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玉100》封面以红色为主体色调,哑光布面材质触感细腻柔和,金色的 永玉100 在光线下熠熠生辉,其中 100 以斑驳之态呈现,意在表现黄老历尽风霜的一生。设计打破常规画集先整体、再局部的传统模式,先通过作品局部精彩部分的展示,让读者渐入佳境。《永玉100》收录了著名美术大师黄永玉九十岁后至离世的全新作品,涉及家国大爱、日常起居、生肖月历等作品。另外,还有部分以追忆往事、咬文嚼字为灵感而创作的妙趣横生的精彩画作。作品整体线条饱满流畅,色彩明亮,细节清晰,展现出黄永玉先生高超的绘画技巧以及特立独行的艺术思维,为读者送上了一席艺术的饕殄盛宴。在文字上,编者将黄永玉先生作品中的题跋、钤印等文字内容,依现代汉语规范用法进行了修订,为了将作品中的逸闻趣事、精彩锐评更加直观地呈现于读者。作品后的大事记部
本书是 工笔新经典系列 图书的第十一辑,是以工笔花鸟画为题材的精品技法图书。书稿内容把工笔画家高茜的一百余幅工笔画作品按照不同题材风格分为四个部分。*部分 识香 ,主打香水瓶题材创作,第二部分 空色 ,主打女性题材描绘,第三部分 游观 为游鱼题材创作,第四部分 花事 为花卉题材创作,第五部分 浅翔 ,汇集了蝴蝶、禽鸟等题材表现。书稿除了有整幅作品的呈现,还有作品局部的细节放大,让读者能够看到细致入微的画面细节,从而更深入地欣赏到作品精髓和研究画家的绘画技法。书中除了画家的作品展示和丰富的绘画步骤和技法剖析外,还有画家作品创作心路、创作感悟等丰富、真切、纯粹的信息来深度解读作品。
由宋入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剧变,其影响是全方位的,当然也势必影响绘画艺术。本书从社会环境、艺术风格、绘画技法、画家身份、画作品评(绘画理论)等方面阐述改朝换代的剧变对中国画的影响,并选取了钱选(宋末)和赵孟頫(元初)作为有重要影响的典型画家作了深入的微观剖析。作者总结了宋元绘画艺术八个方面的转变:(1)由重 写实 (画法)到重 书写 (以书入画);(2)由用绢到用纸;(3)由 高远 到 平远 (画风);(4)由重用色(青绿山水)到重水墨;(5)由自然的 逼真 到人文的 不求形似 (意境);(6)由无款、穷款、隐款到诗书画印完美结合;(7)评鉴标准由重视用笔新细、妙于傅色到看重粗笔写意、以书入画;(8)占据主流地位的由宫廷画家到文人士大夫画家。作者指出,宋代绘画有着深厚的儒家思想基础,留下了很多承载着
本书是 工笔新经典系列 图书的第十三辑,是以工笔人物画为题材的精品技法图书。书稿内容把工笔画家陈治、武欣的多幅工笔画作品按照不同题材内容分为三个部分。*部分 儿女情长 ,主打家庭亲情题材创作,第二部分 时代律动 ,主打时代民生题材内容描绘,第三部分 岁月如歌 ,汇集了回忆式生活、少数民族等题材表现。书稿除了有整幅作品的呈现,还有作品局部的细节放大,让读者能够看到细致入微的画面细节,从而更深入地欣赏到作品精髓和研究画家的绘画技法。书中除了画家的作品展示和丰富的绘画步骤和技法剖析外,还有画家作品创作心路、创作感悟等丰富、真切、纯粹的信息来深度解读作品。
看到那些或秀丽、或空灵、或磅礴、或雅致的水墨画,你是否也会有一种跃跃欲试想画画的感觉?其实,只要准备一两支毛笔、一壶墨、一摞宣纸,你也可以透过层层水墨,感受千百年来的中华文化。国画看似难学,但只要你用心、用意去描绘,一定可以创作出独一无二的作品。本书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物件入手,以 玩 水墨为手段,首先介绍国画的水墨颜料、辅助画材的使用和水墨画的基本绘制技法;然后带领读者绘制生活中常见的瓜果、蔬菜、动植物等,以此帮助读者掌握国画的基本技法,*后带领大家挑战具有更高难度的作品。不论是初尝水墨画滋味的青少年,还是希望安享生活的中老年人,都可以通过阅读本书,用手中的画笔感受幸福的水墨生活。
古木寒林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科中经常表现的题材,该书从传世的历代山水名画中精心挑选出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古木寒林经典汇集成册,书中作品皆采用制作高仿真复制品的电子文件及精良印刷工艺,并首创性地摘录相关的历代画理、画论或画者语录原文予以对接,比照结合、*限度地还原作品的原滋原味。
