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元七百五十年的历史时期,是中国古典绘画成长、成熟并走向繁盛的辉煌时期,各种典范性的风格和样式,不断地被创造和衍生出来,其间开宗立派的名家,被后世画家奉为圭桌和基点;后人遵从这些规范,并根据时代的需求和个人的才情,不断生发、变革和创新,推出新的范本,从而使中国绘画掀起一波又一波师古开新的浪潮。 日本和中国几大博物馆联袂举办之“千年丹青——日本中国藏唐宋元绘画精品展”,全面地展示了唐宋元中国绘画发展之恢宏脉络。
《百骏图》,绢本,设色,纵94.5厘米, 横776.2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这幅画描绘了姿态各异的百匹骏马,放牧游息于草原的场景。 郎世宁擅以将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和西洋光影透视法相结合,呈现中西趣味兼容并蓄的画面。画中马匹们或卧或立、或嬉戏、或觅食,自由舒闲,聚散不一。在具体的表现手法上,郎世宁常用西画的前重后轻、前实后虚、前大后小等写景方法,使画面产生空旷深远的景界,画中马匹、人物、树木、土坡皆应用了光的原理,使物象极富立体感;而如松针、树皮、草叶等的墨线勾勒,石块土坡的皴擦等仍含有中国传统手法,即使是马匹及树干上的阴影表现,亦是以中国传统的渲染方法来完成。整幅画技法高超,极具创新。画面色彩浓丽,构图繁复,形象逼肖,被列为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之一。此图绘于雍正六年(1728),堪称郎氏早
《汉宫春晓图》,绢本,设色,纵30.6 厘米,横574.1 厘米,被称为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之一,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画用手卷的形式描述初春时节宫闱之中的日常琐事:妆扮、浇灌、折枝、插花、饲养、歌舞、弹唱等,画出后妃、宫娥、皇子、太监、画师等一百余人,个个衣着鲜丽,姿态各异。画中人物的服饰,有着典型的唐风,家具则具有明代特色,因此画中描绘的并非汉代宫廷,而是汉人宫廷。 这套书在内容的选取、图片的清晰度、色彩的还原性以及印刷用纸等装帧设计上下足功夫。还原长卷形制,将长卷的精华部分引首、隔界、画心、隔界、尾子完整呈现,纸张轻柔细腻,体现出浓浓的书卷气和中国风。装帧形式采用拉页右开,外封为右手活封,即能*限度保护画心,亦能便于长卷全貌展示。外装去繁就简,在体现专业品质的前提下以较低的定价推
此画是花卉类题材的长幅巨作,全图以兰竹、山石为题材,并以兰花为主体层层展开。每丛兰花穿插有致,疏散俏丽,变化多端。姿态万千,繁而不乱。画面中巧妙地融入了山水画的意境,将怪石、古松、劲草、洲渚陂陀穿插其间,因宜配景,错落有致。文徵明的花卉画法出自沈周,后集众家所长,自成特色,以细秀为主,潇洒劲逸,具有文雅恬静的格调。《漪兰竹石图》中,文徵明以书入画,全图以精细中带工拙,勾、擦、皴、染多用中锋参以侧锋。兰草以中、淡墨为主,线条转折轻松自如,流利秀劲,熟练中又见生涩。山石以淡墨、干笔的勾勒为主,简洁整体,用来烘托兰花。整幅长卷墨色淡雅,工细中蕴含着质朴,体现了文人画清逸、苍劲的风格特点,也呈现出文徵明晚年花卉作品的风格样式。
本书是介绍西方大师人物作品的一本书,涵盖法国、英国、美国、俄国等西方各国的绘画大师,从古典到具象再到抽象,从肖像到风景,再到静物,书中作品图片多为高清,并附带相关画家的生平简介与历史影响,给读者提供 好的视觉感受,并能了解相关的 画家的生平,可以给读者不一样的作品感受, 好的辅助绘画学习。本书可作为临摹、收藏等多种作用,也可以为非绘画专业的艺术爱好者提供欣赏之用。
此画构图疏密相间,虚实得当,与题画诗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画卷开始满塘荷花,或映日盛开,或含苞待放,掩映于欹正俯仰的荷叶之中。 荷梗 圆劲挺拔,迎风摇曳,隽逸多姿。荷叶用泼墨法秃笔横扫,墨色淋漓,浓、淡、焦、润等多种墨色,极富层次感,充分体现出中国画 墨分五色 的特点。八大山人的绘画多以原物寄情,用象征的手法表达寓意,把物象人格化,此幅《河上花图》也不例外,画的后半部分充斥着各种典故和禅、道习语,同时用荷花、荷叶、莲子作为意象来隐喻自己的人生,晦涩复杂,情绪奔放,堪称是八大山人晚年的杰出精品。
全卷以白描勾线为主,共绘水仙40余株,花苞花朵180有余。画面结构严谨,花叶繁简得宜,繁而不乱,疏密有致。用笔以细长流利而匀净劲秀的线勾勒花叶,用淡墨晕染出阴阳向背,将水仙幽静、婀娜的姿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图除了主体水仙花描绘的生动活泼,画面下的土坡也十分精彩,采取了“飞白石”画法,用笔轻拂,笔墨十分虚灵;丛丛小草采用中锋浓墨写出,笔法劲利,沈稳而富于变化,此种颇有宋元人淡雅蕴藉、气韵淳古的风致,绝非一般庸工俗史所能及。所以在赵孟坚传世不多的作品中,该藏品无疑是难得的佳作精品,也是研究赵孟坚笔墨风格的重要资料。
