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京剧(含昆曲)脸谱概述、脸谱图例、经典论述三类内容构成。概述脸谱源流及演变、功能、分类等后,依净、生、旦、丑顺序展示手绘名家脸谱,略加说明,而以翁偶虹、刘曾复、梅兰芳等讲解、阐释脸谱的经典文字连缀其间。 京剧脸谱是京剧艺术重要组成部分,一端连接着古典文学对历史或传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一端连接着表演艺术家对这些人物形象的理解及再创造;它既是一种传统,一种由一系列固定下来的符号构成的程式化艺术,却也是于细微处变化万千的,是特定表演者的个性化舞台实践。傅学斌先生《京剧脸谱》的迷人之处在于,它既提供一般性常识,为 门外的 京剧爱好者指点出解读缤纷京剧脸谱的入口,而且从名家和流派的角度稍作展开,在同一人物不同脸谱间构建对比,顺带阐述了流派传承及特色、表演者个人风格等等内容,笔墨不
《京剧经典唱段100首(金版)》根据作者长期对京剧音乐记谱整理而成,汇集了京剧五十多部剧目的百段著名唱段,以曲谱方式记录了生、旦、净各行当流派数十位名家的唱腔并随附唱词、演员简介,充分展示了百花齐放、各色纷呈的京剧流派艺术特色,既适合京剧初学者参考学习,也值得资深京剧爱好者收藏研读。
《实战表演》是一本表演教学类图书。作者刘天池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为基础,结合自身多年表演实践、表演教学和表演指导的经验,形成特色专业教学体系,并在讲述理论的过程中融入真实表演教学案例。本书旨在找到实战表演的方法与价值,揭开演员的创作思维步骤,解决表演中的诸多困惑,让每一个想和表演存在关系的人都可以通过这本书更好地表达自己。所以这不仅是一本写给演员的表演指导书,也可以为非专业人士打开表演的大门。
这是一本专为3岁至8岁儿童设计的实用戏剧游戏手册,包含40节课程计划,200多个独立的戏剧游戏,教学提示清晰简单,易于操作。本书内容是基于国际先进戏剧教育经验研发而成的一套完整的戏剧课程,涉及团队协作、声乐练习、角色扮演,以及服饰装扮、木偶制作和故事表演等一系列丰富的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一种充满活力、创新和参与感的戏剧体验,有针对性地培养儿童早期的各项技能与综合素质,帮助孩子在探索与研究中形成创造性思维,并建立自信心。书末还附有课程模板,为从事儿童早期教育的工作者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参考。
林玫君*的《儿童戏剧教育活动指导--肢体与声音口语的创意表现》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儿童游戏为出发点,系统地介绍了戏剧如何联结教育,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书中以初次参与戏剧活动的师生为对象,依学生的发展与经验能力,从 暖身活动、肢体动作、感官想象、声音口语 四类基础活动,设计了 系统性 的戏剧活动,每类活动都包含初级、中级至**的课程。让学生发挥创意,表达想法,开发身体潜能,以促进自我学习动机和自信。课程内容均来自现场行动研究的活动案例,步骤清楚,操作性强,让教师清楚易懂,马上就能上手。*后,针对一般教师*棘手的 戏剧课堂经营技巧 ,做专门的介绍,为新手教师提供清晰的课堂教学指南。
本书从五个方面来展现评弹艺术的生态,而这五个方面又各自构成了一对关联。 吴地因缘 写的是评弹与苏州的关系,苏州地域文化给予评弹怎样的滋养,评弹又为苏州增添了怎样的文化因子。 江湖际遇 ,是写艺人与社会的关系,从空间上说,书场也构成了一个 小社会 。 书里乾坤 是写人与书的关系,前辈艺人马如飞说: 一部南词,半生衣食。 书是艺人的衣食父母。艺谚又云: 人说书,书说人。 人与书构成一种互文、共生的奇妙逻辑。 雅俗之间 是写评弹中雅俗关系,雅俗的互动、冲突,由此形成的张力推动了评弹艺术的发展。 光前裕后 则是写旧与新、古典与当下、传承与创造的关系。
瓦格纳在很大程度上是尼采的引路人,一度是亲密的 战友 ,后来又是尼采树立起来的主要 对手 。从 战友 到 对手 ,瓦格纳伴随尼采思想生涯的始终。尼采对瓦格纳所做的最后的清算是在1888年,是他思想生涯的最后一年,在一年内完成了《瓦格纳事件》《尼采反瓦格纳》两本著作。字里行间充满着尼采对瓦格纳深具匠心的哲学洞察。本书特将这两种著作结集出版,为读者研究提供方便。
生命本没有剧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即兴发挥中度过的。既然我们都是人生舞台上的即兴演员,为什么不演得更专业一点?即兴表演是一个比喻,是一种途径,是演员和音乐家几个世纪来一直在使用的技巧,是每个人可以学习和利用的生活方式,是开启正念和潜能的钥匙。本书鼓励读者在人生的舞台上即兴表演,希望读者多冒险、多尝试、多欢笑、多做自己真心想做的事。
