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守谦教授从2007年开始主持中研院“东亚文化意象之形塑”课题项目,在之后五年左右的时间里,先后撰写了六篇有关东亚山水画交流方面的论文,陆续发表在台湾大学艺术研究所的《美术史研究集刊》和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学术期刊上,本书即为这六篇专论的结集。由于国内向来对日、韩美术史较少深入了解,更不用说从整体上来考察它们的互动关系,因此石守谦教授在此方面的研究具有学术上的开拓意义。 山水画起源于中国,后逐渐为韩国、日本所接受,在拥有共同理念和传统的基础上,又延展出各具特色的在地文化。比如“净土”、“桃花源”等理想之境,在将理念付诸笔端,加以形象描绘的过程中,都与各国当地文化传统相结合,不断被再创作与辗转流传,生发出各种变种,塑造出既可相通但又面貌各异的文化意象,其间故事,颇值玩味。这
《设色山水有问必答》系中国画技法有问必答丛书之一。中国山水画的设色方法千变万化,流派纷呈。千余年来,它作为中国绘画的*门类及其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本册介绍了青绿山水、浅绛山水画等设色山水技法中碰到的50个疑难问题。介绍了中国传统山水画中重要的浅绛画法和青绿画法,如画树木、墨法、笔势、山石法、染皴法、云水、用墨等。 本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本着 取法乎上 的精神,阐述传统基本技法,结合传统名画作品解疑排难,除了分步骤介绍了设色山水的画法步骤及画理外,另附有独立成幅的示范图。简明实用,十分适合初学者学习参用。
宋代是中国美术史上群星闪耀的时代,在以文立国的政治环境中,书画艺术空前繁荣,朝野内外崇文尚艺之风盛行。宋代的绘画发展十分全面,人物、山水、花鸟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都有极大发展,绘画的形式也是种类繁多,其中小品画以存世量多、题材广泛,成为欣赏和研究宋代绘画的重要对象。本书从真伪优劣、作者生平、绘画技法、文化特色等多方面对宋代小品画加以解读,侧重画法与画理研究的结合。 宋画色彩典雅幽暗,层次极为丰富,需印刷精良方见其真。本书将临摹学习与画作品鉴合为一体,不同于普通画册明艳失真的色彩,专家反复的校色使得印刷颜色在*程度上反映了古画的原貌。书脊设计上采用的 裸背包布 装帧方式,让书的每一页都可以完全平摊展开,为读者的观看与临摹提供了便利。高清图版纤毫毕现如近观原作,为读者献上一场精妙绝
本册拟收录著名山水画家周裕国先生历年来写生创作的山水画小品精品力作约70余幅,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斗方、条屏等小幅式构图表现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致,画面峰峦叠出、沟壑纵横、行云流水涌动其间,给观者可居可游,可亲可爱,颇有小幅见鸿篇之美。
本书汇集了对中国山水画经典理论与创作问题的诸多思考。结合画家及观者的感知经验,从士人的审美思想脉络中阐发传统山水画中的 光影 气韵 卧游 师造化 和 远 等重要范畴,以此揭示山水画的视觉特点、空间表达与士人的精神性理想。并在具体作品案例的分析中,重新审视宋元山水画的笔墨语言及其象征性等问题。本书还融入了作者真实的创作经历与实践体悟,在考察 临摹 与 写生 之内在关系的同时,探索当代山水画的创作路径,引发 山水精神 之时代反思。 林泉之思,皆在画忆。 本书旨在从经典理解与读画思考中唤起大众共鸣,从山水画的品读中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以此获得心灵的沉淀。
本书稿基于作者多年研究黄公望画法的经验总结与画法解析。内容包括概述,画具介绍,绘画技法与作品欣赏,绘画技法解析中分为山石、树木、泉瀑、点景人物四大类,同时归纳、分步骤解析了黄公望常用皴法,使内容更浅显、易掌握。
本书共分17章,通过对青绿山水画的发展简史,青绿山水画的分类与特征,青绿山水画的用具与颜料,青绿山水画的构图与程序,青绿山水画的临摹、写生和创作等进行系统而详尽的论述,由浅入深地使读者从了解并把握青绿山水的常识和理论,过渡到具体物象的表现技法和作品临摹,*后进入到写生和创作阶段。本书结构清晰,语言通俗易懂。书中配有大量的作品图片,大部分为作者近年来创作的青绿山水画精品。其中 简史 部分精心选取了古代及近现代的山水画名家的经典作品,与表现技法相关的章节还引入了相当一部分作者的课徒稿,创作草图、步骤图和实景图片,书后更是配有高清的大幅范画数十幅,不仅全面而立体地展示了青绿山水的学习过程,更对读者通过研读和临摹作品,举一反三,而后进行写生和创作大有裨益。
