型特点。古人对于山的观察与描绘,不仅仅停留在视觉的层面,更融入了深厚的主观意识与哲思。他们深知 山行步步移,山形面面看 ,意味着在行走中,随着步伐的移动,山的形态也在不断变化;而 四时之景不同,朝暮变态不同 则揭示了山在不同时间、不同季节下所展现出的多样面貌。这种对山的多元角度理解,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深刻洞察与敬畏。
中国以其传统的文化特点形成了她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 中国画,其中分为花鸟、山水、人物三大画科。本书选取了中国绘画史上花鸟画杰作100 幅,均配有专业的解读文字。给大众提供了宝贵的临摹欣赏、学习研究的参考资料。 花鸟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三大画科之一,是我国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题材。中国自古留下了丰富的绘画遗产,对当今的绘画临摹、学习、欣赏、研究和提供了极好的参考资料。 由于当今国家的飞速发展,国人对艺术等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大。所以,我社面对图书市场,以精选花鸟画 100 幅的内容,并对每幅作品进行通俗讲解,让社会更多读者了解中国绘画 气韵生动 应物象形 等 六法 之内涵,从中领悟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
本书精选五代至明清时期花鸟画中的经典花卉形象,以局部写真形式展现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花卉艺术魅力。作品中制式多样,技法工写兼备,题材广泛涵盖梅兰竹菊、牡丹芍药等,既展现画家对花卉形态的精准把握,又传递深厚文化内涵。
本册拟收录著名山水画家周裕国先生历年来写生创作的山水画小品精品力作约70余幅,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斗方、条屏等小幅式构图表现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致,画面峰峦叠出、沟壑纵横、行云流水涌动其间,给观者可居可游,可亲可爱,颇有小幅见鸿篇之美。
中国以其传统的文化特点形成了她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 中国画,其中分为花鸟、山水、人物三大画科。本书选取了中国绘画史上人物画杰作100 幅,均配有专业的解读文字。给大众提供了宝贵的临摹欣赏、学习研究的参考资料。 人物是人类较早的艺术表现题材,人物画也中国绘画的三大画科之一。历代画家留下了丰富的绘画遗产,对专业绘画者提供了宝贵的临摹、学习、欣赏、研究和参考的资料。 本书从魏晋到明清,所精选的 100 幅作品展现了古代艺术家的高超技艺,同时,对每幅作品进行讲解,打开了步入传统艺术之门,让更多的社会读者了解中国绘画种 神形兼备 之内涵,从中领悟民族文化艺术之特点。
《花鸟画谱》是一套由上海中国画院花鸟组首批画师集体创作的带有教学性质的花鸟画课徒谱,由孙雪泥、唐云、江寒汀、张大壮、陆抑非、王个簃、吴青霞、陈秋草、张守成等近现代花鸟画大家共同创作。画谱共122幅,涵盖花卉、禽鸟、草虫、蔬果、树石等重要门类,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这些画稿出自近现代花鸟画大家之手,故艺术水准极高;二、画稿带有明显的教学性质:每页画稿针对物象的不同姿态、造型作多角度的描绘,另有不少是白描工笔与水墨写意一一对应者,以展现物象结构与绘制笔法。画稿还绘有步骤图,展现绘制的前后过程与具体方法。这样一套由海派花鸟画名家集体绘制,精致细腻、内容丰富而带有教学性质的画谱极为珍贵稀见,适合于临摹学习之用。现按画谱门类,分为《花卉一》《花卉二》、《禽鸟草虫》、《蔬果树石》,本书为
八大山人是明末清初的艺术大家,大写意的一代宗师,他一生苦难,由王孙为遗民、落发为僧再佯狂还俗。八大山人的画是满怀悲悯与禅意的,苦难的境遇到了八大山人的笔下,就变成了激越的清响。八大之所以称为八大,是磨难之后的圆融,困顿之后的超越。 作为大写意画家,册页极能体现八大山人的艺术水准,其笔下的花鸟鱼虫、山石草木形象夸张,笔墨凝炼沉静,作品用笔直率而不入疏狂,用墨灿烂而不落臃胀,构图奇特,禅意幽然,艺术价值极高。 本书选取八大山人册页中的经历,合集成册,共分十本,以飨读者。