楼阁亭台是中国传统画科中经常表现的题材,也称 界画 。该书从传世的历代名画中遴选出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楼阁、亭台等界画作品汇集成册,书中作品皆采用制作高仿真复制品的电子文件及精良印刷工艺,并首创性地摘录相关的历代画理、画论或画者语录原文予以对接,比照结合、*限度地还原作品的原滋原味。
本书分为五个部分。部分为“总序”,阐明画派涵义、包容范围、对研究画史的特殊意义。第二部分为“画派叙论”,着重叙述该派形成的历史文化条件、艺术渊源背景,开派或领袖人物的生平、画学道路、艺术主张和风格特点,重要成员的艺术特色,该派总体的绘画风貌。第三部分为“名家名作赏析”。第四部分为“影响与评论”。第五部分为“年表与资料”。
老年人阅历丰富、理解能力较强,但精力、体力和记忆力等相对较弱,且多为晚年才开始学习书画,书画基础较差,所以所著的书既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也要有简明易学的技法。本丛书针对老年读者的需求,按题材分册,便于同一题材深入学习,技法尽可能概括全面,同时师范作品相对印刷较大,便于老年学者观摩学习。本册为山石分册。 老年书画教育的意义还远不止老年同志学书画本身的作用,它还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和社会作用,老同志学习上的刻苦认真,常常让人感动,他们那种活到老学到老、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更是年轻人效仿的榜样,而他们对于书画艺术的热爱将会带动和影响家庭其他成员以及亲朋好友,影响到他们所在的社区乃至社会,这对于普及和传承我们的优秀文化艺术遗产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共同关爱老年人、关心老
《王原祁草堂十志图册》十开,纸本,墨笔或设色。每开尺寸不等(纵约29厘米,横约29.5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 此册是王原祁(1642-1715)根据唐卢鸿《草堂十志图册》图意,分别以仿宋、元诸家笔意,重加艺术创作而成。虽然卢鸿原作已无存,但尚存宋人的临仿本,与此册比较,极为不同,是画家师其意而不师其迹的*之作。该册无纪年,依画笔之苍老浑劲,当是晚年作品。十页画幅,有六页设色画,并兼用墨笔,色、墨兼施,浑然一体,清丽中有苍厚之致,为画家毕生努力后形成的特色。此图册的创作,表达了作者追慕前贤的草堂之隐而又不能的无奈心境,是其晚年代表佳作。
《王原祁草堂十志图册》从故宫博物院藏品中精选历代书画家的代表作,作品形式不限,有册页、手卷;题材内容多样,有山水、花鸟和人物;装帧设计独特,采用近期新的印刷技术,全部以经折装的形式,以接近原大的尺寸,再现作品的原貌。在整件作品之后,将其精彩之处加以局部放大,为观赏者解析画家用笔的细微之点与墨法的独到之处提供便利。
古旧字画(印谱)的修复是一项细之又细、慎之又慎的工作,如果修复操作不当,就会造成再度损伤,甚至毁于一旦。因此,从技术整理到再次装裱,始终要揣着心静如水的心态,来不得半点粗糙或差错。在自然环境下,一幅作品的修复一般需要数月甚至要经历一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作品“山水图”(清·江宗)已经破损的面目全非,作品“孔雀图”(清·冷枚)、“墨龙图”(清·周寻)已经断开几截,(清·杨岘)书法作品“九言隶书联”几乎成了一堆碎纸,作品“天仙送子图”(明·张路)草书“消息东郊”(清·杨雍建)正反颠倒,是一件沉睡了半个世纪的“半成品”,等等。硬是修复者用高超的技能让它们“活”了过来。让我们有可能重新欣赏它曾经有过的美。 现在向读者展示的71件古旧字画和54函古旧印谱,只是西泠印社待修中的一部分,离社藏亟
《笔墨丹青100诀》五卷,由王传贺撰绘,将学画门径、具体画法以歌诀形式呈现给读者,书中重点是以技法歌诀配合分步课稿,学画的朋友可以念一句画一笔,歌诀念完,在你的笔下便展现出自己的幅完整作品。只花很短时间便掌握了一种题材的画法,如此学画。同时,在每一绘画题材下,提供了包括横式、竖式、斗方、扇面多种幅式的“构图参考”,以及详细讲解此题材*代表性名家画法特点的“名家画风”,出自不同名家、反映多种风格的“同题画范”,如此点面结合,学画的朋友可由此书而顺利完成“入门-鉴赏-提高”的过程。 本册为第三卷《蔬果》,介绍了19种常见蔬果的写意画法。