学习传统山水画须从临摹入手。初学者面对古画名作,往往无从下手。本书作者为当代著名山水画家、山水画教育家,且具备数十年山水画教学经验,为初学者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临摹学习方法。 全书分三卷:*卷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法,第二卷为初级临摹,第三卷为高级临摹。*卷中,作者亲手绘制近百幅基础技法解析图。第二、三卷,精选六十余幅意境、笔墨俱佳的历代传世珍品画作,展示原图,划分临摹步骤,示范临摹画法,一步一图,以精致笔触配合精到讲解,使得本书极具可操作性。 独特的大开本设计能够完整展示名画的画面和笔触,配合精心设计的画面解析、局部放大等环节,更使得本书具有与众不同的实用性。 本书美轮美奂,还具有极高收藏价值。
《望江南:吴浩然给孩子的诗意江南》是一本以 诗意江南 为主题的文图并茂、装帧精致的画册。吴浩然先生深得 子恺漫画遗韵 ,学习借鉴子恺画风同时,也形成了自家特色,画家前后构思了近五年,画成了这套 望江南 系列组画,内容多为走访江南各地的写生小品 这是画家献给江南的一份真爱。除了精美别致的图画,本书配文、配诗也追求精致,颇为用心。总之,这本书老少咸宜,图、文都能给人以美学熏陶,也可以加深我们的乡国情怀,文化自信。
此幅作品描绘了浙江富春江一带山水景色,黄公望将富春江两岸数百里胜景尽收笔下,场面壮观,视野开阔。富春山脉此起彼落,连绵蜿蜒,显现着交响乐一般的节奏感。富春江两岸峰峦树木,似初秋景色。全图雄秀苍莽,变化多端,诸如茂林村舍、渔舟小桥、亭台飞泉,令人目不暇接。画法有 董巨 湿笔披麻皴,也有干笔皴擦。用笔简练,使水墨发挥极大作用,对以后水墨山水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大千的山水画,是他所涉猎画类中,着手晚,却持续时间长的,其成就之大,且量丰、质高,是他能屹立于20世纪画坛大师之林值得赞誉的画种。大千画山水,包括临摹、写生、自创三类,工笔、写意、泼墨泼彩兼善,水墨、浅绛、青绿、金碧俱能。《奇丽的清川叠翠·张大千山水册》就是一本大千山水画集,书中收录了大量大千山水画作品。无论是前期的临仿古人,集其大成;还是后期的万象罗胸,一心独造,都令人折服于其山水画创作的俱能精善,感慨其山水的创新面貌在笔墨上和视觉的冲击力上都为中国画揭开了新的篇章。
《新中国山水画的时空表现》运用20世纪50、60年代中国画改革的相关史料,从山水画时空表现的视角,分析不同类型画家、不同区域艺术实践的现象。这其中既包括:传统型画家跨时空的 截搭 实践;新锐画家脱离传统经验,表现现实时空的实践;主流画家衔接政治文化与传统经验,表现时空的实践;也包括:长安画派 外来者 文化的认同感,江苏画院 家园 文化的归属感,以及岭南画派持续开放感等地方经验的实践。通过这些不同类型现象研究,总结山水画表现社会主义的现实场景,意识形态文化的象征性,以及新时期日常生活体验三个层面的时空现象,阐释新中国山水画的复合时空意义,突出新中国山水画与政治文化相联系的中间环节 新时期日常生活体验的价值。
本书分为水墨山水画的概述,水墨山水画的发展简史,水墨山水画的特征与分类,水墨山水画的用具,水墨山水画的笔法、水法与墨法,水墨山水画的特殊表现技法,水墨山水画的写生与创作,水墨山水画作品欣赏等22个章节,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和浅显易懂的语言对水墨山水画的笔墨技法、构图原则,以及写生、创作要领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讲解,便于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透彻地理解并充分掌握相关理论,再在此基础上过渡到写生和创作。
宋代是中国美术目前群星闪耀的时代,在以文立国的政治环境中,书画艺术空前繁荣,朝野内外崇文尚艺之风盛行。宋代的绘画发展十分全面,人物、山水、花鸟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都有极大发展,绘画的形式也是种类繁多,其中小品画以存世量多、题材广泛,成为欣赏和研究宋代绘画的重要对象。本书从真伪优劣、作者生平、绘画技法、文化特色等多方面对宋代小品画加以解读,侧重画法与画理研究的结合。 宋画色彩典雅幽暗,层次极为丰富,需印刷精良方见其真。本书将临摹学习与画作品鉴合为一体,不同于普通画册明艳失真的色彩,专家反复的校色使得印刷颜色在*程度上反映了古画的原貌。书脊设计上采用的“裸背包布”装帧方式,让书的每一页都可以完全平摊展开,为读者的观看与临摹提供了便利。高清图版纤毫毕现如近观原作,为读者献上一场精妙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