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元七百五十年的历史时期,是中国古典绘画成长、成熟并走向繁盛的辉煌时期,各种典范性的风格和样式,不断地被创造和衍生出来,其间开宗立派的名家,被后世画家奉为圭桌和基点;后人遵从这些规范,并根据时代的需求和个人的才情,不断生发、变革和创新,推出新的范本,从而使中国绘画掀起一波又一波师古开新的浪潮。 日本和中国几大博物馆联袂举办之“千年丹青——日本中国藏唐宋元绘画精品展”,全面地展示了唐宋元中国绘画发展之恢宏脉络。
明代 七子 之一王世贞不仅以诗文名世,其书画收藏与鉴赏亦独步一时。王世贞收藏宏富,书画真迹经眼颇多,前人书画论著更是稔熟于胸,从其所辑《古今法书苑》七十六卷、《王氏书苑》十卷、《王氏画苑》十卷中可略窥一斑。王世贞《弇州山人题跋》是明代重要的书画史研究资料,对书画的追溯源流、品评优劣往往带有一定的研究成份。《题跋》详细记录了明代书画的流通,展示了明代文人生活的真实侧面,也是探讨王世贞书学、文学、史学思想的重要材料。《书画跋跋》正编三卷,续编三卷,是孙鑛针对王世贞书画题跋所作的题跋,或推其说,或辩其讹,或补其阙,议论翩翩。正编依次是墨迹跋、碑刻跋、画跋,各一卷,续编亦如之,共计四百二十六则。本书中《四部稿》底本采用明万历五年王氏世经堂刻本,《续稿》底本采用明崇祯刻本,均校以《景印
《百骏图》,绢本,设色,纵94.5厘米, 横776.2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这幅画描绘了姿态各异的百匹骏马,放牧游息于草原的场景。 郎世宁擅以将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和西洋光影透视法相结合,呈现中西趣味兼容并蓄的画面。画中马匹们或卧或立、或嬉戏、或觅食,自由舒闲,聚散不一。在具体的表现手法上,郎世宁常用西画的前重后轻、前实后虚、前大后小等写景方法,使画面产生空旷深远的景界,画中马匹、人物、树木、土坡皆应用了光的原理,使物象极富立体感;而如松针、树皮、草叶等的墨线勾勒,石块土坡的皴擦等仍含有中国传统手法,即使是马匹及树干上的阴影表现,亦是以中国传统的渲染方法来完成。整幅画技法高超,极具创新。画面色彩浓丽,构图繁复,形象逼肖,被列为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之一。此图绘于雍正六年(1728),堪称郎氏早
由董捷所的《版画及其创造者(明末湖州刻书与版画创作)(精)》从湖州刻书家入手,借助江南经济史特别是明清市镇发展史的研究成果,构筑明末湖州刻书活动的社会环境与历史条件,利用书史资料进行对比,指出明末湖州刻书与当时的“家刻”精品之间的差异。通过几件版画的个案,重新讨论明末版画风格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并以艺术史方法论为指导,结合社会史、文化史、观念史,对相关的版本*录、历史文献和图像进行系统的整理、运用,推动艺术史领域研究的不断拓宽。
一切开始于学习绘画的女儿“看不懂理论”。对于即将升入初中的女儿来说,专业的绘画理论、绘画史书籍过于深奥,作家爸爸便主动请缨,决定为女儿量身定做一套绘画史普及读物。本以为自己多年的知识积累和对美与绘画的研究可以很快搞定这个“小任务”,但在写作时,他发现不仅要把相关历史和绘画知识以及美学思想融会贯通, 要用恰当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学问往深了钻相对容易,深钻之后还要往浅了说,这反倒困难,就像慢骑自行车比快骑 难一样。于是,历时三年,他几乎用了工作之外的所有时间来完成这两部作品。 终,这套书引导女儿靠上四川美术学院,并指导她进一步研究,赴欧洲深入学习艺术,让对美与艺术的追求成为她终身的兴趣与追求。 “等有 你拆开来读,获得了新的感悟,才算真正地收到了我给你的这个‘时空礼盒’。”
赵孟頫被视为元代初年的书画家,他承前启后,开创一代画风,成为勾连中国艺术史的关键人物。然而,由于他身为宋代王孙,却出仕元朝,这使他在遭受时人讥讽外,也备受后人非议,艺术成就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旅美学者李铸晋教授,以如椽之笔,重新梳理赵孟頫的生平与画艺,以微观的考察剖析赵孟頫的身世、心境和画作的内涵,也以宏观的视野立论时代背景的困境与无奈,更搜寻上下千年时空,远接唐宋,下启元明清,为赵孟頫的画艺作继往开来的定位,使赵孟頫在艺术史上重新闪光。本书是李铸晋教授花费毕生精力的重要论文集,为艺术爱好者不能不看的经典之作。
《促织/中国经典故事绘本系列》故事讲述促织,也叫蟋蟀。古代有位皇帝很喜欢斗蟋蟀,于是官府把上交促织作为任务派了下去。落榜秀才成名也被摊派到了,但是限期将到却交不出。在绝望之际,他终于幸运抓到一只大蟋蟀。正准备进贡上去,却被爱子不小心给拍死了……
本展汇集了朱新建近年创作的二十余幅油画作品和五、六十幅水墨新作,观众可以透过宣纸和画布、笔墨和油彩的不同变幻,来品味艺术家对女性生活与众不同的观察视角。
《清明上河图(清)》,今人称为清院本。此本为富丽,幅度也较“仇本”及“张本”为长。《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时期相当流行的一个题材,其中以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有名。他以清明时节作为引子,展开对汴京的精描细绘,是写实风俗昼的杰作受到历代画家的喜爱,因而有许多仿本出现。其中“明四家”之一!仇英仿作的《清明上河图》有影响,苏州一带坊间大都以“仇本”为底本。明朝后期大量苏州仿制的《清明上河图》散落民间,后来纷纷进入清内府,一时间鱼龙莫辨。清官不得不组织昼工,另起炉灶,又画了一幅《清明上河图》,今人称为清院本。此本为富丽,幅度也较“仇本”及“张本”为长。清院本清明上河图,由清官昼院的五位画家!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在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协作昼成,是参照各朝的仿本,集各家所长之作品。
《中国古代绘画名作辑珍》的编辑初衷,旨在将古代各个时期中代表性的画家之传世名作辑集,并请专家、研究者逐一地评介画家们在生平概况和艺术成就。但编选时对各地已出版过的一些历史画家画集,将不再重复,便于更集中、更深入地投入完成那些填补空白的选集。此套系列画集在编选体系上,以朝代为沿革顺序,选编惧历代有影响的画家之名作,或以时代辑卷,或以画派辑卷,或以画家擅长辑卷,力图给学习者、研究者、鉴赏者一个既完整而又各具特色的汇编合成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