中国绘画艺术,渊源有自,与吾国文明紧密相连。自晋顾恺之,千数百年来,流派纷呈,名家辈出。遗憾的是,我们至今尚无一部系统、全面介绍历代绘画、画家的著作。为填补这一缺憾,让读者更详实地了解中国绘画文明和历代画家,我们编辑了这套大型丛书。丛书分古代和近现代两个部分。古代画家上自顾恺之、吴道子、王维、下继宋、元、明、清诸贤,凡60余人,每人(个别2-3人)一集,近现代部分包括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周思聪等,凡30余人,每人一集,由郎绍君、张志欣主编。 本书为大32开精装,铜版纸彩印,包括画家生平学行、艺术历程、绘画风格、谈艺录、各家评论、年表、传世作品目录等,并收入画家大量的生活、工作照片和近200幅绘画作品,资料详实,图文并茂,既有较高的学术性,又有一定的可读性,是专家、学者研究中国画家不可
玉水又汲取西画诸多营养。取其具象造型方法,人或物象刻画,扎实谨严;借素描关系,创层次空间,使局部相互照应,偌大画面,浑然一体;又关注视觉形式,全画疏密有致,起伏跌宕,富节奏感。现实手法辅以象征、寓意,再用叠压、拓印等手段,以丰富作品内涵,强化视觉效果。作为对近代历史的回顾与沉思,痛定思痛,《中华百年祭》颇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当今中国画画坛上,三极对峙,绚丽多姿,众说纷纭;或持传统,或标新异,或使融合,各具千秋。然而,统观之,时下题材以吟咏自然者居多,写社会政事者寥寥;风格以轻柔秀美者居多,雄强恢弘者偏寡;体裁以小品居多,巨构尚稀,于是,常闻呼唤力作之声。蔡玉水耗10年心力,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完成六十余米巨幅《中华百年祭》图,余为之赞贺,其当无愧也。
《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瑞永德画马精品集、李家尧书画选(套装共2册)》讲述了:瑞先生擅画骏马和花卉,画作曾受张照基、尹瘦石、郭传璋、徐北汀等著名画家的亲手指教。并大量临摹了冷牧、郎世宁、徐悲鸿等古今画马大师的作品。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瑞先生还经常往返于草原、马场、马术俱乐部进行了大量写生。有时一去就是几天,风餐露宿,与真马在一起。观察研究马奔跑、站立、喜、怒、哀、乐的神态。多年来积累的写生稿不下万幅。写生稿里既有在我国辽阔草原奔腾的群马,也有英国的纯血马,阿拉伯高贵的纯种马,也有法国、德国的鞍赛马和豪斯汀赛马等。在积累大量素材的基础上,创作出的骏马作品形态多姿,骨力坚劲,动如拂云飞、捉飘风,静似踏清秋、思悠悠。给人以骁腾欲跃出画纸的感觉。世界著名漫画艺术家加拿大画家林女士,在看
董开章先生1909年生于浙江奉化,六岁习书,初踪褚虞,继踵羲献,长进神速,迄今奉化故乡老桥仍存有其“枫潭桥“字迹。青年时期驰名于沪上,与两江总督陈夔龙、书画家齐璜(白石)、翰林高振霄等诸多巨擘交游甚深。1948年因故滞留台湾,其书艺从此在大陆销声匿迹。董开章先生在那些回乡无望的岁月里,以书法艺术为忘却寂寞惆怅的桃花源,凝多年之功力,取各家之精华,炉火纯青自成风范,其书法作品在台、港乃至日、韩。享有隆誉,至被称为“亚洲之宝“。本书共收录董氏书画作品100余幅,包括楷书、行书、行草、草书等各种字体,足令大陆书法同行及书法爱好者一饱眼福。
戴敦邦,中国著名国画家,擅人物,工写兼长,多以古典题材及古装人物入画,所作气魄宏大,笔墨雄健豪放,形象生动传神,画风雅俗共赏,主要作品《水浒人物一百零八图》、《戴敦邦水浒人物谱》等。戴敦邦先生是当今画坛人物画高手,其新绘十八罗汉群像围着一个故事而展开,每个罗汉动态各异,其用笔简约,墨彩灵动,且人物之间上下呼应,左右关联,可以说是描绘得个个生动可爱,栩栩如生。细细品味,罗汉造型夸张,画面处理虚虚实实,疏密有致,加上中国画元素的充分运用,使人物变化丰富,形象高古,神气十足。《戴敦邦新绘十八罗汉图卷》是戴先生中国画艺术探索的又一次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