在陈师曾笔下, 四君子 之外的花卉题材更是丰富多样。本卷中辑有松树、水仙、荷花、牡丹、萱草、月季、芭蕉、凌霄、山茶、紫藤、玉兰等50余种花木,包括螃蟹、虾、鳜鱼、佛手、南瓜、玉米、茄子、荔枝等生活气息浓厚的品类。如南瓜、茄子、石榴、白菜绘为一幅的《蔬果扇面》(本卷P114),《携酒与鱼》(本卷P083)。陈师曾又善于在博古图上补画花卉,由古趣中见生意,如《岁朝清供图》(本卷P048)。 概括而言,其花卉作品特点有一: 一、借古:学吴能变、博习诸家 陈师曾在1910年前后得清末民国初年书画泰斗吴昌硕真传,在汲取其金石笔墨雄强之气的同时,博习诸家,上溯沈石田、徐青藤、八大山人、石涛等明、清大家,不为一家所囿。他留日学过博物,对于物情生态,有过科学的研究,在汲取吴氏金石笔墨雄强纵横之气的同时,力求真妙并举,
《花鸟画谱》是一套由上海中国画院花鸟组首批画师集体创作的带有教学性质的花鸟画课徒谱,由孙雪泥、唐云、江寒汀、张大壮、陆抑非、王个簃、吴青霞、陈秋草、张守成等近现代花鸟画大家共同创作。画谱共122幅,涵盖花卉、禽鸟、草虫、蔬果、树石等重要门类,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这些画稿出自近现代花鸟画大家之手,故艺术水准极高;二、画稿带有明显的教学性质:每页画稿针对物象的不同姿态、造型作多角度的描绘,另有不少是白描工笔与水墨写意一一对应者,以展现物象结构与绘制笔法。画稿还绘有步骤图,展现绘制的前后过程与具体方法。这样一套由海派花鸟画名家集体绘制,精致细腻、内容丰富而带有教学性质的画谱极为珍贵稀见,适合于临摹学习之用。现按画谱门类,分为《花卉一》《花卉二》、《禽鸟草虫》、《蔬果树石》,本书为
本书主要介绍了以白描的形式表现禽鸟。全书内容包括白描的基本介绍、工具、禽鸟的结构及动态分析、单只禽鸟的表现技法、禽鸟图例、禽鸟配景创作表现步骤、禽鸟配景创作图例。作者的笔法得古风遗韵,线条流畅自然,墨色浓淡相宜,虚实、疏密得当,对禽鸟的神态结构、羽毛质感的表现概括明确、朴素简洁。全书共40种禽鸟,240种姿态,并配有9个相关作画视频,方便读者观看、临摹、学习,技法简单易懂,适合中国画初学者学习。
那位99岁老人的平凡日子,让大家分享到了朴实无华的人生智慧。倪萍在绘画中,也贯穿了浓得化不开的“姥姥情结”,画册直白地命名为《和姥姥一起画画》。 与《姥姥语录》一样,《和姥姥一起画画》同样抒发了对姥姥的怀念与感恩之情。她的画笔之下,大多是自然、淳朴的东西,如姥姥院子里的向日葵、月季,可爱的小鸡、游水的鸭子等等。倪萍说:“感谢姥姥一生用爱、用良善养育着我的心灵,没让我的眼睛饿着,让我始终能看到美。” 评论家认为,倪萍的画作个人风格鲜明,“笔笔有情”,取材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作品轻形式重意义表达,很多作品以图文并茂方式讲述了人生的过程和道理,充满了人生哲理。
本书稿基于作者多年研究黄公望画法的经验总结与画法解析。内容包括概述,画具介绍,绘画技法与作品欣赏,绘画技法解析中分为山石、树木、泉瀑、点景人物四大类,同时归纳、分步骤解析了黄公望常用皴法,使内容更浅显、易掌握。
《花鸟画谱》是一套由上海中国画院花鸟组首批画师集体创作的带有教学性质的花鸟画课徒谱,由孙雪泥、唐云、江寒汀、张大壮、陆抑非、王个簃、吴青霞、陈秋草、张守成等近现代花鸟画大家共同创作。画谱共122幅,涵盖花卉、禽鸟、草虫、蔬果、树石等重要门类,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这些画稿出自近现代花鸟画大家之手,故艺术水准极高;二、画稿带有明显的教学性质:每页画稿针对物象的不同姿态、造型作多角度的描绘,另有不少是白描工笔与水墨写意一一对应者,以展现物象结构与绘制笔法。画稿还绘有步骤图,展现绘制的前后过程与具体方法。这样一套由海派花鸟画名家集体绘制,精致细腻、内容丰富而带有教学性质的画谱极为珍贵稀见,适合于临摹学习之用。现按画谱门类,分为《花卉一》《花卉二》、《禽鸟草虫》、《蔬果树石》,本书为
《中国历代名画技法精讲系列:故宫画谱·花鸟卷·墨梅》又称《芥子园画谱》,系清初沈心友邀请画家王概、王蓍、王臬、诸升编绘而成。所编各集,先按画种,后按题材分类,既讲画法源流,又有画法浅说,不但汇集了技法歌诀,而且特别注意用笔与布置、图式与程序,有图有文,浅显易懂。早已成为一部便于初学者通过临摹掌握国画技法的经典著作,二百多年来,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薛永年主编王一飞、陈芳、徐鑫编写的《故宫画谱(山水卷青绿)》立足于中国五代、宋、元名家名作,精选其中的青绿绘画作品选编成册。以读画的形式,通过较为详细的技法解析与步骤图来帮助读者学习青绿的笔墨技法,同时,亦将画理贯穿于具体的技法讲解中,帮助学习者通“理”明“法”。此书极好地展示了历代名家的多种青绿画法,是国画爱好者学习画青绿的极佳范本,也是难得的国画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