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小院里》是 画师厚闲的绘画随笔集,记录闲叔与白鹤夫妇二人的日常生活小品。厚闲以传统的宣纸水墨画出当代都市人向往的生活,以 淡闲适的笔触书写归园田居的惬意。 全书按 季之序编排图文, 篇篇耐人寻味的随笔搭配 幅幅清雅质朴的画作,跟着节气过生活,闲观岁月的模样。闲叔与白鹤居于 方小院,院里有山石、蕉叶、石桌、柿树等。闭门可享清欢,种菜、做饭、读书、晒秋 开门赏 时景,散步、会友、赶集、踏青 惜人间 木,万物可爱。 那些抚慰人 的烟火气、老街小巷的人情味、回不去的旧时光,这本书里都有。
亚瑟·格帕蒂尔的这本《钢笔画技法全书》出版90年来,一直是钢笔画领域公认的极全面、极详尽的经典教程。 书中共有20个章节,224个小节,抽丝剥茧地介绍了钢笔画的相关技法,包括绘画工具、线条、轮廓、色调、明暗、光影、构图等作画推荐知识。在绘画实践阶段,书中又详细传授了多种题材的绘画方法。作者花费了大量笔墨来充分讲解各个知识点,并辅以简明直观的分解示意图,将钢笔绘画技巧通俗易懂地传授给大众读者。即使是起步阶段的绘画学习者也不必担心,本书的指导会帮助你搭建起钢笔画从入门到进阶的知识结构,在实践中顺利掌握作画技法。 本书中的300余幅钢笔画插图均出自20世纪艺术成就极高的72位大师笔下,包括英国插画大师、唯美主义先驱奥伯利·比亚兹莱,美国版画大师洛克威尔·肯特,麻省理工学院建筑设计师韦尔斯·博斯沃思,美国
意大利雕塑家布鲁诺·瓦尔波特,1959年出生于意大利,著名雕塑家、艺术家,被称为“本世纪最伟大的木雕艺术家之一”。2010年布鲁诺开始专注于木雕作品。风格简单干净,线条细腻,尤其在人物表情刻画上非
本书分为佛与菩萨两部分。佛画中《树下说法图》是敦煌藏经洞中创作年代最早、保存状态最完好的一件作品。其中不论主尊、胁侍菩萨,还是女供养人的勾勒和敷色都十分细腻,特别是六位比丘弟子的表情刻画得极为生动,是敦煌遗画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关于《炽盛光佛及五星图》,同样的题材出现在干佛洞Ch.VⅢ洞窟甬道南壁的壁画上,尺幅和场面更为宏大。读者不妨将两者做一对比,定然会对因不同材质而限定的绘制技法有所理解。《释迦瑞相图》带有浓厚的犍陀罗风格,虽为断片,但细密劲健的勾线足以让我们领略到当年“曹衣出水”的风采。书中《阿弥陀·八大菩萨图》、《干手干眼观世音菩萨图》均属于曼荼罗类型的作品,即依照的佛典仪轨而绘制,供修行者借相悟体、修持密法之用。
取神遗貌并千古 五百年下私淑之徐渭(1521~1593),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白鹇山人、鹅鼻山人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幼孤、性绝警敏,九岁能文。性通脱无忌。工书法,学米芾,行草纵逸飞动。中年始学绘画,涉笔潇洒,天趣抒发,特长花鸟,用笔放纵,水墨淋漓,气势旺畅。与陈道复并称“青藤、白阳”,代表明代中期水墨写意花鸟画的新格调。清代郑板桥极崇拜他,自称“青藤走狗”。现代黄宾虹诗赞曰“青藤、白阳才不羁,缋事兼通文与诗,取神遗貌并千古,五百年下私淑之。”说明其对后世影响甚大。
什么是素描?素描是使用木炭、铅笔、钢笔等工具,以各种形质的线条描绘出物象结构和明暗的单色画。素描是一切绘画与设计的基础,燕作为一门艺术具有独立的地位和价值。它借助单色线条来表现直观世界中的事物,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它不像其它画种那样重视色彩,而是注重结构和形式的描绘。素描原是为绘画、雕塑等艺术服务的,后因其流畅、充实和美观的形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素描的要素是线条。但是,在线的实质上却不存在的,它只是代表物体、颜色和平面的边界;用来作为观者对物体视觉的表面。美术家通过运用素描的线条手段,以单纯的勾勒创作成精到的素描作品。其魅力在于,画家借助线条区分立体与平面,以单色表面色彩、明暗、物体结构、边界的消失与中断等造型语言。 素描使用的工具很多,如炭笔、铅笔、粉笔、毛笔
为了迎接中国美术学院建校80周年,我院了一系列学术展览。《沧桑入画——吴冠中艺术展》即为系列展中的一个。 这本图册是为配合吴冠中先生回母校中国美术学院展览而编印的。图册中的作品即为展览的展品。为使大家更好地欣赏画作,走近画家,我们从吴先生的文章中选摘若干相关文字,参差穿插于画页之间。
速写简单讲就是快速写生,是培养造型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但“速”和“慢”二者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是相比较而言的。 速写是在短时间内快速进行的。快速可以把稍纵即逝的动人瞬间捉住,能培养我们敏锐的观察能力、迅疾的造型能力。因此,速写并为以后的创作积累素材,以丰富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速写的练习,也能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增加我们的艺术修养,是一项愉悦的休闲活动。一幅有着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速写,本身就是一种美的创造,有着独特的艺术欣赏价值。
当代杰出画家徐悲鸿对于艺术的论述,据现有材料,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的艺术主张是鲜明的,具有完整的艺术思想体系,简要说来,正如他本人所说:终生倡导现实主义。 徐悲鸿多用写实主义一词,如果历史地看问题,和进一步考察先生对于艺术的界说和他的作品,便可以比较准确地得到理解。 正如论者所说:还在“现实主义”这个概念在我国出现以前,即从《诗经》开始,到“五四”文学革命前,我国就有了两三千年的现实主义历史。“五四”文学革命时期,有了“写实主义”的说法,但所指的还是19世纪的现实主义(见陈辽《现实主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说明在我国文艺界,最初“写实主义”与“现实主义”还没有严格的区别,现实主义的概念出现较晚。 茅盾在《夜读偶记》中也说:“中国的文学说明了现实主义自古有之”,“但是,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