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画教学过程中,以画为案例作示范与讲解,能让抽象的理论一目了然。本书本着这样的精神,借助百画百题,以一题一画、图文并茂的形式展开,力图化繁为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地将中国画一些规律性的知识与作画方法介绍给读者。本书分中国画的基本语言、中国画的基本章法、中国画的色法与墨法、中国画的学习方法、中国画的艺术处理、中国画作品欣赏等六章,通过本书,读者可以对中国画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在创作中快速入门。
中国花鸟画的写实风格以宋徽宗为始,至宋末元初的赵子昂结束。自元以后,写实风渐弱,写意风盛行。写意使中国画的表现形式更加纯粹,同时,也带来了它的弊病——过于潦草。所以,至今写意画的精品并不多。
《潘天寿花鸟画论稿(新版)》讲画史画理,画法画诀,指头画,讲境界、讲传统、讲创新、讲生活,传统功力深厚,画法精到,大处着眼,小中见大,文笔典雅。 《潘天寿花鸟画论稿(新版)》荟萃了潘天寿先生的经典著述,搜集了他大量的精品画作画稿,汇编成册,这次新版增补了大量的花鸟范图,更突出花鸟画相关内容,使全书更加丰富完整,是一本高水准的中国国画类读本。
牡丹繁盛于中原,广泛种植于中国大部分地区,它的花朵硕大丰满,浓艳瑰丽、馨香馥郁,素有花王之称。唐代以来花鸟画家大都喜欢把牡丹作为十分重要的绘画素材,反复加以表现,或富丽堂皇,或笔致潇洒,神采飞扬,不断涌现出风格迥异、美妙动人的牡丹画作品。这些作品是我们了解传统艺术,学习传统技能的宝贵资料。《七彩牡丹写意技法(赤橙黄绿青蓝紫牡丹画法要诀)》所讲述的写意牡丹技法,是作者杨海滨多年来研习传统和创作实践的切身体会,希望能对花鸟画爱好者有所启示。
这是一本教人增长本领、产生乐趣的书。花鸟字画历史悠久,好看易学,但许多爱好者苦于找不到入门书籍。本书作者为初学者着想,在书中从作画工具起讲,从最基础的东西说起,然后循序渐进,逐一道来,详细介绍了点画画法、构字规则等具体要领,并介绍了布局章法及装裱形式等,供广大读者参照。所讲技法,均配有相应图例,生动直观,简要实用。
说起画鸡,他对鸡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喜怒哀乐情感变化,以及鸡的呜叫、打斗、争食、歇息、梳羽、啄痒、打盹、繁殖下一代等等,观察人微,并且以巧妙言词赋予“人格化”的道德情操。古人云:“鸡有五德”,在他的画里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对鸡的造型生动,形神兼备、雅俗共赏;用墨用色,协调和谐;用笔点划为主,兼用勾勒,重在传神写意,起到以墨助色,以色显墨,色墨浑融,达到使物象通体剔透,层次分明的效果。这是一条继承传统,发展创新的路子,值得发扬。看他的画,是一种艺术享受,精神享受,使人振奋,并带来吉祥、幸福、快乐和希望。为此,我们将他与鸡有关的画作编成《山夫画鸡》一书正式出版。相信它可为离退休老年朋友和爱画的少年儿童起到范本作用。
巴特·路伦的这本书展示了鸟类丰富的多样性和当代一些杰出的鸟类画家的作品。同时,还向那些想继续进行鸟类绘画创作的人们传援了一些重要的技术和手段,这些年来,由于受益于前辈画家而又掌握了以前画家所未能使用的创作工具,鸟类绘画作品的质量有所提高。本书开篇介绍了实地写生的重要性,这一点是经得住时间检验的,也是许多大理所强调的,无论是通过速写、绘画、摄影或仅仅是观察鸟类,实地写生都提供了绘画创作所需要的,画家所注重的直接的灵感,知识和经验。