《中国教及传说》将乌上层建筑式的文化概述与生动具骨的传说故事相结合,再以具有时代感的传统工律绘书形式表现出来,毁不乏理论内蕴,又富有民间气息,是一种雅俗共赏的新尝试。古代哲人所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古代书家所说“离形得似”,都是要求人们不谨拘泥于形象,更应把握形象后面的真理和神韵。本书分为两部分,综述部分、传说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综述部分、中国儒教、中国道教、中国佛教;传说部分、孔子的传说、福神的传说、老子与尹喜的传说、玉皇大帝的传说、千手千眼观音的传说、善友太子入海取宝珠。
其峰早年起步时,一脑子崇古感情,相信当时流传的所谓“宋元至上论”,学花鸟认定明清之交的儿位大家,轻视“海派”,甚而连任伯年也不屑一顾,终日一心摹古,拜倒在陈白阳、徐青藤、恽南田、华新罗足下。直到1944年,进入北平艺专学习,接触到大师徐悲鸿,旧观念方才动摇。开始追求写实,重视写生,结合已往对明人林良、吕纪作品摹写的基础,在刻划形象上取得突破,适当吸收西法,促成“应物象形”功力上的跃进。艺术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不料近来,这位象形能力强的老手,却也说出一句几乎背叛自己赖以成功的怪话。他说:“变形比写实要高一档”,话虽只是一句,却透露出他观念上发生了轻微的地震。绘画上具象与抽象的微妙关系以及发展前景,本是画家们的共同课题,要求每人作出自己的答案。“没有方向的前进是没有希望的。”他的这句话
陆抑非(1908—1997),名翀,字一飞,而立之年改为抑非,花甲后自号非翁,古稀之年沉疴获痊,又号苏叟。江苏常熟人,中国现当代杰出画家和 的美术教育家。曾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西泠书画院副院长,常熟书画院名誉院长,西泠印社顾问,浙江省第四、第五届政协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浙江省委顾问。 临摹在中国花鸟画的教学中有着特殊地位。对此,陆抑非曾自谦:“早年作画也是獭祭而成。”“临”是照着临本画;“摹”则是用薄纸(绢)蒙在临本上面画。先生自幼受教于书画名家,之后因缘际会,得见大量前人真迹。他濡染其中,悉心采撷,于神领意得后融会贯通,成为程十发口中“恽南田以后三百年来兼工带写和没骨法开宗立派 人”。 醉心画理之余,陆抑非刚出弱冠就受聘为上海美专花鸟教授,之后还兼任新华艺专、苏州美专等校教
用户访谈是一项技能,与一般的交谈有本质上的区别,需要遵从的步骤和方法。的采访者用自然的方式和用户进行交流,看似不经意,而实际上该说什么、何时说、如何说以及什么时候应该沉默,都有精准的权衡,在闲聊中洞察人心。作者Steve根据自己多年的一线访谈经验,总结、整理出一套用户访谈方法,能指导你完成一次成功的用户访谈。同时,书中给出了不少访谈案例,亦可作为参照。
在中国花鸟画发展史上,明中叶的“青藤白阳”开辟了文人写意花鸟画的新天地。无论是清初的八大山人,清前期的“扬州八怪”,近代的吴昌硕,现代的齐白石无不深受其影响。其实,“青藤白阳”的提法并不合理,因青藤源于白阳,有了白阳才有青藤的。陈淳(1483-1544)字道复,号白阳山人。生长于15世纪80年代至16世纪40年代的苏州,他并不长寿的62年,横跨了明代中期的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代五朝。陈淳师承于吴门画派的沈周、文徵明,他在诗文、书画、篆籀都。在绘画上,除了花鸟,他还擅长山水,其画面简放纵逸,一意追寻淋漓苍浑之境。他的书法,可与其绘画并驾齐驱,行、草、篆、隶,龙腾鹤紙、豪放天成。而花鸟写意画是他一绝,占有突出地位,影响后世有里程碑的意思。《陈淳花卉册》中所刊其花卉画册页是从上海博物馆及中国历史博物
看到那些或秀丽、或空灵、或磅礴、或雅致的水墨画,你是否也会有一种跃跃欲试想画画的感觉?其实,只要准备一两支毛笔、一壶墨、一摞宣纸,你也可以透过层层水墨,感受千百年来的中华文化。国画看似难学,但只要你用心、用意去描绘,一定可以创作出独一无二的作品。本书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物件入手,以 玩 水墨为手段,首先介绍国画的水墨颜料、辅助画材的使用和水墨画的基本绘制技法;然后带领读者绘制生活中常见的瓜果、蔬菜、动植物等,以此帮助读者掌握国画的基本技法,*后带领大家挑战具有更高难度的作品。不论是初尝水墨画滋味的青少年,还是希望安享生活的中老年人,都可以通过阅读本书,用手中的画笔感受幸福的水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