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艺术史中的中国山水画
《文心轨迹:曹建华写生作品集》收入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专职画家曹建华近年来创作的中国山水画50余幅,分为恭王府花园写生小记、长白山写生追忆、静影山景区写生记、十渡写生册记、长治壶关大峡谷写生记、难舍黄山、巴山写生随感等几个主题,这些画作是作者有感于生活中的某种经历和情感而迸发出的结果。
《故宫画谱(山水卷杂树)》选用的历代画谱包括《芥子园画传》、《梅花喜神谱》、《冶梅竹谱》、《顾氏画谱》、《梦幻居画学简明》、《三希堂画谱分类大观祥课徒稿》、《罗浮幻质》等。 孔耘和林素梅主编的《故宫画谱(山水卷杂树)》所涉及回家生卒年,以徐邦达编《改订历代流传绘画画编年表》(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年)为主要依据;文中引用历代画论等古籍内容,《中国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为主要依据。
本书立足于中国山水画五代、宋、元名家作品,精选其中的山石画法选编成册。以读画的形式,通过较为详细的技法解析与步骤图来帮助读者学习山石的笔墨技法,同时,亦将画理贯穿于具体的技法讲解中,帮助学习者通“理”明“法”。此书极好地展示了历代山水名家的多种山石画法,是国画爱好者学习山石的不错范本,也是难得的国画教材。
薛永年主编,王一飞、陈芳、徐鑫编写的《故宫画谱(山水卷青绿)》立足于中国五代、宋、元名家名作,精选其中的青绿绘画作品选编成册。以读画的形式,通过较为详细的技法解析与步骤图来帮助读者学习青绿的笔墨技法,同时,亦将画理贯穿于具体的技法讲解中,帮助学习者通“理”明“法”。此书极好地展示了历代名家的多种青绿画法,是国画爱好者学习画青绿的不错范本,也是难得的国画教材。
本书精选作者40幅左右的山水作品,配以清新短文,从形式到内容都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陶亚杰,高级工艺美术师。其作品“观瀑图”被法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七星岩”、“匡庐飞瀑”等作品分别被国内外藏家收藏。本书是他的山水画集。
本书就山水画的基本构成要素山、石、水、云分别作了细致的示范和分析。每一项都通过临习古人的若干技法,结合写生,再加上作者创作中的体会,给山水画的学习者展开了一条学习路径,能让初学者尽快入门,让自学者补习不足。本书是一本优秀、细致的山水画技法类参考图书。
《山水图》卷,明末清初画家龚贤所绘。龚贤为金陵八家之一,但他的艺术造诣居金陵八家之首。他的山水画远宗董源、米芾、吴镇,近师沈周,进一步发展了笔丰墨健的画法,此画笔墨浑厚,苍秀沉郁。
图以前、中、后三段写江南山水。前作疏林坡石,树三组,株株有别,对树叶的描绘笔精墨妙,或作横划,或为圆点,或作松针,或为夹叶,垂枝、介字夹杂其中,高低横斜,参差错落,疏密得当。画树干运笔方中见圆,且时有波折,老而秀,苍而润,是典型的龚氏笔墨。中为小洲茅亭,水面如镜。后作对岸山峦,雄浑敦厚,层层推远,疏朗松秀中寓着沉雄的功底。
集王羲之行书字成篇,当从唐代的怀仁和尚始,他集的《集王羲之行书圣教序》广为流传。之后,集字蔚然成风。僧大雅集的《吴文碑》,元序集的《金刚经》都是集王字的代表作。宋、元、明、清以降,代有集王书名作问世。到了清末,康有为列出了古今集王字十八家,但据目前的发现,恐怕还不止这些。千百年来,这些集字法帖,不仅保存了王羲之书法的许多珍贵遗迹,对传承王羲之书法做出了贡献,同时也给历代学书者提供了许多方便。因为学书法的终目的是为实用,即书法创作,创作需成句成篇,而集字帖能满足读者这方面的需要,它能使学书者掌握快捷的背帖方法,以节省时间,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被古今家书法实践认可的事实。但历史发展到了今天,古代的集字帖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集字形式,都有许多局限性,已远远不能满足书
欣赏和学习中国画,离不开对画史上经典名作的了解。中国画的历史源远流长,由于种种原因,古代流传至今的绘画名作非但数量十分稀少,而且散佚于世界各地。缘于此,我们编辑了这套《国宝在线》丛书,按绘画题材、风格技法等要素重新进行分类,将中国画史上的国宝级名作聚于一堂,精心印制,并尽量放大至原寸,为学画者提供了下真迹一等的范本。此外,我们还对书中收入的每一幅名画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与分析,部分局部放大,叙述这些流传千年的国宝背后的故事,并插入与之相关的其他名画的照片与材料,为广大喜爱中国艺术的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欣赏素材和参考资料。本书收入的古代绘画作品为故宫博物院、辽宁博物院、上海博物院等三大博物院联合在上海举办的“国宝展”作品,从原作拍摄制版。
《山水画传统技法解析(20种)》对于传统,“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需要了解和掌握传统山水画的各个发展阶段及其代表画家的风格和特点。《山水画传统技法解析(20种)》将中国五代到清代的20家山水画代表人物,逐一介绍,说明其生平、师承、发展、技法特点和真迹收藏情况。图分石法、树法、平远法、高远法、写生出新等几类。水、云等其他技法也在“平远”、“高远”二法中结合介绍。《山水画传统技法解析(20种)》中这些画是作者通过长期研究、实践、理解、分析自作的,供读者借鉴、参考。
青绿山水画的发展由唐宋时期的极盛到以后的逐渐衰落,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可分为以下几点:、从宋代“文人画”的兴起到元代发展壮大,使文人大夫执掌了以后的山水画坛,也就是“水墨渲染”、“逸笔草草”的风格成了山水画坛的主流和品评艺术标准的规范。第二、是青绿山水画的制作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对传统绘画要有深刻的理解,还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一丝不苟的精神。第三、是青绿山水画所需的颜色,在制作上比较复杂,与之比较,水墨画所需的材料要简单得多。第四、文人大夫在绘画理论上的深入探讨和水墨材质的淋漓尽致的发展,传统的文人情趣及人格理想,使“雅逸”一派水墨山水在内容和形式上达到了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