潘天寿(1897 ~ 1971),现代书画家、篆刻家、美术教育家。原名天授,字大颐,号阿寿,早年别号懒道人、心阿兰若主持,晚年自署东越颐者、颐翁、雷婆头峰寿者等,浙江省宁波人。曾任国立艺专校长、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美协浙江分会主席。为前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著作有《中国绘画史》、《中国书法史》、《听天阁画谈随笔》等。 潘天寿功力雄厚,笔墨精湛,学养极高。在艺术创作上是多面手,诗、书、画、印俱佳。他上承宋人马夏的雄健峻拔,汲取明人戴进的豪放、沈周的沉稳和清人石涛的苍浑,尤其受八大山人奇崛冷逸风格的影响。后创立了自己的沉雄奇崛、苍古高华的艺术风格,成为一代艺术大师。代表作有:《露气》、《小龙湫一角》、《记写雁荡山花》、《欲雪》、《灵鹫俯瞰》等作品。本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生活中的审美情趣大都通过花鸟类的题材表现出来。历代的画家们将生活中的所见、所感、所悟寄意于花鸟之中,以自己独特的审美观点,用画笔将身边这些点点滴滴凝固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流传了下来。它们题材多变,风格多样,笔墨随意挥洒,不囿于客观形象的束缚,直抒胸臆,处处流淌着诗性的美学。 为了让读者更全面、更系统地认识和了解中国绘画,体味传统意味下人们对生活中的美的理解与认知。作者经过精心准备,将那些具有代表性的花鸟画作辑选出来,尽量*限度地还原这些传世画作的原本风貌,整理成这本《中国传世花鸟画全集》,以方便读者阅读、鉴赏和查阅。在编排上,以时间顺序和流派传承两个参照体系为线索,配以专业的鉴赏说明,力求把中国的花鸟画全面而系统地介绍给读者。
《中华竹韵》共有五部分组成。《中华竹韵》主要内容包括序竹之韵、有物日竹、竹谱、爱竹者、艺术、竹屋等。
顾青蛟,江苏苏州人。1969年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专科学校,后进修于无锡轻工业大学。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二级美术师。无锡市书画院国家一级
孙其峰是艺术上的苦学派和奋进派。他的学识渊博,阅历广阔,又能虚怀若谷,自重自强。在长期兼任繁杂的教学行政管理工艺的同时,一直紧握画笔,抓紧每一分钟的空暇时间挥官书画,从不肯有片刻的停滞或怠惰,其精勤的拼搏精神和坚韧的顽强毅力在当代画坛上是罕见的。正像人们所说,他是以超出许多名家双倍或多倍的努力来营构其自家的艺术殿堂。同时,他又是热心延揽人才和提携后学拭 画坛伯乐。天津美术学院老一辈名家,如李鹤筹,李智超,张其翼,溥佐,萧朗等人,几乎都是经他举荐而步入学院的。天津美术学院的中青年画家,在其成长的路途上,邮局大多洒有他辛勤栽培的心血和汗水。丹青不随韶华去,健笔逾昔艺更精。孙先生已期然在书画艺术和教学诸方面取得如此成就,然而他却淡泊心志,甘守寂寞,誉毁无惊,谦退恭谨,极力缩减自己在
八大山人,原名朱耷,有“雪个”“个山”“人屋”“八大山人”等别号,江西南昌人。他出身明宗室,历经家国沧桑之巨变,后沦落市肆,出入江湖。其墨迹简约清淳、淡泊雅静,恰似幽泉寒潭,透澈而莫测其深,开大写意简笔之妙境。 八大山人擅长书画,花鸟以水墨大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练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他的水墨艺术达到了一个划时代的高度,尤其于大写意花鸟画领域,在明代青藤、白阳的基础上再造其极,傲视群伦。
与唐云、张大壮、陆抑非并称为“海上四大花旦”的江寒汀(1903-1963),是中国近现代艺术目前的花鸟画家、艺术教育家之一。江寒汀擅长花鸟画,尤以描绘各类禽鸟著称于世。其绘画内师传统,外师造化,广泛地从传统与自然中吸取养料。他早年曾认真研究历代花鸟画家的技法,上溯宋元诸家,下逮明清的陈白阳、徐渭、恽南田、金冬心、八大山人、新罗山人等,尤擅双钩填彩、没骨写生。他又潜心揣摩任伯年、虚谷画艺,并加以系统研究,以致其临摹二人之作几可乱真,在画坛上有“江虚谷”之誉。 据说,为了画好各类禽鸟,江寒汀不仅经常去鸟市看鸟、买鸟,家中还喂养了多种灵禽异鸟,泼彩之余,观其态,听其鸣。经过数十年的朝夕相对、细观默察,对这些禽鸟飞、鸣、食、宿的千姿百态了如指掌,故其笔下百鸟形态各异、动静自如、生动形象,以致张
