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丰富详实的图文资料,通俗易懂,略带幽默的语言,引领读者穿越千年历史长河,领略中国画的独特魅力与深邃意境。 让那些非专业人士、不懂画画的人,通过中国画,读懂中国画。 本书深入剖析了中国画的艺术特色与技法。从笔墨到线条、色彩、构图等绘画元素的运用,再到写意、工笔等不同画法的展示,全方位展现了中国画独特的艺术语言与表现手法。同时,书中还通过具体作品的分析,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中国画中的意境营造与情感表达。 此外,本书还特别关注了中国画与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的紧密联系。通过探讨中国画中的 道法自然 气韵生动 等理念,揭示了中国画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哲学思想。这种跨学科的视角,不仅有助于读者更全面地理解中国画,还能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这就是中国画》是一部集知识性、艺术性
中国画简称“国画”,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中国民族绘画。国画按题材可分为人物、山水、界画、花鸟等,按技法可分为工笔、写意、勾勒、没骨、设色、水墨等。这套书中介绍的《干里江山图》就是大青绿设色山水画的杰出代表,而《富春山居图》属于典型的水墨山水画。 中国画的工具材料主要为笔、墨、砚、纸等。早期,人们大多在绢上作画,宋元以来渐渐画到纸上。我们通常用“绢本”“纸本”等字样来说明画作的材质,如《簪花仕女图》和《洛神赋图》就是典型的绢本作品。
来玳珊笔下的女性人物个个优美传神,所有知性丽人都可以在这儿找到无法用语言陈述的情愫。画中人的温文典雅的气质,打动着观者的心,给人以精神的愉悦,这是十分重要的。画中唯美浪漫的氛围,是画家心欲营造一个理想世界的追求。来玳珊创作思想开放,创作手法多样,她的画既富传统审美情趣,又具现代手法;这种绘画的表现形式既符合我们民族的欣赏习惯,又大胆吸收西方的一些色彩表现经验,这是她取得成功的原因。本书精选作品百余幅。
本书收录了那些比较珍贵的,讲述质量非常高的工人师傅的访谈。通过本书的阅读,走进10位真实工人的精神世界。这10位工人的年龄段不一样,在工厂里面的位置也不一样。有的是1958年就进厂的老工人,最年轻的有一位是33岁,已经变成电视台的主持人,这里有很大的命运变化。而且有工厂的党委副书记,也有一般的装卸工人。希望通过这本书带给大家一种过去50年计划经济时期工人印记的印象。
山西古代壁画现存数量居全国之首。从南到北,寺庙道观乃至普通人家的炕围皆有遗迹;从汉魏到明清,不同时代和风格皆有所存。《画说山西古代壁画》将此集萃一册,其中多有之前并不为世人所熟知者。全面而又有所侧重,通俗而不失、文化内涵。集全面性、趣味性、观赏性、研究性于一体,既表现了壁画所蕴载的佛道风貌,展示了古代社会世俗之风情。
本画卷,方24开精装120页,连续长卷经折装加硬板护封,也可作册页式欣赏。本画卷藏于台北故宫,为世界佛教图像画中的珍品,为工笔画,全画共绘佛、菩萨、天王、罗汉、尊者、龙王、力士、飞天、妖魔、群臣、官贵、僧人等628余貌,人物极其众多,手法精微,场面壮观,极。
《地下画廊:河西走廊出土壁画彩绘砖/华夏文明之源》是一部关于河西走廊出土魏晋十六国时期壁画与彩绘砖的研究专著。分为六章,对出土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嘉峪关等地的数百帧壁画、彩绘砖及其历史文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再现了古代河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俗生活。
这是一本中国画鉴赏方面的通俗性工具书,兼有绘画理论与绘图谱之性质,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把全面而系统的中国画基础知识介绍给需要对中国画略知门径的读者。 该书可以技法为经络,以类型为纬架,内容包括五大部分 一、中国画技法史略,上迄远古时代,下至20世纪,主要叙述中国技法承与流派。 二、历史代中国画论,内容从六朝到20
《当代写意画唯美新势力:胡益通写意花鸟画精品集》是“当代工笔画唯美新势力”丛书系列中的一册,选取的是胡益通的写意花鸟画精品。
海派绘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篇章,它上承明清传统的余绪,下开20世纪中国画的新格局,是中国近现代绘画史的转折点。在国际化、开放性、都市化的语境中,海派绘画改造了以往文人画的精英化性质,具有现代意义上的艺术的市场化、大众化特征,它以其的兼容并蓄的包容性特立于画史,创作了海上画坛空前的繁荣格局,并对建国后新中国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因而,海派绘画历来是中国艺术史研究的焦点所在,它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历史坐标,是任何一位研究中国美术的学者所无法绕开的,而对之的评价,长期以来,则又褒贬不一,莫衷一是。海派绘画的重要性与争议性既是美术史研究的焦点,也成为举办本次研讨会的出发点。海内外著名学者纷纷寄来论文,各抒己见,目前已收到中英文论文55篇,共计78万字,这些论文将结集为《海派绘画研究文集》一书
甘肃,位于我国地域版图的地理中心,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 。在这块辽阔的土地上,陇人自古便得山水之灵气,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明,成为华夏文明中一颗锃亮的明珠。甘肃除了拥有举世闻明的“石窟之乡”“彩陶之乡”的美誉外,其书画艺术成就也是光彩夺目的。生长在陇原大地卜的人们随处都能看到文人墨客留下的艺术珍品,闻到前辈书人的翰墨气息,听到陇原书画艺术跳动的旨符,领略到书画家超凡的艺术魅力。 甘肃书画艺术源远流长,早在史前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的大地湾文化和马家窑文化,在这些文化的彩陶上出现了大量的刻画符号和精美而富有变化的彩陶图案,这些符号和图案都是原始社会灿烂文化的标志,也是我国绘画与书法史上保存最占老的作品,显示了我们祖先的智慧和杰出的艺术创造力。大地湾文化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无
1956年,我考取中央美术学院彩墨画系(1959年改名国画系)。那年代一切模仿苏联,国画系也推行“契斯卡柯夫教学法”,极力推崇素描,口号乃是“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甚至有一个传闻:说齐白石曾表示,假如自己年轻,也要学画素描。对此,我表示怀疑。心想中国古代那么多大家,哪个画过素描?他们的造型基础是什么?近代大师任伯年,当代最顶级的大师齐白石、黄宾虹根本没画过素描,那么他们的造型基础又是什么?李可染先生说:“中国画是白纸对青天。”那白纸对的当然不是石膏像和模特,而是如古人画竹那样,成竹在胸!是写(也可以说是泻)出来的。 当时我有机会看到当代大家作画过程,画人物的有刘凌沧、傅抱石、徐燕荪,他们都是白纸对青天,一挥而就。蒋兆和先生画人物就不像素描写生大卫头像那样,先从外轮廓开始逐渐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