戏剧教育原来是这么精彩、这么激动人心!戏剧体验可以为孩子带来很多益处。它拓展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由此培养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问题的能力。它是非常好的学习方式,为各学科的学习提供真实生动的语境。戏剧中的聚焦练习、合作练习、信心练习培养孩子获得专注力、合作能力、自信心等渗透于生活各处的核心生存技能。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可以和不同的文化与人群交汇,可以穿越时空,体验现实世界里的各种职业以及生活方式,学习理解他人。 本书以简单实用的方式,介绍了戏剧教学方法、戏剧要素和训练活动,以及建立课堂秩序、利用教学空间和资源的妙招,帮助老师们将更多富于想象力的活动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让日常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本书涉及数十种中国戏曲剧种的经典剧目。作者以散文笔法、导赏式评论,用文字营造戏曲演出的现场感,将读者带入戏曲的故事情节、声腔抒情之中;以独特的视角,搜剔挖掘,探幽发微,阐释中国戏曲艺术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本书尽量避免学术式评论、教材资料式介绍,文字力戒做作矜持,追求不衫不履,自然松弛的状态,凸显作者一贯的文字风格 辛辣而俊快、端庄又尖新。 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有一二处能令人怦然心动,使人读后,或有恍然大悟之感,或有对戏曲相见恨晚之叹,尤寄希望于对戏曲陌生者读后对中华戏曲产生敬意: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读者可在中国华侨出版社微信公众号上欣赏书中涉及的经典戏曲音频。
《黄梅戏经典唱段100首(金版)》是作者精心为广大读者朋友们编写而成的此书。《黄梅戏经典唱段100首(金版)》由黄梅戏权威专家选编,从六十部优秀黄梅戏剧目中精选出100段经典唱段汇辑成册,分为 传统曲目 和 现代曲目 两大版块,是黄梅戏曲爱好者的大全宝典、戏剧票友的收藏珍版,又是专业人士教材,兼有实用性、欣赏性和保留价值。
这是一本用于演员排练的戏剧游戏书。本书收录了77个游戏,作为导演带领演员确定和深入剧作文本世界的有效手段。书中以剧目的体裁为切入点,根据写作风格的特殊性对表演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探索方法,借助声音和音乐帮助演员创造剧本中的世界,使排练变得积极、投入、严谨而富有情趣。本书最后亦提供索引,按照能力要求、合作形式、创作方式等给游戏分类,所有这些游戏都是提升演员创造力、团队凝聚力的法宝。
本书系作者整理的梅(兰芳)派京剧失传剧目之一梅派经典《太真外传》的剧本。该剧目故事见白居易《长恨歌》,形成于1925 926年,根据《长生殿》传奇改编为京剧,原为四本,共十余折,分四天演完,蔚为大观。该剧目无论唱腔设计、音乐、舞蹈、服装、舞台美术,均为梅(兰芳)派京剧之集大成者。因篇幅过于宏伟,梅大师本人中年后便不再演出。五十年代梅派传人言慧珠女士曾演出此剧,四本分别在四座城市演出。近代,梅大师哲嗣梅葆玖先生负排了部分场次,梅门弟子魏海敏、李胜素也截取其中重要场次,将全剧浓缩为一台演出。但全部京剧《太真外传》,尤其其中 力士选妃 西阁妒蘋 深宫忧国 等场次业已失传。作者参照恩师梅葆玖先生,以及言慧珠、魏海敏、李胜素等梅派传人演出本,整合整理出这本全部《太真外传》剧本,旨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昆曲不是一种柔美小技,也不单单是中国古典戏剧中的范式、戏中*、曲中之神,昆曲格律之中正,运气吐字之松沉,曲牌结构、舞台魅力和音乐节奏之中庸圆融,都可以让人心生敬畏,不敢造次。 作者用优美简洁又不失严谨的笔调,将昆曲从诞生在江南的命中注定到六百年的昆曲梦娓娓道来。在书中,昆曲不再是高冷难懂的阳春白雪,而是魏良辅的昆山腔、梁辰鱼的《浣纱记》,是沈璟的“吴江派”、汤显祖的“临川派”、《牡丹亭》,是传奇里的故国旧家,是行当、唱功、做功、舞美这些美好的名词…… 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在水磨调里慢慢沉醉吧
周端木编*的这本《戏剧结构论》,原书名为《 一座迷宫的探索》。此*特别强调戏剧动作是组织结 构的首要特性,并以此统领全*。作者还有意打破流 派的分歧和界限,就情节的提炼,悬念、惊奇的运用 ,情节的内向化发展,独幕剧的结构特点等话题进行 深入阐述,同时将不同的戏剧流派纳入讨论范围,包 括《罗生门》《三姐妹》《万尼亚舅舅》《推销员之 死》《野草莓》等剧作的细致分析,无疑具有生动实 用的借鉴意义。
作者为著名的作家、红学家。是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权威,同时更是昆曲的痴迷者与传承人,为北京昆曲研习社的创办人。本书内容丰富,收录作者对昆曲经典曲目的研究和作者生前所写关于昆曲的散文,是昆曲爱好者和古典文学艺术研究者不可多得的一部佳作。
全书由戏曲写作的理论与技巧研究、戏曲写作的剧例研究和戏曲写作的教学研究上、中、下三编合成。其*的特点是谈戏说艺论写作,密切联系当代戏曲文学走向,引人入门得法而又发人断想频出。
中国非遗之首百戏之祖 昆曲艺术不仅是民族的优秀传统艺术,承载着美的追求和思考,也是一个走向世界的国家品牌。本书主要作者有顾春芳、刘祯、叶长海等戏曲研究专家,从 昆山腔的起源 、 魏良辅对昆山腔的改造 、 昆曲演唱 、 经典戏文分析 、 昆曲传奇的人文之美 等多方面方面描绘昆曲的美感特性,详细介绍了昆曲演出历史、昆曲与晚明文化、昆曲与文人文化等,并分析《西厢记》《长生殿》《桃花扇》《牡丹亭》等经典名作,旨在拉近昆曲艺术和大众的距离。书中配有古朴典雅的彩色和黑白插图,充分展示了昆曲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之美的意蕴。