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花鸟画无疑占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以其独特的寓意象征性,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观察世界、表达感情的思维方式,即“天人合一”,“物我贯通”的哲学思想理念。而在众多的花鸟绘画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又是一种非常流行的题材。《梅》收录以“四君子”之一的“梅”为题材的中国历代绘画经典作品。
张婷婷主编的《中国传世花鸟画(彩图版共4册)》精选了从唐代至清代的花鸟名作一百幅,采用大开本形式,将百幅花鸟精品清晰完整地呈现于读者眼前。在体例编排上,配合精美的图片,还设有『名画档案』、『大师生平』、『大家评赞』、『画史留痕』、『国宝传奇』、『名画品读』、『画中话』、『画外之音』以及『绘画小词典』九个栏目。其中,『大师生平』为作者的生平简介,及其绘画风格与代表作品;『国宝传奇』介绍了画作历经众多朝代、被辗转收藏的过程;『名画品读』则从画作的风格、技法及特点等方面,全方位地对作品进行赏析。读者还可以从『画外之音』等栏目中了解到与画作相关的历史背景。『画中话』一栏,提取画中景物,追溯其历史渊源,及与其相关的绘画历史。『绘画小典词』的增设则能让读者的阅读变得更加轻松,在欣赏画
卢坤峰,当代画家,山东平邑人,一九三四年生,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毕业,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浙江美术家协会理事、浙江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美术学院教授、山东临沂画院名誉院长、中国艺术教育研究会理事、泰华艺术协会海外顾问等职。 卢先生早年多作工笔画,善写生,后专车水墨写意画,对中国历代文人画有精深的研究,继承和发扬了传统,创造了自己的清新高雅并有强烈个性的画风,平时所作以兰、竹和鸟类居多,曾创作粗毛竹巨幅,作为联合国大厦之重要装饰,名噪中外。 卢先生的作品有《卢坤峰画集》、久卢坤峰画选》、《卢坤峰兰竹谱》、《墨竹要述》、《卢坤峰墨兰说》、《林菸庐画谈》等大型画册和专著流传于世。因此得到外的教授、专家、学者和广大美术爱好者的推崇。
花鸟画在技法上的写实和在表现内容上的繁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发展,但这也使得花鸟画一旦成熟便会持久璀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积淀,魏晋南北朝时期,花鸟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初吐嫩蕊;大唐盛世时花鸟画尽展娇妍,“折技”法使花鸟画在技法和意识上走向统一;宋元时期花鸟画以一种高贵的身份走进宫廷画院,宋徽宗赵佶以至上的皇权地位将工笔花鸟推向峰巅;明清时期花鸟画在技法上已经相当成熟,写意花鸟画开始异军突起并渐成燎原之势,兼工带写法、“没骨”法、“勾花点叶”法,各成一脉,名家辈出。加之西方传教士携西洋绘画技法进入中国,至清末,中国花鸟画已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中国花鸟画大师:王雪涛画集,ISBN:9787102027456,作者:王雪涛绘
宋代的花鸟画,从大幅巨制到宋人小品,不论是学习者还是欣赏者,都会从内心里体会到花鸟画带给人们的视觉美感,宋代花鸟画家对自然物象精妙的体察与理解,对绘画技巧恰到好处的运用,是中国花鸟画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时期,是花鸟画的黄金时代,千年后的今天,观赏这鲜活灵动的画面,纯熟的、多样的表现技法,令人叹为观止,对于学习花鸟画者来讲,宋代花鸟画更是临摹学习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